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石金彩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00-1001
目的:比较桡动脉与股静脉穿刺方法.方法:桡动脉穿刺、股静脉穿刺采血,记录1次采血成功率,穿刺操作时间、观察损伤程度.结果:1次采血成功率观察组93.8%,对照组82.4%;平均操作时间观察组6.5 min.对照组9.2 min;穿刺部位血肿发生率观察组5.36%,对照组12.5%.结论:小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股静脉穿刺采血1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筛查新生儿地中海贫血的较佳采血方法。方法对650例在我院分娩的新生儿分为脐静脉采血组和股静脉采血组,分别采脐静脉血和股静脉血进行A身对照分析。结果2组地中海贫血标志物(异常血红蛋白、HBA含量、HbBart’s)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血穿刺成功率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静脉采血组为100%,股静脉采血组为78%,P〈0.01)。2组采血操作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脐静脉采血组为(1.40±0.29)min,股静脉采血组为(5.69±0.85)min,P〈0.01]。结论脐静脉采血组比股静脉采血组采血穿刺成功率高、操作时问短,有利于临床护理工作;且新生儿无痛苦、家属易接受,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梁雪琴  罗灵 《江西医药》2023,(12):1448-1450
目的 探究评判性思维在桡动脉采血操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景德镇市妇幼保健院住院且需做桡动脉采血的60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各200例。A组采用常规左手桡动脉穿刺,B组采用常规右手桡动脉穿刺,C组在评判性思维下采用调整改良右手桡动脉穿刺采血。对比三组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及穿刺时间、肿胀直径,另对比三组患儿家属满意度。结果 C组穿刺成功率及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均高于A组及B组,且A组穿刺成功率及采血一次性成功率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穿刺时间短于A组及B组,肿胀直径小于A组及B组,且A组穿刺时间短于B组,肿胀直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A组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评判性思维在桡动脉采血操作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助于辅助护理人员掌握桡动脉采血穿刺成功操作要点,提升桡动脉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同时利于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缓解护患关系,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经股动脉与桡动脉采血在新生儿中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方法将104例需采集动脉血气分析标本的住院清醒新生儿按照奇偶数随机分成股动脉采血组和桡动脉采血组各52例。统计对比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损伤及操作所需时间。结果较股动脉采血组,桡动脉采血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血肿发生率低,且操作所需时间短,均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采血相比,经桡动脉采血具有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穿刺部位损伤小、操作时间短等优势,可作为新生儿动脉采血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中的应用,进而提高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的成功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12至2012年12期间200例行桡动脉采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100例采用目测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对照组100例采用触摸定位法行桡动脉穿刺,观察分析两种方法在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中一次成功率及平均采血时间,并加以总结分析。结果对比患儿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照组90.0%,观察组92.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平均采血时间比较对照组(5.4±1.5)min,观察组(3.6±1.7)min,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俨〈0.05)。结论对新生儿桡动脉穿刺抽血应用目测定位法是可行的,可以明显缩短抽血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提高一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减少损伤.方法 以临床检验血气分析为例,比较桡动脉穿刺与股动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及穿刺部位损伤程度.结果 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96.51%,股动脉组一次采血成功率为72.62%.桡动脉组对穿刺部位损伤程度为1.16%,股动脉组对损穿刺部位伤程度为8.33%.结论 新生儿桡动脉穿刺采血比新生儿股动脉穿刺采血一次穿刺成功率高,操作简便,能减少创伤和护理工作时数,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桡动脉处定位采血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7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呼吸科需做血气分析的患者400例,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每组200例。A 组采用桡动脉常规采血法,B 组采用桡动脉定位采血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情况、采血时间及疼痛程度。结果 B 组穿刺成功率高于 A组,血肿发生率低于 A 组,采血时间短于 A 组,疼痛程度轻于 A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桡动脉定位采血法是一种简单易操作、采血时间短、检查结果准确性高、穿刺成功率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新生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分析,探索更适合于新生儿的采血部位。方法:选择新生儿科需动脉采血进行血气分析的360例患儿,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桡动脉、股动脉、肱动脉采血,并对其一次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率及疼痛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肱动脉组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发生淤血、血肿、误入静脉及疼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桡动脉是适合于新生儿采血的部位,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减轻患儿穿刺的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婴幼儿用采血针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和用注射器行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方法 120例需静脉采血的婴幼儿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60例,A组用采血针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B组用注射器行股静脉穿刺采血。分别记录2组定位穿刺点所用时间、采血速度、一次成功率、护患矛盾和材料成本。结果 A组采血定位穿刺点所用时间短、采血速度快、首次成功率高、护患矛盾少、材料成本低,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用采血针行颈外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优于用注射器行股静脉穿刺采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方法.方法 将120例需行股静脉抽血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连线法、对照组采用触摸股动脉法作为股静脉穿刺点的指引,比较两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平均采血时间.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 83.3%)(x2=76.8,P< 0.01),平均采血时间观察组(2~4 min)短于对照组(4~6min)(t=8.912,P< 0.05),对比观察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连线法指引新生儿股静脉穿刺采血是一种更为有效、方便、快捷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肘正中静脉穿刺采血的成功率、提高新生儿静脉穿刺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0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108例、观察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四肢浅静脉传统穿刺方法采血,观察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穿刺新方法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标本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平均采血时间显著缩短(P〈0.01)。结论新生儿肘正中静脉穿刺采血的新方法,可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  相似文献   

12.
梁仲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1):210-211
新生儿采血在临床实践中一直是一项技术要求高的操作,而检验室指标又是新生儿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一般薪生儿住院需检查肝功、肾功等项目,至少要血标本5~6ml,新生儿外周静脉细小,采血量少,很难抽够5—6ml,故以往临床上采血以股静脉为主,但股静脉采血暴露范围大,易使患儿受凉,加上新生儿易动,易刺伤。再加上现在的父母对护士的技术要求高,要一针见血,给操作的护士造成一定的心里压力,往往导致失败。目前本院儿科病房在广州市医疗援建队的技术指导下,引进新技术新生儿桡动脉采血法采取血标本,一次成功率达95%,跟以往在新生儿股静脉处穿刺采血法相比较,桡动脉采血法方便安全,操作时间短,损伤程度轻,穿刺成功率高,患儿家长也易接受,减少了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婴幼儿不同采血部位的对照研究,来探索更适合于婴幼儿的采血部位,以提高采血成功率,减少患儿穿刺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担心焦虑。方法随机选择我院外科及内科患儿2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头皮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采取股静脉穿刺采血,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采血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采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幼儿头皮静脉取血,由于患儿卧位舒适,易于合作而且操作简便易行,穿刺成功率高,可作为新生儿和婴幼儿采集血标本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胫后动脉穿刺采血法在新生儿科的应用。方法对新生儿科收治疗的45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A组)、桡动脉(B组)及股动脉(c组)各150例。对三组采血方法中穿刺点青紫范围、血肿发生率及一次穿刺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青紫范围半径〈0.2em的有79例,占52%;发生血肿的有5例,占3_3%;1次穿刺成功的有136例,占90.6%。B组青紫范围半径〈0.2em的有66例,占44%;发生血肿有11例,占7.3%;一次穿刺成功有114例,占76.0%.C组青紫范围半径〈0.2cm的有53例,占35%;发生血肿有30例,占20%;一次穿刺成功有82例,占54.6%。结论经胫后动脉采血技术,成功率较高,可操作性强,比桡动脉、股动脉采血时对患者的不良影响要小,易掌握,且能提供多一个采血部位,减轻患儿痛苦,值得在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刺法在新生儿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住院治疗的3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胫后动脉组(A组)和桡动脉组(B组),各150例.对两组采血方法中1次穿刺成功率和穿刺后穿刺点青紫范围、血肿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A组青紫范围半径<0.2 cm的有70例,占73.3%;发生血肿的有3例,占6.0%;1次穿刺成功的有140例,占93.3%.A组青紫范围半径<0.2 cm的有26例,占23.3%;发生血肿的有12例,占21.2%;1次穿刺成功的有132例,占88.O%.结论 经胫后动脉采血技术简便,采血成功率大,易掌握,且能提供多一个采血部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使用自制桡动脉采血辅助器在彩超引导下动脉穿刺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方法 研究设计并制作桡动脉采血辅助器,选择240例危重患者(平均动脉压≥50 mmHg,Allen实验阴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20例。对照组使用彩超引导下进行桡动脉穿刺;实验组使用桡动脉采血辅助器在彩超引导下实施桡动脉穿刺,比较两组桡动脉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完成所需时间。结果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穿刺完成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桡动脉采血辅助器能够显著提高彩超引导下动脉穿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穿刺完成所需时间。不仅为抢救患者争取了时间,还增强了护理人员对操作成功的信心,减少了工作量。  相似文献   

17.
彭聪  张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3):1998-1998
目的:比较新生儿四肢静脉留置针与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差别。方法:将180例住院新生儿分为四肢静留置针90例(A组)与头皮静脉留置针90例(B组),分别观察两组新生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及留置时间。结果:两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χ^2=3.64,P〉0.05;留置时间比较u=0.185,P〉0.05,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对于颅内出血新生儿为了尽量减少头部搬动,防止加重颅内出血,可首选在患儿四肢静脉留置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抽取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MHB)标本更合适的途径.方法 选择新生儿患儿120例,2004年6月以前的为静脉组,6月以后的为动脉组,采用同一抗凝剂的试管,分别采用股静脉穿刺和桡动脉穿刺进行采血.将两种途径的穿刺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桡动脉穿刺与股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桡动脉穿刺抽取标本的合格率与股静脉穿刺标本的合格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新生儿采用桡动脉穿刺法采集MHB标本,标本合格率高,更快地为诊断G-6-PD缺陷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一次性采血针在新生儿股静脉斜角穿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股静脉采血方法对新生儿血标本有无溶血、凝块及穿刺成功的影响。方法分析2007年1月-12月在我科住院的新生儿共10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7号采血针行股静脉斜角穿刺HI,连接真空负压管留取血标本;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器斜角抽取血标本,对2组血标本采集成功及局部损伤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标本采集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在局部损伤情况,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示使用一次性采血针行斜角股静脉穿刺取血标本较使用传统注射器采血法具有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观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住院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每组各100例,使用PICC途径的为A组,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的为B组.A组采用PICC技术置管的护理方法;B组采用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置管时间等情况.结果 A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0例(90%),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23.8±6.6)min,B组一次性穿刺成功92例(92%),平均置管操作时间为(5.5±2.8)min.主要并发症如静脉炎、感染、导管阻塞、导管脱落等,A组6例(6%)出现并发症,B组13例(13%)出现并发症.A组留管时间为(12±1.5)天,B组留管时间为(5±1.0)天.结论 PICC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置管中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可有效减少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