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分析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提高对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选择开展内镜以来,20年间胃镜发现并行外科手术后经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病例187例,对病理组织学特点及随访结果加以分析.结果:早期胃癌切除占胃癌切除的4.99%;电子内镜检查活检证实为早期胃癌的阳性率为93.1%(174/187);部位以胃窦居多占49.2%;Ⅰ型、Ⅱ型、Ⅲ型早期胃癌检出率分别为25.7%、54.0%及20.3%.结论:早期胃癌临床无特征性症状,诊断主要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早期胃癌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例患者中,发生在胃窦者居多,占42.31%,其次为胃体,占26.92%;癌灶3cm者占73.08%,癌灶3cm者占26.92%,癌灶3cm者发生在黏膜内的比例明显高于黏膜下层(P0.05);肿瘤形态以Ⅲ型居多,占38.46%,其次为Ⅱc型占34.62%;组织学分型:中分化腺癌最多占34.62%,高分化腺癌占30.77%。结论胃镜检查结合病理检查有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临床病理,提高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牟1月~2007年12月26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临床资料,研究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早期胃癌26例占同期252例胃癌手术的10.3%.病灶位于胃窦18例(69%),胃体3例(13%),胃角3例(13%),贲门2例(7%).病灶≤2 cm的15例(57%),病灶在2~4 cm的7例(27%).病灶≥4 cm的4例(15%).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中,Ⅱ型17例(65%),Ⅲ型5例(19%),I型4例(16%).黏膜内癌18例(3例原位癌),黏膜下层癌10例.手术病例发现淋巴结转移6例(23%),其中黏膜下层癌转移率40%(4/10),而黏膜层11%(2/18).26例术前均行胃镜,活检病理诊断胃癌23例(88%).结论 内镜检查已成为早期胃癌诊断的首选方法.同时,加强专业人员对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的认识可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及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5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析。方法58例术前均作了胃镜检查,首次确诊为癌或疑癌的29例(50%),7例平坦型胃炎伴灶性糜烂及出血,2例诊断为萎缩性胃炎,2例诊断为胃息肉,5例为良性溃疡。本组首次活检经病理证实为癌的2O例(62.5%),复查活检证实为癌的7例(28.1%),1例病理诊断为萎缩性胃炎伴Ⅱ~Ⅲ级异型增生,术后确诊为癌,2例病理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伴异型增生Ⅱ级,经随访复查最终找到癌细胞。讨论胃癌的发病率、死亡率占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近年来又有升高的趋势,对胃癌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早期胃癌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是越来越普及,近年来内镜下黏膜下层切开-剥离术(ESD)的出现使其适应症越来越广泛。对其适应证的选择上要求正确的内镜下浸润深度的肉眼诊断。方法日本国立癌中心中央病院过去3年(2001~2003年)在该院施行的外科方法胃切除或内镜下胃黏膜切除(EMR)的1846例(早期胃癌1258例,进展期胃癌588例)单发胃癌病例为对象,首先把胃癌浸润深度的确诊率用内镜下临床诊断(c)和切除后病理学诊断(p)两者比较来探讨;再次对早期胃癌的误诊病例,从肉眼分型、溃疡(UL)有无、部位、肿瘤大小、组织类型角度进行了误诊倾向的探讨。结果(1)内镜在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的鉴别上,术后早期胃癌(p)和术后进展期胃癌(p)确诊率分别为95%(1199/1258)、86%(504/588)其中5%的早期胃癌被误诊为进展期,14%的浸润癌被误诊为早期胃癌;(2)对术后早期胃癌1258例探讨中对术后粘膜层癌(pM)在术前内镜下诊断为粘膜层癌(cM)、粘膜下层癌(cSM)、侵及肌层以上癌(cMP-)的病例,分别是85%(714)、14%(112)、1%(10)也就是说粘膜层癌(pM)的准确诊断率为85%...  相似文献   

6.
目的收集分析早期胃癌的镜下表现,以提高内镜医生对早期胃癌的认识。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经胃镜检查并活检,内镜下切除或外科手术证实的早期胃癌40例临床表现、镜下特点、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镜诊断40例早期胃癌,以胃窦部居多,占42.5%;其次为胃体,占27.5%。95%的早期胃癌发生在萎缩肠化的背景下,病理以分化型癌为主。结论目前内窥镜检查对早期胃癌是首选的,特别是NBI放大内镜,其可直接看到胃黏膜早期病变,同时借助活检进行组织病理学等检查,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7.
梁建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4):1895-1896
随着消化道内镜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消化道肿瘤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内镜下病灶形态学酷似良性病变的胃癌极易造成漏诊或误诊。本文回顾分析我院1999年3月—2010年12月经胃镜检查或病理证实的胃癌174例,其中11例胃角癌内镜下病灶形态学酷似良性病变特征,而黏膜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为胃角癌,占检出胃癌总数的6.3%.总结分析误诊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靖江地区早期胃、食管癌的内镜与病理特征,以提高早期癌症的诊治水平。方法:经术后大体标本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45例及早期食管癌28例的内镜和病理资料,分析相应的内镜形态及病理特征。结果:(1)早期胃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35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10例。术后病理诊断高分化腺癌30例(66.7%),低分化腺癌10例(22.2%),印戒细胞癌1例(2.2%),黏液腺癌2例(4.4%),未分化癌2例(4.4%)。黏膜内癌26例(57.8%),黏膜下层癌19例(42.2%)。(2)早期食管癌: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癌24例,诊断为异型增生Ⅱ、Ⅲ级4例。术后病理诊断全部为鳞癌,黏膜内癌15例(53.6%),黏膜下层癌13例(46.4%)。结论:早期胃癌以凹陷型多见,部位依次分布为胃角>胃窦>贲门>胃体,大多为高分化腺癌,黏膜内癌略多于黏膜下层癌。早期食管癌以中下段斑块型、糜烂型占多数。内镜、病理及临床医师掌握这些特征有利于早期癌症的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镜下根治早期胃癌的技术。方法 :对经普通内镜及超声内镜确诊并经活检病理证实的 2 8例早期胃癌 30处病灶行内镜切除术治疗及随访 ,对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切除率与内镜下病灶大小、深达度的关系进行临床研究。结果 :1无淋巴结转移、病灶最长径小于 1cm的粘膜层癌 (m癌 )完全切除率为 10 0 % ,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病灶大于 1cm的癌及粘膜下层癌完全切除率分别为 6 0 .0 %、86 .7%和 83.3%。 2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治疗疗效较好 ,总体完全切除率为 85 .7%。结论 :1内镜根治的早期胃癌最好为无淋巴结转移且小于 1cm的 m癌。根据情况可适当放宽条件 ,但凹陷型早期胃癌尤其 或 c+ 型应慎行内镜根治术。2未完全切除的原因与操作者手技、癌浸润深度及范围判断失误、病变部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提高内镜下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对我院内镜室16年间经内镜和手术病理诊断的78例早期胃癌做回顾性分析.从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发病部位、肿瘤大小、内镜分型及病理分型等方面做统计.结果 早期胃癌检出率为13.9%,好发于50~59岁男性;60%以上的早期胃癌好发于胃窦和胃角部;小胃癌及微小胃癌共占25.6%;病理显示青年组分化不良者多于老年组.结论 应重视癌前状态的定期复查和随访,熟练掌握内镜下诊治技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下早期诊断胃癌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胃镜检查,可疑病灶部位加病灶周围组织活检,病理确诊为胃癌;内镜下肿瘤以胃窦部分布最多见:为21例(56.8%),病理诊断以管状腺癌最多18例(48.6%),癌灶周边组织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病变。结论对于临床怀疑胃癌的患者,特别那些有癌前病变及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的患者,胃镜检查应注重胃窦部,必要时行病理活检,病理检查注重管状腺癌的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2.
76例早期胃癌内镜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 ,其预后与确诊时的病期密切相关 ,早期胃癌的预后好于中晚期胃癌。然而 ,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较低〔1〕。现将我院经手术证实的 7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内镜下特点及预后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我院 1994 - 0 1~ 2 0 0 4 - 0 1间共行胃镜检查32 86 0例 ,检出胃癌 2 132例 ,其中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者 76例 ,男 5 2例 ,女 2 4例。年龄 32~78岁 ,平均年龄 5 3 4岁。1 2 方法全部病例均经内镜下活检确诊胃癌 ,经手术切除后规范取材 ,直径 <1 0cm病灶全部取材、>2 0cm选样取材。常…  相似文献   

13.
308例单发早期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对1983-2005年经手术证实的308例单发早期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245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早期胃癌上消化道X线气钡双重造影阳性率70.1%;大便潜血阳性率5.8%;血清肿瘤标记物CEA、 CA199、 CA724、 CA153、 CA125联合检测阳性率10.5%;黏膜癌占57.8%,黏膜下癌占42.2%;淋巴结转移率为9.9%;术后5年生存率为92.23%,浸润深度为生存率相关危险因子,癌周明显萎缩为生存率相关保护因子;术后异时癌发生率5.3%.结论:胃镜检查仍是发现早期胃癌最有效手段;累及黏膜下层生存率更低,癌周有明显萎缩者生存率更高;术后要警惕异时多原发癌.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胃肠内镜协会于1962年首先提出了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并提高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早期胃癌系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不论其面积大小,也不考虑其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为3种类型:Ⅰ型(隆起性),Ⅱ型(表浅型)和Ⅲ型(凹陷型).其中Ⅱ型又分为3个亚型,后者占早期胃癌的75%,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黏膜层癌为95%以上,黏膜下层癌为80%左右[1].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上升,本文就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120例胃癌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朗  刘鑫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2):148-149
目的 探讨胃癌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2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方式采用全胃切除Roux-en-Y加袋术(RYP).120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及腹胀,占74.36%;胃镜检查确诊或疑诊为胃癌,占94.72%;癌灶位于胃窦部,占48.85%;早期胃癌占22.63%,行胃癌根治术者占87.90%.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吻合口瘘2例,反流性食管炎3例,切口裂开1例,左侧胸腔积液1例.大部分患者自我感觉良好,饮食接近正常.结论 胃钡餐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胃癌的主要手段;治疗仍以手术为主,而术前详细检查、充分准备,术中细致操作、充分引流,术后加强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开展无痛胃镜下早期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2月进行无痛胃镜检查,对可疑病变内镜下直视取活检3~5块,经病理确诊为早期胃癌、重度不典型组增生、中度不典型组增生的患者共6例,均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结果无痛内镜技术使患者在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中处于睡眠状态.更加有利于治疗操作,6例中直接圈套器切除5例,透明帽切除1例,均为一次性完全切除,未发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内镜分型隆起型4,其中亚蒂型3个,无蒂型1个,平坦型2个。早期癌2例,重度不典型增生3例,中度不典型增生1例。结论采用内镜下治疗早期胃癌治疗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特点,内镜下治疗已经成为早期胃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胃癌(EGC)的镜下表现及临床特点,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方法 总结2005年6月至2009年9月间经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的32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结果 病灶分布以胃窦部和胃角部为主,约占65.6%(21/32).病灶直径<0.5 cm者3例,0.5~1.0 cm者15例,>1.0 cm者14例.Ⅰ型(隆起型)4例;Ⅱ型(表面型)23例,其中Ⅱa型8例,Ⅱb型4例,Ⅱc型11例;Ⅲ型(溃疡型)5例.1次检查确诊29例,2次或2次以上检查确诊3例;Hp阳性30例,约占93.75%.病理检查示低分化腺癌10例,管状腺癌7例,黏液细胞癌6例,乳头状腺癌8例,印戒细胞癌1例;其中黏膜内癌19例均无转移,黏膜下癌13例中有3例伴胃大弯侧淋巴结转移.结论 EGC早期诊断和手术对提高疗效十分重要,胃镜检查结合活检诊断可靠,内镜手术治疗应注意适应证选择,严格的随访及内镜复查是及时发现肿瘤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超声内镜诊治胃癌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诊断术前胃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性,为胃癌手术和内镜下粘墨切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术前使用线阵型超声内镜对业经病理证实的胃癌52例进行检查,行TNM分期,将术前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52例均行手术治疗。与术后病理结果对比,EUS的T分期总准确率为65.4%,T1、T2、T3、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4/5、7/12、7/19和16/16,其中EUS准确诊断早期胃癌4例,但1例胃黏膜下层癌,被诊断为固有肌层癌。EUS对手术可切除的预测为75.0%,但T4期胃癌手术切除率仅为25.0%(4/16)。结论EUS能准确判断胃癌浸润深度和早期胃癌,对指导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有很大帮助。对T4期胃癌患者,虽然诊断准确性较高,但对指导根治性手术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早期胃癌的诊断。方法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老年人早期胃癌48例,予以临床分析。结果内镜检查早期胃癌分3型:I(隆起型)12例(占25.0%),镜下可见息肉样隆起。II(浅袁型)21例(占43.8%),内镜下见黏膜平坦糜烂,局限性僵硬。Ⅲ(凹陷型)15例(占31.2%),可见凹陷性溃疡,边缘不清。X线检查表现:小龛影13例(符合内镜下凹陷型),黏膜充盈缺损10例(符合内镜隆起型),黏膜残缺不齐,黏膜壁僵硬9例。结论老年人早期胃癌多无消化道表现,内镜下活检是发现早期胃癌最可靠最重要的方法。多法结合的X线检查对早期胃癌的诊断有肯定的价值,与胃镜配合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86例胃癌患者行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早期胃癌病变大小超过3cm者占9.1%,肿瘤浸润达肌层后超过3cm者占36.4%(P<0.05)。早期胃癌Ⅰ型、Ⅱa型及Ⅱb型以粘膜内癌为主占63.6%,Ⅱc型及Ⅲ型以粘膜下层癌为主占90.9%(P<0.01)。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内镜下形态对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参考价值,对进展期胃癌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