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和内镜下经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和价值。方法对20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行EST和ENBD治疗(内镜治疗组),同时设立开腹手术胆总管引流治疗组20例为对照组(手术治疗组)。观察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治疗组有效率85%(17/20),手术治疗组有效率100%(20/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内镜治疗组5%,手术治疗组25%(X^2=3。137,P〈0.05)。结论EST和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优于开腹手术,是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采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疗效及其相关护理。方法:采用ENBD治疗356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患。结果:操作成功率100%,ENBD后体温1-2d内有明显下降,3-4d血象恢复正常,本组无患需紧急手术。结论:ENBD是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化脓性胆管炎的方法,术前周密准备、严格器械消毒、术中默契配合并密切观察病情是内镜治疗成功的关键,加强患心理护理及术后引流管护理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鼻胆管引流(ENBD)在预防内镜下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1-02/2007-12成功进行ERCP术的1 365例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ENBD组696例,非ENBD 669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ENBD组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急性胰腺炎、胆道继发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ENBD组(P〈0.05);而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ENBD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恰当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组急性腹痛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的情况。方法将206例急性腹痛患者分为〈65岁组与≥65岁组,所有患者在急诊科就诊时进行0~6项实验室诊断,比较两组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的差异。结果①206例中分别有134例(65%)和75例(36.4%)患者接受了血常规和血清淀粉酶检查,其中〈65岁组分别有78例(53.8%)和51例(35.2%),≥65岁组分别有56例(91.8%)和24例(39.3%),前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后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206例中有110例患者接受了腹部B超检查(53.4%),其中〈65岁组有62例(42.8%),≥65岁组有48例(78.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③〈65岁组有52例患者(35.8%)接受3次以上的检查,而≥65岁组有38例(62.3%)患者接受3次以上的检查,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对急性腹痛患者,应予充分重视,除仔细询问病史及认真查体外,进行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可避免误诊漏诊及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芬太尼和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人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方法】对2008~2009年收集的597例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其中老年组128例,〈60岁的作为对照组469例,比较两组患者合并症与检查成功率及胃镜检查后并发症。【结果】①老年组和对照组伴随疾病发生率为64.9(83/128)%和17.1%(80/469),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老年组成功率97.7%(125/128),对照组成功率1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③老年组检查并发症共4例(3.13%),对照组检查并发症共12例(2.56%)。两组均未发生严重致命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芬太尼和小剂量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是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本院75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医院自2007年12月至2010年8月共60例年龄≥75岁的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冠脉病变特点、PCI成功率、手术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94例<75岁患者作比较.结果 ≥75岁老年组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死、左心功能减退及肾功能减退的比例均明显高于<75岁年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4.14、10.75、4.47,P均<0.05);≥75岁老年组患者的冠脉病变多为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多为复杂病变,和<75岁年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3.95、4.52,P均<0.05);成功置入支架的比例比较,≥75岁老年组明显低于<75岁年龄组,分别为88.33%与96.81%,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 PCI术中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比例,≥75岁老年组13.33%,而<75岁年龄组4.2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P<0.05);高龄组中住院期间总死亡率10.00%.非高龄组总死亡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84,P<0.05).结论 高龄因素对冠心病患者选择性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成功率和安全性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阑尾周围脓肿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我院就诊的阑尾周围脓肿患者135例,其中70例在CEUS引导下穿刺引流(造影组),65例在二维超声引导下穿刺引流(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造影组首次穿刺治疗成功率为84.3%,明显高于对照组(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二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影组治疗效果的优良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为23.1%,明显高于造影组(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US能准确评估阑尾周围脓肿内部脓腔结构,并能提高脓肿首次穿刺成功率、疗效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在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的价值。方法:将2008-01-2014-01在我院治疗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500例患者随机分成超声组(超声引导下锁骨下静脉精确置管)245例和对照组(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法置管)255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特征、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入院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超声组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而尝试进针次数和并发症明显减少(P〈0.05)。结论: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穿刺精确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射频消融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进行肺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共263例,选择其中年龄≥70岁的167例作为老年组,<70岁的9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情况,运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组间资料采用两组独立样本比较的t检验和χ2检验。结果老年组手术成功率为95.21%,对照组为96.8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组术后并发症共19例(11.38%),对照组并发症5例(5.21%)。两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老年组为(2.7±1.3)d,对照组为(2.5±1.1)d,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行射频消融是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内镜鼻胆管引流(ENBD)对于防治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胆管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6项病例筛选标准,将2003年3月~2008年8月804例行ERCP术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n=421)于术后均行ENBD,B组(n=383)均未行ENBD,比较两组ERCP术后胆管炎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患者ERCP术后胆管炎的例数分别为5例(1.2%)、24例(6.3%).A组中单纯性胆管炎4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重症胆管炎(ACST)1例(0.2%),行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后仍因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而死亡.B组中单纯性胆管炎15例,ACST 9例(2.3%),行手术治疗13例,4例(1.0%)出现ACST后并发MOF而死亡.A、B两组间ERCP术后胆管炎发生率比较(χ2=14.878,P<0.01)及ACST发生率比较(X2=5.667,P=0.017)差异有显著性,死亡率比较(χ2=1.009,P=0.315)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ENBD能有效防治ERCP术后胆管炎,对于存在ERCP术后胆管炎危险因素及年老体弱者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急性结石性胆管炎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取石术与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或切开取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9月急性结石性胆管炎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探查组(L组,n=64)与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或切开取石治疗组(E组,n=39),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结石复发率。结果:L组与E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6.25%和89.74%,住院时间分别为(9.6±0.9)d和(8.3±0.7)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住院费用、结石残留率、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结石复发率均明显低于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结石性胆管炎患者的治疗,经腹腔镜辅助的电子胆道镜胆道探查术及经ERCP十二指肠乳头扩张或切开取石后再行LC术均可行,但前者更具临床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5岁老年患者行选择性右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行选择性右肝切除术(Ⅴ~Ⅷ段)的24例≥65岁老年患者和22例≤40岁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两组患者的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和肝功能情况。结果≥65岁老年患者组手术死亡1人,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2.50%;而≤40岁患者组无手术死亡,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两组手术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0,P>0.05),两组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经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老年患者组需要术中或术后输血8例多于≤40岁患者组6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P>0.05),且两组红细胞使用单位数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亦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4、1.32,P均>0.05)。两组肝功能变化情况:术后在术后第2天内凝血酶原时间(PT)和总胆红素(TBS)指标变化最明显,PT明显下降,TBS明显上升;术后2~5 d变化缓慢,待术后第5天, PT明显上升,TBS缓慢下降,趋于术前水平。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在术后第2天内迅速上升至最高点,γ谷氨酰胺转肽酶(GGT)缓慢下降至最低点;从第2天开始,AST逐渐下降,GGT缓慢上升至术前水平。丙氨酸转氨酶(ALT)与AST变化趋势一致,碱性磷酸酶(ALP)与GGT变化趋势一致。两组患者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结论≥65岁老年患者行选择性右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情况与年轻患者(≤40岁)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患者不同部位中心静脉置管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02月-2014年02月收治的75例气管切开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锁骨下静脉置管组(A组)、颈内静脉置管组(B组)、股静脉置管组(C组),每组25例。分别对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穿刺部位血肿、渗液、导管堵管、脱出、导管相关感染、敷料更换频率等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各组之间差异。结果各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指标A组显著低于B、C两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B组患者导管更易脱出,与A、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气管切开患者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具有较低的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且便于护理治疗,应作为首选置管途径。  相似文献   

14.
王佳  陈光远  唐文富 《华西医学》2009,24(3):634-637
目的:探讨早期采用益活清下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并肾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35例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并接受益活清下法治疗的SAP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按发病后入院时间分为早期组(3d内入院接受治疗,24例)和晚期组(3~7d内入院接受治疗,11例),比较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各并发症的持续时间、病程、手术中转率及病死率。结果:两组入院48小时Ranson评分、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价指标Ⅱ(APACHEⅡ)评分及CT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的持续时间低于晚期组(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中转手术率分别12.5%(3/24例)和18.18%(2/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早期组和晚期组分别为8.33%(2/24例)和9.09%(1/1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和晚期组住院病程分别为(20.40±18.25)d和(34.92±12.62)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使用益活清下法对SAP合并肾功能不全可以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患者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的特点和急诊内镜治疗方法.方法:65例80岁以上高龄患者因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接受内镜逆行胆胰造影(ERCP)检查和治疗,60例治疗成功,治疗方法包括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取石术、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内支架引流(ERBD).结果:18例经EST取石,其中8例术后放置ENBD,3例放置ERBD;34例单纯放置ENBD,8例放置ERBD.53例患者经急诊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7例未见好转,其中4例随后行开腹手术治疗,最终5例病死.结论:内镜治疗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尤其对于高龄患者更显其微创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在75岁以上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应用磺达肝癸钠和依诺肝素的安全性。方法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将75岁以上老年ACS患者127例随机分为成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4),两组患者均在常规应用ACS药物治疗且无应用抗凝药物禁忌情况下分别应用依诺肝素和磺达肝癸钠,对照组为依诺肝素组,0.75mg/kg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持续8d;观察组为磺达肝癸钠组,2.5mg皮下注射,每天1次,持续8d。比较两组患者严重出血(脑出血、腹膜腔出血、呕血、便血++++)及轻度出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血尿、便血+++及以下)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发生严重出血者1例(1.56%),对照组中发生严重出血者9例(14.29%),两组严重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41,P=0.003);观察组中发生轻度出血者7例(10.94%),对照组中发生轻度出血者20例(31.75%),两组轻度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6,P=0.017)。结论75岁以上老年ACS患者应用磺达肝癸钠的出血率低于应用依诺肝素,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胆管炎内镜治疗的作用。方法 对60例发病年龄较大,伴发病较多,手术麻醉风险较大的急性胆管炎病人行急诊内镜治疗,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鼻胆管引流(ENBD),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及取石术。结果 除3例失败外,余均获成功,其成功率95%,对胆管炎治疗的有效率为1005,其中24例经内镜治愈(占40%),余33例经内镜胆管引流后择期手术,无与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应选取急诊内镜胆道引流或加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一种安全、操作时间短、无需麻醉、疗效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背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成为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方式,近年来HLA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因供者来源广泛在临床应用较多,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仍是影响移植成功率的主要因素。目的:观察亲缘HLA单倍体相合与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特点,探讨降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的方法及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应用于临床的意义。方法: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例,其中HLA全相合组31例,单倍体组21例。HLA单倍体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兔抗人胸腺T细胞免疫球蛋白预处理方案,HLA全相合组采用改良马利兰,环磷酰胺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采用短程甲氨蝶呤+环孢素A+吗替麦考酚酯的方案。结果与结论:52例患者均获得完全持久干细胞植入。其中,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48%(25/52),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病率为23%(12/52);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9%(12/31)和62%(13/21)(P〉0.05);全相合组及单倍体组III-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0%(3/31)和43%(9/21)(P〈0.05h发生于移植后+30d、+31d-+60d、+61d-+100d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类型分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发生在移植后+30d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高于移植后+31d-+60d和+61d-+100d;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和无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组复发率、2年无病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全相合组与单倍体组相比复发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年无病生存率前者高于后者(P〈0.05)。说明采用上述移植方案,单倍体组安全性与疗效接近全相合组;在缺乏HLA相合供者时,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血钾变化的发生机制和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及治疗措施。方法2002年9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收治的SAP 331例,分成轻度低钾血症组(血钾2.5~3.5 mmol/L)74例和重度低钾血症组(<2.5 mmol/L)5例,血钾正常组(3.5~5.5 mmol/L)233例,高钾血症组(>5.5 mmol/L)19例。分析比较各组SAP患者的相关并发症、相关临床参数、病死率和感染率。结果在 SAP 病程早期重度低钾血症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发生率与血钾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重度低钾血症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高钾血症组肾功能衰竭、ARDS、心力衰竭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低钾血症组(P<0.01)。高钾血症组的脉搏、呼吸、LDH、血糖、甘油三酯、血钙、HCT、Ranson 评分、APACHEⅡ评分、CT 评分均明显异于其他三组患者(P<0.01)。高钾血症组与其他三组比较死亡率明显增高(P<0.01),轻度低钾血症组与重度低钾血症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血钾正常组与轻度低钾血症组的死亡率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如出现高钾血症死亡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血钾异常组,血钾太低死亡风险亦增加。重度低钾血症组患者感染率与其他三组患者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钾血症组出现肾脏、肺、心、消化道器官衰竭的概率高,而重度低钾血症组胰性脑病的发生率高。高钾血症组的SAP患者病情严重度高,死亡率高,但感染率不高于其他组患者。血钾降低死亡风险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宫腔镜微剪法与电切割法治疗子宫纵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行宫腔镜治疗的子宫纵隔患者58例,其中28例采用宫腔镜微剪法治疗(微剪组),30例行电切割法(电切割组)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及妊娠结果。结果:微剪组与电切割组的一次性手术成功率分别为89.2%、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膨宫液吸收量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6个月,微剪组妊娠成功率为75.0%,电切割组则为7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监护下宫腔镜微剪法与电切割法治疗子宫纵隔的疗效均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