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典Wnt信号通路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利用丙戊酸孤独症大鼠模型,检测经典Wnt信号通路信号分子在孤独症大鼠前额叶皮质及海马脑区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 3β,GSK-3β)、磷酸化GSK-3β、β-catenin和磷酸化β-catenin表达,半定量RT-PCR法检测GSK-3β、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在丙戊酸孤独症大鼠前额叶皮质及海马脑区,失活的GSK-3β磷酸化表达显著增加,抑制性的β-catenin磷酸化表达显著减少;GSK-3β mRNA表达减少,β-catenin mRNA表达增加,下游c-Myc和cyclin D1 mRNA表达增加。结论:前额叶皮质及海马中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可能促进了机体对孤独症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孤独症发生过程中重复呆板样行为的影响。 方法 利用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孤独症动物模型,检测了经典Wnt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β-catenin及其负性调节因子GSK-3β在孤独症模型大鼠小脑脑区的表达变化;同时检测孤独症模型大鼠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GSK-3β、β-catenin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表达,运用旷场实验检测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在小脑脑区模型组GSK-3β磷酸化蛋白表达增加,β-catenin磷酸化蛋白表达减少;重复呆板样行为持续的时间、次数均增加。 结论 孤独症大鼠小脑脑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运动亢进,提示经典Wnt信号通路活性增加可能导致重复呆板样行为变化,进而导致对孤独症的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Wnt信号通路在孤独症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检测了Wnt信号通路中的两个关键信号蛋白分子β-catenin和GSK-3β在不同年龄阶段孤独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层,海马及小脑中的表达,同时对小脑进行了GSK-3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果显示:孤独症模型动物的上述三个关键脑区内,β-catenin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而GSK-3β的表达水平则明显降低;小脑内GSK-3β免疫反应阳性Purkinje细胞也明显减少。这些结果表明,孤独症模型大鼠脑内的Wnt信号通路信号传导亢进,而亢进的结果可能正是导致已知的孤独症脑内神经元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由此提示:Wnt信号通路在孤独症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典Wnt通路中的配体Wnt3a及下游胞内的β-catenin与胰岛素抵抗(IR)大鼠模型海马中β淀粉样肽(Aβ)沉积的关系;观察IR模型大鼠经罗格列酮治疗后,上述各指标的改变及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的相关性。方法: 高糖、高脂、高蛋白饮食3个月造IR大鼠模型(IR),给予罗格列酮灌胃4周为治疗组(TZD);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大鼠血糖水平,放免法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HOMA-IR评估胰岛素抵抗水平,蛋白印迹技术检测大鼠海马内Aβ、Wnt3a、β-catenin及PPARγ的水平。结果: IR组血浆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免疫印迹结果显示,IR组大鼠海马中Aβ及β-catenin表达增加,Wnt3a及PPARγ表达明显减少;经TZD干预后,大鼠海马中Aβ表达减少,Wnt3a、β-catenin及PPARγ表达增加。结论: 胰岛素抵抗大鼠海马内Wnt信号通路水平下降可能是导致Aβ沉积的原因。罗格列酮作为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Wnt通路活性从而减少IR大鼠海马内Aβ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糖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整合素连接激酶小干扰RNA(ILK siRNA)对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核内表达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分为正常对照组(NG)、高糖组(HG)、高糖+阴性转染对照组 (HG+HK)和高糖+ILK siRNA组(HG+ILK siRNA)。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RT-PCR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IL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磷酸化GSK-3β(p-GSK-3β)和β-catenin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总GSK-3β、p-GSK-3β、核β-catenin、总β-catenin、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水平。结果:(1)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见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证实构建的siRNA重组质粒成功转染HKC细胞;(2)与HG和 HG+HK组相比,HG+ILK siRNA组ILK 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3)HG+ILK siRNA组ILK基因沉默后,p-GSK-3β与核β-catenin蛋白表达较HG及HG+HK组均下降,但较NG组表达仍高。而总GSK-3β与总β-catenin 在各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ILK、GSK-3β和β-catenin可能参与了高糖介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过程。ILK可能通过调节Wnt/β-catenin途径下游效应蛋白GSK-3β和β-catenin的表达而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梓醇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SCs)增殖过程中Wnt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1)采用机械分离及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SD大鼠BMSCs,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与梓醇(1.0 mg/L)处理组,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细胞周期分布情况,计算其增殖指数。(2)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Wnt3a、Wnt5a、Wnt11及β-caten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各组细胞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与梓醇处理组BMSCs增殖指数分别为8.90%±0.46%和17.93%±1.68%(P<0.01)。(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梓醇处理组Wnt5a、Wnt11、β-catenin mRNA及β-catenin蛋白表达均明显提高,但Wnt3a mRNA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梓醇在促进BMSCs增殖过程中可同时激活经典与非经典Wnt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丙戊酸盐(丙戊酸valproic acid,VPA)在过去数十年应用于临床治疗癫痫和偏头痛。然而,母亲怀孕早期使用VPA将大大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群谱障碍的易感性。鉴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神经元增殖、分化、突起生长及凋亡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VPA在原代培养神经元中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用VPA处理原代培养神经元,以生理盐水处理为对照,运用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相关信号分子Wnt1,Wnt2,WIF-1,Dickkopf 1及效应分子β-catenin的表达变化,同时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显著增加Wnt1及Wnt2的表达(P<0.05~0.01),而未增加WIF-1及Dickkopf 1的表达(P>0.05);VPA处理也导致Wnt/β-catenin通路活性上调,表现为神经元内β-catenin含量显著上升。此外,与对照组比较,VPA处理促进神经元生长,表现为神经元突起数目(P<0.05~0.01)及总长度显著增加(P<0.05~0.01);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能部分抑制VPA引起的Wnt/β-catenin通路活性上调及神经元生长。结论:VPA通过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神经元生长,可能是VPA增加子代罹患孤独症群谱障碍易感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背景:如何提高胚胎干细胞诱导效率、促进胚胎干细胞源造血干细胞体外增殖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课题。目的:以外源性Wnt3a作为诱导剂,激活培养中的小鼠胚胎干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观察该通路的激活是否促进胚胎干细胞向造血祖细胞的定向分化。方法:用外源性wnt3a(100 µg/L)持续作用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21 d,通过细胞免疫荧光及蛋白免疫印迹检测细胞内β-catenin蛋白含量,QRT-PCR检测Wnt下游靶标基因的表达量来确定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是否被激活,然后采用单层贴壁培养法诱导其向造血干细胞分化,流式细胞仪检测造血发育相关表面标志CD34+/Sca-1+,同时以QRT-PCR法检测造血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经wnt3a(100 µg/L)连续培养21 d后发现β-catenin蛋白在细胞内积累;Wnt信号通路的下游靶标基因Pitx2、Frizzled、Sox17、Oct4的表达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加,可见经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被激活;单层贴壁培养法诱导其向造血干细胞分化的过程中检测到CD34+/Sca-1+细胞含量在14 d时占总细胞量高达20.2%,而对照组的仅占11.9%。造血相关基因骨形态发生蛋白4、FLK2及CD34的表达量均增加,而Smad5的表达则明显受到抑制。说明Wnt3a持续作用可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并促进ES-E14TG2a小鼠胚胎干细胞向造血干细胞的定向分化。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9.
陈浩  许浪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14):2532-2537
背景:Hedgehog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胃癌干细胞的影响及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少见报道。 目的:探讨Hedgehog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采用肿瘤球悬浮分选法从胃癌组织标本中分选胃癌干细胞。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Hedgehog 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主要分子SHH、GLI1、Wnt2 及β-catenin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Spearman相关分析各细胞因子间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SHH、GLI1、Wnt2及β-catenin 在胃癌干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7%,78.3%,85.5%和83.3%,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P < 0.05)。各细胞因子间在胃癌干细胞中的表达均呈正相关(P < 0.05)。说明在胃癌干细胞中Hedgehog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均被激活,二者互相作用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为胃癌的干细胞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转录因子Sp3对β-catenin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探讨Sp3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脂质体法将Sp1和(或)Sp3转录因子表达质粒单独/共同与β-catenin启动子(-410/-1 bp)报告基因质粒瞬时转染HEK293T细胞;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报告基因转录活性的变化。结果:(1)Sp1表达质粒在0.4 μg剂量时能提高启动子的活性2.4倍,Sp3表达质粒在0.4 μg剂量时能显著提高启动子的活性5.3倍。(2)0.4 μg总量的Sp1与Sp3表达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随着Sp3/Sp1比例的递增,β-catenin启动子转录活性无明显变化。(3)共同转染Sp1 0.3 μg与Sp3 0.1 μg时,启动子活性提高3.5倍,比单独转染的转录活性强。结论: Sp3能促进β-catenin基因启动子(-410/-1 bp)的转录,Sp1的转录激活作用则较弱;在转录过程中Sp1和Sp3可能存在协同作用;Sp3可能在转录水平调控β-catenin的表达从而影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1.
背景:由巴戟天、杭白芍、肿节风和川芎等组成的透骨消痛颗粒能有效延缓关节宏观形态、软骨基质及软骨细胞退变。 目的:观察透骨消痛颗粒对软骨细胞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中Wnt4、糖原合成酶3β及β-连环蛋白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成功后,人白细胞介素 1β诱导软骨细胞退变,取第2代退变软骨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透骨消痛颗粒组,后者加入透骨消痛颗粒醇提物,分别培养4,8 d后,采用RT-PCR检测2组Wnt4、糖原合成酶3β、β-连环蛋白mRNA表达,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Wnt4、糖原合成酶3β及β-连环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采用人白细胞介素1β可诱导软骨细胞退变,软骨细胞退变早期均有Wnt4、糖原合成酶3β及β-连环蛋白表达,但随着时间推移Wnt4、β-连环蛋白表达下降,而糖原合成酶3β表达增高,采用透骨消痛颗粒醇提物干预后均可逆转上述现象。说明透骨消痛颗粒醇提物能诱导软骨细胞转录合成β-连环蛋白和Wnt4蛋白,并抑制糖原合成酶3β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RNA干扰技术探讨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对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loid fibroblasts,KFB)的抑制效果。方法:将针对人GSK-3β基因设计合成的3对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分别转染体外培养的人KFB,通过RT-PCR和Western blot筛选出干扰人KFB GSK-3β基因表达的最佳siRNA,进而转染人KFB,并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SK-3β及相关蛋白的m 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434序列具有最佳的GSK-3βm RNA和蛋白抑制效率。转染GSK-3βsiRNA后,KFB的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p-GSK-3β和Wnt2的蛋白水平下降,KFB活力下降,且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生长受抑制程度增大,细胞倍增时间明显延迟。结论:转染靶向GSK-3β的siRNA可有效降低该基因在KFB内的表达,从而抑制了瘢痕疙瘩生长,具有潜在的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DM)溃疡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表达的变化,探讨该信号通路在糖尿病难愈性溃疡中的作用。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液腹腔注射法制备糖尿病模型。分别取正常对照组与DM组制作溃疡模型。观察创面造模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对照组及DM组创面愈合情况的变化,并采用HE染色法检测创面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创面组织中β-catenin、GSK-3β和Rspo-3蛋白及mRNA的变化。结果:DM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其创面组织中含有较少的炎性细胞、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DM组大鼠创面组织中β-catenin和Rspo-3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GSK-3β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Wnt/β-catenin通路的下调有可能导致了糖尿病溃疡的难愈,而该通路的下调可能源自于Rspo-3蛋白表达的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哮喘气道平滑肌细胞(ASMC)的功能和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哮喘模型,提取大鼠ASMC。Western blot法检测哮喘组和正常组大鼠ASMC中β-连环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原癌基因c-Myc和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抑制哮喘组和对照组ASMC中β-catenin和转录辅助因子p300/CBP间的相互作用后,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ASMC的细胞活力和周期变化。抑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Western blot法显示哮喘组ASMC中β-catenin、c-Myc和cyclin D1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GSK-3β的蛋白表达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抑制β-catenin和p300/CBP间相互作用后,哮喘组ASMC的细胞活力下降幅度和细胞周期改变程度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抑制P38 MAPK活性后,哮喘模型大鼠及对照大鼠ASMC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靶蛋白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可能通过上调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与P38 MAPK信号通路相互作用以及调控ASMC的生长和分化等途径,影响ASMC的功能,参与哮喘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U87、H4和U251细胞及正常人脑星形细胞(NHA)中EZH2的表达水平。在H4细胞中转染EZH2 siRNA和siRNA control,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分光光度计法检测caspase-3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关键蛋白β-连环蛋白(β-catenin)和下游靶分子c-Myc的蛋白表达。用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剂处理转染EZH2 siRNA的H4细胞,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结果:胶质瘤U87、H4和U251细胞中EZH2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NHA(P0.05),并且H4细胞中EZH2 mRNA和蛋白水平高于U87和U251细胞(P0.05)。EZH2 siRNA可以明显下调H4细胞中EZH2的mRNA和蛋白水平。EZH2表达下调后的H4细胞从48 h开始细胞活力降低,并且细胞凋亡率也明显升高,细胞中caspase-3活性也明显升高(P0.05),同时EZH2表达下调还可以抑制β-catenin和c-Myc的表达。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剂可以减少EZH2诱导的H4细胞凋亡,降低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结论:EZH2在脑胶质瘤细胞中过度表达,下调其表达可以通过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而诱导胶质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向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以及调节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目的:观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分化为Ⅱ型肺泡上皮的能力以及Wnt途径对分化的调节作用。 方法:取大鼠脂肪组织,体外分离培养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鉴定。实验分为对照组、小气道生长液组和Wnt3a组,对照组用普通DMEM培养基培养,小气道生长液组和Wnt3a组均使用小气道生长液培养,且Wnt3a组加入Wnt信号通路激动剂Wnt3a培养。诱导10 d后分别通过qRT-PCR和免疫荧光检测Ⅱ型肺泡上皮标志物肺表面活性蛋白B,C,D的表达,并于诱导5 d和10 d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β-catenin和GSK-3β。 结果与结论:大鼠脂肪组织中可成功分离出纯度较高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可表达CD44和CD29,不表达CD11b和CD45;经小气道生长液诱导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C,D蛋白和mRNA表达均上调(P < 0.01),表明其可被诱导为Ⅱ型上皮细胞;加入Wnt3a后,经诱导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肺表面活性蛋白B,C,D蛋白和mRNA表达均高于小气道生长液组(P < 0.01),且在诱导过程中磷酸化β-catenin表达随时间逐渐上调而GSK-3β表达逐渐下调(P < 0.01)。结果证实,Wnt信号通路在脂肪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Ⅱ肺泡上皮细胞过程中激活并促进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 干扰WT1基因表达的小鼠足细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变化及其对足细胞活力和neph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RPMI-1640培养基在33 ℃条件下传代培养足细胞,在37 ℃条件下诱导足细胞分化。应用WT1基因的siRNA转染分化成熟的小鼠足细胞,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用实时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别检测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RNA干扰WT1可诱导小鼠足细胞Wnt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β-catenin水平降低及足细胞活力下降,伴有足细胞nephr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沉默WT1基因的表达可诱导足细胞活力下降和nephrin表达下调,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