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炜 《江苏中医药》2012,44(2):22-2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尿酸(UA)的相关性.方法:对162 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在药物干预前检测UA 值,同时选取50 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UA 水平依据中医证型依次为痰瘀互结型>湿热蕴结型>湿浊内停型>肝郁脾虚型>健康对照组,各型相互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程度依肝郁脾虚型、湿浊内停型、湿热蕴结型、痰瘀互结型的顺序逐次加重,UA 水平也依此顺序逐渐升高,与UA 水平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情程度呈正相关的研究结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光明中医》2021,36(5)
目的使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及中药干预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6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查,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为△T1,统计受试者中医体质;进行中药辨证治疗,治疗结束后再次进行肝区红外热像检测,记录肝区病变区域与正常区域之间的温差△T2。记录、分析、评价患者红外热像温差变化、体质变化及中医证候评分情况。结果湿热质、痰湿质、瘀血质、气郁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治疗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平和质明显增加,中医证候积分改善(P 0.01)。结论湿热质、痰湿质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最常见体质类型,利用红外热像检查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并根据体质结果进行中医辨证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体质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方法: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A组)202例,另设健康体检人群(B组)210例为对照组,在空腹状态下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等,并计算出体重指数,同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A组与B组各体质类型的血浆HCY水平比较,血瘀质、气郁质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与健康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瘀质、气郁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及其与证型分布特点的关系,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医体质问卷对218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判定体质类型,进行体质和证候的相关分析。结果在体质分布中,痰湿质、气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他依次为湿热质、气郁质、阴虚质、平和质、瘀血质、阳虚质、特禀质;痰湿内阻证、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证候特点。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湿热蕴结证显著相关(P〈0.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肝肾不足证显著相关(P〈0.05),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痰湿内阻证显著相关(P〈0.05)。结论痰湿质、气虚质和湿热质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常见体质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基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病证的特点,根据中西医的诊断标准,总结中西医常用模型的造模方法和特点,对现有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按照五种证型(肝郁脾虚证、痰瘀互结证、湿浊内停证、湿热蕴结证、脾肾两虚证)进行归纳分析。同时,总结实验造模方法、动物种类、造模时间、中西医实验结果、中医证候模型评价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病证结合模型以采用营养失调模型和复合模型为主,实验动物多为雄性大鼠和小鼠,中医证候评价标准包括证候表现、舌象、微观指标、以方测证和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为中医干预和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行健康体检超声检查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者246例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知情同意后应用《中医"治未病"体质评估表》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中医体质类型,再由中医内科副高及以上职称的中医医师根据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判定标准对患者进行辨证分型,采用Pearson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候的相关性。结果 246例患者中共有7种中医体质类型,构成比例由高到低前3位分别为气虚质34. 55%(85/246)、痰湿质27. 64%(68/246)和湿热质18. 70%(46/246)。各中医体质类型患者证候中气虚质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占82. 35%;湿热质以湿热蕴结证为主,占56. 52%;痰湿质以痰湿内阻证为主,占63. 24%;瘀血质均为痰瘀互结证,占100%。采用非参数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三种中医体质类型各中医证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气虚质与肝郁脾虚证高度相关(r=0. 816);湿热质与湿热蕴结证中度相关(r=0. 617);痰湿质与痰湿内阻证中度相关(r=0. 663);气郁质与肝郁脾虚证低度相关(r=0. 410),与肝郁气滞证中度相关(r=0. 711);瘀血质与痰瘀互结证高度相关(r=0. 883)。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部分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整理分析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临床研究,认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疗效和优势,前景广阔,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刘建华  李海涛 《新中医》2021,53(8):179-182
目的:观察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中医护理措施干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8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湿浊内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2组患者均服用盐酸二甲双胍片、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甘草酸二铵胶囊,并给予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现代医学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加予中医护...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五个证型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乙醛脱氢酶2(ALDH2)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接诊的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结果分为肝肾不足组(n=21)、痰瘀互结组(n=17)、肝郁脾虚组(n=27)、脾虚痰湿组(n=29)、湿热内蕴组(n=26),分别给予一贯煎合二至丸、血府逐瘀汤合二陈汤、柴胡疏肝散、二陈汤和平胃散、连朴饮治疗,另选取同期接诊的25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西药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对比6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检测5种中医证型组ALDH2基因多态性,Hardy-Weinbery平衡检验分析有效/无效组、有无不良反应组ALDH2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总有效率肝肾不足组(95.24%)、痰瘀互结组(94.12%)、肝郁脾虚组(92.59%)、脾虚痰湿组(93.10%)、湿热内蕴组(92.31%)均高于对照组(60.00%)(P <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肝肾不足组(9.52%)、痰瘀互结组(5.88%)、肝郁脾虚组(3.7...  相似文献   

10.
周永军  郭胜 《光明中医》2012,27(8):1586-1587
目的 通过对伊宁县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了解不同地区种族,不同饮食习惯患者的分型特点,以指导合理用药及治疗.方法 对218名患者进行相关数据调查,了解生活饮食特点,结合指南指证,收集典籍证据,判断分型类别.结果 患者中湿热互结证占多数,与脾虚痰浊证共占总数的71%.结论 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早期患者由于体质及饮食特点多数中医辨证为脾虚痰湿、湿热互结,除了标准化的饮食运动及西药治疗外,中医药应从湿热论治,组方小陷胸六君子加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医证候要素分布情况,为中医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7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中医辨证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主要临床证型为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且轻度脂肪肝以肝郁气滞多见,而重度脂肪肝以痰瘀互结多见,男性患者多发。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多与气滞、痰凝、湿热因素有关,临床证型主要有肝郁气滞、脾虚湿盛、痰瘀互结、湿热内蕴,而且证候分布与病情轻重有密切的联系,对于中医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祛瘀化痰方,两组痰瘀互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均连续治疗12周,记录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经上述相应药物保守治疗后,研究组获得较对照组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9%(P0.05)。结论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互结证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吕文良教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经验。吕教授认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病因为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久病劳倦等。基本病机为肝脾不调,气血不和,痰瘀互结。肝郁脾虚为其本,痰浊、瘀血为其标,因此在临证时多从调肝理脾,理气和血,祛痰化瘀等方面论治。吕教授在临证过程中病证结合,标本兼治,处方灵活多变,主次分明,基本病机纵贯始终。同时,吕教授注重本病的综合干预,强调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在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研究,为中医药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所有入组患者在本院治未病中心进行中医体质的辨识,通过体质辨识软件回答《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中的所有问题,电脑主动生成主要体质类型以及其他倾向体质;再由科室2名以上中医师四诊合参后确定其证型。结果:209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分布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为主,占全部的55.97%,持续感染者154例,均为偏颇体质,主要以湿热质、痰湿质、气虚质、阳虚质为主。209例宫颈HPV感染患者中,脾虚湿阻证有62例,湿热内蕴证46例,肾阳虚证28例,气血亏虚证28例,肾阴虚证25例,气滞血瘀证20例;脾虚湿阻证最为常见。其体质与证型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显示中医体质与证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质与脾虚湿阻证呈相关性,湿热质与湿热内蕴呈相关性,阳虚质与肾阳虚呈相关性。结论:宫颈HPV感染患者中医证型与体质类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陈黎  蒋阳昆  林海  张红星 《辽宁中医杂志》2007,34(12):1709-1711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的临床特征及其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83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按中医证候分型,其中41例为痰瘀证,42例为非痰瘀证,以健康体检的50例受检者作为对照,两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匹配。结果: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组谷丙转氨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脂联素、胰岛素抵抗指标均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痰瘀证及非痰瘀证组间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组合并代谢综合征显著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51.2%VS38.1%VS8%),合并中心性肥胖者亦高于非痰瘀证组及健康对照组(70.7%VS61.9%VS26%)。提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的病理本质是痰凝及血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瘀证患者临床特征表现为糖脂代谢紊乱,脂联素、谷丙转氨酶、胰岛素抵抗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均较非痰瘀证升高,存在明显的代谢综合征各组分集聚的特征,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特点,研究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江苏扬州地区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NAFLD患者采用中医体质九分法进行体质分型。结果:NAFLD患者8种偏颇体质中,痰湿质得分最高,其次是气虚质、湿热质,得分最低的是特禀质。结论:对NAFLD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发现其以病理性体质为主,通过体质分型来改善患者生活习惯、饮食嗜好,调整体质情况,更好地预防及治疗NAFLD,最终达到治未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湿热蕴结证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证型之一。湿热蕴结脾胃引起肝脏病变,这与现代医学中"肠-肝轴"学说不谋而合。现代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推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演变进程,其产生的临床症状与中医脾胃湿热引起的证候具有相似性。因此基于"肠-肝轴"学说与中医肝脾相关理论,推测土旺侮木是湿热蕴结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病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的相关性。方法调查分析512例NSCLC患者中医体质、证型、EGFR基因突变状态,探析中医体质、证型及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结果 NSCLC患者常见体质为气虚质、痰湿质、阴虚质、气郁质。中医证型以脾虚痰湿证,气阴两虚证为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512例患者中EGFR总突变率为48.4%,痰湿质与湿热质患者突变率在9种体质中突变率较高,脾虚痰湿证患者在不同中医证型中突变率最高,而阴虚痰热证、肺郁痰瘀证及气阴两虚证中突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NSCLC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EGFR基因在不同体质及中医证型中突变率差异明显,研究NSCLC患者不同中医体质、证型与EGFR基因的相关性对提高NSCLC中医诊疗水平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中医肝病科收治的药物性肝病患者368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药物性肝病患者的性别、年龄、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等分布规律和临床特征。结果: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以气郁质(19.02%)最为多见,其次依次为阴虚质(18.21%)、湿热质(15.22%)、阳虚质(13.32%)、血瘀质(11.14%)、平和质(7.61%)、痰湿质(6.25%)、气虚质(5.16%)、特禀质(4.08%)。药物性肝病患者中医体质在性别、年龄等方面均具有差异性,男性以湿热质、阴虚质为多见;女性以气郁质、阴虚质为多见,而阴虚质在男性、女性均多见;青年中以气郁质和湿热质较多见,中年中以痰湿质较多见、老年以血瘀质较多见。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中医证型分布中主要为湿热内蕴证125例(3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98例(27%)、肝肾阴虚证56例(15%)、气滞血瘀证46例(12%)、寒湿中阻证43例(12%);药物性肝病患者在体质与证型存在相关性,体质类型决定了该病证型的易感性。结论:根据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中医体质以及证型的分布特点以及相关临床特征,提示可以通过调节情志、合理饮食以及药物防治等方面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做到“辨体”“辨证”“辨病”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芪茵茶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肝郁脾虚型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2组,基线比较,2组具有可比性(P0.05)。2组均要求做到调畅情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在此基础上治疗组56例口服芪茵茶(由生黄芪、茵陈、苦丁茶等组成)1次19 g,1日1剂;对照组56例口服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1次2粒,1日3次。观察2组患者服药2个月后在中医证候疗效、肝脏影像学变化、肝功能(ALT,AST)、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等方面的变化。结果:芪茵茶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肝脏B超、血脂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芪茵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郁脾虚型)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无明显毒副作用,安全、有效、价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