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初治抗病毒策略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翔  胡佳 《医药导报》2010,29(11):1456-1458
目的对比5种抗病毒药物初治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疗效,探讨HBeAg阴性慢性乙肝初治抗病毒策略。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150例,随机分为5组各30例,分别给予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治疗,比较各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乙肝病毒DNA(HBV DNA)阴转率、HBsAg转阴例数及耐药例数。结果ALT复常率、HBV DNA阴转率、HBsAg转阴数及耐药数方面,5组效果各有特点。结论对于初治HBeAg阴性慢性乙肝,替比夫定、恩替卡韦疗效均较好,均可作为临床一线选择。对于HBV DNA载量较低的患者,则可首选阿德福韦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于邯郸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h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HBV 转阴率与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ST、ALT、TBiL、LN、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组AST、ALT、TBiL、LN、H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HB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HBeAg血清转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门诊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每周1次皮下注射180μg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德福韦酯,10 mg/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患者HBV DNA、HBeAg转阴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56例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单纯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48周,观察血清中ALT和AST的含量,血清表面抗原(HBsAg)的含量及血清乙肝病毒(HBV)DNA转阴率。结果 2组治疗后ALT、AST和HBsAg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治疗后的ALT,AST和HBsAg含量降低的更显著(P<0.05),治疗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更加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HBeAg 及 ALT 影响。方法选择诊治的 HBeAg 阳性慢乙肝患者195例,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阿德福韦酯组、联合组,每组65例。疗程均为52周。观察3组治疗12、24、48、52周时 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ALT 复常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12、24、48、52周时,联合组 HBV-DNA 转阴率及 HBeAg 转阴率均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 P <0.05);但替比夫定组与联合组间 ALT 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2组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 P <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显著高于替比夫定组和阿德福韦酯组的67.69%和58.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与单独应用替比夫定或阿德福韦酯比较,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改善 HBV-DNA 转阴率、HBeAg 转阴率和 ALT 复常率中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应答不佳慢乙肝患者的效果。方法52例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后疗效不佳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18例,继续服用阿德福韦酯10mg/d治疗;B组17例,停用阿德福韦酯,换用替比夫定600mg/d治疗;C组17例,阿德福韦酯10mg/d联合替比夫定600mg/d治疗。3组疗程均为48周,均不使用保肝降酶及免疫调节药物。对比3组后续治疗24周、48周时血清ALT复常率,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及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均未发生病毒学突破,24周及48周血清ALT复常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无统计学差异,B、C组HBVDNA阴转率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阿德福韦酯疗效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替比夫定优化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O1O 年3月-2O12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 HBs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5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1OOmg/ d 治疗,研究组4O 例患者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分别观察治疗12、24、36、48周后 HBsAg 转阴率和肝功能等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12、24周,HBV - DNA 与 HBsAg 转阴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O. O5),治疗后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两组患者治疗前 AST、ALT、总胆红素(TBIL)、HBV - DNA 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O. O5),治疗后研究组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O. O5)。结论替比夫定与阿德福韦酯联合使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于单用替比夫定,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郑为旺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05-1806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单药治疗失败的CHB改用替比夫定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服用阿德福韦无效或复发的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3例,HBV DNA≥105 copyies/ml,血清ALT升高,血清总胆红素<66μmol/L,改服替比夫定600 mg,每日1次.结果:服用24周后,肝功能明显好转,换用替比夫定后的24周平均下降(2.2±0.22)Log10;HBV DNA阴转率63.7%,HBeAg阴转率30.3%,HBeAg血清转换率15.2%,ALT复常率75.8%.治疗过程中除1例男性患者出现一过性的CK升高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替比夫定对于服用阿德福韦无效或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加用替比夫定(Telbivudine)治疗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耐药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学、血清学、生化学的应答情况.方法 对26例阿德福韦酯耐药的患者加用替比夫定,治疗48周,期间每12周随访1次,检测血清中HBV DNA、HBV标志物和生化指标.结果 加用替比夫定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HBV DNA阴转率逐渐提高,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随HBV DNA的下降逐渐复常;治疗过程中除1例男性患者出现一过性的肌酸激酶(CK)升高外,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用替比夫定治疗阿德福韦酯耐药患者,可快速有效地降低血清中病毒载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分别行替比夫定(替比夫定组)、恩替卡韦(恩替卡韦组)和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组)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各40例,共干预104周,比较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结果替比夫定组治疗104周HBV-DNA阴转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恩替卡韦组HBV-DNA阴转率、ALT复常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酯组(P﹤0.05)。3组治疗104周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血肌酐水平明显低于阿德福韦酯组,且替比夫定组低于恩替卡韦组(P﹤0.05);估计肾小球滤过率明显高于阿德福韦组,且替比夫定组高于恩替卡韦组(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整体疗效明显,且替比夫定相比恩替卡韦在保护患者肾功能上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Peg-IFN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疗效的观察。方法1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三组,阿德福韦酯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组及联合组,对比分析在治疗24、36、48周时各组HBV-DNA转阴率、转氨酶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和HBsAg转阴率差别。结果在治疗第24周,联合组患者HBV-DNA下降幅度log(3.56±1.16)明显高于另两组(P<0.05)。在36、48周时,联合组在转氨酶复常率、HBs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和HBV-DNA转阴率对比另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优于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上海益生源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并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应用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上海益生源药业有限公司)治疗我院2008年4月至2009年10月收治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12、24、48周进行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的检测,观察抗病毒疗效并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上海益生源药业有限公司)治疗48周,HBVDNA阴转率为72.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23.53%,ALT复常率为74.00%,耐药率为0%;HBeAg阴性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P<0.05);基线ALT>5ULN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2~5ULN的患者(P<0.05);治疗24周后HBVDNA阴转的患者与未阴转的患者相比,其48周HBVDNA阴转、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在治疗48周过程中1例治疗过程中发生一过性ALT升高,1例肌酐轻微升高,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停药。结论国产阿德福韦酯(优贺丁,上海益生源药业有限公司)可以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复制,促进ALT复常及HBeAg血清转换,有效改善肝功能,耐药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李素萍  张小丽  王艳红 《中国医药》2012,7(12):1542-1543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观察组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次/d;同时服用双环醇50mg,3次/d;对照组仅给予口服阿德福韦酯10mg,1次/d;2组均连续用药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氨基转移酶水平及病毒学标志物方面的改变。结果治疗结束后2组血清氨基转移酶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41±17)U/L比(50±14)U/L,AST:(36±21)U/L比(44±25)U/L,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HBV—DNA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83±1.03)lg拷贝/ml比(5.25±1.13)lg拷贝/ml,(3.25±1.09)lg拷贝/ml比(5.36±1.08)lg拷贝/ml,P〈0.05],但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HBV.DNA阴转率[68.6%(24/35)]明显高于对照组[52.9%(18/3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阴转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与双环醇联合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改善方面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普通干扰素(IFN)和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治疗HBeAg(+)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方法:100名HBeAg(+)的CHB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IFN+ ADV组)及单药治疗组(IFN组).IFN组予500MU普通IFNα-2b隔日1次皮下注射,IFN+ ADV组在IFN组治疗基础上加服ADV 10 mg·d-1;所有患者均治疗48周,随访24周.治疗前筛查、治疗后每4周血常规、每12周检测HBV DNA,乙肝两对半定量、肝功能、肾功能、甲状腺功能.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24周,IFN+ ADV组与IFN组HBV DNA水平分别下降(3.67±0.96)log10IU·ml-1和(2.85±1.14)log10IU·ml-1,较基线均显著降低(P =0.000),两组比较,IFN+ ADV组优于IFN组(P=0.000);两组HBV DNA低于检测下线比例分别为46.0%vs24.0%(P=0.021),ALT复常率分别为76.0% vs 56.0% (P =0.035),IFN+ ADV组均高于IFN组;两组HBeAg转阴率及HBeAg血清转换率分别为30.0% vs 28.05% (P=0.826),21.2% vs 17.6% (P =0.6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FN+ ADV组脱落2例,IFN组脱落4例,两组不良反应相似,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未影响治疗.结论: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干扰素单用治疗对HBeAg(+)的CHB患者均有效,安全性良好;治疗24周,联合治疗可提高患者病毒学应答率及生化学应答率,未能提高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及联合应答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对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1年6月一2013年6月期间于我院接受门诊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6例采用拉米夫定治疗,作为拉米夫定组,36例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作为阿德福韦酯组,连续治疗与监测24个月。观察患者24个月后血清ALT的复常率、血清HBVDNA转阴率、HBeAg消失率、HBeAg转阴率等。结果拉米夫定组患者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加长而逐渐降低,阿德福韦酯组患者则相反,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起效快,但耐药率高,适合重症患者;阿德福韦酯虽起效慢,但2年耐药率低,对非重症患者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对HBeAg作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替比夫定治疗12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48周,观察患者ALT、HBVDNA、HBeAg治疗前后变化,分析治疗前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治疗期间不同时限HBVDNA降至低于检测限对替比夫定治疗48周时HBeAg的影响。结果治疗48周时HBVDNA阴转103例(83.1%),ALT恢复正常122例(98.4%),HBeAg阴转45例(36.2%),HBeAg转换32例(25.8%)。治疗前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对治疗48周时HBeAg的定量及阴转改变有影响,48周时HBeAg阴转率分别如下:治疗前HBVDNA〈107Coples·mL-1组为47.3%,≥107Coples·mL-1组为27.5%,ALT≥200U·L-1组为58.5%,〈200U·L-1组为19.7%。治疗中HBVDNA不同时限降至低于检测限对48周时降低HBeAg定量及阴转有显著影响,HBeAg阴转率分别如下:HBVDNA〈12周内阴转组为53.8%,12~24周内阴转组为37.1%,〉24周内阴转组为25%。结论治疗前基线HBVDNA载量、ALT水平及治疗中HBVDNA不同时限降至检测限以下对治疗48周时替比夫定对HBeAg作用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素比伏,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并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我院2010年4月至2012年10月收治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12、24、48周进行病毒学、血清学及生化学指标的检测,观察抗病毒疗效并评估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替比夫定治疗48周,HBV DNA阴转率为80.00%,HBeAg血清转换率为38.24%,ALT复常率为82.22%,耐药率为0%;HBeAg阴性的患者的HBVDNA阴转率高于HBeAg阳性患者(P〈0.05);基线ALT〉5 ULN患者的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均高于2~5 ULN的患者(P〈0.05);治疗24周后HBVDNA阴转的患者与未阴转的患者相比,其48周HBVDNA阴转、ALT复常和HBeAg血清学转换的比例明显增高(P〈0.05)。在治疗48周过程中1例治疗过程中发生一过性ALT升高,1例肌酐轻微升高,1例CK升高,无一例患者发生严重不良事件而停药。结论替比夫定可以有效抑制慢性乙型肝炎HBVDNA复制,促进ALT复常及HBeAg血清转换,有效改善肝功能,耐药率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分别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治疗组42例,恩替卡韦组治疗组39例,疗程均为60周。观察两组治疗8、12、24、48、6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结果:两组的8、12、24、48、60周时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的8、12、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8周及60周时替比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31.0%、15.4%(P〈0.05)和35.7%、25.1%(P〈0.05)。结论: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效果,在中期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上,替比夫定优于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