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父母支原体感染与新生儿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父母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新生儿UU感染的关系,以及新生儿UU感染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于1995年7~12月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57例孕妇宫颈管分泌物拭子标本作UU检测,凡阳性者分别取其丈夫尿道分泌物和新生儿鼻咽部分泌物拭子作UU检测。结果:孕妇UU阳性率17.2%;UU阳性孕妇之丈夫及其新生儿UU阳性率分别为66.7%及55.6%;其中仅母亲阳性的新生儿UU阳性2例(2/9),父母UU均阳性者新生儿UU阳性率为72.2%(13/18)(P<0.05)。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的新生儿UU阳性率分别为70.0%及47.1%,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父母均存在UU感染时,其新生儿UU感染的机会增加;感染途径主要为宫内而不是产道。  相似文献   

2.
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 和沙眼衣原体(CT) 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0 例早产胎膜早破(PPROM) 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 和CT检测,并对分娩后的胎盘和胎膜分别进行UU 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分别选择30 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和40 例正常孕妇作对照。 结果 PPROM 孕妇宫颈分泌物UU 阳性率(77 %) 明显高于PROM(43 %)(P< 0.05) 和正常组(30 %)( P< 0.01) ;CT 阳性率(53 %) 高于PROM(23 % )( P<0.05)和正常组(10 %)( P<0 .01);UU 和CT 同时感染的阳性率(43 % )高于PROM(13 % )(P< 0.05)及正常组(0 %)(P<0 .01)。胎盘UU 检出率在中、重度绒毛膜羊膜炎中明显增高(71 %)(P<0 .01) 。结论 PPROM 的发生与UU 和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3.
解脲支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肺炎的关系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肺炎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离培养法对605例孕产妇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检测,并对其中90例UU阳性的孕产妇分娩新生儿喉咽部分泌物进行UU检验。结果 孕产妇宫颈分泌物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其胎膜早破、早产、产褥病率、低了生体重、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新生儿喉咽部分泌物UU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孕产妇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沙眼衣原体(CT)感染及细菌性阴道病(BV)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0例胎膜早破产妇及同期120例正常足月孕妇的宫颈分泌物用PCR技术对UU和CT进行检测及取阴道分泌物对BV进行快速检测。结果胎膜早破组UU—DNA阳性率38.3%,CT—DNA阳性率31.7%,BV阳性率15.0%;正常足月孕妇组UU—DNA阳性率13.3%,CT—DNA阳性率11.7%,BV阳性率5.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孕妇下生殖道UU、CT及BV感染与胎膜早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解脲支原体和消眼衣原体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30例早产胎早孕妇宫颈分泌物进行UU和CT检测,并对分娩后的胎盘和胎膜分别进行了UU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分别选择30例足月胎膜早破(PROM0和40列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PPROM孕妇宫颈分泌物UU阳性率明显高于PROM和正常组;CT阳性率高于和正常组;UU和CT同时感染的阳性率高于P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人微小病毒B19在母婴中的感染状况以及该病毒对胎儿的危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350例正常孕妇及新生儿血清、9例异常胎儿组织血清人微小病毒B19DNA。结果:正常孕妇血清B19DNA阳性率为1.14%,新生儿脐血阳性率为0.28%;9例异常胎儿中有6例孕妇血清及脐血B19DNA阳性(6/9)。应用原位杂交的方法在PCR阳性的异常胎儿脑和脾组织中也检出了B19DNA阳性颗粒。结论:应用PCR法检查孕妇及新生儿B19病毒具有高度敏感、简便、特异的特点,而原位杂交方法可对病毒感染进行定位,以了解感染部位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母儿间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检出足月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CT)原体46例,其中17例产前经系统治疗,13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仅1例(7.69%)发生眼结膜感染;另29例产前未经治疗的孕妇,22例经阴道分娩,新生儿7例(31.82%)发生眼结膜感染,2例(9.09%)发生CT肺炎。经阴道分娩眼结膜CT感染的新生儿,产前红霉素治疗组明显少手术治疗组。而两组剖宫产儿无1例发生眼结膜CT感染。建议宫颈CT阳  相似文献   

8.
孕期妇女及胎儿弓形虫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孕妇感染弓形虫可致习惯性流产、死胎、胎儿畸形和出生缺陷,严重危害孕妇和小儿健康。本文采用多聚酶链反应的体外基因扩增技术,对70例曾有流产史的早期孕妇作绒毛PCR检查,结果有1例为阳性,阳性检测率为1.43%;20例有不良生育史(头小畸形、脑垂体后叶病、脑发育不全、红斑狼疮等)的中期妊振妇女(5个月以内)作羊水PCR检查,有2例为阳性,阳性检测率为10%;50例妊娠5个月以上的妇女外用血及她们所生的新生儿脐血作PCR检查,未发现阳性结果;对2例检查阳性孕妇作B型超声波检查,发现1例为无脑儿,1例为脑积水。据此,弓形虫感染直接影响着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9.
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及感染后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产前检查的273例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CT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因素的调查,并追踪随访孕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孕妇CT感染率为35.90%;孕妇CT阳性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24.72%)高于CT阴性组(12.20%),孕妇CT阳性组新生儿眼、肺部发病率(17.98%)高于CT阴性  相似文献   

10.
对54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及54例正常孕妇人工流产之绒毛组织,用PCR技术对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进行研究,并对绒毛UU-DNA阳性者用同法行血UU-DNA及CT-DNA检测。结果:稽留流产组绒毛UU-DNA阳性率55.6%(30/54),CT-DNA阳性率37.4%(20/54),人工流产组绒毛UU-DNA阳性率为11%(6/54),CT-DNA阳性率9.3%(5/54)。两组比较,UU-DNA阳性率和CT-DNA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绒毛UU-DNA阳性者血UU-DNA阳性率为8.3%(3/36)。绒毛CT-DNA阳性者血CT-DNA阳性率为4%(1/25)。结论:UU感染或CT感染或UU与CT同时感染与稽留流产密切相关,是稽留流产综合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输卵管妊娠患者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检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组)的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盆腔液中CTDNA及UUDNA,同时选择28例输卵管结扎妇女(输卵管结扎组)和4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1%和55.9%,高于输卵管结扎组和正常早孕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患者的输卵管组织CTDNA阳性检出率为26.5%,高于输卵管结扎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与输卵管结扎组输卵管组织UUDNA及盆腔液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和UU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输卵管妊娠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CT-DNA)方法,检测57例输卵管妊娠之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及胚胎组织中的CT,同时取同期因卵巢囊肿行附件切除或输卵管结扎病例32例作为对照Ⅰ组,取正常早孕妇女29例作为对照组Ⅱ组。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阳性检出率为40.4%,高于对照组Ⅰ组的12.5%和对照Ⅱ组17.2%(P<0.05);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4.6%,高于对照Ⅰ组的6.3%(P<0.05);输卵管妊娠组胚胎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6.3%,高于对照组Ⅱ组的6.9%(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妊娠期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院对7487例孕妇使用ELISA检测,发现CMVIgM阳性者174例,阳性率为2.35%。对CMVIgM阳性孕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人脾转移因子治疗。CMVIgG阳性者重复检测CMVIgG,产后取脐血测CMVIgG及IgM,其中73例新生儿作了尿CMVPCR检测。脐血CMVIgG阳性率为98.6%,CMVIgM阳性率为4.9%,新生儿尿CMVPCR阳性率为37%。随访55例新生儿,22例有CMV感染体征。结果示治疗组孕妇CMVIgM阳性转阴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受影响新生儿尿CMVPCR阳性率及有新生儿CMV感染体征者均比对照组为低(P<0.025及<0.01),故转移因子治疗妊娠期CMV感染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状瘤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30例妊娠晚期妇女宫颈分泌物及其新生儿生后12 ̄48小时的咽部分泌物,13例剖宫产术中留取的羊水进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结果:孕妇宫颈、新生儿咽部、羊水中的HPV检出率分别为53.3%(16/30)、46.7%(14/30)、23.1%(3/13)。3例羊水阳性者中,1例伴有新生儿咽部分泌物阳性。提示:HPV可经羊水传播给胎儿,剖宫产不能完全阻止母婴垂直  相似文献   

15.
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妊娠期HPV母婴间垂直感染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PCR技术对妊娠期和分泌期间HPV母婴垂直传播的可能性进行研究,于妊娠晚期收集合并尖锐湿疣孕妇的脱落宫颈细胞,病灶组织和静脉血,于分娩时收集羊水,新生儿咽分泌物和脐带血,应用PCR方法检测HPV-DNA的存在,结果:孕妇宫颈细胞和病灶73.3%HPV阳性,9例羊水或新生儿口咽分泌物HPV阳性,3例母亲静脉血HPV阳性,这3例阳性的母亲中2例新生儿脐血HPV阳性,1例可疑阳性,提示;妊娠期间  相似文献   

16.
沙眼衣原体子宫内感染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沙眼衣原体子宫内感染的途径。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和DNA测序法,对772例临产孕妇宫颈分泌标本进行沙眼衣原体检测。对沙眼衣原体检测阳性孕妇,进行宫颈分泌物、羊水、脐血、新生儿眼结膜和鼻咽拭子等标本组成的母婴配对标本的检测;另选择24例沙眼衣原体检测阴性孕妇的母婴配对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1)772例孕妇宫颈沙眼衣原体检测有87例阳性,阳性率为11.3%。(2)对其中81例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的母婴配对标本检测显示,脐血中均未检出沙眼衣原体;新生儿沙眼衣原体阳性30例(羊水、新生儿眼结膜和鼻咽拭子等标本阳性),垂直传播率为37.0%(30/81)。(3)新生儿30例阳性中,有26例经阴道分娩,4例经剖宫产分娩。两种分娩方式的垂直传播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4)羊水沙眼衣原体阳性11例,基配对新生儿均受沙眼衣原体感染。PCR-SSCP分析显示,同一组配对标本电泳图谱完全相同;DNA测序结果显示,配对标本沙眼衣原体DNA序列完全一致。(5)宫颈沙眼衣原体阴性孕妇的母婴配对标本均未检测出沙眼衣原体。结论 沙眼衣原体经宫颈上行进入羊膜腔是胎儿宫内感染的重要途径;沙眼衣原体经胎盘传播途径未得到证实;剖宫产能显著降低宫颈沙眼衣原体阳性孕妇的垂直传播率。  相似文献   

17.
胎儿生长迟缓与抗心磷脂抗体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迟缓(IUGR)与抗心磷脂抗体(ACA)的相关性。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330例正常孕妇血清的ACA。同时对IUGR合并ACA阳性产妇产后胎盘进行免疫荧光检查,了解其结构改变。结果:正常孕妇ACA阳性发生率为2.70%,其中IUGR发生率15.28%,ACA阴性的孕妇IUGR发生率为1.77%,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新生儿ACAIgG阳性5例,胎盘免疫荧光检查发现胎盘组织均出现免疫球蛋白荧光抗体和补体阳性着色。结论:ACA阳性是IUGR发生的病因之一,ACA检测给IUGR的病因诊治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新生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胎盘HBV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151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HBV标志物及其新生儿血清HBsAg;PCR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血清和PBMC中的HBV DNA;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孕妇胎盘组织中HBsAg。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PBMC HBV DNA阳性、胎盘HBV感染等73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151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分娩的151例新生儿中,血清HBsAg阳性5例,血清HBV DNA阳性29例,PBMC HBV DNA阳性36例,HBV标志物任一项阳性57例,宫内感染率为37.8%(57/151)。(2)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孕妇PBMC HBV DNA阳性、胎盘HBV感染比值比(OR)分别为2.25(1.08~4.72)、2.69(1.26~5.73)、4.63(1.70~12.62)。(3)胎盘HB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孕妇血清HBV DNA阳性,OR为4.24(1.22—14.69)。(4)新生儿PBMC HBV DNA阳性的危险因素为孕妇PBMC HBV DNA阳性,OR为24.53(7.92~76.01)。结论孕妇PBMC和血清HBV DNA阳性及胎盘HBV感染为HBV官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孕妇PBMC HBV DNA阳性可能是形成新生儿宫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自然流产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05例(病例组)自然流产胚胎组织标本中的B19病毒DNA,并取20例胚胎组织和20例胎肝作对照,B19病毒阳性标本作合并TORCH感染的诊断。结果:病例组检出26例阳性(24.8%),对照组检出2例阳性(5.0%),(P<0.05)。26例阳性标本中,5例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合并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结论:B19病毒感染可能是引起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T-PCR)加限制酶切分析在各孕期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hCMV检测采用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NT-PCR加限制内切酶谱分析。结果367例孕妇中孕早、中、晚期hCMV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6%、1.6%及7.0%。经NT-PCR检测,18例hCMVDNA阳性,阳性率为4.9%,而病毒分离,特异性IgM及IgA阳性率分别为3.0%、1.1%及2.2%。NT-PCR阳性检出率高于病毒分离等其它方法(P<0.025),与PCR法比较,病毒分离特异性为100%,敏感性为61.1%,近30%hCMV感染的孕妇PCRDNA阳性,表现为DNA血症。结论NT-PCR能早期检出孕妇hCMVDNA,对孕妇hCMV感染的监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