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析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青蒿鳖甲汤的治疗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19年1月1日收治的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治疗,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下辅以青蒿鳖甲汤的治疗方式。经治疗后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Th1/Th2平衡细胞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经西医与青蒿鳖甲汤的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5.0%,对照组经单一西医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70.0%;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显著轻于于对照组,2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2组患者IFN-Y、IL-4水平与Th1/Th2水平无显著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IFNY与Th1/Th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IL-4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予以患者西医与青蒿鳖甲汤的联合治疗方式,不仅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率,降低其药用的不良反应情况,还可稳定Th1/Th2平衡细胞群,值得临床借鉴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升麻鳖甲汤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期(阴虚毒恋证)的疗效及对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影响.方法 选取120例重症SLE活动期(阴虚毒恋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医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用升麻鳖甲汤.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60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青蒿鳖甲汤,2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SLEDAI评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观察2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中医证候评分和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CD3^+CD4^+Th细胞、Th/Ts比值及CD3-CD16^+CD56^+NK细胞明显升高(P均<0.05)、CD3^+CD8^+Ts细胞及CD3-CD19^+B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研究组CD3^+CD4^+Th细胞、Th/Ts比值及CD3-CD16^+CD56^+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CD3^+CD8^+Ts细胞及CD3-CD19^+B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期间,研究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青蒿鳖甲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可有效调节Th/Ts比例,促使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4.
《光明中医》2021,36(12)
目的 探讨升麻鳖甲汤联合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及对血清因子IL-2、IL-1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19年11月收治8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麻鳖甲汤治疗,2组均在治疗期间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周期为21 d。比较2组患者造血恢复时间变化、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及血清IL-2、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造血恢复时间明显缩短;治疗后,2组患者CD4+、CD4+/CD8+和血清IL-12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2组患者CD8+和血清IL-2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 升麻鳖甲汤联合PDCA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缓解急性白血病患者症状,缩短造血恢复时间,提高机体免疫力,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升麻鳖甲汤辅助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对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4月兖矿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收治的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将同期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保肝、止吐、营养支持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DA、HA或是EA方案诱导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加用升麻鳖甲汤,每日1剂,200 m L煎服,早晚分服温服,连续服用60剂。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SF-36生命质量量表、造血恢复时间、复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干扰素(IFN-γ)水平以及CD3+、CD4+、CD8+水平的变化。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SF-36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观察组增加幅度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察组患者骨髓有核细胞(ANC) 0. 5×109/L恢复时间、血小板 20. 0×109/L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复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其中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IL-2、IFN-γ均较治疗前升高,IL-4、IL-10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观察组改善较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主要是咽部感染、尿血、口腔感染及胃肠道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升麻鳖甲汤可有效辅助治疗急性髓性白血病,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纠正患者T细胞亚群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青蒿鳖甲汤加味联合醋酸泼尼松及硫酸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的疗效。方法:7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两组均口服醋酸泼尼松片及硫酸羟氯喹片,观察组加用青蒿鳖甲汤加味。结果:两组IgG及IgA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补体C3及C4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及SLE评分均比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青蒿鳖甲汤加味联合醋酸泼尼松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可有效改善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降低疾病活动度,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知柏养阴汤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及对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将76例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知柏养阴汤,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个疗程。观察2组综合疗效及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免疫指标和Th1/Th2细胞因子含量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LEDAI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SLEDA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G和IgA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IgM、C3及C4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免疫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IFN-γ和IL-2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IL-4和IL-10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Th1/Th2细胞因子含量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知柏养阴汤通过调节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状态,促进患者紊乱的内环境及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药组方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及对Th1/Th2平衡的调节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组方治疗,测量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LEDA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77.78%(35/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21/4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2、IL-4和IL-10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显著增加,IL-10显著降低,且研究组IL-2高于对照组,IL-10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L-4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IL-4显著降低,对照组IL-4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LEDA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SLEDAI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组方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对Th1/Th2的平衡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祛瘀汤联合GP化疗治疗阴虚内热型晚期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六安市中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应用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祛瘀汤联合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血小板指标、凝血功能、纤溶系统以及中医症候积分等相关指标进行客观比较。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血小板指标水平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水平变化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纤溶系统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另外,2组间治疗前后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其中以观察组治疗后的改善程度最为显著。结论:在针对阴虚内热型晚期肺癌的治疗过程当中,采用祛瘀汤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的效果理想,且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中医症候,临床上应当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活血中药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Thl/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从调节Thl/Th2平衡的角度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IL-2、IFN-1、IL-4、IL-10水平,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L-2水平升高(P〈0.01),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优势(P〈0.01)。结论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总体疗效良好,可能通过提高血清IL-2水平,进而调节Thl/Th2平衡,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钱康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3,(5):456-458,440
目的:观察升麻鳖甲汤对MRL/lpr小鼠Th1/Th2细胞因子失衡的影响。方法:选用24只雌性MRL/lpr小鼠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模型对照组,另取6只雌性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组;分别予升麻鳖甲汤、强的松、强的松合升麻鳖甲汤、生理盐水灌胃,给药6周。6周后取血检测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12、IL-10、IL-4)水平,并观察小鼠肾脏病理变化。结果:各治疗组小鼠血清IFN-γ、IL-12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血清IL-10、IL-4水平显著降低,血清IFN-γ/IL-4比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5),中西药组能显著升高血清IL-12/IL-10比值(P〈0.05);各治疗组均能不同程度改善肾组织病理形态及超微结构变化。结论:升麻鳖甲汤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可能与其能调节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失衡、改善肾组织炎性病理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清养透解合剂对阴虚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h1/Th2细胞漂移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同时选取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为健康组。治疗组采用清养透解合剂及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中药安慰剂(合剂)及西医常规疗法。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免疫酶联法检测血清IFN-γ、IL-12、IL-4、IL-10水平。结果④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血清Thl类细胞因子(IFN-1、IL-12)、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Thl/Th2(IFN-γ/IL-4、IL-12/IL—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组血清Th1类细胞因子(包括IL-12、IFN-1)、Th2类细胞因子(包括IL-10、IL-4)、Th1/Th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存在Th1/Th2细胞比值向Th2漂移,清养透解合剂可改善患者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复方生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阴虚内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SLE阴虚内热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0.2~1 mg/(kg·d),硫酸羟基氯喹片每次0.1 g,每日2次,口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生地合剂每次30 ml,每日3次口服,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并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中医证候积分、相关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补体C4与抗双链DNA(抗ds-DNA)]、24 h尿蛋白定量及激素日用量。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DAI、Ig G及抗ds-DNA、激素日用量及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补体C3升高(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Ig G、激素日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生地合剂联合西药治疗SLE阴虚内热型疗效确切,且能减少患者激素日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活血中药对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从调节Th1/Th2平衡的角度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方案,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清IL-2、IFN-γ、IL-4、IL-10水平,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7%,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IL-2水平升高(P0.01),治疗组在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具有优势(P0.01)。结论养阴清热活血中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总体疗效良好,可能通过提高血清IL-2水平,进而调节Th1/Th2平衡,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选用全国名老中医特色方剂——三黄固本汤制作为胶囊,选取代表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手段相结合,可望证实益气养阴解毒法对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寻找新的途径。方法:选取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15例,分剐采用中药三黄固本胶囊加激素与单纯使用激素者对比治疗,观察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血清白介素-8(IL-8)、血清白介素-10(IL-10)的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66.67%,对比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临床症候比较,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3.33%,对比有显著差别(P〈0.05);治疗前后治疗组血清IL-8及IL-10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对照照不良反应明显多于治疗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三黄固本胶囊配合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疗效确切,可降低血清IL-8及IL-10水平,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组,副作用少,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百合腺癌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阴虚内热型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晚期肺腺癌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随机分组,各33例。对照组予以吉非替尼治疗,观察组加用百合腺癌汤,比较治疗4个周期后两组缓解率、毒副反应、无进展生存期。结果:治疗4个周期后对照组缓解率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皮疹、腹泻、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 0. 05);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短于观察组(P 0. 05)。结论:百合腺癌汤联合吉非替尼治疗阴虚内热型晚期肺腺癌,可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升麻鳖甲汤加减联合CAG化疗方案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CML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CAG方案进行化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升麻鳖甲汤加减治疗。2组均治疗21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包括神疲乏力、面部色泽、瘀血表现、发热症状、及食欲下降与进食困难;比较2组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及血红蛋白(Hgb)水平变化情况,统计骨髓及外周血中幼稚细胞比例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髓增生度变化情况,按增生情况分为极度活跃、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降低及正常5个级别。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 50%,对照组总有效率72. 5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神疲乏力、面部色泽、瘀血表现、发热症状及食欲下降与进食困难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且治疗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WBC、PLT、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 0. 05),治疗组治疗后WBC、PLT、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及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 0. 05); 2组治疗后骨髓增生度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治疗组骨髓增生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升麻鳖甲汤加减联合CAG方案可有效改善CML患者中医症状,抑制骨髓增生,改善WBC、PLT水平及骨髓和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延缓病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风免一号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内热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医辨证为阴虚内热型轻度及中度活动的S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醋酸泼尼松片加硫酸羟基氯喹作为基本用药。治疗组再给予风免一号方加霉酚酸酯片。对照组再给予霉酚酸酯片。中药每日1剂,分两次煎汤,每次100 m L口服;霉酚酸酯片750 mg,每日2次口服。两组均以24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中医证侯评分、血沉、24 h尿蛋白定量、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补体C3(C3)、补体C4(C4)]与抗体[抗双链DNA(抗ds-DNA)]的变化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2例,有效23例,无效5例,对照组显效0例,有效17例,无效13例。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SLE-DAI积分组内比较,治疗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IgG、Ig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IgM、C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IgG、C3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抗ds DNA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沉、抗dsDNA抗体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抗ds DNA抗体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事件的总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风免一号方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阴虚内热型)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升麻鳖甲汤联合参附汤治疗脓毒症心功能障碍(SIMD)的临床疗效及对炎症反应的控制效果。方法:将88例符合要求的SIM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脓毒症的集束化治疗方案,包括给予液体复苏,抗感染治疗,血管活性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内服升麻鳖甲汤联合参附汤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7 d。检测治疗前后肌钙蛋白(c Tn 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末端脑钠肤前体(NT-proBNP),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治疗前后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记录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的血流速度与心房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比值(E/A)和每搏输出量(SV);检测治疗前后血乳酸(LAC)水平,并计算乳酸清除率(LCR);进行治疗前后脓毒症相关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 Tn I,NT-ProBNP,CK-MB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LVEF,E/A和SV均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患者血清Hs-CRP,IL-6,PCT和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1),LCR高于对照组(P 0. 01);观察组SOFA,APACHEⅡ和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 01)。结论: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升麻鳖甲汤联合参附汤治疗SIMD,能控制炎症反应,减轻心肌抑制和心肌损伤,对改善心功能起到保护作用,有助于SIMD患者临床症状的减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皮质激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制定的相关标准,入院后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氢化泼尼松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SLEDAI、CRP、ESR、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LEDAI、CRP、ES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补体C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体不良反应率为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质激素联合小柴胡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能够有效地控制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降低C-反应蛋白和血沉水平,提高补体C3水平,且用药安全性明显高于单纯应用皮质激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