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功能矫治器FR-Ⅲ与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24例,白天戴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晚上戴用FR-Ⅲ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在1个月左右前牙呈对刃关系,5个月后中性牙合关系完全建立,面型获得较大改善。结论FR-Ⅲ矫治器与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既能快速解除前牙反牙合,诱导后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又能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功能矫治器FR-Ⅲ与上颌He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He的效果。方法 选择替牙期前牙反He患者24例,白天戴用上颌He垫矫治器,晚上戴用FR-Ⅲ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均在1个月左右前牙呈对刃关系,5个月后中性He关系完全建立,面型获得较大改善。结论 FR-Ⅲ矫治器与上颌He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既能快速解除前牙反He,诱导后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又能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牙合)垫反向唇弓矫治器治疗功能因素为主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疗效.方法 用双(牙合)垫反向唇弓矫治器矫治以功能因素为主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儿10例,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 10例患儿的前牙反(牙合)解除,建立了正常的覆(牙合)、覆盖,磨牙达中性或中性偏近中关系.疗程最长6个月,最短2个月,平均3.9个月.结论 双(牙合)垫反向唇弓矫治器对以功能因素为主的前牙反(牙合)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上前牙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乳牙期或替牙期前牙错(牙合)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9.2岁.其中反(牙合)5例,开(牙合)2例,牙扭转7例,牙间隙4例,深覆(牙合)深覆盖2例.应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结果:经过3-9个月,平均5.5月的治疗,20例上前牙错(牙合)均得到有效矫治.前牙整齐,覆(牙合)、覆盖正常,上中切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结论:应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上前牙错(牙合)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方法 选择临床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使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结果 经过6~11个月的治疗,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解除.L1-NB、IMPA、SNB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Y-axis、MP-SN、Co-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下颌(牙合)垫矫洽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是内收下前牙,下颌向后移动及顺时针旋转,同时释放了上颌及上前牙向前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牙中期FR-Ⅲ型矫治器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足型Ⅲ类错(牙合)患者骨骼、牙齿参数变化.方法选择15例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中期使用FR-Ⅲ型矫治器,治疗前、结束后均拍摄头颅侧位片,并对其进行测量分析.结果通过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下颌向后向下旋转,前牙可建立正常覆盖覆(牙合)关系.结论替牙中晚期,FR-Ⅲ型矫治器是治疗上颌骨发育不足型Ⅲ类错(牙合)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前牙反[牙合]的早期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临床采用加唇挡的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治疗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取得良好效果.该矫治器制作简单、患儿易配合、疗程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功能性-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及矫治器评价.方法选择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求治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8.6岁.下颌可后退至切牙相对.每位患者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置活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用Steiner方法测量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的头颅侧位片,做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一个月,患者前牙覆盖可达切牙对刃;矫治3~4个月,前牙覆盖达3mm左右.ANB角平均增加2.5°(P<0.01):SNA角平均增加2°(P<0.01).Twin-Block有促进上颌发育的作用.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功能性-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FR-Ⅲ型功能矫治器治疗前牙功能性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2月至2008年12月对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42例功能性前牙反(牙合)患者采用FR-Ⅲ型功能矫治器矫治.结果 42例患者中39例疗效满意.前牙反(牙合)解除,侧面型明显改善.结论 FR-Ⅲ型功能矫治器对上下颌的反向作用,使其临床矫治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临床研究上下颌活动/固定矫治器的适配矫治生长发育期严重的Ⅲ类骨性反牙合.方法 共16名10~14岁以上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Ⅲ类骨性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佩戴上颌活动牙合垫式的前牵矫治器的患者,下颌用固定矫治器;另一组上颌应用支架式快速扩弓加前牵的患者,下颌采用附有拉钩和牙合垫的活动矫治器,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结果 16名患者经过治疗,不论从外形侧貌还是口内咬牙合关系均基本达到正常.Ⅲ类咬合关系达到Ⅰ类咬合关系.SNA,ANB,1-1,IMPA和覆盖关系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而SND,FMA,FMIA和覆牙合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上下颌活动/固定矫治器的适配,既能消除咬合干扰又能连续实施上颌骨矫形治疗,是一种临床有效的矫治骨性Ⅲ类反牙合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上前牙错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乳牙期或替牙期前牙错牙合患者 2 0例 ,男 11例 ,女 9例 ,平均年龄 9.2岁。其中反牙合 5例 ,开牙合2例 ,牙扭转 7例 ,牙间隙 4例 ,深覆牙合深覆盖 2例。应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结果 :经过 3 -9个月 ,平均 5 .5月的治疗 ,2 0例上前牙错牙合均得到有效矫治。前牙整齐 ,覆牙合、覆盖正常 ,上中切牙中线与面中线一致。结论 :应用粘接型牙合垫和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上前牙错牙合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改良式导弓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改良式导弓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12 例前牙反(牙合)病例(乳牙列期8人,恒牙列早期4人)使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器进行治疗.结果:12例患者前牙反(牙合)均解除,治疗后10例患者侧貌变为直面型;2例侧貌明显改善.结论:使用改良式导弓矫治器矫治前牙反(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一种早期矫治乳牙反牙合的良好治疗途径。方法 选取100例上颌正常或稍后缩伴下颌正常或轻度前突的3-5岁乳前牙反牙合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式导弓和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结果 2组病例均在10天-2个半月内完成矫治过程。结论 ①3-5岁为乳牙反牙合矫治的合适年龄;②改良式导弓同时具备机械及肌能矫治的双重作用,可同时改善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适用于下前牙有散在间隙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使凹陷的面中部变得饱满,明显改善了面部的美观;③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只具备机械矫治效能,仅作用于上颌,适用于下颌前突不明显的乳前牙反牙合患儿,对面部美观的整体改善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作用机理、矫治效果和适用范围。方法:41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病例,其中21例使用2×4固定矫治技术治疗,20例使用功能矫治器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固定矫治组可以通过牙槽骨改变解除前牙反牙合;功能矫治器组除牙性改变外还有骨骼改变。结论:早期固定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可以有效矫治替牙期牙性、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功能矫治器适用骨性或混合性反牙合病例。  相似文献   

15.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严重影响儿童颅面部正常生长发育,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重[1].本文对22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采用联冠斜面导板加无(牙合)垫上颌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30例,据正中关系位X线头颅测位片的ANB角将其分为两个治疗组:0°<ANB<2°为导弓治疗组;-2°<ANB<0°为联合治疗组.两组病例均用改良导弓矫治器先将前牙反(牙合)解除,联合组继续用前方牵引器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病例均去除了下颌功能性前伸因素.导弓组平均疗程为5.2个月,导弓矫治器治疗后, SNA 平均增加0.5°,随访2年后有2例复发;联合组导弓矫治5.4个月,SNA 平均增加0.5°,继续前方牵引平均5.6个月,建立前牙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和Ⅰ类磨牙关系,SNA增加1.65°,患者的凹面型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追踪2年无复发.结论 正确的决定治疗方案在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诊治中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Ⅲ类(牙合)双阻板磁力矫治器的制作及应用注意事项作一阐述,以便临床推广应用.方法采用规格为7mm×5m×3m或6mm×4mm×3m的第三代高磁能积稀土永磁体钕铁硼(NdFeB)N33应用磁性同极相斥的原理,制作(牙合)垫式双阻板和颊屏式双阻板磁力矫治器.结果该矫治器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可24小时戴用,较少影响功能,加力简单,力的大小易于调控,能产生持续的功能矫治力,效果明显,患者容易接受.结论该矫治器属于磁力功能矫治器,适用于诊断为功能性-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的乳牙晚期、替牙期、恒牙早期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FrankelⅢ矫正器在临床中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择1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戴用FrankelⅢ型功能调节器6~12月.观察口腔发育状况.结果治疗的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代表上下牙齿、颌骨位置关系的SNA、SNB、ANB等数值有明显改变.结论 Frankel Ⅲ型矫治器能刺激上颌基骨的生长,刺激髁状突软骨的重建,改善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互牵引矫治替牙期个别前牙浅覆(牙合)反(牙合)的效果.方法35例替牙期个别前牙浅覆(牙合)反(牙合)者,通过交互牵引及垂直牵引的方法,解除反(牙合)使前牙覆(牙合)达到正常.结果35例患者均在一周内解除反(牙合),一个月内覆(牙合)覆盖达到正常,随访半年无复发,有效率100%.结论交互牵引能迅速解除替牙期个别前牙浅覆(牙合)反(牙合),保证前牙正常功能和改善美观.  相似文献   

20.
方丝弓矫治器结合下颌平导矫治前牙牙性反3例,反(牙合)解除时间分别为1月,1.7月和2月,反(牙合)的解除以上前牙唇向倾斜为主.作者介绍了下颌平导的制作方法,临床应用及适应症.利用方丝弓矫治器控制牙齿移动,纠正反(牙合).作者认为此方法在矫治反(牙合)的同时可纠正深覆,反(牙合)解除后即可停戴平导,简化了治疗.平导对前牙覆(牙合)的影响有"自限性",不会造成前牙区开(牙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