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W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梁云  胡捍英 《通信技术》2008,41(2):120-122
功率控制是新一代无线通信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在WCDMA系统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功率控制,在保证用户要求的QoS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发射功率,减少系统干扰从而增加系统容量,是WCDMA技术中的重点.文中详细阐述了WCDMA系统中功率控制的原理、算法及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研究方向,针对WCDMA系统内环功率控制、外环功率控制、上行功率控制、下行功率控制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简单实用的外环功率控制算法.  相似文献   

2.
功率控制技术功率控制技术的诞生是为了克服CDMA上行多对一的“远近效应”。快速准确的功率控制还带来了其他好处:克服阴影衰落和快衰落;降低网络干扰,增强覆盖和容量。WCDMA系统采用了严格的功率控制技术。WCDMA无线资源管理算法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制定了用户终端使用无线资源的规则,即功率控制的准则——所有用户在保证所需的业务质量前提下,最低限度地使用无线资源。功率控制按方向分为上行功率控制(控制UE发射功率)和下行功率控制(控制Node?B发射功率);按UE和Node?B是否同时参与,分为开环功率控制和闭环功率控制;闭环功率控制又…  相似文献   

3.
功率控制是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远近效应和自干扰问题,功率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WCDMA系统是否可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WCDMA系统性能的优劣,对于系统容量、覆盖、业务的QOS(服务质量)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1概述功率控制是W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远近效应和自干扰问题,功率控制是否有效直接决定了WCDMA系统是否可用,并且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相似文献   

5.
为了满足移动网络中高速数据业务的需求,TD-SCDMA在Release 7中引入了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技术.现介绍了TD-HSUPA的原理,阐述了TD-HSUPA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主要比较了在TD-SCDMA和WCDMA两种系统中HSUPA技术应用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对TD-SCDMA下一步演进技术HSPA 和LET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支持更高的数据速率以及能够承载多媒体业务,WCDMA是IMT-2000地面系统RTT中最有竞争力的方案之一。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来分析了WCDMA的性能,然后通过仿真上行链路8kbps语音服务来评估WCDMA(FDD)的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显示,WCDMA在抵抗多径干扰和用户间干扰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文章重点对WCDMA上行系统外干扰发现与定位方法进行研究,并以广州某WCDMA网络上行干扰的检查与定位为示例,介绍了WCDMA上行干扰的常见现象与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WCDMA系统的上行干扰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WCDMA系统的上行干扰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华为公司在WCDMA商用网络干扰定位的经验,对上行干扰的种类、定位流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商用网络中由2G系统、直放站和手机干扰器引起的干扰案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程堂柏 《移动通信》2006,30(7):55-58
文章主要对WCDMA系统的上行干扰进行了讨论,并结合华为公司在WCDMA商用网络干扰定位的经验,对上行干扰的种类、定位流程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商用网络中由2G系统、直放站和手机干扰器引起的干扰案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WCDMA高速上行分组接入技术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速上行分组接入(HSUPA)中通过采用NodeB控制调度、结合软合并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更短的传输时间同隔(TTI)等关键技术,可使用户设备(UE)能以尽可能高的功率传输HSUPA数据,在减少时延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系统上行吞吐量.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这些关键技术的引入对WCDMA通信系统上行数据传输带来了性能的提高.文章认为由于调度器的变化,不同调度算法在HSUPA系统中的表现有很大差别,需要进一步根据WCDMA系统业务的特点,设计更适合分布式调度器的调度算法,以进一步提高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1.
TD-SCDMA系统接力切换技术及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区切换是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TD-SCDMA中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越区切换技术—接力切换。文章在完整阐述其基本概念、切换过程和切换算法的基础上,对比硬切换方式,建立切换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得到上行传输功率和FTP业务上传响应时间的性能参数曲线。仿真结果证明,接力切换在降低上行干扰、缩短切换时延、降低掉话率方面性能更加优良。  相似文献   

12.
TD-SCDMA采用智能天线、上行同步、联合检测、动态信道分配等技术使系统容量大大提高,系统投资成本也低于其他3G标准,因此研究容量仿真算法对TD-SCDMA系统的实用化具有现实意义.文章在介绍静态仿真概念、仿真场景、仿真方法的基础上,利用智能天线系统下的干扰计算方法,给出了一种理想功率控制下的TD-SCDMA系统容量仿真算法,并描述了仿真场景模型构架.  相似文献   

13.
周围  舒鹏 《电视技术》2011,35(3):77-80
TD-SCDMA集群系统中会存在各种干扰,一些通过抑制干扰提高系统容量的技术被考虑采纳,如智能天线、多用户检测和功率控制等。传统的功控算法无法消除来自集群群组间的用户干扰。先用波束赋形进行主波瓣外干扰抑制,然后进行多群组联合检测消除波瓣内群组间干扰,从而降低系统对功率控制的要求,提高性能。仿真证明,上述算法能有效降低系统发射功率和抑制干扰。  相似文献   

14.
TD-SCDMA系统链路平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D-SCDMA系统TDD的工作方式、丰富多彩的业务以及智能天线的应用,使得链路分析更为复杂,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平衡,包括不同业务间、上行与下行、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链路预算各参数间等.在不同区域,智能天线波束赋形效果不一,必须切实做好不同无线环境下的整体链路平衡.  相似文献   

15.
在3G网络建设中,由于TD-SCDMA系统的部分频段和PHS系统共存,带来PHS系统对TD-SCDMA系统的干扰问题,本文主要分析了PHS系统下行链路对TD-SCDMA上行链路的干扰,通过自己搭建的PHS干扰TD-SCDMA系统仿真平台进行了仿真,得出在不同隔离度条件下,TD-SCDMA系统的掉话率变化情况。本文建议当固定掉话率为5%时,ACIR值取100dB左右,TD-SCDMA系统性能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6.
李娟 《现代电信科技》2007,37(7):40-42,50
TD-SCDMA系统具有无线频谱利用率高、上下行非对称业务承载能力强等优势。HSDPA的引入将进一步增强TD-SCDMA系统的无线数据吞吐能力。通过介绍TD-HSDPA关键技术,重点说明大唐移动TD-HSDPA组网方案。  相似文献   

17.
叶仁召 《通信技术》2015,48(3):330-334
LTE无线系统中的反向功控主要用来使反向传输适应不同的无线传输环境,减少LTE网络中边缘用户的干扰。主要介绍了LTE反向功控原理,重点研究上行共享信道标称功率参数优化原理。从理论上研究LTE上行共享信道标称功率对LTE网络反向吞吐量的影响,并通过实际网络进一步验证上行共享信道标称功率功控参数对网络反向吞吐量的影响,并提出上行共享信道标称功率功控参数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TD-SCDMA系统特点及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TD-SCDMA系统的优势及特点,并着重阐述了TD-SCDMA系统所应用的联合检测、智能天线、动态信道分配、上行同步技术及接力切换等关键技术.对于标准演进后的核心技术如HSDPA、HSUPA的进展也做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对TD-SCDMA技术的发展方向作了一定的分析.最后简要讨论了TD-SCDMA与WCDMA系统的干扰和共存,回顾了TD-SCDMA发展的成绩,提出了对未来TD-SCDMA产业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gives the brief introduction to key features of TD-SCDMA and TD-LTE(TDD Long Term Evolution).For the TD-SCDMA system,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joint detection,smart antenna and synchronization are described and analyzed.For the TD-LTE system,important technologies such as OFDM,MIMO,uplink timing control,inter-cell 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 are applied.It is shown that the TD-SCDMA can be evolved to TD-LTE smoothly.  相似文献   

20.
An overview of the application of smart antennas in DS-CDMA systems, including IS-95 and IS-2000, is presented. Since CDMA systems are interference-limited, adaptive antenna arrays have great potential for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such systems in terms of capacity, coverage, and quality of service,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multiple-access interference that affects a CDMA system, and we describe how smart antennas can be implemented in an IS-2000-bas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When smart antennas are used at the base station to transmit in narrow beams, the interference on the downlink is reduced, and C/I is improved. This, in turn, increases the system capacity on the downlink or, alternatively, the quality of service is improved. Such gains will prove very beneficial for asymmetric high-speed data applications, requiring much higher bit rates on the downlink than on the uplink. By reducing the base-station receiver's sensitivity, smart antennas can boost the capacity of the reverse link. Results are presented that outline how this reduction can be employed by the system designer on the uplink to increase capacity, reduce the mobile transmit power, or effect a tradeoff between capacity improvement and coverage or range extension under different system-loading scenario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