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彩色超声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肿瘤指标和肿瘤血管分布模式在鉴别肝恶性肿瘤方面的价值.方法对113个肝恶性肿瘤进行彩色及脉冲多普勒显像,观察肝血流模式,计算肝肿瘤指标(肿瘤血管血流速度峰值/同侧肝动脉的血流速度峰值).结果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的肝肿瘤指标分别为1.12±0.36、0.62±0.21,二者有显著差异(P<0.0D;原发性肝癌血流模式多呈"提篮"型和肿瘤内血流,而肝转移癌多见肿瘤外围绕行的血流.结论彩超上用肝肿瘤指标鉴别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癌是有价值的,原发性肝癌血流模式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有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0例乳腺肿瘤患者术前进行乳腺超声检查,结合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乳腺肿瘤超声二维声像图、彩色多普勒(CDFI)和能量多普勒超声(PDUS)的诊断符合率。结果乳腺良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4.1%,恶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87.3%,彩色多普勒显示,恶性肿瘤的血流信号较良性的丰富,血流分级较良性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能量多普勒显示,良恶性肿瘤病灶内的血管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高频彩超对乳腺肿瘤的检出率高,应用二维声像图特点与彩色多普勒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综合判断,可以明显提高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3.
胰腺癌血管受侵程度的彩超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成像诊断胰腺癌周围血管受侵情况的准确性。方法 应用彩超对47例胰腺癌病人胰周血管受侵情况进行预测评估,并与外科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 通过手术的47例病人受侵血管的诊断,彩超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80%、91%和85%。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是91%和80%。结论 彩超在评价胰腺癌血管受侵时有一定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当彩超检测到有血管包裹时,可以做出不可切除的肯定诊断,可以避免进一步的诊断过程。  相似文献   

4.
在肝脏肿块中发现肿瘤血管及其特征,对于鉴别诊断、选择治疗方案、评估预后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彩超)作为一种无创伤、简便易行、实时成像的影像学检查,已经广泛用于评价肿瘤的血管性。但是,对于肿瘤内细小血管、低速血流或较深部位的血流显示效果并不理想。近来有文献报告,通过使用超声增强剂可以提高肝脏肿瘤的诊断正确率[‘j。我们应用超声增强剂Levovist初步观察了一些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血管,现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1998年10月至1999年1月间,临床确诊的原发性肝癌6例。男5例,女1例,年龄39~48岁,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放疗对晚期宫颈癌血管和血流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宫颈癌患者 14例,年龄30~65岁,平均53岁,鳞癌11例,腺癌2例,黑色素瘤1例。放疗每日1.9Gy,每周5天,共3~7周,总量30~65Gy。放疗前后1周、放疗中途和结束时及结束后1,3个月行彩超检查,探头用3.5MHz。重点观察肿瘤内和其周围的血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观察移植性兔 V X2 肿瘤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经静脉注射 F X530 后,应用二维灰阶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色多普勒能量图以及瞬间反应成像等技术观察兔肝脏、肾脏以及肌肉内移植性 V X2 肿瘤的血流灌注情况。结果:造影后增强了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灰阶图像和肿瘤内小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提高了肿瘤的可视性,增加了肿瘤的检出率。结论:经静脉注射新型声学造影剂是观察肿瘤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新型声学造影剂观察移植性兔VX2肿瘤血流灌注的情况。方法:经静脉注射FX530后,二维灰阶图像、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彩色多普勒图以及瞬间反应成像等技术观察兔肝脏、肾脏以及肌肉内移植性VX2肿瘤的血流灌情况。结果:造影后增强了肝脏、肾脏等组织器官的灰阶图像和肿瘤内小血管的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提高了肿瘤的可视性,增加了肿瘤的检出率。结论:经静脉注射新型声学造影剂是观察肿瘤血流灌注的有效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86例卵巢肿瘤患者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所有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良性组48例,恶性组38例。所有的患者手术前均进行二维彩超和三维彩超检查,根据患者血管的分布、走行和分支的情况等特点将血管的类型进行分类,计算并记录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维彩超诊断准确率高于二维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彩超下恶性组的VI、FI和VFI值均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中的Ⅰ型血管的比例低于良性组,Ⅲ型血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彩超用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而且影像学具有独特的特点,表现为肿瘤实质内的血管丰富,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技术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中随机选择80例进行研究,分别采用高频和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并按照病理结果比较鉴别诊断效果。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肿瘤检查的总符合率为91.3%(73/80),显著高于普通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78.8%(63/80,P<0.05)。结论高频彩超技术鉴别诊断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方便快捷,且较为准确的结果,具备安全、无创、定位准确等诸多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检测74例胃窦肿瘤的浸润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程度,并将对肝的浸润程度分为四型。检测结果与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3.8%,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认为彩超判定胃窦肿瘤未浸润或仅粘连至肝,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未肿大或轻度肿大,为手术适应症,彩超判定胃窦肿瘤轻度浸润肝,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中度肿大为手术相对适应症;彩超判定肿瘤明显浸润肝大或左动脉旁淋巴结重度肿大为非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术前检测74例胃窦肿瘤对肝的浸润及胃左动脉旁淋巴结肿大程度,并将对肝的浸润程度分为四型。检测结果与手术病理对照符合率为83.8%,且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我们认为彩超判定胃窦肿瘤未浸润或仅粘连至肝,胃左动脉旁淋巴结未肿大或轻度肿大为手术适应症;彩超判定胃窦肿瘤轻度浸润肝,胃左动脉旁淋巴结中度肿大为手术相对适应症;彩超判定肿瘤明显浸润肝或左动脉旁淋巴结重度肿大为非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2.
彩超诊断脾脏肿瘤14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彩超在脾脏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彩超检查的脾脏肿瘤144例,其中经与脾肿瘤并存的浅表淋巴结进行活检50例,骨髓穿刺病理证实41例,常规治疗病理学检查19例及免疫组化检查16例,18例手术病理证实彩超检查结果。结果 141例脾脏实质性肿瘤中128例为淋巴瘤(88.9%),脾转移瘤8例(5.6%),脾肉瘤2例(1.4%),横纹肌肉瘤1例(0.6%),血管内皮肉瘤1例(0.6%),脾血管瘤2例(1.4%),脾脏炎性假瘤1例(0.6%),脾淋巴管瘤1例(0.6%)。结论 彩超诊断准确率为97.9%(141/144),误诊3例,占2.1%。彩超对脾脏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4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二维超声确定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边界等一般情况。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流分级,用频谱多普勒测量病灶内血流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砌)和峰值流速等并记录。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乳腺良性与恶性肿瘤在血流分级及多普勒峰值PI、RI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有助于乳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陈雁威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7,21(6):507-508,5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48例患者51处病灶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分别对原发灶及腋下淋巴结进行观察。以化疗前彩超体积测量比手术前肿瘤体积缩小>50%为化疗有效,分析化疗有效与化疗无效肿瘤在新辅助化疗前后原发灶内血流分级及Vmax、RI值的变化。结果36处乳腺癌化疗有效;其原发灶内血流信号分级降低或血流消失;Vmax、RI值降低(P<0.01);化疗前发现异常淋巴结共40例,化疗后有34例缩小或消失,30例血流丰富程度明显降低或消失。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进行疗效评价的客观而有效的检测工具,其Vmax、RI值可作为潜在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FI)在儿童腹部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神经母细胞瘤的彩色多普勒图像。结果:26例患儿中,肿瘤原发于肾上腺20例(左12,右8),来源于椎旁交感神经节6例,肿瘤超越腹正中线者8例,肿瘤包绕大血管、周围脏器和血管推挤受压6例,侵犯肾脏2例,肝转移1例,腹膜后淋巴结转移9例。21例术前做出正确诊断,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80.8%,术后证实的23例肿瘤内钙化中,超声检出20例,检出率87.0%。20例行1-4次随访复查。结论:超声对儿童神经母细胞瘤诊断和随访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癌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甲状腺和颈部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比较转移性淋巴结和非转移性淋巴结在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表现.结果:转移和非转移淋巴结组问淋巴结纵横比<1.5、边缘缺损、内部回声欠均匀以及微钙化等超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移淋巴结中血流分布较丰富,多普勒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和阻力指数(RI)也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5.肿瘤>2cm组、肿瘤边界不清或锯齿状的颈部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颈部淋巴结转移组较未转移组痛灶内彩色血流信号丰富,P<0.05;而肿瘤内是否出现钙化与甲状腺癌是否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结论:高频彩超对术前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超声检测乳腺肿瘤血管是最简便可靠的非侵入性方法,可根据肿瘤血管形态和分布等特征,对乳腺肿瘤进行良恶性鉴别.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形象直观地显示血管形态、血流方向、流速和血流的性质,但往往受声束与血流速度夹角等因素的影响.能量多普勒超声克服了这些困难,但不能提供血流速度信息并容易产生运动伪差.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能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内部细小血管及空间分布,将是很有潜力的新型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直肠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TR-CPA)技术分析前列腺肿瘤的血流特点与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增殖指数(Ki-67)的关系。方法:术前应用3DTR-CPA对26例前列腺癌及15例前列腺增生进行血管半定量分型及血管指数(VI)定量分析,术后病理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内的VEGF及Ki-67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价三维能量多普勒成像技术下前列腺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前列腺癌的VEGF、Ki-67表达强度均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P<0.05),Ⅲ级血管分型的VEGF、Ki-67染色强度高于Ⅰ、Ⅱ级;前列腺癌的血管半定量分型、血管指数VI与VEGF、Ki-67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经直肠三维彩色血管能量成像(3DTR-CPA)技术血管半定量分型、血管指数(VI)定量分析能为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 (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在胰头肿瘤血管浸润及切除问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肿瘤和肠系膜上动脉 (superiormesentericarterySMA)、肠系膜上静脉 (superiormesen tericveinSMV)、门静脉 (portalveinPV)和腹腔动脉 (celiacarteryCA)等血管的关系 ,设计胰多普勒评分 (pan creasDopplerUltrasoundPDS)。结果  0 - 1分者 ,血管多为接触性浸润 ,肿瘤与血管易分离 ,血管活检多为阴性 ,可以切除 ;2分者 ,肿瘤血管呈实质性浸润 ,肿瘤血管分离困难 ,血管活检阳性居多 ,手术切除不符合肿瘤学要求 ;3分者 ,血管呈破坏性 ,肿瘤包绕血管无法切除。结论 ①有限的PV/SMV节段性切除仅从技术上考虑是可行的 ,其生存期与其它各组有较大差异性 (7:13个月 ) ;②进一步证明PDS评分与切除的癌旁浸润有显著的相关性 (正相关 ) ;③肿瘤血管切缘阳性或阴性患者的生存率无明显差别 (10 :12个月 ) ;④有限(<2 .0cm)的PV/SMV切除是安全的 ,死亡率增加不显著 ,但切缘阳性增加显著 ,多属晚期 ;⑤CDFI对小于2 .0cm的原发胰头肿瘤和腹腔、肠系膜及肝内微小转移灶的检出率较薄层CT和内镜超声 (endosopicultra sonographyEUS)差 ,但CDFI可作常规并对高危人群普查 ,能在术前对肿瘤的分期和局部血管侵  相似文献   

20.
根据实验研究,在血管紧张素Ⅱ(ATⅠ)作用下,正常组织的血管,当血压在一定范围内变动时能自动调节,使组织血流量保持在恒定状态,而肿瘤组织内的血管则缺乏对升压血流量的自动调节作用。正常血压时,肿瘤组织内血流量较正常组织少,而用ATⅡ升压时肿瘤内血流量可成倍地增加.肿瘤内血管本身对ATⅡ没有直接反应,这是因为肿瘤血管处于被动性毛细血管床的状态之故.当升压时伴随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的增加,肿瘤组织内血管面积的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