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在冠脉搭桥机械通气期间预防并发症的意义。方法对24例冠脉搭桥机械通气期间使用膨肺吸痰93次,观察吸痰前后HR、SaO2、MAP的变化。结果HR、MAP、69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24次吸痰前SaO2<95%,吸痰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氧饱和度有明显上升。结论膨肺吸痰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负压吸引可能引起的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减少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促进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猪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和心率(HR)、血压的影响。[方法]先制作小猪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呼气未正压(PEEP)5cmH2O组和10cmH2O组,予机械通气30min后进行密闭式吸痰。监测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1min、3min,5min、10min动脉血专、呼吸力学及HR、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密闭式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下降,直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而吸痰后舒张压(DBP)与吸痰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在PEEP 5cm H2O组,吸痰后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升高,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显著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肺静态顺应性(Cs)、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均降低,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在PEEP 10cm H2O组,吸痰后1min及3min Ppeak显著升高(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lat、Pmean在吸痰后1min显著增高,在吸痰后3min、5min、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吸痰后1min及3min Cs显著下降(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在PEEP 5cm H2O还是10cm H2O水平,密闭式吸痰可引起脑小猪较严重的低氧血症,使气道压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血压下降。但在PEEP 5cm H2O组,吸痰所引起的缺氧、气道高压及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在心脏直视手术后预防并发症的意义。方法142例心脏直视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0例,对照组72例,观察组应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应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吸痰前后血气分析及肺功能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可有效保持呼吸道通畅,降低肺不张及低氧血症发生率;减少体力消耗及心脏负担,促进心脏手术后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痰前后膨肺对人工气道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人工气道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采用吸痰前后行膨肺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前后的血气分析,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两组吸痰前PaO2、S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吸痰后PaO2、SaO2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吸痰前后膨肺能改善吸痰导致的低氧状况,并能有效的防治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心脏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心脏手术并进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等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对照组则采用膨肺吸痰方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力学以及吸痰后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比例。结果:密闭式吸痰方式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患者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的概率密闭式吸痰方式较低。结论:对心脏手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患者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有效防止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对新生儿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将30例呼吸衰竭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按上机日期单、双号分为2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密闭式吸痰法,观察组给予高氧法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儿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 HR、SpO2及MAP变化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吸痰前1min的SpO2、MAP均高于吸痰后3min,HR低于吸痰后3min(均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儿选择高氧法密闭式吸痰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时与按需膨肺吸痰法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定时膨肺吸痰组和按需膨肺吸痰组,按时膨肺吸痰组8h1次用膨肺吸痰法吸痰,定需膨肺吸痰组根据病人需要用膨肺吸痰法吸痰,对照组每日按常规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后3 min氧合指数、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生理无效腔/潮气量(Vd/Vt)、气道阻力、气道压力、平台压等呼吸功能参数以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治疗5d内累计总吸痰次数,肺不张发生率.[结果]定时膨肺吸疾组和按需膨肺吸痰组吸痰前后参数、总吸痰次数、肺不张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定时膨肺吸痰组和按需膨肺吸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可改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防止肺不张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行心内直视手术后机械通气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膨胀吸痰法,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前后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平均气道压以及一次吸痰成功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密闭式吸痰方式一次吸痰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及平均气道压影响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并发症的发生少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手术后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密闭式吸痰方式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肺不张、肺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每次吸痰前后患者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潮气量(Vt)、呼吸道峰压(Ppeak)的变化,痰液喷溅情况、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吸痰后HR、SpO2、MAP、Vt、Ppeak与吸痰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患者吸痰后SpO2显著低于吸痰前,HR、MAP、Vt、Ppeak显著高于吸痰前(P<0.05);实验组痰液喷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平均每天吸痰耗材费用及每次吸痰操作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能有效减少肺容量的下降,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能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能降低吸痰耗材费用,缩短吸痰操作时间,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10.
ICU机械通气患者不同吸痰方式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比观察开放式吸痰法和密闭式吸痰法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分别记录两组吸痰前、吸痰结束即刻、吸痰后1min、3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并计算SBP和HR的乘积(RPP)。结果A组吸痰结束即刻HR、SBP、DBP、RPP,B组吸痰结束即刻SBP、RPP与吸痰前比较显著升高(P〈0.05或〈0.01),两组吸痰结束即刻SFQ与吸痰前比较显著降低(P〈0.05),A组吸痰后3min、B组吸痰后1、3min与吸痰前比较SPQ显著升高(P〈0.05或〈O.01)。两组吸痰前和吸痰结束即刻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SP02在吸痰后1、3min与A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吸痰后1min RPP与A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法可有效的维持ICU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低氧血症,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小猪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和心率(HR)、血压的影响。[方法]先制作小猪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组和10cmH2O组,予机械通气30min后进行密闭式吸痰。监测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1min、3min、5min、10min动脉血气、呼吸力学及HR、血压的变化。[结果]两组在密闭式吸痰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下降,直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而吸痰后舒张压(DBP)与吸痰前比较均无差异(P>0.05);在PEEP5cmH2O组,吸痰后气道峰压(Ppeak)、平台压(Pplat)、平均气道压(Pmean)均升高,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显著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肺静态顺应性(Cs)、平均动脉压(MAP)、收缩压(SBP)均降低,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P<0.05);在PEEP10cmH2O组,吸痰后1min及3minPpeak显著升高(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plat、Pmean在吸痰后1min显著增高,在吸痰后3min、5min、10min仍高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在吸痰后1min及3minCs显著下降(P<0.05),持续到吸痰后10min仍低于吸痰前基线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论在PEEP5cmH2O还是10cmH2O水平,密闭式吸痰可引起ARDS小猪较严重的低氧血症,使气道压力增高、肺顺应性降低、血压下降。但在PEEP5cmH2O组,吸痰所引起的缺氧、气道高压及低血压持续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膨肺法对机械通气病人呼吸力学和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其吸痰效果。[方法]将100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按常规吸痰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膨肺,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力学变化、吸痰效果和肺不张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生命体征无显著变化(P〉0.05),而呼吸力学指标明显改善(P〈0.01),两组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能够有效保持机械通气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和呼吸道通畅,改善呼吸力学特征,从而改善氧合功能,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13.
韦靖  吴艳  何静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32):3383-3384
目的 探讨膨肺和拍背治疗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儿的吸痰效果.方法 选择心内直视术后行机械通气时间≥72 h,年龄≤3岁的患儿2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吸痰时给予膨肺和拍背,对照组给予常规直接吸痰,观察两组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两组患儿吸痰时心率、血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痰时心率、血压均升高,而血氧饱和度下降;实验组吸痰彻底,VAP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婴幼儿吸痰时给予常规直接吸痰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收缩压升高、吸痰不彻底、VAP发生率升高等不良反应,应将膨肺和拍背治疗作为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对机械通气患者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吸痰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生命体征及肺功能参数等指标的变化、治疗5d内累计总吸痰次数和肺不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肺功能改善(P〈0.05),生命体征变化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气管内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5.
洪楚云  苏真娇  王蔚  赵灵 《全科护理》2014,(13):1158-1159
[目的]探讨实施不同的吸痰方式和吸痰深度对机械通气病人的效果,为临床选择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4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吸痰管超过气管导管前端1 cm),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开放式吸痰(即吸痰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后上提0.5 cm ~1.0 cm 后吸引),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 2)、心率(HR)、呼吸频率(R)、潮气量(VT)、平均气道压(Pmean)的变化以及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等并发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病人采用密闭式浅层吸痰后引起呼吸循环变化幅度及气道黏膜损伤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病人机械通气期间行密闭式浅层吸痰能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减少对气道的刺激及吸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6.
龙文英 《全科护理》2012,10(14):1304-1305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对机械通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血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影响。[方法]将40例入住重症监护室(ICU)需行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硅胶吸痰管,实验组采用密闭式吸痰装置吸痰,观察两组吸痰前后SpO2、HR及MAP的变化。[结果]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在吸痰2 min后的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实验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HR及MAP无显著变化(P>0.05),对照组病人吸痰前后SpO2显著下降(P<0.05),HR及MAP显著升高(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在ARDS病人机械通气过程中的应用可明显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及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定时与按需膨肺吸痰法对机械通气病人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行机械通气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定时膨肺吸痰组和按需膨肺吸痰组,按时膨肺吸痰组8h1次用膨肺吸痰法吸痰,定需膨肺吸痰组根据病人需要用膨肺吸痰法吸痰,对照组每日按常规吸痰,观察吸痰前、吸痰后3min氧合指数、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生理无效腔/潮气量(Vd/Vt)、气道阻力、气道压力、平台压等呼吸功能参数以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治疗5d内累计总吸痰次数,肺不张发生率。[结果]定时膨肺吸痰组和按需膨肺吸痰组吸痰前后参数、总吸痰次数、肺不张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定时膨肺吸痰组和按需膨肺吸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膨肺吸痰法可改善肺通气或换气功能,保证生命体征的稳定,防止肺不张的发生,减少吸痰次数。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机械通气时膨肺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行机械通气期间给予膨肺吸痰的效果。[方法]将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51例COPD合并急性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的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吸痰,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膨肺吸痰,并于每次吸痰后30min观察病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道阻力等呼吸功能参数变化,治疗前后肺不张发生率。[结果]治疗7d后两组病人呼吸功能参数及肺不张发生率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用膨肺吸痰法能够彻底有效排除COPD病人肺内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增加气血交换,预防肺不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在心脏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对我科心脏术后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别采用膨肺吸痰法及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病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日吸痰次数。结果实验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日吸痰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膨肺吸痰法吸痰可以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吸痰次数,从而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20.
膨肺在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膨肺对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效果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ICU患者4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1例。研究组吸痰时采用膨肺法,对照组采用普通吸痰法,观察2组患者吸痰前后血压、心率、心律、血氧饱和度、肺功能各参数指标的变化,以及吸痰时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吸痰前后除心率、收缩压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膨肺吸痰法优于普通吸痰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