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ma,PGML)临床较为少见,占胃恶性肿瘤的1%~3%,占消化道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1/3,因早期缺乏特异症状,临床易误诊为胃炎、胃溃疡及胃癌。我院于1998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PGML患者9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现分析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5年-2000年期间收治11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主要症状为腹部疼痛不适,消瘦,消化道出血和腹部肿块,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率为81.2%,病理诊断均为非零奇金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发病率较低,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钡餐及纤维胃镜检查的征象与胃癌或胃溃疡极难区别,术前极易误诊,手术切除是治疗的主要方法,临床分期与恶性程度是判断预后的主要因素,巨块型和浆膜累及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黄权 《临床误诊误治》2006,19(12):45-46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ma,PGML)发病率较低,仅占胃恶性肿瘤的3%~1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我院1996年3月~2006年3月共收治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6例,误诊14例,(占87.5%),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胃镜诊断特点,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禹州市中心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收治的55例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给予针对性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高于40岁以下人群(P 〈0.05);患者均无明显临床症状,胃镜下溃疡型21例、肿块型14例、结节型12例、浸润型8例。非霍奇金病患者45例、霍奇金病患者10例;T 细胞来源9例、B 细胞来源46例。给予患者积极针对性治疗后,3年以上患者生存率为32.7%(18/55)。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通过胃镜检查、病理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诊断,并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内镜病理诊断──附16例报告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214002)孙荣超,孔进发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以下简称胃恶淋)是胃癌以外的较常见的胃内恶性肿瘤,属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发生的淋巴瘤[1~3]。因无特异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90年至2007年期间收治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主要表现为上肠部不适感、黑便或腹部肿块,术前误诊8例,术前明确诊断2例、均为胃镜下确诊,术后病理分型均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确诊率低,手术切除辅以术后化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张红 《临床医学》2005,25(7):20-21
目的 探讨胃镜对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GL)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5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患者经胃镜检查,16例被误诊为胃癌或胃溃疡,而经病理证实为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及胃镜下的表现。结果因PGL的病理变化不在胃黏膜表面而致镜下误诊。结论重视胃镜检查对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价值,结合PGL临床表现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乳腺恶性淋巴瘤(primary breast lymphoma,PBL),临床上极少见。我院白1994年1月-2006年3月共收治6例乳腺恶性淋巴瘤,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参考有关文献对该疾病予以复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缪国裕 《中国临床医学》2004,11(6):1053-1055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994~2002年间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9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男4例,女5例,年龄43~71岁(中位年龄53岁)。临床表现及胃镜检查无特殊,多为Ⅰ~Ⅱ期的低度恶性肿瘤,病程长,进展缓慢,疗效好。术前活组织检查:HE染色仅3例可明确诊断,3例曾误诊为低分化腺癌;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7例可术前确诊为恶性淋巴瘤。结论:胃镜活检,HE染色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提高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恶性淋巴瘤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ma,PGML)起源于胃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可表现为局部的原发性病变,但也常是全身性疾病的一个局部表现,是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最常见者,占胃恶性肿瘤的1%-7%,占全消化道恶性淋巴瘤的60%-70%,由于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X线钡餐及内镜下表现与胃溃疡、胃癌相似,故临床上较易误诊。江氨化工有限公司职工医院2004年6月-2007年8月共收治PGML患者23例,均经胃镜组织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4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病理特点、诊断标准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标记,对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结果 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淋巴瘤细胞围绕萎缩的乳腺腺管上皮浸润。4例LCA及CD20均显示( );2例k( );CD45RO、λ、CD5、CD10、cyclinD1和CK均为(一)。结论 4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全部为B细胞来源,其发病与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有关,早期诊断对预后的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胃镜、上消化道钡餐及病理资料。结果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无特异性,内镜下病变可累及多部位,表现为溃疡型、肿块型、弥漫型及结节型,病变范围较大、形态多样、多灶损害为特征。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胃癌、胃溃疡、胃炎等鉴别困难。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及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下表现多样,误诊率高。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原发性结外淋巴瘤(primary extranodal lymphoma,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征.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1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经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236例PENL的临床和病理特点.结果表明:①236例PENL病例占同期淋巴瘤的40.7% (236/580),中位年龄为55岁(16岁-91岁),男女性别比例为1.8: 1(153/83).②PENL的首发部位常见于胃肠道、鼻腔、扁桃体、纵隔、皮肤、脾、睾丸、骨及软组织、中枢神经系统,其所占比例依次为30.1%(71/236)、10.6% (25/236)、8.9% (21/236)、5.9% (14/236)、5.1% (12/236)、4.7%(11/236)、4.2% (10/236)、4.2% (10/236)、3.0% (7/236).③PENL的首发症状多无特异性;体征多为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块形成,在本研究中此体征占66.9%(158/236).④按照2008年WHO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胃肠道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MALT淋巴瘤常见,鼻腔PENL病理类型以结外NK/T细胞淋巴瘤常见,扁桃体、睾丸、中枢神经系统PENL病理类型以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常见.结论:原发性结外淋巴瘤并不少见,出现原发器官的肿大或局部肿决形成时,应警惕原发性结外淋巴瘤,重视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PCNSL)是临床少见的肿瘤,约占所有颅内肿瘤的0.5%-1.5%,占全身各部位恶性淋巴瘤的0.7%-2%,但近年有明显增多趋势,尤其在免疫受抑制的患者,如器官移植者,艾滋病人及患有遗传性免疫缺陷者等。本病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肿瘤。现将我科收治的22例PCNSL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 malignant lymphorna,PGML)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同时合并肾癌病例未见报道。本院曾收治1例胃恶性淋巴瘤合并肾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恶性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胃肠道是淋巴结外淋巴瘤最常见的部位,是胃壁黏膜下层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约占胃肠道恶性肿瘤的3%,临床上较少见,术前确诊困难,大多被误诊为胃癌。恶性淋巴瘤与胃癌不同,手术切除率高,外科治疗是主要方法。现回顾分析本院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12例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PENL)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1年12月所收治的65例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病例中男性多见,中位年龄47.3岁,从发病到确诊平均4.3个月,发病部位以头面部最多占24例,其次是胃肠道占21例,病理类型头面部以T细胞较多,胃肠道大部分为B细胞,给予手术、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随访37例存活20例,3年生存率为54%。结论本组原发性结外恶性淋巴瘤病例中发病部位以头面部最多,其次是胃肠道,临床表现复杂,易漏诊、误诊,治疗以化疗、放疗、综合治疗效果良好。应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胃原发性恶性淋巴瘤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商文忠  童向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58-1358
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primary gastricmalignant lymphoma,PGML)较少见,仅占胃肿瘤的1%~3%,我院1996-2004年共收治36例,经活检组织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确诊的PGML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内镜和病理特点。方法 60例经胃镜检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内镜下表现及病理特点。结果内镜下表现为溃疡型病变32例(53.3%),浸润型病变14例(23.3%),肿块型病变7例(11.7%),结节型7例(11.7%);30例行超声胃镜检查,显示胃壁第2、3层呈低回声改变,且明显增厚;60例患者的组织病理结果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40例(66.7%),包括非生发中心来源22例和生发中心来源18例;结外黏膜相关淋巴组织边缘区淋巴瘤20例(33.3%)。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以溃疡型病变多见,内镜下形态具有多型性,病理类型表现多样。  相似文献   

20.
2006年2月~2011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6例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均获得了随访,胃镜下表现:13例患者为肿块型淋巴瘤,31例为溃疡型淋巴瘤,15例为结节型淋巴瘤,17例为侵润型淋巴瘤;其中有9例为霍奇金淋巴瘤,67例为非霍奇金瘤;在67例患者中,6例发病来源于T淋巴细胞,61例发病来源于B淋巴细胞。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患者诊断较为困难,应用胃镜联合其他病理诊断指标进行联合诊断效果较好,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