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是脑组织和脑毛细血管之间的保护性屏障,是药物进入脑组织发挥作用的主要屏障,极大地增加了脑部疾病的治疗难度。跨BBB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借助载体和制剂优势实现药物的跨BBB高效递送,进而增强药物对脑组织疾病的治疗效果。脂质体和胶束以其独特的结构以及递药优势在跨BBB靶向治疗脑部方面受到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基于此,作者通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了跨BBB脂质体和胶束递药系统的研究现状,围绕跨BBB能力、靶向性、安全性等方面分析了其应用优势及产生机制,同时根据其现阶段的临床转化情况探讨了跨BBB脂质体和胶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应对策略,以期为跨BBB纳米靶向药物的研制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2.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血液系统常见疾病、疑难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共识为:造血干细胞缺陷、免疫异常、骨髓造血微环境损伤。在治疗方面既有针对造血干细胞的药物刺激骨髓造血,也有调节免疫异常的药物,唯独没有修复损伤的骨髓造血微环境的药物。因此,本研究紧紧围绕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三个机制,重点集中于骨髓微环境入手探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综述适体(aptamers)在介导药物靶向递送方面的研究进展。 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适体的产生及特点进行阐述,并整理、分析和归纳其在药物靶向递送系统中的应用。 结果与结论 适体是一类能与许多生物大分子或细胞特异性结合的核酸分子,能够介导药物或载体到达特定的器官、组织甚至细胞,从而提高药物在靶组织/靶细胞的浓度,为药物靶向递送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纳米递送系统是当前解决抗肿瘤药物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及生物利用度低等关键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微环境具有一些独特的性质,如血管异常、缺氧和酸性pH等,这些复杂的性质极大的影响药物在肿瘤部位的递送。基于肿瘤微环境来设计纳米递药系统可以改善递送效率以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肿瘤微环境的组成、特征及基于肿瘤微环境所设计的纳米递药系统的应用研究,并讨论了其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旨在为促进纳米递送系统在临床上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媛  娄琨  梅兴国  吕万良 《中国药学杂志》2009,44(23):1761-1764
 目的 介绍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最新研究进展。 方法 对有代表性的受体介导的脑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 结果 受体介导的脑部药物递送特别是转铁蛋白受体和胰岛素受体介导的脑靶向作用备受关注,相关配体或抗体可与药物、生物活性物质、脂质体、纳米粒等相连,提高药物或载体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结论 受体介导机制在脑部药物递送研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多烯紫杉醇是天然抗肿瘤药物紫杉醇的衍生物,具有广谱、高效的抗肿瘤活性,但其溶解性低、组织分布广,限制了临床应用。刺激响应型纳米递送系统凭借其载体材料结构的多元性、环境敏感释药性,有效改善了多烯紫杉醇这些缺陷,在此基础上,修饰靶向因子可使药物靶向递送,改变药物的组织分布,进一步提高抗肿瘤效果。综述近年多烯紫杉醇刺激响应型及靶向因子修饰纳米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提出其发展面临的挑战及未来趋势等关键问题,以期为多烯紫杉醇在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开发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外泌体是一类直径在40~100 nm的细胞分泌囊泡,可由多种细胞类型产生,存在于大多数体液中。作为天然的纳米级囊泡,外泌体具有毒性小、免疫原性低、靶向归巢能力强和可包载的物质种类多等特点,促使其成为有潜力的药物递送载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可分泌产生大量的外泌体,是外泌体的理想来源。MSCs外泌体具有与MSCs相似的再生和组织修复功能,而且能够规避MSCs移植带来的免疫排斥、感染等风险,有望成为MSCs生物学功能的有效替代物。笔者对MSCs来源的外泌体作为药物递送载体及其在疾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泌体在药物递送中的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TDDS)被设计用于将治疗剂靶向递送至结肠疾病部位,以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十分有利。然而,疾病状态下,胃肠道的生理环境改变会影响药物的治疗功效。临床常用的治疗IBD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中药作为其补充和替代药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微米和纳米颗粒因其相对适宜的粒径、较长的药物滞留时间、可控的药物吸收率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IBD的有效工具,文章主要综述影响药物口服递送的胃肠道生理因素,微/纳米制剂的剂型设计和药效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的结肠靶向递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及其在靶向载体构建中的应用。方法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结果采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高通量筛选单链抗体等靶向分子,将其连接至携载药物或基因的非病毒及病毒载体可提高其靶向性及产生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为构建具有高效、特异性的靶向载体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高度紊乱的血管系统是恶性实体肿瘤的共性特征,肿瘤血管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肿瘤血管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肿瘤血管靶向药物也随之产生。但目前用于肿瘤血管靶向治疗的小分子或抗体药物存在脱靶效应及毒副作用,一定程度上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因此,如何改善肿瘤血管靶向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纳米疗法为肿瘤血管靶向治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潜力。根据肿瘤血管的特殊结构和功能特点,研究者们设计了多种不同的纳米递送系统用于肿瘤的治疗,如通过纳米技术诱导肿瘤血管栓塞、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提高肿瘤血管灌注等,从而实现肿瘤的安全、有效治疗。笔者综述了近几年靶向调控肿瘤血管的纳米递送系统,为设计安全、有效的新型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实验通过比较当归补血汤煎剂及颗粒剂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机能调控的影响来比较它们之间的疗效差异。旨在为中药颗粒剂的疗效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本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了当归补血汤不同制剂中阿魏酸、黄芪甲苷的含量差异;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术、外周血像计数法、ELISA等方法对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外周血像的变化及造血微环境中EPO,TPO,G-CSF的变化进行检测。结果当归补血汤煎剂、颗粒剂能通过平衡骨髓微环境中EPO,TPO,GM-CSF的表达;促进骨髓造血细胞从G0/G1期进入G2/M期和S期;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从而提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像和骨髓像。结论当归补血汤煎剂、颗粒剂均能改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机能,其中配方颗粒剂疗效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比较当归补血汤煎剂及颗粒剂对骨髓抑制小鼠造血机能调控的影响来比较它们之间的疗效差异.[方法]本实验采用造血祖细胞培养术、外周血像的计数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等方法对造血祖细胞集落数、外周血像的变化及造血微环境中红细胞生成素(EPO)、血小板生成素(TPO)、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煎剂、颗粒剂能平衡骨髓微环境中EPO、TPO、GM-CSF.的表达;促进骨髓造血细胞从G0/G1期进入G2/M期和S期;促进造血祖细胞增殖,从而提高骨髓抑制小鼠外周血像和骨髓像.[结论]当归补血汤煎剂、颗粒剂均能改善骨髓抑制小鼠的造血机能,其中配方颗粒疗效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干细胞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医学热点,一些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可以在心脏的环境条件下,横向转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损伤心肌,尤其是近年发现的一些药物能够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液,然后到达损伤心肌中,这一新发现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思路。由于临床实践已经证实活血化瘀治疗对缺血性心血管病有良好疗效,那么,活血化瘀治疗是否具有动员骨髓干细胞的作用这一命题就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在现代科学的最新层面上进一步阐明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4.
干细胞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医学热点,一些研究表明,骨髓干细胞可以在心脏的环境条件下,横向转化为心肌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修复损伤心肌,尤其是近年发现的一些药物能够动员骨髓干细胞进入外周血液,然后到达损伤心肌中,这一新发现为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思路。由于临床实践已经证实活血化瘀治疗对缺血性心血管病有良好疗效,那么,活血化瘀治疗是否具有动员骨髓干细胞的作用这一命题就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就此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在现代科学的最新层面上进一步阐明活血化瘀治疗心血管病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any sensitization effect of the Panax notoginseng extract (PNE) and the purified Saponin (Rb1) on the radiation response of an experimental tumor (KHT sarcoma) in mice, in comparison with any effects on a normal tissue (bone marrow). PNE at a concentration of 0.1-100 mg/kg produced an increase in tumor radiosensitivity. The sensitization effect was maximal at 10 mg/kg and at 30 minutes after injection. Higher doses were toxic to the bone marrow stem cells. Similarly Rb1 at a concentration 0.001 to 1 mg/kg also produced an increase in tumor radiosensitivity, with maximum effect at 1 mg/kg. Higher doses were not toxic to the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this case. Radiosensitization factors were calculated as ratios of D0 (the radiosensitivity parameter), and these were highly significant for the tumor and very similar for both compounds at the doses used, namely 1.18-1.19.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effect for bone marrow stem cells (sensitization factors of 0.99 +/- 0.01 for both compounds). The differential effect on tumor,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radiosensitization, suggest that further purified or synthetic versions of this extract may be useful not only in vascular-related diseases but also in cancer therapy.  相似文献   

16.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归纳总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诱导方法和现代应用情况,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骨细胞的深人研究提供参考。通过查阅、整理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文献资料,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特性与制备、诱导成骨细胞的方法、在组织工程骨中的应用、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等方面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体外可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采用组织工程学技术可在体外构建骨组织工程支架。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使其在创伤修复、细胞替代治疗、支持造血、基因治疗等方面的应用前景也相当广阔。有必要开展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诱导分化机制的研究,为其诱导分化成骨细胞提供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是"髓"本质的生物学基础,围绕"髓"形成单个或多个"靶点"的集合就是"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针对"髓"的单个或多个靶点的不同组合可提出若干个不同治疗方案,包括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癌防治方案及"补肾生髓"防治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防治肝藏病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髓"是"肝肾同源"的中心环节,极大地深化和提高了"肝肾同源"的理论认识,明确了深入研究中医药调控再生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上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障 )加用活血化瘀药物提高疗效的机制。方法 :建立免疫介导的再障小鼠模型 ,胃饲 1 0 0 %复方活血汤注射液每次 0 2ml,每天 2次 ,第 1 0天观察骨髓组织学、体外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 (CFU -F)、培养基质细胞层的粘附能力 ,骨髓氧分压 (PO2 )。结果 :复方活血汤组小鼠白细胞计数 ,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骨髓造血组织容量、CFU -F计数 ,均较再障组有明显升高 (P <0 0 1 ) ;且基质细胞粘附功能、骨髓PO2 已恢复至正常。结论 :复方活血汤可促进再障小鼠骨髓微环境的修复及供氧 ,从而促进骨髓造血。  相似文献   

19.
针灸抗化疗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肯定针灸抗化疗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的疗效,揭示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动态观察针灸对化疗中骨髓及白细胞的影响,用生物培养法检测造血干祖细胞数量、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结果和结论:针灸抗化疗骨髓抑制,提升白细胞的机制在于促进骨髓细胞向外周血中释放、延长白细胞寿命、通过提高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促使造血干祖细胞尽快增殖、减轻造血干祖细胞受化疗药物的损伤,;实验有迹象表明针灸还可能作用于造血微环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针刺及艾灸疗法对化疗骨髓抑制及白细胞计数的影响,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观察针灸对化疗中骨髓及白细胞的影响, 用生物培养法检测造血干/祖细胞数量、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 针刺及艾灸组外周血白细胞提前1 d开始回升。针灸促进中性粒细胞分裂增殖最明显。结论:针灸抗化疗骨髓抑制, 提升白细胞计数的效应可能与促进骨髓细胞向外周血中释放、延长白细胞寿命, 提高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 促使造血干/祖细胞尽快增殖, 减轻化疗药物对造血干/祖细胞的损伤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