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氮杂富勒烯是目前被重点关注的一类杂富勒烯,在化学合成方法中均需要经过开孔衍生物,然而对于氮杂富勒烯的前体开孔化合物—羰基内酰胺衍生物,人们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对其与富电子芳烃的亲电芳香取代反应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反应除了生成单取代芳基氮杂[60]富勒烯,还有两个副产物。本论文对两个副产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和结构鉴定,这对后续开展氮杂富勒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周海平  贺新 《化学试剂》2020,42(9):1116-1119
取代芳基硫醚衍生物存在于许多药物结构中,通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过渡金属催化的合成方法成本高、条件苛刻,不适合大量生产,因此需要开发绿色合成方法。通过氮杂环取代吡咯及其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和碘作为催化剂,与芳基二硫醚反应获得产品,并对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溶剂、缚酸剂、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研究。得到了8个结构新颖的取代含氮杂环吡咯硫醚,产率为78%~93%,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反应产率高的特点,有利于取代芳基硫醚衍生物的绿色合成。  相似文献   

3.
许诚  毕福强  葛忠学  樊学忠  王伯周  汪伟  刘庆 《化工进展》2012,31(9):2019-2023,2030
全氮阴离子N5-是制备全氮高能盐N5+N5-的重要中间体。综述了N5-的前体化合物芳基五唑的合成方法与反应机理、结构表征和稳定性研究;概述了用去芳基化反应合成N5-的研究进展。现阶段,通过芳胺的重氮化、环加成反应成功合成出芳基五唑,利用低温条件下的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单晶衍射等手段获得了五唑环的结构信息,并系统研究了取代基和溶剂对芳基五唑稳定性的影响,进而利用电离法在质谱中检测到了N5-的信号。但是,利用化学法未能实现宏观量级的制备,芳基五唑类化合物较差的稳定性是造成N5-的化学合成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取代芳酰胺基丙基杂氮硅三环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氨丙基杂氮硅三环与取代苯甲酰氯的酰基化反应,合成了7种取代芳酰胺基丙基杂氮硅三环化合物,产率49%-83%;用^1H NMR和IR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并初步探讨了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高效、绿色、经济的硫醚取代的7-氮杂吲哚衍生物的合成工艺,考察了溶剂的种类、反应温度、碱的种类和用量及苯硫酚取代基对反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50%的CsOAc的催化作用下,苯硫酚和7-氮杂吲哚在DMSO中120℃条件下反应6 h,可以得到高达83%的分离产率;同时,在最优的催化条件下,进行放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制备工艺具有很好的适用性和稳定性。该工艺具有产率高、操作简单、在空气中就可以实现、底物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对氟苯甲酰基或杂环芳酰基取代的杂环烯酮缩胺1(2)与溴乙酸乙酯反应,高产率地得到二氮杂二环[330]4或二氮杂二环[430]5衍生物。文中讨论了合成反应机理,并且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提供了一种高效率合成氮杂稠环化合物的方法,产率:79%-84%。  相似文献   

7.
取代苯胺与N,N'-双(2-氯乙基)胺盐酸盐在二乙二醇单甲醚溶剂中,微波辐射下一步合成了10种N-芳基取代哌嗪盐酸盐,反应在3~4 min内完成,产率36.9%~75.4%。结果表明,苯胺芳环上的取代基对N-芳基哌嗪化反应有着可合理预测的电子效应及位阻效应。与常规加热法相比,微波辐射法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操作简便和环境友好等特点。所有产物的分子结构用IR、1HNMR和MS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8.
用β-三芳基锗-α(β)-取代丙酸与1-乙氧基-2,8,9-三氧杂-5-氮杂-1-硅杂三环[3,3,0^1.5]十一碳烷反应,合成了2种含硅锗的双金属有机化合物,利用IR,NMR和MS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和裂解机制,生物活性测定表明,其杀菌活性具有一定 的选择性。ββ  相似文献   

9.
用 β-三芳基锗 -α(β) -取代丙酸与 1 -乙氧基 -2 ,8,9-三氧杂 -5 -氮杂 -1 -硅杂三环 [3 ,3 ,3 ,0 1 5]十一碳烷反应 ,合成了 1 2种含硅锗的双金属有机化合物。利用IR、NMR和MS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和裂解机制。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其杀菌活性具有一定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为简化金属氮杂卟啉的合成路线,探索合成金属卟啉合成的新路径。我们以顺式-1,2-二氰基-1,2-乙二硫钠盐为原料,与碘甲烷发生取代生成前驱体双甲硫基马来二腈,在1,8-二氮杂二环十一碳-7-烯(DBU)的催化下以醋酸钴为模板一步法成功得到八甲硫基四氮杂钴卟啉,产率达到36%,并以1H-NMR、UV-Vis和MALDI-TOF MS等技术对各步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N-取代氮杂冠醚的性质、应用和合成。  相似文献   

12.
<正>分别以二甘醇、甘油和双戊烯为原料,合成2种醚胺型化合物和1种萜烯多胺化合物。优化了合成醚型胺类化合物的工艺条件,探讨了合成醚型胺类化合物的反应机理,测试了1,11-二氨基-6-氧杂-3,9-二氮杂十二烷醚胺化合物与环氧树脂交联固化物的性能,讨论了固化物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用n级反应机理研究了其固化反应动力学。首先,以二甘醇为原料,经过磺酯化、胺解等反应制备得到1,11-二氨基-6-氧杂-3,9-二氮杂十二烷醚胺化合物(简称AED)。通过单因数实验以及正交实验找出了磺酯化反应的较优条件为:以三乙胺为缚酸剂,苯磺酰氯和二甘醇的摩尔比为2.2∶1,反应温度20℃下,反应时间为12 h,产率为93.3%。在此条件下,AED的产率为83.5%,其胺值为286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的合成及其叠氮化。以三聚氯氰和间苯二胺(摩尔比>2∶1)为原料,碳酸钾为缚酸剂,四氢呋喃为溶剂,在冰浴条件下合成中间体N,N’-二(4,6-二氯-1,3,5-均三嗪-2-基)-1,3-苯二胺,产率为85.8%;该中间体和间苯二胺(摩尔比为1∶1)丙酮为溶剂,在室温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产率为45.5%;四氮杂杯[2]芳烃[2]三嗪和叠氮钠在40~50℃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氮杂杯[2]-1,5-芳烃[2]-2-叠氮基-1,3,5-三嗪产率为90.0%。产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氢谱的表征,其结构得到了确定。  相似文献   

14.
首次报道了以2-苯基-3-(芳基砜烷基)吲哚为烯亚胺前体和氮杂原子的迈克尔加成反应。开发了一种简单高效的方法来合成烷基链含有氮杂原子的2-苯基-3-(芳基砜烷基)吲哚类化合物,收率高达98%。  相似文献   

15.
合成了九个1-芳基中氮茚衍生物。首先由取代苯乙酮,碘,乙酸和吡啶四组分一锅煮反应合成中间体1-碘代中氮茚,然后在钯催化剂作用下,使用制得的的1-碘代中氮茚和芳基硼酸的Suzuki偶联反应合成得到目标化合物,所合成化合物结构通过红外,核磁及质谱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碳材料是一类神奇的材料,碳原子可以通过sp、sp2或sp3杂化构筑不同微观结构的碳材料。目前,已经发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有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环、石墨烯和石墨炔。富勒烯和石墨烯因性质独特、应用前景广阔,其发现者分别获得1996年和2010年诺贝尔奖。碳纳米环具有独特的环状结构、优异的机械强度及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从早期对碳纳米环进行理论计算、预测其性质,到现在已能够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辐射、超声诱导自组装等方法制备不同尺寸的碳纳米环,并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探索。总结了近30年来有关碳纳米环的生长机理、可控合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规模化合成与应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7.
潘鑫  王旭珍  冯锟  王爽  赵宗彬  邱介山 《化工学报》2019,70(10):3722-3737
碳材料是一类神奇的材料,碳原子可以通过sp、sp2或sp3杂化构筑不同微观结构的碳材料。目前,已经发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有石墨、金刚石、富勒烯、碳纳米管、碳纳米环、石墨烯和石墨炔。富勒烯和石墨烯因性质独特、应用前景广阔,其发现者分别获得1996年和2010年诺贝尔奖。碳纳米环具有独特的环状结构、优异的机械强度及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也引起广泛关注。研究者从早期对碳纳米环进行理论计算、预测其性质,到现在已能够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激光辐射、超声诱导自组装等方法制备不同尺寸的碳纳米环,并对其性质和应用进行探索。总结了近30年来有关碳纳米环的生长机理、可控合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对其规模化合成与应用提出了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通过水相氮杂1,6-共轭加成反应合成二芳基甲胺类衍生物的方法。以对甲苯磺酰胺为亲核试剂,对4-芳基亚甲基2,6-二叔丁基-2,5环己二烯-1-酮共轭体系进行反应,高效地合成了取代二芳基甲胺类衍生物。反应原料廉价易得,原子经济性高,无需使用金属试剂、有机溶剂、还原剂,操作简单,绿色环保。  相似文献   

19.
合成二芳基乙烷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合成二芳基乙烷的新工艺,即以固体超强酸SO2-4/Fe2O3为催化剂,取代了浓硫酸催化工艺。同时考察了影响合成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原料苯乙烯与二甲苯之比为1∶7.5,催化剂用量为1%(总投料质量百分比),反应时间为3h,反应温度为140°C是最适宜的反应条件,产率可达85%,比浓硫酸催化产率提高了15%左右。为实现二芳基乙烷的绿色生产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串联氮杂Wittig反应,合成了5种未见文献报道的2-芳氧基-噻吩并[2,3-d]嘧啶-4(3 H)-酮衍生物。首先由膦亚胺与芳基异氰酸酯反应得到碳二亚胺,再与取代酚在碳酸钾的催化下反应得到目标化合物,收率为62%~85%,并采用元素分析、IR、MS、1 HNMR等手段对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