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蒋莹  庄天彦  郭祥萍 《北京医学》2012,34(9):824-827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感染性腹泻的临床及病原学分布特点,指导经验性治疗感染性腹泻,避免滥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10月及2010年5~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道门诊感染性腹泻患者的临床及病原学特点、药敏结果。结果以急性腹泻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83例患者中,26例(14.2%)粪便细菌培养阳性,其中志贺菌属感染14例(53.8%),大肠埃希菌属感染5例(19.2%),沙门菌属感染3例(11.5%),肺炎克雷伯杆菌、嗜水气单胞菌、摩氏摩根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各1例(3.8%)。年龄≤60岁患者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年龄﹥60岁者(P﹤0.05)。志贺菌属感染以黏液便、水样便为主,大肠埃希菌与沙门菌感染以稀便为主。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及沙门菌普遍对氨苄西林耐药,对β-内酰胺酶类、头孢菌素类和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尚未发现病原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结论肠道门诊细菌感染性腹泻患者粪便细菌培养阳性率较低,仍以志贺菌属为主要病原菌。监测病原菌分布、药敏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耐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中卫市感染性腹泻肠道致病菌的构成、分布和流行特征,为肠道细菌性传染病控制提供病原学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方法,对中卫市2014年1月-12月期间,6家哨点医院的门诊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检测与分析。结果:共采集病人粪便标本136份,分离到病原菌52株,检出率为38.24%。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居首位,占65.38%;其次是沙门氏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氏菌,分别占23.08%、7.69%和3.85%。感染性腹泻病原菌发病月份主要集中在6-9四个月。结论:中卫市感染性腹泻主要致病菌依次为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和志贺菌等,病原菌的检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以6-9月为流行高峰季节,应适时加强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3.
<正>由志贺氏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在细菌性腹泻中仍居首位。笔者对合肥地区两家医院1996年5月~10月肠道门诊初诊患者进行了志贺氏菌的检测,现结合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克雷伯氏菌致婴幼儿腹泻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惠 《河南医学研究》2004,13(2):178-180
目的 :探讨克雷伯氏菌致婴幼儿腹泻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按常规方法取新鲜粪便 ,将其接种在SS与EMB琼脂平板上放置 3 6℃过夜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与血清学鉴定 ,确定细菌种类后作药敏试验。结果 :我院自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住院和部分门诊腹泻病例共检出机会菌感染粪便 45 8例 ,在肠道菌选择性培养基上纯培养出克雷伯氏菌株 13 6株 ,占 3 9 69%。其中肺炎克雷伯臭鼻亚菌 12 5株 ( 91 91% ) ,产酸克雷伯氏菌 11株 ( 8 0 9% )。克雷伯氏菌致婴幼儿腹泻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1岁以内小儿发病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以夏、秋季为发病高峰 ,分别为 3 2 3 %、2 0 5 8%。临床表现不典型 ,可表现急性腹泻 ,也可迁延不愈、慢性腹泻。大便多呈黄稀水样便、黄绿粘便 ,未见脓血便。每日 5~ 6次 ,严重者达 10次以上。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 ,多见低钠血症。大便常规检查多正常或镜检脂肪球 +~++,白细胞 +,临床上很难作出病原学诊断。结论 :对小儿腹泻病人应常规作粪便培养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微生态药物 ,以维持正常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5.
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所致的一种传染病。发病急,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症状。进食被志贺氏菌所污染的食物可感染菌痢。2004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张某,贺某等人因食用猪肝而引起了腹痛、腹泻,经调查为一起由志贺氏菌引起的食源性菌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为了监测急性感染性腹泻主要病原体及其构成变化,1983年10月至1984年9月作者对武汉市1446例急性腹泻病人进行了检测,检出肠道病原体8种548株,检出率40.39%,其中轮状病毒228株,志贺氏菌183株,肠产毒性大肠杆菌73株,空肠弯曲菌53株,其它病原体为肠致病性大肠杆菌、肠侵袭性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二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者84例,提示急性感染性腹泻病因是多病原的。  相似文献   

7.
白丽  王丽 《新疆医学》2006,36(4):22-24
肺炎,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的主要常见多发病。而导致婴幼儿肺炎、支气管肺炎的病原体绝大多数为细菌。为了进一步了解这群常见的病原菌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我们对从2002年5月~2005年6月期间对973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做了病原学分析。其中常见病原菌中,革兰氏阳性菌约占33.5%,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氏阴性菌约为59.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为主。真菌约占6.60%,以白色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为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志贺氏菌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全球范围内细菌性痢疾(菌痢)年病例数超过2亿。占感染性腹泻发病总数的15%以上。2001年我国报告的菌痢年发病数56.87万,年发病率为84,84/10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如美国4.4—10/10万)。国内近年调查表明。志贺氏菌属占腹泻检出病原菌的41.5—92.15%,是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第二位的病原体。间或有集体机构中菌痢流行或暴发的报道。这说明我国虽环境及卫生条件已得到明显改善,但细菌性痢疾的防治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李凯   《中国医学工程》2014,(8):150-151
目的了解矽肺伴星形诺卡氏菌及白色念珠菌重症感染原因,构建矽肺伴星形诺卡氏菌及白色念珠菌体外共培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职业病科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例矽肺伴星形诺卡氏菌与白色念珠菌重症感染患者培养,施以针对性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经常规检查发现,多数患者尿蛋白、白细胞、上皮细胞异常,于革兰染色后镜检后发现阳性杆菌、真菌孢子、菌丝、的临床资料,予以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分析检查结果并予以细菌阳性链球菌等,鉴定白色念珠菌、星形诺卡氏菌。经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各项感染性指标均出现下降。结论针对矽肺伴星形诺卡氏菌与白色念珠菌重症感染患者而言,必须要强化临床早期诊断与治疗,可有效对疾病进行筛查,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医院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的分布及发病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 对316例医院感染性腹泻病人的大便标本进行涂片及细菌培养、鉴定,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16例病人的大便标本中共培养出142株病原菌,以酵母样菌感染为主(48.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13.4%)、沙门菌(10.6%)、志贺菌(7.7%)、铜绿假单胞菌(6.3%)等是感染菌谱的主要菌群;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率占感染性腹泻的58.2%.高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大量侵袭性操作、不合理使用抗生素为其主要原因。结论 医院感染性腹泻以抗生素相关腹泻为主,革兰阳性菌、真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为主要病原菌。减少广谱抗生素的使用,避免由低级到高级频繁更换抗生素,可有效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19年底爆发的新冠肺炎导致数万人感染,多人死亡,且目前无特效药物。中医治疗优势突出,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笔者在援助武汉红十字医院的诊疗过程中,发现多数新冠肺炎患者伴有泄泻,考虑为痰热、燥热所致,不宜使用健脾止泻法。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出发论述了新冠肺炎伴见泄泻的病因病机,并针对新冠肺炎中肺病及痰热或燥热下迫大肠所致之泄泻,提出治法——清肺化痰、清燥润肺,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新冠肺炎伴见泄泻的病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研究将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应用于基因治疗。构建、包装含CD基因的假型逆转录病毒。构建含CD基因的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LCDSN基础上,以重组表达载体pLCDSN转染包装细胞PA317,pLCDSN整合入PA317染色体中。结果:CD基因获得表达且包装出具有感染能力的假型逆转录病毒。以该假型逆转录病毒感染NIH/3T3细胞,逆转录病毒重组表达载体pLCDSN整合入NIH/3T3细胞染色体中,CD基因获得表达。5-FC对有CD基因表达的包装细胞PA317(pLCDSN)和NIH/3T3(pLCDSN)产生杀伤毒性。结论:我们已成功地构建、包装了含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pLCDSN且具有感染能力的假型逆转录病毒。该工作为以逆转录病毒介导的CD基因应用于肿瘤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中医药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星余 《海南医学》2012,23(7):117-118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日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重视。中医药治疗急性腹泻的报道很多,临床研究方案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本文从中医药治疗急性腹泻的病因病机分析及临床辨证治疗方案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腹泻的疗效好,副作用小,并提出优化选方、进行作用机制研究等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报告用聚丙酰凝胶电泳同时检测225份腹泻粪便标本中的轮状病毒(RV)和腺病毒(Ad)的结果。在秋冬季收集的婴幼儿腹泻标本中,以检出 RV 为主,且流行优势株在不同年份出现明显变化,但 Ad 的检出率也高达11.2%;在夏季收集的成人腹泻标本中,以检出 Ad 为主,检出率为39.4%,且发现有核酸分子量不同的 Ad 同时流行。结果表明,除 RV 外,Ad 也是我国病毒性腹泻的重要病原。  相似文献   

15.
仔猪断奶后1~2 周,通常发生食欲差、消化功能紊乱、腹泻、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低、精神状况以及外 貌表现不佳等一系列变化的现象,总称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其病死率较高,即使耐受也会严重影响到仔猪后期 生长发育和成年后的生产性能,临床治愈率不高,并缺乏合适的实验动物模型用以研究。经文献分析,仔猪断奶 应激综合征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在病因、病机和证型上有共同之处。因此该文就仔猪断奶应激和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病因、病机、证型和相关实验动物模型做一综述,为应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 郁脾虚证动物模型研究临床复杂性疾病仔猪断奶应激综合征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人腹泻原因及防治。方法:对290例老年腹泻病人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病毒性胃肠炎112例,感染性腹泻94例,急性胃炎50例,消化不良18例,细菌性痢疾7例。结论:老年腹泻患者中,病毒性胃肠炎最多,其次是感染性腹泻、急性胃炎及消化不良,菌痢少见。应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院1979年3月至1989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腹膜炎36例作了分析。结合文献,对其发病率、发病机理与诱因、病原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同时介绍了诊断与治疗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管惠彬 《四川医学》2012,33(7):1291-1293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方法随机整理收集2010年12月~2011年11月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采用常规细菌培养及免疫胶体金方法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 256份门诊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病原学检测结果显示:检出病原微生物136例,总检出率53.51%,其中病毒检测阳性99例(38.67%),轮状病毒感染检测阳性86例(33.59%),致病菌37例(14.4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好发于9~2月。对夏秋季及有不洁饮食的婴幼儿腹泻应注意细菌学监测,便于及时发现和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9.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不断更新,感染性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已经得到卓有成效的控制.在二代测序、药敏试验等辅助检查手段的支持下,临床医生在多数情况下可以精确地找到责任病原体并拟定相应的治疗方案.中枢神经系统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生理特点,一直是危重或难治性感染的好发部位.其中好发于硬脑膜及其周围结构的围脑膜感染,因其特殊的病因学及病理生理机制,成为诸多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中与外周感染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类.虽然围脑膜感染多有较典型的前驱感染,但由于其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前驱感染的表现所掩盖.而一旦进入显症期则意味着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可能已经产生,且单纯的药物治疗往往无法有效控制感染.因此,临床医生早期识别和诊断围脑膜感染并及时给予相应的抗菌治疗是当下避免该类可治性神经系统疾病造成不良预后的重要方式,同时也可减少不必要的外科干预对机体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