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脏病(CKD)4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CKD4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CKD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自拟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口服及中药通腑泄浊方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UTP)、血红蛋白(Hb)、血钾(K)、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8.89%(P0.05);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Scr、BUN、UA、UTP指标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改善(P0.05,P0.01);2组患者治疗后安全性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方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对CKD4期患者具有安全可靠的临床疗效,可延缓肾功能减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露艳 《四川中医》2020,38(6):107-109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血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9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益肾泄浊汤。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Scr、BUN)、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清Scr、BUN、IL-6、IL-8、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肾泄浊汤辅助西药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肾功能,减轻炎症水平,促进疾病转归。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泄浊益肾方治疗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的疗效及对中医证候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联合泄浊益肾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评估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及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GFR)。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较对照组85.00%明显增加(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均显著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UN、Scr、UA、GFR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泄浊益肾方在湿浊中阻型慢性肾脏病3~4期患者中具有较高疗效及安全性,其既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证候,还能降低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泄浊方保留灌肠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用药用炭片并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泄浊方保留灌肠。结果:两组Scr、BUN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更大(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方保留灌肠能有效改善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症状体征,降低Scr、BUN。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患者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肾功能、钙磷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纳入脾虚湿浊证慢性肾衰竭72例,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2组均治疗14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钙磷代谢血磷、血钙、甲状旁腺激素(PTH)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BUN、Scr、24 h尿蛋白定量、血磷、PTH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2组治疗后血钙值均提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总组有效率(91.67%,33/36)高于对照组(69.44%,25/36)(P <0.05)。结论益肾活血降浊汤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脾虚湿浊证效果满意,可改善患者肾功能及钙磷代谢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采用西药纠正引起慢性肾脏病基础上急性肾衰竭(A/C)病因的基础上,采用中药益肾和络泄浊法治疗A/C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MC患者共46例,治疗组30例(西药加中药治疗),对照组16例(单纯西药治疗),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肾功能(Bun、Scr、Ccr)及主要中医证候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Bun、Ser、Ccr与治疗前相比均呈明显好转趋势,治疗组Scr、Ccr的变化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患者恶心呕吐、纳呆、舌苔腻等湿浊证候的消失数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益肾和络泄浊法有助于A/C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并能缓解中医临床湿浊证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腑泄浊法中药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9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透析治疗,观察组给予通腑泄浊法中药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共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生化指标和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χ~2=5.414,P=0.020)。观察组的腰膝酸软、气短懒言、倦怠乏力、食少纳呆等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Cr和BUN显著低于对照组,CCr和Hb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腑泄浊法中药灌肠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中医症状,提高肾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泄浊化瘀饮联合氯沙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疗效及对CTGF、BMP-7的影响。方法:12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分别给予氯沙坦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泄浊化瘀饮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肌酐、e GFR、CTGF及BMP-7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肾脏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TGF和BMP-7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5)。结论:泄浊化瘀饮联合氯沙坦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提高肾脏功能,并有助于调节CTGF和BMP-7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泄浊法治疗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的中医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和血清瘦素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非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护肾排毒等常规综合治疗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气活血泄浊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疗效及肾功能和血清瘦素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优于对照组的7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瘦素、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泄浊法可以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瘦素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益肾泄浊方治疗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将52例患者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分别予益肾泄浊方和别嘌呤醇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血清肌酐(Scr)、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血清尿酸(UA)及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Scr、UA水平显著下降(P0.05),eGFR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UA水平显著下降(P0.05),但Scr及eGFR未见明显改善(P0.05);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Scr、eGF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能够显著改善慢性肾脏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肾功能,其升高eGFR的作用并非依赖UA的降低;对于GFR下降的患者,单独应用别嘌呤醇虽能降低UA水平,但并不能使患者的肾功能受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健脾温肾、祛湿泄浊中药合剂治疗阳虚湿阻型慢性肾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脾肾阳虚、湿浊内阻型CRF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中药组采用基础治疗加中药合剂,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加口服尿毒清颗粒。3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2组患者的中医单项症状、体征,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别于1、2疗程后检测患者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率(CO2CP)、尿酸(UA)的变化。结果:中药合剂能有效改善CRF患者临床证候,提高临床疗效,降低Scr、CO2CP、UA,保护肾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健脾温肾、祛湿泄浊中药合剂可以保护CRF患者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延缓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分析序贯式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普宁市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共计56例,按照双盲分组法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28),对照组患者实施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序贯式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组别下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各项临床指标、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尿酸钠(UA)、肾小球滤过率(GFR)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红细胞(RBC)、血清白蛋白(ALB)、BU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 0.05),但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Hb)、血清前白蛋白(P–ALB)、UA、Scr、GFR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64.29%,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35.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序贯式结肠透析联合尿毒清保留灌肠对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进程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鲁恒心 《新中医》2020,52(8):100-103
目的:观察益气化浊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化浊方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肾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4.4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2.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Upr)、尿酸(UA)、肾小球滤过率(eG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主症、次症积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BUN、UA、SCr、Up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BUN、UA、SCr、Upr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组eGFR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提高,观察组eGFR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浊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慢性肾脏病Ⅲ~Ⅳ期患者,有利于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4.
王世卫  韩佳  马民凯  耿兴华 《陕西中医》2020,(11):1598-1601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法对慢性肾衰竭(肾功能衰竭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肾衰竭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活血化瘀为治法的中药汤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中医证候(倦怠乏力、食少纳呆、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积分。结果:治疗1个月后,治疗组各项中医证候的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法作用显著; 肾功能指标方面,治疗组血Scr、BUN和UA水平低于对照组,Ccr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80.36%(45/56),对照组总有效64.29%(3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确定,在改善中医症候方面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可改善肾功能指标。  相似文献   

15.
温潜健脾化瘀泄浊方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温潜健脾化瘀泄浊方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80例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温潜健脾化瘀泄浊方,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5%,对照组为5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可降低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治疗组血肌酐下降水平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 温潜健脾化瘀泄浊方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中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治疗,西药组30例给予前列地尔治疗,中西药组30例给予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治疗,3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3组治疗前后肾功能变化和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治疗后疾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西药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药组和中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泄浊方、前列地尔及益肾泄浊方联合前列地尔均能改善脾肾气(阳)虚兼瘀浊内阻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肾功能,单用益肾泄浊方及联合使用前列地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分析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CRF)湿热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肾病科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5例CRF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3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每周结肠透析3次,隔日1次,结肠透析后以解毒泄浊颗粒肠道保留灌肠治疗3d;对照组予以解毒泄浊颗粒灌肠,每日1次。2组同时予对症治疗,疗程8周。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疗效、血肌酐及相关微炎症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后血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eGF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等指标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肠透析联合中药保留灌肠可改善CRF湿热证患者的肾功能,减轻微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补肾泄浊通痹汤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合并早期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2例慢性尿酸性肾病合并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36,补肾泄浊通痹汤治疗)与对照组(n=36,常规西药治疗),比较肾功能(Scr、BUN、UA、CCR)、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Scr、BUN、UA、CCR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Scr、BUN、UA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CCR观察组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7.22%,35/36)高于对照组(80.56%,29/36)(χ2=5.063,P=0.024<0.05)。发热、恶心呕吐、皮疹、胃肠不适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慢性尿酸性肾病合并早期慢性肾衰竭实行补肾泄浊通痹汤治疗,能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105例脾肾阳虚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温脾补肾方煎服,对比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肾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BUN、Scr、24h尿蛋白及MDA水平均高于观察组,SOD、TAC水平及总有效率均低于观察组(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够有效抑制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症状体征,促进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泄浊方对慢性肾功能不全(CRF)患者血浆内皮素(ET)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CRF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60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予以控制饮食,控制血压,纠正贫血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益气养阴泄浊方,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2组中医症状积分,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血浆ET~1的变化。结果: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均有改善(P<0.01),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1)。治疗组治疗后Scr下降,Ccr上升,血浆ET~1下降,且以2期、3期患者显著。结论:益气养阴泄浊方可减少血浆ET~1的产生,进而拮抗ET的作用以改善肾功能,延缓CRF的病程进展,提示CRF早期干预,疗效更佳。益气养阴泄浊方对血浆ET~1水平的下调作用可能是其治疗CRF脾肾气阴两虚,湿浊瘀阻证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