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观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致内脏高敏感化大鼠在结肠扩张刺激时大鼠腹直肌肌电变化,并观察骶髓后联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和脊髓后角中P2X4和P2X7受体表达的变化情况,为探讨IBS内脏敏化的神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旋毛虫感染大鼠建立IBS大鼠模型,并以正常大鼠作为对照,实验共分4组:正常大鼠无刺激组,正常大鼠结肠扩张刺激组,IBS大鼠无刺激组,IBS大鼠结肠扩张刺激组。采用免疫组织荧光化学方法,将P2X4和P2X7受体分别标记,观察其在骶髓后角及DCN核团上的表达变化,并同步测定大鼠腹直肌肌电变化。结果 IBS结肠刺激组大鼠腹直肌肌电变化、大鼠骶髓后角及DCN核团中的P2X4和P2X7受体表达较正常大鼠对照组及IBS未刺激组均显著增强。结论 P2X4和P2X7受体可能是IBS致内脏敏感性增高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SCF/c-kit通路过度激活在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内脏敏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旋毛虫感染大鼠致肠易激综合征模型30只,随机分为3组:IBS组、IBS结肠扩张组和IBS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 mesy-late,STI-571)干预加结肠扩张组。另外选择2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正常结肠扩张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电生理学的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肠道ICC活化及其腹直肌肌电和骶髓后连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放电频率的变化。结果 IBS结肠扩张组的肠道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活化程度、腹直肌肌电变化及DCN放电频率比正常组、正常结肠扩张组、IBS组和IBS结肠扩张并给予STI-571组均显著增强。结论 SCF/c-kit的过度激活导致的ICC发生变化可能是IBS的内脏敏化发生的最为重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阻断小胶质细胞的MAPK-p38信号通路对肠易激综合征(intestinal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影响,为探讨IBS内脏敏化的神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只昆明鼠用旋毛虫灌胃的方法成功制作IBS模型,随机分为Ⅰ和Ⅱ两个大组,各组再随机分为3个亚组:生理盐水IBS对照组、单纯IBS组、SB203580组,每组5只。IBS大鼠通过脊髓插管给予小胶质细胞信号转导途径MAPK-p38的特异性阻断剂SB203580干预小胶质细胞的功能。Ⅰ组用于观察痛行为学积分、腹直肌肌电以及小胶质细胞活化情况。Ⅱ组再取5只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用于测定骶髓DCN单位放电。结果 SB203580组的痛行为学积分、腹直肌肌电反应变化(频率、振幅)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程度OD值显著低于脊髓插管给予生理盐水IBS对照组、单纯IBS组(P<0.05)。脊髓插管给予SB203580组DCN的单位放电频率显著低于脊髓插管给予生理盐水IBS对照组、单纯IBS组(P<0.05),但高于空白对照组DCN的单位放电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参与了IBS大鼠的内脏敏化反应,当其细胞信号转导途径被阻断,即可明显阻断后续疼痛反应的发生,提示小胶质细胞在IBS内脏敏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反应可能是通过细胞信号转导途径P38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2X7特异性受体拮抗剂A438079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致内脏高敏感化大鼠在结肠扩张刺激状态时,骶髓后联合核(dorsal commissural nucleus,DCN)中P2X7、OX42、IL-1β、P38及脊髓背角中CGRP表达的变化,为探讨IBS内脏敏化的神经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只旋毛虫感染大鼠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三组,总共分为:B.IBS大鼠结肠扩张刺激组(n=5)、C.IBS大鼠鞘内注射0.9%生理盐水后结肠扩张刺激组(n=5)、D.IBS大鼠鞘内注射A438079后结肠扩张刺组(n=5)。另外以5只正常大鼠作正常大鼠结肠扩张刺激组(n=5)、。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DCN中P2X7、OX42、IL-1β、P38及脊髓后角中CGRP表达变化。结果与B组IBS扩张刺激组相比较,D组鞘内注射拮抗剂A438079后在结肠扩张刺激时IBS大鼠DCN核团中P2X7、OX42、IL-1β、P38及骶髓后角中CGRP的表达量均明显下降(P<0.01)。结论 P2X7受体在IBS致内脏敏化过程中广泛参与,并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APK-P38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大鼠后连合核(dorsalcommissural nucleus,DCN)中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MAPKase)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的影响,为研究IBS内脏敏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A组,n=5)、正常结肠扩张刺激组(B组,n=5);另15只IBS大鼠随机分为3组:IBS组(C组,n=5)、IBS结肠扩张刺激组(D组,n=5)、抑制剂组(E组,n=5)。给予B、D、E组结肠扩张刺激,另外给予E组大鼠椎管内注射抑制剂SB203580。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电生理方法观察大鼠DCN中MAPKase信号通路细胞因子P38、ERK表达及腹直肌肌电的变化。结果与IBS扩张刺激组比较,抑制剂组P38表达明显下降(P<0.01),ERK表达亦明显下降(P<0.05),与正常对照组大鼠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IBS大鼠内脏敏化与DCN中的MAPK信号转导途径密切相关,内脏敏化的完成可能是通过该途径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辣椒素受体在肠易激惹综合征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辣椒素受体(VR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觉过敏中的作用。方法新生雄性SD大鼠21只分为痛觉过敏阳性对照组(P组)、阴性对照组(N组)、去辣椒素受体神经元组(D组),出生第2天D组背部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出生第8天起P组和D组给予结肠内充气刺激每天一次,连续2周,7周时给予结直肠扩张(CRD)刺激,进行腹部收缩反射(AWR)评分和腹直肌肌电记录。结果D组AWR评分低及腹直肌放电活动少(P〈0.01,与P组相比)。结论辣椒素受体参与了发育期幼鼠肠激惹致IBS内脏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的分布特点及与结肠运动功能紊乱的相关性.方法 冷水持续灌胃15 d制作IBS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便性状和结肠内膨胀刺激后大鼠的腹肌反射对模型进行评价;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层的变化,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观察CGRP在结肠黏膜下丛和肠肌丛的分布及变化特点.结果 冷水持续灌胃15 d后大鼠大便呈腊肠状碎块,结肠的腹肌反射阈值明显降低,HE染色显示结肠黏膜层完整.在黏膜下丛可见大量CGRP阳性细胞胞体散在地分布,在肠肌丛CGRP阳性突起穿行在NeuN阳性神经细胞之间,并包绕NeuN阳性神经细胞胞体.Western Blot结果显示,IBS大鼠结肠CGRP的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CGRP在IBS大鼠结肠内表达异常,此异常与结肠运动功能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痛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嘌呤受体亚型P2X2表达的调节。方法应用直结肠球囊扩张刺激法制备慢性内脏高敏感IB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采用电针"天枢""上巨虚"穴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进行腹部撤回反射评分(AWR),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肠结肠肌间神经丛P2X2表达变化。结果模型大鼠AWR评分升高,电针治疗后降低;模型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中P2X2表达与正常组大鼠相比异常增加,电针组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天枢、上巨虚)能抑制结肠肌间神经丛神经元P2X2受体异常表达,改善IBS大鼠的内脏痛觉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康泰胶囊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内脏高敏感性大鼠结肠背根神经元(DRG)兴奋性的作用,探讨康泰胶囊治疗IB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康泰胶囊组(剂量为6.06 g/kg)、匹维溴铵组(剂量为50 mg/kg),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大鼠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计条件应激法复制内脏高敏感性IBS模型,根据腹部回缩反射(AWR)结果评估模型内脏敏感程度,分离模型大鼠背根神经元,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定背根神经元的基电流强度和2倍基电流刺激下神经元反应,观察康泰胶囊对内脏高敏感IBS大鼠结肠背根神经元电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康泰胶囊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AWR评分(P<0.05或P<0.01),显著升高结肠DRG的基强度(P<0.01),显著减少2倍基强度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数(P<0.01)。【结论】抑制应激引起的内脏高敏感IBS大鼠结肠背根神经元兴奋性增高可能是康泰胶囊治疗IBS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孙晔  孙晓宁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396-1399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ISB1组、ISB2组及空白对照组,ISB1组、ISB2组分别采用乙酸及慢性激怒的方法制造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3组大鼠结肠肌间神经丛内GDNF蛋白的表达,并进行比较。结果:ISB1组GDNF表达明显高于ISB2组和空白对照组(P<0.05),而ISB2组与空白对照组GDNF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NF在炎症后肠易激综合征中的表达增加,提示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对GDNF需求增加,推测GDNF对结肠肌间神经丛内神经元起保护和促进再生的作用,继而参与调解肠道炎症过程,且可能有保护和促进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肠粘膜恢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水提物对内脏高敏感性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束缚慢性刺激法制作焦虑型内脏高敏感性IBS大鼠模型.分别给予得舒特和不同荆量痛泻要方水提物进行治疗,2周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结果:IBS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明显高于正常大鼠(P<0.01).药物治疗可改善IBS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痛泻要方水提物中、高剂量组大鼠的稀便级和小肠碳末推进率明显低于IBS大鼠(P<0.01),且明显低于得舒特组大鼠(P<0.05).结论:痛泻要方对IBS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优于得舒特.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刺治疗对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的慢性腹痛具有良好疗效,然而,其神经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在电针缓解IBS模型大鼠慢性内脏痛敏基础上,观察和分析IBS大鼠脊髓背角中内脏反应神经元的兴奋性在针刺治疗前后的改变,探讨针刺缓解IBS模型大鼠慢性内脏痛敏的机制。方法:采用新生9d的Sprague-Dawley雄性幼鼠,通过结直肠机械扩张刺激制作IBS慢性内脏痛敏模型。饲养至648周后,观察大鼠由结直肠扩张诱发的腹部撤回反射(abdominalwithdrawreflex,AWR)评分变化。电针组穴位取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连续隔日治疗4次,假电针组不通电,其余与电针组同。治疗结束后,取材并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各组大鼠脊髓背角中c-los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IBS模型大鼠AwR评分明显升高(P〈0.01),电针治疗后AwR评分明显降低(P〈0.05);与正常大鼠相比,IBS模型大鼠脊髓L6-S2节段浅层(superficiallaminae,SDH,laminaeⅠandⅡ)、固有层(nucleusproprius,NP,laminaeⅢandⅣ)、背角颈段(neckofdorsalhorn,NECK,laminaeVandVI),以及T13-L2节段的NECK中,c-los阳性神经元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电针治疗后IBS大鼠脊髓L6-S2节段SDH、NP、NECK以及T13-L2节段的NECK亚区中,c-los阳性神经元明显下降(P〈0.05);假电针对AWR评分、c-los蛋白表达没有影响。结论:电针可以明显抑制IBS模型大鼠脊髓背角中内脏反应神经元异常增高的兴奋性,这可能是针刺缓解慢性内脏痛敏的机制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动物麻醉机在腹外斜肌放电测量中的应用,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模型内脏痛敏的评价提供一种更为客观、有效的方法.方法 对新生期SD大鼠给予结直肠扩张刺激,建立成年大鼠IBS模型.分别在清醒和浅麻醉状态下测量腹外斜肌对结直肠扩张的放电反应来评价大鼠内脏痛觉的敏感性.结果 在清醒和浅麻醉两种状态下,IBS模型组大鼠...  相似文献   

14.
山楂水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山楂水提物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乳鼠结肠PTCA球囊刺激法制造IBS大鼠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MTL水平。结果:山楂水提物可明显降低IBS模型大鼠血浆MTL水平(P〈0.01;P〈0.05)尤其以中剂量最为显著。结论:山楂水提物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显著降低IBS大鼠血浆MTL水平,改善IBS大鼠肠道消化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内脏敏感性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番泻叶加束缚应激刺激制备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予痛泻要方灌胃治疗(西药匹维溴铵对照)。观察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情况;检测血标本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黏膜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显著增加;西药组和中药组大鼠5-HT、SP含量显著下降,CGRP含量显著增加,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痛泻要方可能通过减少肥大细胞脱颗粒,降低模型大鼠血清5-HT、血浆SP含量,增加血浆CGRP含量,从而改善胃肠动力并降低内脏敏感性,发挥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