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儒医在学习、发展医学以及创立自己的学说中,充分利用传统的认知理论和学习方法。其中,尤以“格物致知”、“当名辨物”、“取譬相成”和“通经为本”影响最大,含义也最为深刻。儒医朱震亨、王清任、叶天士、褚澄、汪昂、萧京等医家都是运用这些认知理论的高手,他们不仅给医学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而且在运用这些认知理论,在治学方面也给后人留下了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医学三字经》是清·陈修园写的一本医学入门书。文字简练、论述精当、通俗易懂、烩炙人口。一百多年来对祖国医学的普及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可是,“四人帮”为达到篡党夺权的阴谋,颠倒黑白,借古非今,竟然说陈氏是什么“儒医”,《医学三字经》是什么“儒医之书”,予以批判,打入冷宫。真是“莫须有”之罪。  相似文献   

3.
宋元时期医学队伍的组成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元时期 ,尤其是北宋统治者非常重视医学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医疗卫生机构 ,组织编纂本草及方书 ,大量校勘医籍 ,发展医学教育 ,提高医生的地位 ,造就了许多儒医及儒医兼备者 ,因而中医理论及临床各科都有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形成了不同的医学流派 ,医学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盛况 ,宋元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医学人才和医学知识是医学文化的两大组成部分 ,要考察医学文化 ,必须抓住上述两个方面。本文试图对宋元时期医学队伍的组成特色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从而揭示医学发展的内在规律。1 儒医的出现是这个时期的最大特点所谓“儒医…  相似文献   

4.
最近,在对中国医学史上儒医派的评价问题上产生了互相对立的两种意见。许多同志都认为儒医派是中国医药学中儒家路线忠实的、直言不讳的代表,认真地批判了儒医派在中国医学史上的反动作用。可是,有的人却说:“唐宋以来日渐增加的所谓儒医,其历史作用具有  相似文献   

5.
“儒医”考     
儒医,所谓援儒习医者也。然此雅称始于何时呢?《辞海》、《辞源》均引南宋文学家洪迈《夷坚甲志·卷二》“有蕲人谢与权,世为儒医”一语为据,认为其称源于南宋。经考,笔者以为斯说欠妥。《宋会要辑稿》载曰:“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臣僚言:‘伏观朝廷兴建医学,教养士类,使习儒术者通黄素,明诊疗而施于疾病,谓之儒医,甚大惠也。”显而易见,早在北宋政和年间,儒医之命名就很明确了。  相似文献   

6.
在择要介绍16位吴中儒医名家的基础上,归纳其特点,认为吴中医学是我国著名的地方医学,吴中医家中儒医的比例较高。儒医们扎实的文字功底和广博的哲学、文学、历史、天文、地理、博物、气象、历法、心理等学科知识,丰富和完善了医学理论与实践,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纵观中国医学史,取得显著成就且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医学家,没有一个不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  相似文献   

7.
清代儒医陈念祖(修园)的《医学三字经》,是在宋代儒生王应麟编著的儒家《三字经》的影响下,仿照《三字经》的格式而写的。他企图把“医学源流”等都归纳在这本小书里,也作为学医的“启蒙”课本。他在这本书的“小引”中说:“童子入学,塾师先授以三字经,欲其便诵也,识途也。医学之始,未定先授何书,如大海茫茫,错以半字罗径便入牛鬼蛇神之域,余所以有三字经之刻也。”果然不错,因为儒医本来就是儒生,现在虽然是言医,不但格式一样,  相似文献   

8.
新医科是为了适应新时代医生培养而提出的全新培养理念,旨在强化医科与其他学科间的交叉融合,进而促进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发展新医科,不仅要在“新”上下功夫,还应夯实中国传统医学文化基础,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传统特色,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医学人才培养的思路与模式,尤其是要深入挖掘中医所特有的“儒医”文化体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梳理儒医培养的脉络与内涵,为当下医学人才教育提供新启示、新思路,为社会培养“有温度”的医学人才,夯实现代公共医疗体系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9.
医学与哲学,虽是两门不同的学科,然而相互之间存在彼此渗透影响的关系。医具哲之理,复为哲所用,如元代著名儒医朱丹溪受到宋儒理学的深刻影响而创“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学术理论;而明末清初哲学家方以智的哲学成就与医学理论的启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医学从金元以后出现了各医学流派争鸣的局面,其中著名的有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朱丹溪等。各自著书立说,自成一家,对医学理论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从而推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李东垣是此期一位有名的医学家,他创造性的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论点,并给我们留下数十万字的作品,这些著作为祖国医学遗产增添了新的内容,是我们继承发掘祖国医学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