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针对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评价区域交通噪声环评可视化问题,引入了基于切 割单元法的评价区域网格生成算法,分别提出了基于道路中心线段集的评价区域边界生成方法 和基于声照区的网格自适应加密与稀疏算法,实现了复杂评价区域内非结构化网格的生成。在 此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区域计算的等效声级计算模型,实现了环评计算结果的可视化显示。通 过一个高架高速公路的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运用流体动力学和交通工程学基本原理建立了城市道路动态资源的计量模型。基于城市智能交通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的动态交通信息,运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GIS)相关方法,对上海市内环内城市道路资源进行可视化描述,分析了城市道路资源的瓶颈地带;对深圳市道路运行状态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显示深圳市城市道路中支路基本符合规划预期,主干道则部分偏离规划预期。  相似文献   

3.
基于FFCM聚类的城市交通拥堵判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状态判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硬C均值(HCM)聚类与模糊C均值(FCM)聚类相结合的快速模糊C均值聚类(FFCM)算法。用硬聚类的结果对模糊聚类初始值的选取进行指导,以加速算法的收敛过程。将该算法用于城市交通流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而有效地对城市交通流状况进行判别,为动态交通拥堵预警和交通疏导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由于传统的科技数据存在噪声较多,导致科技数据价值动态监测效果较差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聚类挖掘的科技数据价值动态监测方法。预先采用聚类挖掘方法对数据挖掘与聚类,建立动态距离函数,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自身属性的识别,使相邻之间的数据进行特性交换与结合,并对数据噪声去除,实现基于聚类挖掘的科技数据价值动态监测。实验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监测方法在正常数据下和入侵数据下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数据价值动态监测,并且在入侵数据下也能够实现准确监测,满足方法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聚类分析的交通状态识别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城市道路交通状态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模糊C-均值(FCM)算法。首先,该算法要解决聚类数目和模糊指数的选取问题。本文在对交通状态基本特征的分析基础上,结合交通工程理论知识,将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分为四个等级,从而解决了聚类数目的选取问题;采用启发式方法来确定模糊指数,使隶属函数尽量覆盖整个输入空间;其次,在对上海市某交叉路口的实际交通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和仿真分析基础上,结合交通的实际情况以及饱和度与交通状态相关性分析,得出了饱和度的辅助判定依据;最后,以饱和度为辅助判定依据,结合实际交通数据重新进行判定。仿真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道路交通状态进行识别。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加准确地监测动态变化的交通信息,通过分析城市道路交通流量变化的特点,提出一种基于数据融合的监测方法。根据数据属性的特点,将数据构造为多个相关的时间序列,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融合,以最终的结果对交通信号灯进行实时控制,保证道路通畅。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判断准确率和良好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智能交通系统中城市道路交叉口监控问题.着重针对交叉口监控中数据量大,且无法及时进行分析,动态调度和实时控制的问题进行了调查.通过对交叉口监控中大量数据的分析和整合,提出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有效解决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的方法.首先讨论了基于海量数据库的地理信息系统的技术框架,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rgraph Geo-Media的交叉口交通监测模型以及系统实现方法,提高交通管理效率和城市道路利用率,接着探讨了基于GIS的智能交通交叉口监控系统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无法对交叉口车辆左转的各种控制策略进行实地测评, 在提出了交叉口车辆左转运动轨迹模型的基础上, 建模了两种主要的车辆左转避撞行为。采用C#语言设计开发了交叉口微观交通仿真系统, 实现了车辆在交叉口左转避撞行为的动态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交通需求状况下合理设置左转避撞行为可以有效降低车辆平均延误时间、车辆启停次数等指标适合于不同交通控制策略的模拟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论文首先在GIS环境下按照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建立了动态交通路网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设计了一种混合道路交通路径诱导策略。该策略包括两种不同的路径诱导模式:全局静态诱导和局部动态诱导。通过车辆路径诱导系统中的短时行程时间预测模块,针对城市道路交通流特性的突然改变加以判断,然后根据判断结果决定在两种诱导模式之间进行有效的切换。基于VC++和MapX控件的仿真试验表明,采用这种混合道路交通路径诱导可以较好满足系统的实时性和最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肤色相似度和动态阈值相结合的肤色分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人脸检测的速度与性能,提出一种基于肤色相似度与动态阈值相结合的肤色分割方法。首先在YCgCr颜色空间计算肤色相似度,然后给出一种基于类间方差和类内离散度相结合的动态阈值确定方法,根据求得的动态阈值进行肤色分割,并对肤色分割后的二值图像进行滤除噪声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改善了肤色分割性能,能够在复杂背景下实现肤色区域的精确分割,从而提高了人脸检测的速度和性能。  相似文献   

11.
崔健  袁天辰  杨俭 《测控技术》2018,37(9):67-71
随着高速列车气动噪声诱发的铁路沿线噪声污染问题变得日益明显,需对高速铁路诱发的远场噪声特性进行研究。基于Lighthill声学理论,应用LES大涡模拟和FW-H声学模型对高速列车整车的气动噪声进行数值模拟,实测高速列车以300 km/h运行时的通过噪声,将仿真与实测进行对比分析。高速列车诱发的远场气动噪声是宽频带噪声,能量主要集中在200~1500 Hz的中低频带范围内。实测与仿真的噪声声压级频谱分析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但声压级数值不同;由于实测噪声数据不仅包括气动噪声,还包括轮轨、集电系统噪声等,所以实测数据普遍大于仿真结果。通过对比分析验证了仿真结果的科学性,为数值模拟方法研究高速列车气动噪声问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动车组司机室空调蒸发器的噪声响应,建立某型司机室分体式空调蒸发器的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采用FLUENT中的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计算瞬态气动流场。对瞬态流场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空气流场的频域数据。基于流场频域数据,采用Virtual.Lab的边界元法计算蒸发器的气动噪声,采用声压法计算蒸发器的辐射声功率,并与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蒸发器出口位置气动噪声最高,最大声压级高于56 dB;最大声功率级出现在125~400 Hz的低频段;声功率级随着频率的增加逐渐降低,但在5 000 Hz的高频辐射中声功率级仍然超过55 dB,这表明空调蒸发器气动噪声属于宽频噪声;计算结果与测试结果吻合良好,验证声压法计算空调蒸发器气动声功率可行。  相似文献   

13.
尹中伟  王刚  林长亮  陆洋 《测控技术》2023,42(6):124-129
声学仿真分析是进行直升机舱内降噪设计的有效技术手段,良好的降噪设计有利于提升民用直升机的市场竞争力。结合试验数据和统计能量法分析了某民用直升机的舱内噪声源贡献度,进而采用声学边界元法分析了该型机的舱内噪声水平。研究表明,该型机舱内主要噪声源为:主减振动、发动机振动、主减空间辐射声、发动机空间辐射声和油箱舱空间辐射声,在无内饰状态下人耳敏感频率范围内的舱内场点噪声为129 dB,蒙皮、整流罩和挡板是影响舱内噪声水平的关键结构,在考虑内饰材料后,场点噪声最大可下降5 dB。该分析思路可以为直升机舱内降噪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声屏障的轨道交通的降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蒋伟康 《计算机仿真》2006,23(10):255-258
该文针对目前轨道交通中普遍使用的声屏障的降噪方案,提出了在轻轨轨道间增加双面吸声声屏障的新方案,以此来达到进一步降噪的目的。运用边界元方法,建立轨道声屏障降噪的边界元分析模型,利用边界元仿真软件SYSNOISE得到仿真结果,在此基础上预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并研究分析了声屏障高度对降噪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不同高度的降噪性能,得到最佳声屏障高度。最终通过对两种方案的降噪结果的对比,说明新的方案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交通噪声环境承载力分析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噪声环境容量为约束条件计算城市区域路网最大交通承载力。分析模型是一个双层优化问题,其中上层是噪声环境容量约束下的最大路网交通流量模型;下层是道路网上的用户均衡分配模型。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仿真示例表明该模型和算法是可行的、有效的,可以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和需求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Road traffic represents the main source of noise in urban environments that is proven to significantly affect human mental and physical health and labour productivity. Thus, in order to control noise sound level in urban area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develop methods for modelling the road traffic noise. As observed in the literature, the models that deal with this issue are mainly based on regression analysis, while other approaches are very rare. In this paper a novel approach for modelling traffic noise that is based on optimization is presented. Four optimization techniques were used in simulation in this work: genetic algorithms, Hooke and Jeeves algorithm, simulated annealing an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Two different scenarios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In the first scenario the optimization methods use the whole measurement dataset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parameters, whereas in the second scenario optimized parameters were found using only some of the measurement data, while the rest of the dat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predictive capabilities of the model. The goodness of the model is evaluated by the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and other statistical parameters, and results show agreement of high extent between measured data and calculated values in both scenarios. In addition, the model was compared with classical statistical model, and superior capabilities of proposed model were demonstrated. The simulations were done using the originally developed user friendly software package.  相似文献   

17.
18.
高速铁路声屏障几何形状对降噪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用声屏障技术控制高速铁路列车噪声污染时,用具有演算性质的方法计算声屏障插入损失很难实现声屏障精确设计的问题,利用边界元法建立高速铁路区间声屏障降噪预测模型,对声屏障插入损失进行数值计算. 研究结果表明:声屏障对高频噪声的隔断好于低频噪声;声屏障越高引起的声压插入损失越大;对比圆弧型、T型、人字型、内倾型、倒L型和直立型声屏障的降噪效果,前两者效果最好,人字型、内倾型和倒L型声屏障略优于直立型声屏障.  相似文献   

19.
串列双圆柱绕流的气动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OpenFOAM求解器中采用改进型延迟分离涡模拟(improved delayed detached eddy simulation,IDDES)方法对串列双圆柱的绕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使用K FWH方程分析其气动噪声特性,比较不同来流速度、圆柱间距比和圆柱直径的双圆柱绕流的气动噪声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来流速度、圆柱间距比和圆柱直径对串列双圆柱的气动噪声特性都有显著影响,在特定情况下还会出现冲击纯音噪声、高分贝噪声等声品质恶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