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0 毫秒
1.
中速磨煤机因其投资和厂用电较低且制粉均匀性较好而在燃煤电厂中广为使用。但实际的运行条件和燃用的煤种往往严重偏离设计值,导致磨煤机磨损破坏严重,而达不到设计出力要求。对磨煤机严重磨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从设备运行、设备维护、设备结构及系统改造等角度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案可有效地减缓磨煤机部件的严重磨损,从而可大大延长其使用寿命,对燃煤发电厂制粉系统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某660 MW超临界煤粉炉煤种变化后,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出现高负荷制粉出力不足的问题。通过优化调整试验,从煤位、风温、风量以及钢球配比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双进双出磨煤机针对该煤种的运行策略:较高的进口风温有利于增加磨煤机出力,当磨煤机进口风温低于250℃时,应将出口风温限值由70℃适当提高至75℃;在确保风管通畅情况下,通过减小旁路风风量开度以提高进口风温;煤位偏高时,磨煤机效率较低,建议将差压保持在450 Pa左右;合理搭配钢球的直径与装载量,以稳定磨煤机的出力并降低运行电流。  相似文献   

3.
郑伟德  马洪顺 《中国电力》2005,38(12):42-46
华能岳阳电厂一期工程2×362.5MW机组1 160t/h"W"型火焰燃煤锅炉因燃用非设计煤种,出现锅炉制粉系统磨煤机超负荷运行、出力严重不足、一次风流量过高、磨煤机回粉管经常堵塞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措施并进行了实施,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和效率得到提高,取得了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刘锋  郭娟 《电力建设》2011,32(7):79-83
目前,直吹式制粉系统已经成为大型燃煤锅炉制粉系统的主要形式之一。探讨某电厂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锅炉配套制粉系统的性能,对磨煤机动态分离器转速特性、磨辊加载压力调整试验和磨煤机出力特性进行了数据分析;同时,对影响磨煤机出力和单耗的因素如磨煤机出口温度﹑通风量﹑磨碗差压等也进行研究,得出该磨煤机的经济运行参数,可以在保证合适的煤粉细度和均匀指数的情况下,提高制粉系统出力,降低制粉系统单耗,从而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燃煤电厂300 MW中速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通过采用制粉系统、一次风系统与空预器系统联合设计与改造的方式,提高制粉系统对煤种的适应性以及制粉系统出力,改造过程中通过设备选型分析及校核计算、冷态动力场试验、磨煤机性能试验及锅炉优化燃烧调整,使制粉系统改造达到了预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锅炉效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制粉系统、一次风系统与空预器系统联合改造后磨煤机出力得到有效提高,机组对煤种的适应能力得到显著增强,同时系统改造后有效提高了一次风机裕量以及热一次风温,减少磨煤机设备维护、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安全效益。  相似文献   

6.
电站锅炉制粉系统出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高制粉系统的出力是锅炉运行的首要问题,关系到整个电厂的热效率.对于不同的燃煤:可磨性、水分含量、灰分以及煤粉细度都会影响最大出力.选取了伊泰神木、神华神木、山西优混、神混2号、山优与印尼混煤、神华配煤2号6种煤质进行现场试验,结合锅炉自身性能研究它们对系统出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种影响制粉出力;通过提高热一次风温,或者通过提高热一次风压来提高热一次风量,都可以改善磨煤机干燥出力问题.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一种W火焰锅炉燃烧系统的设计特点,该锅炉因燃用非设计煤种,出现了制粉系统出力不足、一次风流量过高、飞灰可燃物质量分数增加、燃烧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通过燃烧调整试验,加强燃用煤质管理、优化磨煤机出力、冲洗空气预热器蓄热元件等措施,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和燃烧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华能岳阳电厂从英国GEC公司引进二台362.5MW亚临界压力机组,锅炉是英国BABCOCK公司设计制造的中间再热、平衡通风、单汽包、自然循环、“W”型火焰燃煤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1160t/h,设计燃用晋东南无烟煤和贫煤各50%的混合煤种。锅炉燃煤制粉采用正压直吹系统,每台锅炉配四台双进双出滚筒式钢球磨煤机,锅炉在额定负荷下,四台磨煤机同时运行,制粉系统最高出力为锅炉最大连续出力的111%。球磨机是英国BABCOCK公司采用美国KVS公司的专利技术制造的,从1991年12月建成投产已运行七年,其…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京隆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机组实际燃用煤种的热值偏离设计值较大,机组负荷在540 MW以上时6台磨煤机必须全部投入运行,常出现机组出力受限、无备用磨煤机的情况。针对此问题,对1号炉C磨进行了增速改造,将磨煤机转速从24.2 r/min提升至30.0 r/min后,磨煤机出力由64.66 t/h提高到77.6 t/h(约增加了20%)。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磨煤机运行状态良好,解决了机组出力受限、无备用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平旺发电厂自1957年底开始全都燃用低质煤后,随着煤块煤种的变化,制粉系统的出力显著下降。每台磨煤机的出力,原来能满足80吨/时煤粉炉带一半以上负荷时的需要,现在只能满足锅炉蒸发量为35吨/时的用煤需要,严重地影响到锅炉不能满负荷运行,尤其是在半负荷情况下,必须启动两台磨煤机,增大了磨煤设备的磨损和厂用电量。出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是磨煤机运行条件的变更。一方面全部使用了低质煤,而另一方面又更换为末煤。按照一般的规律,磨煤机进口的煤块愈细,则磨煤机的出力应该愈大,可是我厂的情况似乎有些不同。  相似文献   

11.
某中速磨辊式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冷一次风机系统存在出力不足等问题[1]。因此针对锅炉效率的理论计算以及对制粉系统详细的优化对比试验,着重对磨煤机出力、煤粉细度、风煤比、磨煤机出口温度、制粉系统漏风等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和论证总结。研究结果表明:负压直吹式漏风率太高不经济,而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优化后使锅炉效率提高至93.71%。采取相应调整措施后,磨煤机出力显著提高,制粉系统带负荷能力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2.
任世杰 《黑龙江电力》2013,35(2):159-161,165
为了解决燃用高水分褐煤锅炉中速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出力不足、磨煤机振动、堵塞等问题,以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600MW机组锅炉为例阐述了褐煤直流锅炉及其制粉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制粉系统出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保证安装质量、一次风率、一次风温和合理的风煤比等措施,满足了制粉系统出力要求,从而保证了600MW机组褐煤直流锅炉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3.
配用风扇磨制伙主锅炉燃烧调整手段较少,当燃用混煤时,锅炉燃烧的经济必和稳定性问题比较突出,炉煤粉调节器是针对风扇磨制粉系统现状及固两相流动特性开发研制的。煤粉调节器具有将下一次风中的较大颗粒转移至中一次风的功能,于双辽发电厂2台1021t/h锅炉,达到了减少炉底大渣含碳量、提高燃烬度、调节主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大型电站锅炉多煤种混烧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设计煤种为贫煤的锅炉燃烧无烟煤、烟煤、混煤和油泥砂等多煤种混烧进行了技术研究和探讨,通过结合各煤种特点,采取技术措施,合理组织和优化系统的运行方式,显著提高了锅炉制粉系统和燃烧系统对煤种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机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15.
黄伟 《湖南电力》2006,26(3):8-11
某电厂600MW超临界复合循环锅炉采用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机组在投产后曾多次发生锅炉制粉系统爆炸事故,严重影响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分析,启停制粉系统时一次风速过低及磨煤机料位控制过高是造成爆炸的主要原因,为此提出制粉系统运行控制要点,增加磨煤机火灾保护逻辑,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某热电厂300MW燃煤锅炉的制粉系统配ZGM95G型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存在煤粉细度偏大、煤粉均匀性较差和煤粉分配不均等问题,利用单一变量影响因子法进行制粉系统的优化调整试验。试验比较了磨煤机分离器挡板开度不同、加载压力不同对煤粉均匀性、煤粉细度和磨煤机电耗的影响,确定该磨煤机的分离器挡板开度应调整为53°,加载压力调整为9.0MPa,按此参数运行的煤粉均匀性指数可以达到1.16,满足运行要求。同时提出了在磨煤机分离器后加装可调式的煤粉分配设备的措施,改善了煤粉分配的均匀性,在实际运行中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焦传宝  南波 《电力建设》2013,34(9):86-91
以阳城电厂W型火焰锅炉为例,进行了不同煤种、不同无烟煤和烟煤掺配的燃烧试验,对锅炉燃烧的稳定性、锅炉结焦特性、制粉系统安全性、锅炉飞灰可燃物含量、制粉系统单耗以及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了分析。W型火焰锅炉掺烧烟煤可以提高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和经济性,降低锅炉NOx的排放;未进行防结焦改造的锅炉,通过掺烧挥发份相对较低的贫煤或控制烟煤比例在30%以下,可以保证锅炉运行的安全性。针对锅炉结焦问题,从结焦部位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防结焦的技术措施,实际应用表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在制粉系统的运行中,三次风温和三次风率往往不能同时满足设计值,磨煤机再循环风门开度直接影响三次风温和三次风率。为了解磨煤机再循环风门开度对锅炉炉膛温度、飞灰含碳量以及高温受热面壁温的影响,特进行了专项试验。试验表明三次风率的大小对锅炉燃烧的影响较大,较佳的磨煤机再循环风门开度可以提高锅炉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