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6 毫秒
1.
程连贞  刘凯  张军 《计算机学报》2007,30(7):1064-1073
为了解决低轨卫星网络中现有典型源组播算法的信道资源浪费问题,提出了一套单核共享树组播算法,即核心群合并共享树(CCST)和加权CCST(w-CCST)算法.CCST算法包括动态近似中心(DAC)选核方法和核心群合并组播路径构建方法.DAC方法根据组成员在网络中的分布情况自适应选择最优核;在核心群合并方法中,以核节点作为初始核心群,通过核心群和剩余组成员的最短路径方法逐步扩展直至整棵组播树构建完成,从而使得组播树的树代价最小,大大提高了网络的传输带宽利用率和传输效率.在w-CCST算法中,可以通过调整加权因子来适度增大树代价、降低端到端传播时延以满足某些端到端时延要求苛刻的实时组播业务.最后,通过仿真与其它算法进行了性能对比,仿真结果说明CCST组播树的平均树代价比其它组播树显著降低,平均端到端传播时延比其它组播树稍高;w-CCST算法的平均端到端传播时延性能好于CCST算法,树代价性能稍差,说明使用加权因子可以在组播树的树代价和端到端传播时延性能之间作折中.  相似文献   

2.
异构无线网络是将不同接入技术、不同性能的网络融合到一起构成的单个逻辑网络.异构无线网络中,TCP 端到端的拥塞控制机制对网络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是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移动节点发生垂直切换时传输层性能下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 TCP Vegas 的传输层拥塞控制算法 B-Evegas.给出了垂直切换发生时的传输控制方法,垂直切换后拥塞窗口的恢复采用带宽估计与分段增加策略,并引入了快速恢复机制,在拥塞窗口过大时根据链路的时延指数性地减小拥塞窗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合理的,可以有效提高垂直切换发生后 TCP 连接的吞吐量或者减小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3.
针对移动异构网络环境网络参数动态变化、多路传输过程中数据包乱序引发的吞吐量下降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BPNN)端到端时延预测的多路传输调度方法,通过BP神经网络的构建、训练和学习,实现对端到端传输时延的更准确预测,以此为基础,对子流拥塞状况及网...  相似文献   

4.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WSNs)中,基于跨层竞争的同步媒体接入控制(MAC)在一周期内可安排多个数据包的多跳传输,传统的协议在同一个数据窗口传输请求数据包和确认数据包,降低了数据窗口的多跳流量的建立,也降低了在多跳场景中的数据包传输率和传输时延性能.本文提出了基于新的基于跨层竞争的同步MAC(CLC-MAC)协议,CLC-MAC协议引用新的周期结构,且其包含两个独立窗口,并由该窗口分别传输数据请求包和确认包,即请求包在数据窗口传输,而确认包在休眠窗口传输.实验数据表明:与先锋路由帧MAC(PRMAC)协议相比,CLC-MAC协议的端到端传输时延和数据包传输率的性能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Ad hoc网络传统重传机制存在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重传控制算法(EX-TCGM),利用传输路径上的邻居节点传输丢失的数据包,使得路由上的任何节点都能够重传;并从理论上对该算法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通过仿真,与按需距离矢量路由协议(AODV)、机会路由协议(ExOR)和基于分组移动的传输控制方法(TCGM)进行了性能对比和分析,EX-TCGM相对原协议在端到端平均时延和吞吐量上有所提高,数据包平均成功传输率相对其他协议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了优化移动IP组播生成树代价,减少移动结点切换加入时延和信息传输时延,引入了移动IP"骨干结点集"思想,设计了移动IP组播路由算法BNSBMR(bone node set-based muhicast routing algorithm),"骨干结点集"是移动IP环境下满足一定条件的IP子网接入路由器AR(access router)的集合.该算法通过"骨干结点集"降低移动IP组播生成树的代价;减少移动结点切换的加入时延;并通过路径优化降低信息传输时延.理论上证明了算法的正确性,并分析了其计算复杂度.仿真实验表明:BNSBMR算法从树代价、加入时延、传输时延3个方面提高了移动IP环境下组播业务满足QoS约束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多射频无线Mesh网络组播端到端时延建模与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维  杨明  罗军舟  刘波 《计算机学报》2012,(7):1358-1369
针对802.11多射频无线Mesh网络(MR-WMN)不能有效支持端到端低时延组播的问题,首先围绕MAC层传输时延和Mesh层排队时延建模分析,并提出低时延组播路由模型MR-MED(Multi-Radio Multicast End-to-End Delay).其次证明全局流干扰最小化问题是一个NP完全问题且全局流干扰和网络密度的数学关系符合dPlN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减小MAC层流内和流间干扰的DCA算法.最后提出流量自适应的组播多径路由方案MMRA,有效减小Mesh层排队时延.仿真与常见算法的比较表明,提出的模型准确刻画了MR-WMN的组播时延,且联合运用DCA和MMRA有效降低了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8.
针对802.11多射频无线Mesh网络(MR-WMN)不能有效支持端到端低时延组播的问题,首先围绕MAC层传输时延和Mesh层排队时延建模分析,并提出低时延组播路由模型MR-MED(Multi-Radio Multicast End-to-End Delay).其次证明全局流干扰最小化问题是一个NP完全问题且全局流干扰和网络密度的数学关系符合dPIN分布,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减小MAC层流内和流间干扰的DCA算法.最后提出流量自适应的组播多径路由方案MMRA,有效减小Mesh层排队时延.仿真与常见算法的比较表明,提出的模型准确刻画了MR-WMN的组播时延,且联合运用DCA和MMRA有效降低了端到端时延.  相似文献   

9.
异构无线网络是将不同接入技术、不同性能的网络融合到一起构成的单个逻辑网络。异构无线网络中,TCP端到端的拥塞控制机制对网络的健壮性和稳定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是网络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移动节点发生垂直切换时传输层性能下降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TCP Vegas的传输层拥塞控制算法B-Evegas。给出了垂直切换发生时的传输控制方法,垂直切换后拥塞窗口的恢复采用带宽估计与分段增加策略,并引入了快速恢复机制,在拥塞窗口过大时根据链路的时延指数性地减小拥塞窗口。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是合理的,可以有效提高垂直切换发生后TCP连接的吞吐量或者减小数据包的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10.
章万静 《传感技术学报》2021,34(12):1684-1689
背压路由算法已广泛应用于传感网络,其优化了吞吐量,但其存在数据包传输时延大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时延感知的背压路由(Delay-Aware Backpressure Routing, DABR)路由。DABR路由估算数据包驻留在队列中的时间(驻留时间),并依据数据包队列积压差和驻留时间决策路由,优先传输驻留时间长的数据包,进而在损害网络吞吐量性能前提下,缩短数据包传输时延。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DABR路由提升了数据包传输成功率,并降低了数据包传输时延。  相似文献   

11.
考虑Ad Hoc网络中事件紧急度,提出一种可以有效改善整体高优先级业务流时延和时延抖动性能的跨层QoS服务质量保障算法.根据时延要求及业务分组距离目的点的跳数信息,评估此业务的紧急度,并在调度传输时充分考虑各个事件的紧急度.在有实时要求的业务发生超时的情况下,通过合适的路由置换方法,改善业务流时延及网络吞吐量.本文重点讨论如何在IEEE802.11e协议基础上实现对指定优先级业务流的服务质量保障.GloMoSim仿真环境下的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与原有IEEE802.11e协议相比,对于高优先级业务,在分组端到端时延、时延抖动以及网络吞吐量方面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
现存软件定义网络中的流量工程算法考虑单一,难以实现流量均衡,且缺乏对端到端的时延优化。对此提出一种博弈混合路由算法,以少量的显式路由与基于目的的聚合流量配置,在保证流量均衡的同时,优化网络的平均端对端时延。聚合流量配置采用纳什议价博弈理论对流量均衡与端对端时延优化场景进行联合优化建模,并设计了相应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算法相比,流量均衡程度和平均端对端时延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在Splintlink拓扑中,最大链路利用率平均减少6%,平均端对端时延减少12%。  相似文献   

13.
Ad Hoc网络中QoS保障的按需路由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洲  鲁冬  曹伟 《计算机工程》2009,35(8):134-136
针对Ad Hoc网络中的服务质量(QoS)保障问题,提出按需QoS路由算法DQR。该算法通过有限洪泛的方式进行寻路,并在路径的每个中间节点实行准入控制、动态可调节性的资源预留/资源释放,采用路由序列号的方式避免回环产生。仿真结果验证,提出的QoS路由算法在流量接受率、端到端到达率、平均端到端时延等指标上均能获得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能量受限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能量有效、负载均衡的多路径路由算法(EMR)。该算法在按需路由协议AODV基础上,不单纯以最小跳数或者最小时延作为路由选择依据,充分考虑到了路由的能量消耗最小化,避开剩余能量过低的节点,数据沿着最小跳数或路径关键能量比较高的路径传输,降低了网络的能量消耗,也避免关键节点的过量负载。分析与仿真结果表明,与AODV协议相比较,EMR具有更好的分组投递率、端到端时延,推迟了网络中出现死亡节点的时间,从而延长了网络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proposes a new algorithm for predicting audio packet playout delay for voice conferencing applications that use silence suppression. The proposed algorithm uses a hidden Markov model (HMM) to predict the playout delay. Several existing algorithms are reviewed to show that the HMM technique is based on a combination of various desirable features of other algorithms.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applications produce packets at a deterministic rate but various queuing delays are added to the packets by the network causing packet interarrival jitter. Playout delay prediction techniques schedule audio packets for playout and attempt to make a reasonable compromise between the number of lost packets, the one-way delay and the delay variation since these criteria cannot be optimized simultaneously. In particular, this paper will show that the proposed HMM technique makes a good compromise between the mean end-to-end delay, end-to-end delay standard deviation and average packet loss rate.  相似文献   

16.
周卫华  丁炜 《计算机工程》2004,30(13):8-10,31
提出了一种基于多跳间时延协作的Crossbar调度算法。该算法以分组头中记录的时延为权重对分组进行调度,通过控制分组在各跳上的时延来达到调节端到端时延的目的。算法还使路由器避免了维护每个流的状态信息以及对单个流进行的复杂的队列管理和调度。计算机仿真表明,算法具有较高的资源利用率、较低的端到端时延抖动和较低的分组丢弃率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WSNs中现有路由算法存在的各种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占空比间隔优化的延迟约束路由算法。具体来说,在提出的算法中,首先,将端到端延迟分布估计为占空比间隔和潜在转发器数量的函数,在给定的网络模型和参数下,其分布可以近似地估计。然后,选择满足延迟约束成功率(Delay-Constrained Success Ratio,DCSR)要求的占空比间隔最大值,每个节点独立地调度其休眠和唤醒时间,发送端节点将数据包转发给潜在转发器中最先唤醒的节点,从而确保数据包以要求的概率即DCSR到达接收器,同时最大化占空比间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路由算法不仅能够满足要求的DSCR,并在ETE延迟、数据包交付率和实际得到的DCSR方面都优于现有的先进算法。  相似文献   

18.
黄静  陈兰 《计算机系统应用》2019,28(10):251-256
本文先研究分析了当前ZigBee网络支持的3种路由算法,并针对目前最常用的ZBR路由算法在路由发现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无用RREQ分组且能量消耗快的缺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分层能量控制算法.本文从控制节点能量阈值、限制RREQ分组的传播范围、限制网络深度入手对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算法丢弃了不需要的RREQ分组包、降低了网络的能耗.最后通过NS-2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证明,改进后的算法在保证网络传输稳定性的同时降低了时延和能量消耗,使得网络生存时间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大多采用电池供电.因而节能对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显得至关重要.该文提出一种能耗感知的优化网络生存时间的路由算法,称之为分流路由算法(DTRA,Diffluent Traffic Routing Algorithm).DTRA算法采用一个优化模型以优化每个节点发出的数据比例,从而达到权衡网络生存时间和数据分组跳数.此外,采用一个简单的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仿真结果表明:DTRA算法能显著地提高网络的生存时间,同时将数据分组平均跳数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在网络生存时间上,DTRA算法比一些已有的知名算法更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