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评价高低剂量安体舒通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剂量效应。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AMI患者93例,随机分为安体舒通20mg/d组(31例)、安体舒通40mg/d组(32例)和空白对照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应处理,随访6个月后观察各组心室重构的程度。结果:各组分别有28例、30例和26例完成超声心动图检查,治疗6个月后三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无明显变化(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LVEF均有一定程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治疗前为协变量,治疗后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5.7%、40.0%和30.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P=0.929)。结论: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均有一定程度的抗心室重构疗效,常规治疗基础上不同剂量安体舒通的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功能的作用。方法将86例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螺内酯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分别在入院、6个月时检测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排血指数及Tie指数。结果两组治疗6个月时与治疗前比较,左室舒张末期容量、左室收缩末期容量、Tie指数等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心脏排血指数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内酯组较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治疗可抑制左室的扩张和纤维化,干预左室重构的发生,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对心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螺内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心脏重构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心输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LVEs V)、室间隔舒张期厚度(IVSd)、舒张末容量(LVEd V)、左心室后壁舒张期厚度(LVPW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脏重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镁、血钾以及血肌酐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正常范围内。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应用螺内酯可以有效防止心肌重构,且不会导致患者体内血镁、血钾以及血肌酐含量严重升高,螺内酯可以预防心肌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50例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介入组25例,应用酶链免疫吸附法测定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时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及心脏超声诊断仪测量同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结果①对照组、介入组与正常组相比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及6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介入组血浆脑钠素(BNP)水平在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介入治疗6个月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间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射血分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血浆脑钠素(BNP)水平与同期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呈正相关(r=0.51,P≤0.05),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43,P≤0.01)。结论冠心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再次发生心绞痛后进行介入治疗,可使血浆脑钠素水平下降,并改善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收集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给予螺内酯联合卡托普利治疗6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心室重构的逆转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对于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肌功能及降低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方面有肯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脑钠肽(BNP)及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心力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40例,联合治疗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替米沙坦及螺内酯联合治疗。3月后,观察血浆BNP水平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3月后,2组间血浆BNP浓度、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CHF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功能,预防左心室重构,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7.
代谢综合征对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变化和30 d心性病死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按NCEP-ATPⅢ标准将113例AMI患者分为MS组(53例)和非MS组(60例),比较2组患者左心室重构、心功能和30 d心性病死率。结果:MS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均较非MS组明显增加(P<0.05,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非MS组明显减少(P<0.05)。30 d心性病死率,非MS组为1.7%,MS组为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并有MS的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和心功能损害更明显,30 d心性死亡危险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收集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52例,给予螺内酯联合卡托普利治疗6个月,比较患者用药前后心室重构的逆转以及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患者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肾素、血管紧张素Ⅱ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治疗对于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在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肌功能及降低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方面有肯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于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超声科进行检查的61例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我院健康体检中心的60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对两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两组受试者的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超声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常规超声检查显示,两组患者的心房和心室结构功能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室间隔厚度(IVST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心房舒张末期面积(LAA)、右心房舒张末期面积(RAA)、二尖瓣反流(MR)、三尖瓣反流(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右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容积(RVEDV)、右心室收缩末期最小容积(R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最大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最小容积(LVESV)均大于对照组,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准确的测量和评估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心室功能,对此类患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螺内酯对射血分数下降心力衰竭(HFrE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HFrEF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常规治疗上加用小剂量螺内酯(20 mg每日一次);观察组常规治疗上联合大剂量螺内酯(40 mg每日一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检测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半年后,两组LVEF、LVEDD、BNP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5~12.653,P 0.05);治疗半年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LVEF、LVEDD和BNP水平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5、3.824、2.738,P 0.05)。安全性方面,观察组低钾血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4.357,P 0.05),两组肾功能异常、高钾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25、1.000,P 0.05)。结论螺内酯可有效改善HFrEF心功能,抑制心室重构,大剂量螺内酯疗效更为显著,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螺内酯对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入选我院2007-12-2009-06门诊及住院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75 ml/m2,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患者6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螺内酯干预组32例(螺内酯40 mg/d),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在入选前及药物应用6个月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LVEDVI、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LVEDVI、LVESVI、 LVMI和 LVEF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螺内酯组改善更为显著(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无症状左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中的apelin浓度,并探讨其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左心室重构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7月~2014年12月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首次以冠心病诊断入院的患者99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急性心肌梗死组(AMI),选择年龄相当并且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29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apelin浓度,记录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比较四组患者血浆apelin水平,观察AMI、UAP、SAP三组冠心病患者血浆apelin水平及与左心室功能指标——LVDs、LVDd的关系。结果 AMI组、UAP组的血浆apeli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SAP组与对照组相比血浆apeli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AMI组、UAP组、SAP组三组间两两比较,apelin浓度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浆apelin浓度与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03和-0.305(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表达apelin水平不同,apelin水平可能与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市青白江区人民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门诊及住院无症状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患者,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共3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对照组不给予美托洛尔,低剂量组给予美托洛尔47.5 mg/d,高剂量组给予美托洛尔190 mg/d或达最大耐受剂量治疗。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比较组间患者超声心动图参数,评价患者心室重构情况。结果经过12个月随访,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 index,LVEDV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index,LVESVI)、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降低,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LVEDVI与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LVMI、LVEDSI明显降低,EF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能逆转无症状左心室功能障碍患者心室重构,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型钠利尿肽(BNP)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患者按有无行PCI术分为PCI组和非PCI组,检测不同时期血清BNP水平以及采用PhillipsIE33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1周左右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EDV、ESV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h、48h、72h时点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I术对AMI患者进行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患者第7天的BNP水平,进而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及减轻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效果不理想者进一步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缬沙坦(80 mg/次),而观察组患者给予大剂量缬沙坦(160 mg/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包括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舒张末期厚度(LVPW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入院第1天及治疗3、6个月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SBP、DBP、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SD、LVEDD、LVPWD、IVSD、CO、LVESV、LVED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SD、LVEDD、LVPWD、IVSD、CO小于对照组,LVESV、LVEDV、LV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CK-MB、Mb、cTnⅠ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浆CK-MB、Mb、cTnⅠ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GDF-15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GDF-15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GDF-15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治疗3、6个月观察组患者血清GDF-1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小剂量缬沙坦(80 mg/次)相比,大剂量缬沙坦(160 mg/次)能更有效地抑制AMI患者心室重构并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并降低血清GDF-15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力农与左西孟旦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CHF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每组52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6MWT)和超声心电图指标,包括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室间隔厚度、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质量(LVMW)、左心室后壁厚度、心排血量、LVEF、左心室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E)与左心室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最大速度(A)比值等参数。检测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和人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水平,并记录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左西孟旦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米力农组(94.2%vs 73.1%,P=0.004)。左西孟旦组治疗后6MWT明显高于米力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西孟旦组治疗后LVESD、LVEDD、LVESV、心排血量、LVMW、LVEF和E/A改善程度明显优于米力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西孟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米力农组(7.7%vs 23.1%,P=0.030)。左西孟旦组治疗后galectin-3和syndecan-4水平明显低于米力农组(P<0.05)。结论左西孟旦治疗CHF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节段性收缩功能及左心室重构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汉中市中心医院于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30例AMI患者(AMI组)、30例健康对象(健康组),采用RT-3DE检查并测量并计算左室心肌质量(LVM)、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前壁和下壁各节段舒张末期容积(rEDV)、收缩末期容积(rESV)及各节段射血分数(rEF)等指标。结果 AMI组的LVM、LVMI、LEDV、LESV高于健康组,AMI组的EF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的的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下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rEDV、rESV均显著的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MI组的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下壁基底段、下壁中间段、下壁心尖段rEF均显著的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RT-3DE能评估AMI患者左心室重构及梗死心肌代偿节段的数目及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讨论采用阿托伐他汀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的作用。方法选取78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甲组(n=39)和乙组(n=39)。甲组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乙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式对患者左心室重构防治的作用。结果用药后甲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与乙组比较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左心室重构,预后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对舒张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重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菏泽市鄄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舒张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包括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左心室功能和结构指标[包括左心室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左心室舒张早期血流峰速/左心室舒张期晚期血流峰速(E/A比值)及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SBP及DBP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VST、LVPWT、E/A比值及LV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MI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IVST、LVPWT及E/A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VST、LVPWT、LVMI低于治疗前,而E/A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LVPWT、LVMI低于治疗前,E/A高于治疗前(P0.05),而IVS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螺内酯可有效延缓舒张功能不全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和重构,有利于缓解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开通时间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急诊PCI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根据开通时间分为2组,早期介入组46例(发病<6h)、晚期介入组(发病612h),2组患者均给予拮抗神经内分泌激素药物治疗,在出院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室重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和心脏功能(LVEF)情况。结果早期介入组和晚期介入组治疗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LVEF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缩小程度、LVEF升高程度明显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介入治疗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重构的逆转、心脏功能的改善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