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5年4月解放军第323医院收治的9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指标、血脂及心肌酶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4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6.1%,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3.5%(4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73.9%,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数值分别为[TG(1.4±0.4)mmol/L vs.(2.5±0.6)mmol/L],TC[(4.1±1.1)mmol/L vs.(6.8±1.2)mmol/L],LDL-C[(2.8±0.9)mmol/L vs.(4.1±1.1)mmol/L],HDL-C[(1.9±0.4)mmol/L vs.(1.5±0.5)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磷酸肌酸激酶(CK)、磷酸肌酸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及羟丁酸脱氢酶(HBD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较佳,心绞痛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6年1月在潮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强化组各100例。2组均予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mg睡前口服;强化组阿托伐他汀40mg睡前口服。随访6个月,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LDL-C和HDL-C。结果对照组治疗后HDL-C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强化组治疗后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升高,TC、TG、LDL-C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强化组治疗后HDL-C、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48±0.39)mmol/L vs(1.36±0.20)mmol/L,P0.05;(5.71±0.67)mmol/L vs(5.21±0.53)mmol/L,P0.01;(5.44±0.75)%vs(5.19±0.31)%,P0.01],TC、LDL-C较对照组明显降低[(3.57±0.74)mmol/L vs(4.06±0.62)mmol/L,P0.01;(1.95±0.63)mmol/L vs(2.23±0.53)mmol/L,P0.01]。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强化他汀治疗对降低血脂效果更为理想,同时也可能使血糖水平升高,增加新发糖尿病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对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可明显降低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对肾脏起协同保护作用。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和黄芪注射液治疗组,各45例,均给予低盐优质蛋白饮食,减轻体重,戒烟,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钙离子拮抗剂(CCB)降压治疗,黄芪注射液组在上述基础上予黄芪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1/日,疗程4周。监测2组治疗前后的血压、血肌酐、尿素氮、血脂、尿白蛋白排泄率、尿β2-微球蛋白。结果治疗后黄芪注射液组较常规治疗组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68.67±14.28)mg/24 h vs.(80.87±14.77)mg/24 h,P0.05]、尿β2-微球蛋白(β2-MG)[(2.21±0.55)mg/L vs.(3.42±0.67)mg/L,P0.05]明显降低。黄芪注射液组治疗后总胆固醇[(4.69±0.62)mmol/L vs.(5.23±0.61)mmol/L,P0.05]、三酰甘油[(1.47±0.09)mmol/L vs.(1.54±0.10)mmol/L,P0.05]、LDL-C[(2.95±0.12)mmol/L vs.(3.02±0.12)mmol/L,P0.05]明显降低,两组患者的血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组UAER、尿β2-MG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明显下降,证明黄芪注射液结合常规降压治疗可进一步降低高血压微量白蛋白的排泄,提示黄芪在肾脏保护方面与常规西药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U)与缺血性脑卒中(CI)及其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病人109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组(对照组,72例,MAU<30mg/L)和尿微量白蛋白增高组(MAU组,37例,30mg/L相似文献   

5.
目的 根据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NCEP-ATPⅢ)提出的冠心病和高危人群的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应控制在≤2.6mmol/L的标准,观察本地区冠心病和高危人群的LDL-C异常情况。方法 分析220例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CHD组)及90例富含冠心病危险因素CAG阴性者(NCHD)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异常率。结果 与非冠心病组相比,冠心病组的平均TC和LDL-C水平明显增高、HDL-C水平降低(P<0.05)。按NCEP-ATPⅢ,LDL-C≥2.6mmol/L和HDL-C≤1mmol。L为异常,冠心病组LDL-C和HDL-C异常率明显大于非冠心病组,分剐为67%vs 47%和50%vs 27%(P<0.001)。冠心病组患者LDL-C水平的迭标率为33%左右。结论LDL-C水平升高和HDL-C水平降低是本地区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冠心病及其高危人群在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应加强并且有很大空间。通过药物开发提高HDL-C水平在防治冠心病事件方面将有很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血脂水平与左心室肥厚的关系。方法收集高血压患者82例和对照组76名,测定hs CRP、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心脏彩超检查并计算左室重量指数(LVMI)。结果(1)高血压组hs CRP、LVMI和TG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增高[(5.13±2.36)mg/L vs(4.06±2.21)mg/L,P=0.006;(108.7±9.9)g/m2vs(88.3±10.4)g/m2,P=0.000;(3.0±0.6)mmol/L vs(1.3±0.5)mmol/L,P=0.000],而HDL-C显著性降低[(1.0±0.1)mmol/L vs(1.6±0.1)mmol/L,P=0.004]。(2)以LVMI为因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因素为hs CRP、收缩压(SBP)、TG和舒张压(DBP)。(3)高血压组按LVMI分为合并左心室肥厚组(A组)、无左心室肥厚组(B组),A组hs CRP较B组升高[(5.9±1.59)mg/L vs(5.0±2.23)mg/L,P=0.017]。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清hs CRP升高,合并左心室肥厚者升高更加明显。hs CRP、SBP、DBP和TG是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厚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女性高血压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24例拟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女性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Lp(a)水平,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者77例(冠心病组),血清TC、TG、LDL-C、HDL-C和Lp(a)水平分别为(6·11±1·15)、(1·89±1·06)、(3·92±1·31)、(1·04±0·25)mmol/L和(279·84±309·31)mg/L。冠状动脉造影除外冠心病者(对照组)47例,血清TC、TG、LDL-C、HDL-C和Lp(a)水平分别为(5·59±1·02)、(1·85±0·78)、(3·08±0·71)、(1·20±0·59)mmol/L和(187·13±145·42)mg/L。冠心病组血清TC、TG、LDL-C和HDL-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p(a)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Lp(a)水平与TC和LDL-C呈正相关。结论:女性高血压并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Lp(a)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钙对中重度衰弱高龄患者肌少症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就诊于江苏省钟山康复医院康疗科高龄伴中重度衰弱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0 mg组34例,10 mg组33例,未服药组31例,分别检测服药前、服药12和24个月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握力、4.5 m步行时间、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SMI)和衰弱分级。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或χ~2检验。结果服药24个月时,20 mg组患者相比未服药组患者TC[(3.84±0.96)vs(4.36±0.95)mmol/L]、LDL-C[(2.48±1.33)vs(3.19±1.30)mmol/L]、握力[(15.77±3.71)vs(18.58±3.43)kg]和ASMI[(13.90±2.33)vs(15.27±3.16)kg/m~2]降低,相比10 mg组患者TC[(3.84±0.96)vs(4.26±1.03)mmol/L]和LDL-C[(2.48±1.33)vs(3.47±1.41)mmol/L]降低,10 mg组患者相比未服药组患者握力[(15.31±4.71)vs(18.58±3.43)]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24个月20 mg组患者衰弱分级增加一级的发生率为35.3%(12/34),10 mg组患者为18.2%(6/33),未服药组患者为9.7%(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6)。结论他汀类药物可能进一步加剧增龄相关的肌功能下降和衰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MA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间关系及MAU危险因素。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1例,按血压分级分为3组,高血压1级组14例,2级组42例,3级组55例。检测患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RDW、MAU、肌酐(Scr)、尿素氮(BUN)、糖化血红蛋白(HbAlc)、腰臀比(WHR)、体质量指数(BMI),询问高血压病程,调查有无吸烟、饮酒、糖尿病、冠心病病史等危险因素。结果 3组比较,年龄、TC、TG、LDL-C、HDL-C、高血压病程、Scr、BUN、HbAlc、WHR、BMI、性别、吸烟、饮酒、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3组间MAU、hs-CRP、RDW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3级组较1级、2级组明显升高[MAU:高血压1级组:(6.00±4.87)mg/24h,2级组:(7.37±5.86)mg/24h,3级组:(10.80±7.24)mg/24h;hs-CRP:高血压1级组:(1.11±0.48)mg/L,2级组:(0.90±0.35)mg/L,3级组:(1.49±0.79)mg/L;RDW:高血压1级组:(12.09±0.57)CV%,2级组:(12.20±0.69)CV%,3级组:(12.51±0.47)CV%,均为P0.05];hs-CRP与MAU、RDW均呈正相关(r=0.336,P=0.002;r=0.269,P=0.042),MAU与RDW亦呈正相关(r=0.278,P=0.044);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Scr(OR=1.131,P=0.032)、hs-CRP(OR=4.752,P=0.048)、RDW(OR=9.888,P=0.028)、糖尿病(OR=29.398,P=0.009)进入回归方程,是MAU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MAU、hs-CRP、RDW互为相关,血Scr、hs-CRP、RDW和糖尿病是高血压患者MAU的独立危险因素。MAU用于评估高血压患者发生肾脏并发症的危险程度及其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老年与青年冠心病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合并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选取廊坊第四人民医院心内科2012年2月~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为研究组,男性71例,女性29例,年龄63~87岁,平均年龄(72.8±2.7)岁。另选同期收治的青年冠心病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29~44岁,平均年龄(35.8±1.7)岁。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资料,包括血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收缩压升高,脉压增大,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以及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尿酸和尿素氮升高,[(345.2±45.2)μmol/L vs.(361.5±85.2)μmol/L],[(4.9±1.2)mmol/L vs.(6.3±1.4)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较研究组TG升高,HDL-C降低,[(2.3±0.7)mmol/L vs.(1.7±0.9)mmol/L],[(1.1±0.3)mmol/L vs.(1.3±0.2)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左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病变比例增加,三支病变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老年较青年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控制血压、尿酸、尿素氮,也要警惕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家族史,冠状动脉受累情况更严重,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患者11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rag组(58例)和20mg组(59例),均为每晚服药一次,患者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3个月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服药后第1个月、3个月的TC、LDL-C、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3个月后与10mg组比较,20mg组下降水平TC[(4.07±1.03)mmol/L比(5.02±1.08)mmol/L]、LDL—C[(2.24±0.77)mmol/L比(3,03±1.07)mmol/L]、hsCRP[(27.90±1.90)mg/L比(36.00±3.80)mg/L]更显著(P均〈O.05);(2)20mg组累计MACE发生率较10mg组显著减少(5.1%比19.0%,P〈O.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调脂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100例确诊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按1∶1随机分为两组:(1)他汀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2)联合治疗组(50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 每晚1次,非诺贝特200mg 每日1次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6周和12周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观察治疗前后上述血脂水平的变化、达标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及临床事件。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血清 TC、TG、LDL-C 水平均明显低于用药前,治疗12周后降低更为明显(P <0.05~<0.01),且12周后与他汀组比较,联合治疗组 TC [(4.35±0.71)mmol/L 比(4.09±0.56)mmol/L],TG [(2.35±0.62)mmol/L 比(1.65±0.49)mmol/L]和 LDL-C 水平[(2.01±0.39)mmol/L 比(1.85±0.22)mmol/L]降低更显著(P<0.05或<0.01);两组治疗后 HDL-C 水平均升高,12周后升高更明显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治疗12周后,联合治疗组 LDL-C、TG、HDL-C 各项指标达标率、3项血脂指标均达标和非 HDL-C 的达标率(分别为70%、68%、80%、58%、70%)均明显高于他汀组(分别为50%、46%、48%、10%、48%)(P <0.05或<0.01)。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用阿托伐他汀更有效,能更全面地改善各项血脂水平,有助于血脂的全面达标,且具有更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片剂和非诺贝特胶囊联合应用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226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112例,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联合治疗组114例,阿托伐他汀(20 mg/d)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共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血脂参数的变化、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除阿托伐他汀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善[(0.99±0.27)mmol/L比(0.95±0.24)mmol/L,P>0.05]外,两组患者各项血脂参数如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22±0.46)mmol/L比(7.18±0.52)mmol/L,(2.76±0.34)mmol/L比(4.46±0.43)mmol/L,(3.05±0.44)mmol/L比(3.81±0.48)mmol/L;联合治疗组:(3.43±0.42)mmol/L比(7.15±0.50)mmol/L,(2.18±0.31)mmol/L比(4.44±0.42)mmol/L,(1.62±0.31)mmol/L比(3.85±0.51)mmol/L;P均<0.05],但联合治疗组TG、TC、LDL-C降低的幅度和HDL-C升高幅度较大[(3.05±0.44)mmol/L比(1.62±0.31)mmol/L,(4.22±0.46)mmol/L比(3.43±0.42)mmol/L,(2.76±0.34)mmol/L比(2.18±0.31)mmol/L,(1.23±0.30)mmol/L比(0.99±0.27)mmol/L,P均<0.05],达标率更高(69.6%比13.4%,83.3%比71.4%,80.7%比67.9%,49.1%比9.8%,P均<0.05),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等剂量阿托伐他汀(20 mg/d)和非诺贝特胶囊(200 mg/d)联合应用对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57例),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查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sCRP[(7.85±4.91)mg/L比(5.99±3.23)mg/L]、TC[(4.86±0.95)mmol/L比(4.39±0.81)mmol/L],LDL—C[(2.47±0.77)mmol/L比(2.12±0.68)m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改良他汀序贯治疗对调脂及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较常规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冠心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序贯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85例。比较两组基线资料,随访观察治疗前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肝功能、肾功能、肌酸激酶(CK)、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生化指标的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LDL-C和TC的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两组1周时LDL-C和TC的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31.2%vs12.5%;TC:29.2%vs13.1%;P〈0.05),1个月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DL-C:43.0%vs17.6%;TC:41.3%vs22.3%:P〈0.05)。3个月和6个月时,两组间LDL-C和TC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序贯治疗组1周、1个月、3个月时LDL-C的达标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周:48.2% vs 25.9%;1个月:77.6%vs60.0%;3个月:81.2%vs68.2%;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均可显著降低hs-CRP的水平,序贯治疗组1周和1个月时hs-CRP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f序贯治疗组治疗前(8.17±5.69)mg/L,1周时(4.23±2.43)mg/L,1个月时(1.96±0.77)mg/L;常规治疗组治疗前(7.75±4.31)mg/L,1周时(4.87±2.70)mg/L,1个月时(3.21±1.27)mg/L;P<0.05]。序贯治疗组6个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5.9%vs15.3%,P〈0.05),序贯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风险进一步降低了9.4%。序贯治疗组不良反应轻微,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序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良好,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PCI术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干预作用。方法:90例冠心病患者按LDL-C水平分为三组:辛伐他汀20mg组(37例,LDL-C≥2.5mmol/L),辛伐他汀10mg组(35例,2.5mmol/L〉LDL-C≥1.8mmol/L),常规治疗组(18例,LDL-C〈1.8mmol/L,未服辛伐他汀),疗程均为8周。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受试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FMD)。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受试者一氧化氮(NO)的含量。常规检测血清TC、TG、LDL-C及HDL-C的浓度。结果: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辛伐他汀20mg,10mg组TC、TG和LDL-C浓度明显下降(P均〈0.05),而HDL-C明显升高(P均〈0.05);辛伐他汀20mg组与10mg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辛伐他汀20mg、10 mg组FMD[(6.01±0.49)%比(9.01±0.39)%比(9.01±0.47)%]明显改善(P均〈0.01)、血清NO含量[(38.97±8.89)μmol/L比(47.67±10.89)μmol/L比(45.61±9.09)μmol/L]明显升高(P均〈0.05),辛伐他汀20mg、10 mg组两组间NO和FMD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增加冠心病患者一氧化氮含量,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其作用机制与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有一定关系,但该作用无明显的量效关系,可能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血脂异常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脉造影检查确诊的冠心病患者302例(CHD组),门诊体检无心脑血管疾病的健康人群218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相关资料,测定其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血TC[(4.03±0.97)mmol/L比(4.62±1.06)mmol/L]、LDL-C[(2.51±0.86)mmol/L比(3.76±1.07)mmol/L]水平明显升高(P均﹤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DL-C水平升高是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608,95%CI=1.268-5.366;P=0.009)。结论:本研究人群冠心病患者TC、LDL-C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LDL-C水平升高可能是发生冠心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人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肌酸磷酸肌酶、肌酐等的变化。结果: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使用瑞舒伐他汀治疗2周后,总胆固醇[TC(5.58±1.11)mmol/L:(6.39±1.10)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LDL-C(3.12±0.87)mmol/L:(4.22±0.91)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12周后,TC[(4.59±0.99)mmol/L:(6.39±1.10)mmol/L]、甘油三酯[(1.76±0.70)mmol/L:(2.20±0.78)mmol/L]、LDL-C水平[(2.30±0.78)mmol/L:(4.22±0.91)mmol/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1.28±0.25)mmol/L:(1.09±0.21)mmol/L,P0.01]。所有患者对瑞舒伐他汀有良好耐受及很好的服药依从性,未发现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全面改善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并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冠心病高脂血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136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治疗组(联合治疗组,69例)及单纯阿托伐他汀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67例),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变化、血脂达标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均明显降低(P〈0.05~〈0.01);与阿托伐他汀组比较,联合用药组TC(64.2%比78.3%)、LDL-C(62.7%比75.4%)、TG(50.7%比60.9%)达标率显著升高(P〈0.05),hsCRP[(5.11±0.94)mg/L比(4.15±0.87)mg/L]水平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13.4%比2.9%)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脂必泰胶囊对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有更好的降脂作用,能提高降脂达标率,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0.
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患者血脂水平及斑块的影响。方法:150例经多层螺旋CT(MSCT)及冠脉造影确诊的冠状动脉斑块形成患者被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低剂量组(10mg/d)、中剂量组(20mg/d)、高剂量组(40mg/d),每组50例,疗程1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脂及冠脉斑块大小及狭窄程度。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三组TC、TG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与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组LDL-C[(3.52±0.43)mmol/L比(3.13±0.41)mmol/L比(2.23±0.52)mmol/L]、TC[(5.06±0.65)mmol/L比(4.51±0.61)mmol/L比(3.97±0.50)mmol/L]、TG[(2.02±0.86)mmol/L比(1.96±0.94)mmol/L比(1.57±0.77)mmol/L]水平明显下降,HDL-C[(1.23±0.20)mmol/L比(1.25±0.17)mmol/L比(1.30±0.21)mmol/L]水平明显升高,且斑块大小明显缩小[(9.82±1.93)mm2比(8.90±1.87)mm2比(7.00±1.81)mm2],P均〈0.05;同时,高剂量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中、低剂量组有明显改善(70%比60%比57.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大剂量疗效更佳,且能显著缩小冠脉斑块和狭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