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口保胆取石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手术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探寻一种最理想的胆结石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7月间笔者单位收治的64例胆结石患者为研究资料;按患者采取术式进行分组;微创组:32例,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腹腔镜组:32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情况及预后.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明显优于腹腔镜组(P<0.05);但两组术时、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尚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口保胆取石术治疗胆结石的优势明显高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式,在保留患者胆囊的基础之上,微创口术式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也更低;故,微创口保胆取石治疗结石更具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针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60例,按照挂号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术形式,观察两组患者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后,出血量为(6.24±1.4)、住院时间为(3.6±1.4),对照组经过治疗后,出血量为(24.87±4.21)、住院时间为(5.8±2.2),两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患者来说,实施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的取出结石,且手术创伤小,效果较好,还具有保留患者胆囊功能的效果,是治疗胆结石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接收的胆囊结石患者80例,结合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0例;参照组实施传统开放手术,实验组实施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较手术前有显著的效果,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比传统开放手术更具有优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三孔法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可有效治疗胆囊结石的症状,手术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加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胆道镜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经临床诊断为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4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对照组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手术及住院资料、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临床疗效在显效、有效、无效和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腹泻、脂肪泻、胰腺炎及结石复发等并发症的比较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式简单易行等优点,同时术后易于对并发症的控制,是较好的胆囊合并胆管结石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结合患者病情及意愿分成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对机体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梁洪志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2904-290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在2011年02月到2013年02月收治的192例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开腹切除以及探查取石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上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疗效显著,具有安全可靠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脐下、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分别置入10、10、5 mm Trocar,电凝钩胆囊底部作小切口,应用Wolf F 9.5硬性输尿管镜进行胆囊探查、取石(息肉),直径≥0.5cm的结石,用套石网篮取出,直径<0.5cm的结石以及泥沙样结石吸引取出,取石钳从根部摘除胆囊息肉,3-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胆囊底部切口.结果 42例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手术顺利,平均住院5d,均治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腹腔镜联合输尿管镜保胆取石(息肉)是微创保胆治疗胆囊结石(息肉)理想的手术方式,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采用多肝段切除联合手术中胆道镜取石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的观察以及后期的评估.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9年10月-2015年8月在我院采用的多肝段切除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进行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102例以及采用多肝段联合切除术进行治疗的复杂肝内胆管结石患者80例,分为观察者以及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从而来评价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 :两个组均无手术死亡的病例.观察组的患者的优良率为96.1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85%,差异具有了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多肝段切除联合术中胆道镜取石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较为显著,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方法筛选2015年01月至2016年01月我院收治的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共70例,进行分组:治疗组(n=36例,施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常规组(n=34例,施以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评估两组在治疗肝内外胆管结石中的微创治疗价值。结果术后,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胆管切开取石术应用至肝内外胆管结石患者中,可缩减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的手术护理体会.方法 将70例胆囊结石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跟踪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过程,并记录所得数据.结果 观察组35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88.6%,对照组35例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1.4%.结论 临床上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胆囊结石疾病的过程中,实行全方位护理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护理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的特点,笔者制定了相应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2011 年1 月-11 月,笔者对本科72 例保胆取石患者进行精心护理.结果:72 例行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患者均满意出院,无残留结石、胆瘘、膈下感染的发生,随访6 个月,无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现象的发生.结论:完善的腹腔镜保胆取石围手术期护理措施,不仅可以使患者身心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可以增加胆囊结石患者对保胆取石治疗的信任度,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对胆囊结石患者施行保胆取石术,可以取净结石,避免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经胆囊管途径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使用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经胆囊管取石术进行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残余结石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道镜联合钬激光碎石术经胆囊管途径对肝外胆管结石治疗,临床疗效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胆结石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切开胆囊取石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患者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短,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现阶段胆石病的外科治疗模式。方法胆石病患者626例分别采用开腹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乳头扩约肌切开取石(EST)或网篮套石、术中或术后胆道镜,或联合治疗方式。结果本组LC 562例,8例(1.38%)中转开腹。胆囊结石并轻度胆管扩张或黄疸22例中,7例直接行LC,15例先行ERCP。胆囊结石并胆总管或肝总管结石68例,作十二指肠镜,EST,或网篮套石,63例(92.5%)成功取尽结石并行LC。肝内胆管结石48例全部施行开腹手术,术中均联合用胆道镜取石。全组病例均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和十二指肠镜在胆石病的外科治疗中正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内镜或是单独应用,或是与手术相结合,或是相互联合的治疗模式,极大地改善了各种胆石病的治疗效果,在有条件的医院,这种胆石病治疗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用新的内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的理念,评价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在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功能良好的胆囊结石患者,取右肋缘下小切口开腹,切开胆囊底部应用纤维胆道镜彻底取石,最后用无损伤缝线缝合胆囊切口。结果实施保胆取石术2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平均住院5d,术后无胆漏,无严重并发症及残石。20例随访6月,未见结石复发、胆瘘及胆管狭窄。结论对于胆囊功能良好的单发胆囊结石、多发胆囊结石数量少且体积小及胆囊息肉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安全性高、痛苦小、恢复快、复发率不高等优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值得推广的治疗胆囊结石及息肉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合内镜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临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本院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的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52例,对照组52例,给予对照组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给予观察组腹腔镜结合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且在术后肠鸣恢复时间、肛门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都要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肝胆结石性疾病时采用腹腔镜结合内镜治疗能够减少患者在术中的出血量,并且在术后的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也比较短,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其手术切口小容易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胆结石临床发病率相对较高,许多患者在发病时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应采用合理的治疗方式。随着内镜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被广泛应用到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相较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既保留了有功能的胆囊,又解决了胆囊结石问题,且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术维持了肝外胆道正常的解剖结构,避免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一般来说,内镜治疗可以分为经腹腔治疗、经电子十二指肠镜治疗、经电子/纤维胆道镜治疗及保胆内镜取石治疗等,综合患者病情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率、应用镇痛药率、胃肠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获得较为理想的结果,显示出内镜治疗的优势和特色。鉴于此,本文就胆结石行内镜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为胆结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内镜治疗的方法及策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胆取石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的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6月至2011年8月采用保胆取石方法治疗的32例胆囊结石患者的病例资料,与同期因胆囊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8例的患者进行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手术并发症、手术费用及住院时间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手术费用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保胆取石组随访无复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出现继发性胆管结石2例,EST处理后取尽结石。结论保胆取石治疗胆囊结石患者在选取合适的适应症下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门诊,遇到一位李先生,他今年56岁,患糖尿病12年,一直靠药物维持。近期查出胆结石2.5×2.0厘米,前来咨询是否可以保胆取石。我告诉他: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胆囊结石,如果采取保胆取石手术,复发的几率很大,不宜做保胆取石手术,建议进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这种情况在门诊经常遇到,下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肝外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方法对32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胆道镜取石。结果 27例取净结石后行胆总管一期缝合,5例取石后放T管引流,术后6 w再行胆道镜取残石。住院时间为8~14 d,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相比,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具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病人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此种方法可代替开腹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