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压晨峰对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的影响。方法将125例腹膜透析患者按血压晨峰递增分为血压晨峰组62例、非血压晨峰组63例,分析两组患者透析治疗6个月后血压晨峰、临床症状积分、尿素清除指数(KT/V)、RRF、残肾肌酐清除率(Ccr)、尿量(Uv)、腹膜透析超滤量(UFv)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减轻且非血压晨峰组减轻明显(P<0.01),两组KT/V、RRF、Ccr、Uv、UFv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血压晨峰组下降更明显,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压晨峰与RRF减退密切相关,随着血压晨峰增高RRF下降速率增快。  相似文献   

2.
残余肾功能对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况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前瞻性观察长期维持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简称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残余肾功能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腹透时间大于3个月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7例作为实验组,1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以残余肾肌酐清除率3ml/min为界,分A组[残余肾功能(RRF)<3ml/min],32例次;B组(RRF≥3ml/min),21例次。采用常规处方透析,留取尿液、腹透液,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KT/V值、肌酐清除率(Ccr)、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0.56、0.83及0.80,P均<0.05),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0.41、0.33,P均<0.05),与PV/S不相关。A组Ccr、KT/V及血浆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白蛋白、三酰甘油及胆固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RRF与腹膜透析的充分性密切相关,并影响腹透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RRF下降程度及时调整透析剂量及方案,是预防CAPD患者营养不良最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5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每周3次,4 h/次;观察组在常规血透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30 ml,于透析结束前60 min缓慢泵入;均以2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RRF水平及日均尿量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UN、SCr、RR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BUN、SCr均较治疗前升高,RRF较前降低,治疗组BUN、SCr升高幅度低于对照组,治疗组RRF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日均尿量减少幅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可有效减缓残余肾功能的丧失,延缓尿毒症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4.
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对营养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测定维持性血透患者的残余肾功能 (RRF)和营养指标 ,了解规律透析后RRF变化及RRF对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 32例透析两年以上患者 ,将患者分为RRF(+)组 (Ccr≥ 2 .0ml/min)、RRF(- )组 (Ccr<2 .0ml/min)。分别测定研究开始及治疗一年后RRF及血清白蛋白 (ALb)、标准蛋白代谢率 (nPCR)等营养指标。结果 :开始时 ,RRF(+)组平均RRF为 2 .1 2ml/min ,ALb和nPCR分别为 38.4g/L、1 .1 6g/ (kg·d) ,RRF(- )组平均RRF为 0 .1 6ml/min ,ALb和nPCR分别为 36 .6g/L、0 .87g/ (kg·d) ,前者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后者 (P <0 .0 5) ;一年后 ,两组平均RRF较开始均无明显变化 ,但RRF(+)组Alb、nPCR较开始明显升高 ,RRF(- )组Alb、nPCR较开始变化不明显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规律透析对维持性血透患者RRF影响不大 ,RRF通过调节蛋白代谢和酸碱平衡等机制显著影响维持性血透患者营养状况 ,监测和保护RRF对改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残余肾功能(residualrenalfunction,RRF)对血液透析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 126例血液透析患者被分成为2组,透析间期24 h尿量大于200 ml,存在残余肾功能(A组);反之,残余肾功能丧失(B组)。测定透析前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多种指标。结果 A组患者69例,B组患者57例,A组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素氮、血肌酐均较B组患者显著性下降。结论 RRF对血液透析患者有一定的影响,可改善血透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不同残余肾功能腹膜透析患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衰(ESRF)患者在腹膜透析(PD)患者残余肾功能(RRF)对临床生化指标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所有患者按残余肾小球滤过率(rGFR)水平将其分为两组:一组rGFR〈1 ml/(min.1.73m2);另一组rGFR≥1 ml/(min.1.73 m2)。每3个月进行一次临床随访,全面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及透析状态,包括血压、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尿量(UV)、残余肾肌酐清除率(Ccr)、每周总尿素氮清除率(Kt/Vtotal)、每周肌酐总清除率(WCcr total)、残余肾尿素及肌酐清除率。对比观察不同RRF状态透析患者临床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两组不同残余肾功能状态患者的2年死亡率为8.3%和30%(P=0.034),血红蛋白、钙磷乘积、血清白蛋、Kt/V total、Ccr total、24小时出液量分别为103.6±9.8和94.2±9.2(P=0.003)、47.3±3.8和53.3±4.2(P=0.048)、35.9±3.2和31.6±4.1(P=0.003)、2.20±0.25和1.98±0.98(P=0.002)、67.4±7.2和55.9±5.9(P=0.000)、1014±205和661±160(P=0.000)。结论残余肾功能可以影响腹膜透析患者的造血、营养状态、钙磷代谢、炎症状态、容量状态等,保护残余肾功能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残肾功能,腹膜透析的充分性和腹膜转运特性对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患者43例,透析时间3.5~34个月,透析剂量6~8L/d。用腹膜平衡试验测定腹膜转运功能。以残肾GRF>2ml/min为有残余肾功能的界线。所有患者以尿素清除指数(kt/v)≥1.7和肌酐清除率(Ccr)≥50L/周.173m2为透析充分的最低标准。结果:没有残肾功能的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较有残肾功能者明显升高。结论:CAPD患者普遍存在钙磷代谢紊乱,以血磷和钙磷乘积升高较明显,残存肾功能对血磷的清除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北京医学》2012,34(4)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人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排除肿瘤、肾移植失功、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及随访时间少于1年的患者.尿量> 100 ml/24h者为有RRF,观察进入血液透析后RRF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共44例患者入选.平均随访时间(26.42±14.40)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RRF下降速率平均为(0.39±0.27)ml/(min·月),RRF下降速率快者[(0.72±0.22)ml/(min·月)]较下降慢者[(0.23±0.09)ml/(min·月)]肾脏存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P=0.000).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13例,占29.55%,平均2年后无RRF者8例,占32%,有RRF者5例,占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P=0.000).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脱水量大、低白蛋白及收缩压增高是RRF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R=0.915,R2=0.837).结论 尿毒症患者开始透析时容量负荷过重导致脱水量过大、透析不充分及血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液透析患者RRF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指残余肾单位的滤过、重吸收和内分泌功能。残余肾单位利用RRF,可产生一定量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和活性维生素D3等活性物质,排出一定量的代谢废物,特别是通过一般透析难以清除的中大分子物质。然而,RRF的丢失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却十分普遍。此前的研究已发现,RRF是影响患者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保护残余肾功能是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在透析后保护残存肾功能已成为肾脏病领域中一热点课题。笔者观察应用利尿降浊颗粒保护早期维持性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洮  王梅  燕宇  杨冰  檀敏 《北京医学》2012,34(4):283-28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05年9月至2010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入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4例,排除肿瘤、肾移植失功、腹膜透析转血液透析及随访时间少于1年的患者。尿量﹥100ml/24h者为有RRF,观察进入血液透析后RRF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共44例患者入选。平均随访时间(26.42±14.40)个月,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RRF下降速率平均为(0.39±0.27)ml/(min·月),RRF下降速率快者[(0.72±0.22)ml/(min·月)]较下降慢者[(0.23±0.09)ml/(min·月)]肾脏存活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24,P=0.000)。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13例,占29.55%,平均2年后无RRF者8例,占32%,有RRF者5例,占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掊2=45,P=0.000)。多元线形回归分析显示脱水量大、低白蛋白及收缩压增高是RRF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R=0.915,R2=0.837)。结论尿毒症患者开始透析时容量负荷过重导致脱水量过大、透析不充分及血压控制不良,均不利于血液透析患者RRF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不同的透析膜对血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佩菊  陈蕙萍  付巧  徐文蔚 《上海医学》2001,24(10):627-629
目的 观察透析膜对血脂的影响。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醋酸纤维膜中空中纤维透析器(1.3m^2),B组:聚砜膜中空纤维透析器(1.3m^2),观察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水平。结果 A组和B组在透析前及透析6个月时血清Ch均高于对照组,但无差异。两组透析前TG升高(P<0.05),A组TG升高,而B组TG下降,下透析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HDL-c透析6个月较透析前降低(P<0.05)。B组透析前时间延长HDL-c升高,A组Lp(a)、HDL-c及VLDL-c升高更显著,而B组除Lp(a)有升高外,VLDL-c及LDL-c无显著变化。结论 选用聚砜膜透析器可以降低血脂,同时也减低出了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所 致的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对87名MHD患者发放肾脏疾病特异性调查表(KDQ),并记录患者平时血压、24h尿量、透析频率、透析间期体重获得量(IDWG%)及最近3个月发生失衡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的情况。测定患者透析前血肌酐(Cr)、尿素氮(BUN)、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清CystatinC。使用血清CystatinC浓度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并根据24h尿量将患者分成有RRF组和无RRF组。结果:生活质量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76份,无RRF组患者在透析龄、透析频率、IDWG%、失衡综合征、心血管事件和血压异常发生率方面均高于有RRF组(P〈0.05)。基于血清CystatinC浓度估算的eGFR为f4.56+0.51)ml/(min·1.73m^2),它与MHD患者血清BUN、Cr呈负相关,与Hgb、Alb、PTH正相关;与患者生活质量评估的各项指标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分相关系数r=0.797(P〈0.01)。结论:RRF与MHD患者的生活质量密切相关,是影响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血透患者残余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残余肾功能(RRF)对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分为3组:对照组、A组(RRF〈3ml/min)和B组(RRF≥3ml/min)。患者均采用常规处方透析,并抽血检测生化、血脂及蛋白营养指标,计算RRF、尿素清除指数(KT/V)、周肌酐清除率(Ccr/w)、单位透析剂量(PV/S)及蛋白质分解率(PCR),评估每日蛋白质摄入量(DPI)。结果:RRF与KT/V,Ccr/w及残余尿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0.83,0.80),与透析时间、透析超滤量呈负相关(r分别为-0.41,-0.33),与PV/S无关。A组患者Ccr/w,KT/V及血浆前清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明显低于B组,但PCR高于B组。A、B两组间三酰甘油、清蛋白及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残余肾功能(RRF)下降对腹膜透析(PD)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年内肾小球滤过率下降≥50%的32名腹膜透析患者,以肾脏尿素与肌酐清除率评估患者RRF,同时密切随访血清白蛋白、饮食蛋白摄入(DPI)和主观综合营养评估情况。结果随患者RRF下降,尿量明显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显著增加(P<0.01),DPI增加明显。用主观综合评估(SGA)得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从开始透析时的62.5%降低到研究结束时的18.8%(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RRF迅速下降并不一定导致DPI下降与营养状况恶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ystatin C在评估慢性肾功能衰竭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中的应用价值,寻找一种对透析患者较简便、精确的RRF估算指标。方法收集95例透析患者(其中血液透析患者61例,腹膜透析患者34例)的血、尿标本分别测定血肌酐(Scr)和尿肌酐(Ucr)以及Cystatin C浓度,分析血清Cystatin C能否很好地估算透析患者的RRF,并且将它估算的RRF(eGFR1)同标准的RRF以及肾脏病膳食改良试验(MDRD)公式得出的RRF(eG—FR2)进行比较。结果所有透析患者Cystatin C和Scr浓度均伴随着RRF的降低而上升,但Cystatin C的上升幅度比Scr平稳。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Cystatin C、Scr与RRF均呈负相关(r=-0.53、r=-0.46,P〈0.05;r=-0.71、r=-0.63,P〈0.05)。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患者分别基于Cystatin C和Scr测得eGFR与RRF均呈正相关(r=0.69、r=0.63,P〈0.05;r=0.74、r=0.58,P〈0.05),且Cystatin C测得eGFR与RRF的相关性更好。结论Cystatin C估算透析患者RRF准确、简便,在24h尿标本难于准确收集的情况下,Cystatin C比Scr更适合透析患者RRF的估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REXEEDTM系列透析器的溶质清除特性,讨论护理特点。方法 规律性血液透析患者18例,采用随机化交叉和3×3拉丁方实验设计,每例患者分别运用REXEEDTM-15AC、15UC和对照透析器APS-15U进行血液透析治疗。于透析器血液入、出口处采血测定尿素氮、肌酐、磷、β2-微球蛋白,计算溶质清除率;在每使用一种透析器的第3次透析前后,采血测定患者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计算下降比率。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透析机的静脉压和跨膜压数值。结果 REXEEDTM-15AC和REXEEDTM-15UC透析器的尿素氮清除率显著大于APS-15U透析器(P<0.05);REXEEDTM-15AC透析器肌酐清除率显著大于APS-15U透析器(P<0.05)。同一患者使用不同透析器的血尿素氮下降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65%)。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实验室安全性指标监测未见异常。结论 REXEEDTM系列透析器临床使用安全、有效。透析护理过程中,必须加强观察并重视患者的不适主诉;对于超滤量少的患者,可在适当补充液体的同时增加超滤量,以提高跨膜压,防止反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维持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病人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病人127例临床资料,按照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有无低血压发生将病人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2组病人的相关临床指标,并分析血液透析病人低血压的影响因素。结果127例病人中发生低血压67例(52.75%);127例病人共透析8 255例次,发生低血压1 125例次(13.63%)。发生组和未发生组病人体质量、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细胞压积、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超滤量和超滤量/体质量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超滤量、超滤量/体质量比值均为影响血液透析病人低血压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低血压是维持血液透析病人的常见并发症,年龄、超滤量、超滤量/体质量比值是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老年病人和超滤量高的病人,及时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云 《当代医学》2011,17(6):81-82
目的分析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透析室维持性透析时间超过半年、在本血液透析室2年内透析时间超过18个月的慢性肾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从导致慢性肾衰的原发疾病、年龄、PTH、贫血、血浆白蛋白等方面分析低血压的原因。结果糖尿病肾病、高龄、超滤量大、继发性甲旁亢的患者发生低血压的比例明显增加。结论导致慢性肾衰的原发病、年龄、超滤量、PTH与低血压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9.
陈军宁  尹友生 《华夏医学》2000,13(6):719-721
目的:探讨高危出血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在血液透析时,如何使用局部枸橼酸抗凝(RCA)来完成血液透析及其疗效,方法:采用1.8%浓度的枸橼酸钠,空心纤维透析器和普通含碳酸氢盐透析液,观察RCA透析对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血游离钙(Ca^2+)、pH、HCO3^-、Scr、BUN、HR的影响,同时设无肝素透析组普肝素透析组对照,观察透析效果,体外循环凝血时间(CT)及体内血CT、透析器复用时间的变化,结果:26例急,慢性肾衰患者共行79例次PCA透析,未见有引起或加重出血者,透析器及管路未见发生严重凝血现象,无明显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症状,透析效果优于肝素治疗组,与普通肝素治疗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低浓度RCA透析安全,有效,简便,适用于高危出血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