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体循环回流静脉畸形,通过冠状静脉窦(CS)引流回右心房,因此常合并CS的显著扩张,报道一例连接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巨大CS内起源的房性心动过速(房速)。  相似文献   

2.
右旋心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而右旋心合并单心房、永存左上腔静脉,经外科手术治疗存活患者则更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复杂先心病同时存在窦房结、房室结功能障碍而成功于上腔静脉内植入起搏电极导线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多数是由起源于肺静脉的异位兴奋灶所诱发,少数诱发房颤的异位兴奋灶可位于肺静脉外。本介绍起源于永存左上腔静脉的异位激动诱发房颤的成功射频导管消融治疗。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了在施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9例。其中法乐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各3例;房间隔缺损、右室双出口、单心室一单心房各1例。手术死亡2例。本文对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的诊断、术中左上腔静脉的处理、心律的变化特点及其预防与诊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新设计超声导管电学隔离犬心脏静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新设计超声导管(IBI,头端直径9F,弯度可控)对5只犬的5根心脏静脉进行电学隔离,其中包括采用穿刺股静脉与房间隔经心内膜途径消融隔离永存左上腔静脉的1个分支、经心外膜途径直视下消融隔离4只犬的4根肺静脉.采用15mm直径的环状标测电极经心内膜放置于1只犬的永存左上腔静脉、或经心外膜将环状标测电极套于肺静脉外,以环状标测电极记录的最早静脉电位或极性反转处为消融靶点,均采用30W×45S消融,消融终点为静脉电学隔离.消融过程中超声导管盐水灌注速度999ml/h,消融间歇时盐水灌注速度为120ml/h.  相似文献   

6.
正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随着心律植入装置(cardiovascular implantable electronic device,CIED)应用的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PLSVC在术中被意外发现。尤其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即孤立性PLSVC,为手术增加了难度。本例报道1例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伴孤立性PLSVC患者成功经左上腔静脉植入埋藏式心脏  相似文献   

7.
1例女性患者,心动过速病史10年,心脏超声检查发现永存左上腔静脉。三维激动标测提示房性心动过速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前壁,成功消融后随访半年房性心动过速无复发。  相似文献   

8.
永存左上腔静脉植入三腔起搏除颤器的个案报道,是通过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与上腔静脉的交通支送入电极导线或直接开胸置入心外膜电极导线.现将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通过PLSVC成功植入三腔起搏器一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消融。方法9例房颤患者,完成环肺静脉电隔离后根据电生理和ECG诊断房颤为上腔静脉与界嵴起源。上腔静脉起源进行上腔静脉电隔离,界嵴起源则局灶消融最早激动点。术后随访ECG和Holter。结果上腔静脉起源7例,其中仅2例可根据体表ECG诊断。腔内电生理均发现上腔静脉起源的快速激动触发或驱动房颤,均行上腔静脉电隔离治疗成功。界嵴上部起源2例,腔内电生理发现局灶激动触发房性早搏或房性心动过速,局灶消融均获成功。1例在隔离上腔静脉时出现一过性窦性停搏。结论少数房颤起源于上腔静脉与界嵴的异位灶,腔内电生理具有特征性,上腔静脉电隔离和局灶消融可以有效治疗此类房颤。  相似文献   

10.
1例女性患者 ,60岁 ,因心动过速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在成功射频消融后 ,逆行冠状窦口造影 ,发现巨大冠状窦和左上腔静脉永存。结合文献复习 ,认为冠状窦口扩大和左上腔静脉永存可能是部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诊断阵发性心房颤动,6年前行射频消融复发,术前证实永存左上腔静脉存在,再次行消融治疗,术中验证双肺静脉已隔离,考虑患者特殊解剖结构,导管在左上腔静脉标测及消融中反复诱发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并在上腔静脉内发现类似于肺静脉电位的腔静脉电位,予以上腔静脉环形隔离后临床随访5个月未再出现心房颤动及心房扑动。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心动过速时合并孤立性左位心、先天性下腔静脉肝段缺如者罕见,本文报道1例右侧显性旁道经下腔静脉腹腔段-奇静脉(azygos vena)途径消融成功.患者女性,43岁,反复心动过速发作5年,体查: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肝脏位于左上腹部,双下肢无水肿.心电图示B型预激综合征,食道调搏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胸片正常,B超检查心脏未见异常、肝脏和脾脏反位.  相似文献   

13.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研究表明,部分患者的房颤由上腔静脉触发或驱动,上腔静脉隔离是治疗此类房颤有效的方法.本文就上腔静脉的解剖、上腔静脉起源房颤的发生机制、电生理特点与消融治疗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近期遇到心房间隔缺损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及右上腔静脉缺如 2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例 1 女 ,19岁。发现心脏杂音 2年。查体 :胸骨左缘第 2、3肋间可及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第 2心音固定分裂 ,肺动脉瓣第 2音略亢进。心电图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胸片示 :双肺血多 ,主动脉结小 ,左上纵隔影增宽 ,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超声心动图示 :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心房间隔上部回声脱失 32mm,冠状静脉窦扩张 ,可探及永存左上腔静脉 17mm。术前诊断为 :先天性心脏病 ,心房间隔缺损 ,永存左上腔静脉。于1998年 6月 13日在全麻体外…  相似文献   

15.
1例女性患者,60岁,因心动过速确诊为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在成功射频消融后,逆行冠状窦口造影,发现巨大冠状窦和左上腔静脉永存,结合文献复习,认为冠状窦口扩大和左上腔静脉永存可能是部分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发生的解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右上腔静脉闭锁经左上腔静脉置入起搏器一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例先天性长QT综合征患者伴显著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 ,反复晕厥 ,行VVI型起搏器置入术 ,术中造影发现右上腔静脉闭锁 ,永存左上腔静脉。最终经左上腔静脉及冠状窦将起搏电极固定于右室心尖部。术后临床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7.
永存左上腔静脉是腔静脉畸形的主要类型 ,占先天性心脏病的 2 %~ 4%。近 1 0年来 ,我院在心内直视术中发现并存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 48例 ,现对其处理进行讨论。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8例 ,女 2 0例 ;年龄 2~ 40岁 ,平均 1 3岁 ,占同期心内直视术患者的 1 .3 % ,占同期先天性心脏病的 3 .2 %。合并单纯心血管畸形(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等 ) 2 6例 ,较复杂畸形 2 0例 (其中法乐四联症 1 2例 ,右室双出口2例 ,左旋心、房室管畸形 2例 ,右旋心、右室双腔心 2例 ,无顶冠状静脉窦综合征 2例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相似文献   

18.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肌肌袖相关的房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房性心动过速(房速)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方法病例为1998年1月~2001年4月在我院因房速[部分伴心房颤动(房颤)]而行心内电生理和射频消融的患者.比较不同部位起源房速的临床特点和心内激动差异.结果共19例,年龄(46.8±18)岁.尝试消融治疗16例,房速起源右房侧11例,分别为希氏束上方4例,上腔静脉、右心耳各2例,下腔静脉、冠状窦口、终末嵴各1例.起源于左房侧5例,分别为肺静脉4例,左心耳1例.消融成功13例(81%),不成功者分别为希氏束旁2例,肺静脉1例.左房起源和上腔静脉起源房速心电图aVL导联P波呈负相,不同之处是后者Ⅰ导联P波呈正相.左上肺静脉、左心耳和上腔静脉起源的房性早搏(房早)和房速冠状窦远端心房激动早于或等于冠状窦口.而右上肺静脉房早和房速的冠状窦口激动早于远端.左上肺静脉、冠状窦口和下腔静脉的房早和房速时的冠状窦口激动早于右房上部.其他起源房早和房速时的右房上激动早于冠状窦口.成功消融部位电位提前体表心电图的P波(37.6±16.6)ms.但肺静脉和上腔静脉心动过速病例中各有1例经消融隔离心动过速起源的远端而成功.虽然多数患者的心动过速起源于易形成肌袖的心房和血管交界部位,但是肺静脉起源房速[AA间期(230.8±58.O)ms]的频率显著快于其他部位者[AA间期(342.6±86.5)ms,P=0.015],且更易出现房颤(4例全部出现).成功病例随访1~30(10±10)个月,无复发.结论局灶房速好发于心房与其他结构交界的部位,可能与该部位心房肌肌袖的存在有关,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有助于初步定位房速起源部位,射频消融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9.
三房心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近来国内外报道逐渐增多,三房心的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千分之一。80%的三房心伴有其他心血管畸形,主要有房间隔缺损、肺静脉畸形引流、动脉导管未闭、永存左上腔静脉等。  相似文献   

20.
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患者在进行心脏电子装置植入时, 导线的定位和固定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尤其是进行希-浦系起搏患者难度更大。一例老年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右上腔静脉缺如, 同时并存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伴心源性晕厥患者将心房主动电极植入右心房上间隔, 心室主动电极植入左束支区域, 取得满意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