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8 毫秒
1.
目的 构建蛋白酶体激活因子PA28γ过表达的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稳转株,并验证其过表达PA28γ的效率。方法 首先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克隆PA28γ基因至pLOV.CMV.cherry.2A.EF1a.PuroR慢病毒载体中,采用PCR和DNA测序比对分析进行鉴定;其次采用293T细胞包装病毒;然后采用病毒感染OSCC细胞构建PA28γ稳定过表达细胞株。最后利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OSCC细胞稳转株中PA28γ表达的水平。结果 DNA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PA28γ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荧光结果显示,PA28γ过表达慢病毒成功感染OSCC细胞,并呈现樱桃红色荧光;免疫印迹结果显示,构建的PA28γ稳定过表达细胞显著提高细胞中PA28γ表达水平。结论 PA28γ过表达慢病毒载体能显著提高细胞中PA28γ蛋白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PA28γ对OSCC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机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转染载体。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大鼠组蛋白去乙酰基转移酶(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观察HDAC8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HDAC8基因插入到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pGC-FU中,重组获得慢病毒载体pGC-FU-HDAC8。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实时荧光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分析转染前后HDAC8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HDAC8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载体。大鼠BMSCs转染后HDAC8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HDAC8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HDAC8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大鼠特殊富含AT序列结合蛋白2(special AT-rich binding protein 2,Satb2)基因过表达的慢病毒载体,转染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后观察Satb2的表达。方法:采用DNA重组技术将Satb2基因插入到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质粒GV208中,获得重组慢病毒载体GV208-Satb2。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生产病毒液,用得到的病毒液转染大鼠BMSCs,Western blot分析转染前后Satb2表达情况。结果:测序结果证实Satb2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成功构建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载体。Western blot检测显示转染后Satb2蛋白表达显著上调。结论:针对大鼠Satb2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有效增强BMSCs中Satb2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过表达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基因的慢病毒载体,探讨其过表达后对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P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建立稳定过表达BMP4的iPS细胞株(BMP4过表达组),未作任何转染的细胞为空白组,转染慢病毒阴性对照组的细胞为空载体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细胞分化程度,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MP4、成釉细胞蛋白(AMBN)、细胞角蛋白(CK)14、牙本质涎磷蛋白(DSPP)、骨唾液酸蛋白(BSP)及骨细胞特异转录因子Runx2的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及空载体组相比,BMP4过表达组的细胞增殖活性及ALP活性升高(P<0.05),Runx2、AMBN、CK14、DSPP、BSP mRN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BMP4基因能够促进iPS的牙向分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ETDB1通过SOX7甲基化抑制口腔癌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迁移和侵袭机制。方法:应用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口腔癌KB细胞和口腔黏膜上皮ATCC细胞中SETDB1和SOX7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构建SETDB1 si-RNA,以脂质体介导法转染口腔癌KB细胞。siRNA-SETDB1为实验组(si-S),siRNA空载体为阴性对照组(si-N),未转染KB细胞为空白对照组(NC)。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SETDB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验证转染效果;焦磷酸测序检测SOX7甲基化水平。Western印迹法检测N-钙黏蛋白(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和Slug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存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si-S组SETDB1 mRNA和蛋白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NF-κB信号通路探究SIRT7基因对口腔癌细胞株自噬蛋白及巨噬细胞极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人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株SCC25细胞分为SCC25组(无干预的SCC25细胞)、阴性对照组(SCC25细胞转染空载体pLKO.1-vector-GFP)、SIRT7 shRNA组(SCC25细胞转染SIRT7 shRNA)、SIRT7组(SCC25细胞转染SIRT7慢病毒),联合A组(SCC25细胞+50μmol/L NF-κB抑制剂PDTC+SIRT7 shRNA)及联合B组(SCC25细胞+50μmol/L NF-κB抑制剂PDTC+SIRT7慢病毒),qRT-PCR检测SIRT7相对表达;Transwell法检测侵袭数目;划痕实验检测划痕愈合率;免疫荧光检测P62、LC3-Ⅱ表达,免疫印迹分别检测M1和M2标志蛋白及NF-κB、NF-κB p65蛋白水平。结果:SCC25组及阴性对照组SCC25细胞的侵袭数目、划痕愈合率、P62、LC3-Ⅱ、CD163、CD11C、NF-κB及NF-κB p65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SIRT7 shRN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 方法 根据GDF15 mRNA的基因序列,合成GDF15基因,构建至过表达载体并转化至感受态细胞,再进行测序验证。重组慢病毒载体经过测序鉴定后,转染293T细胞,包装生产慢病毒。用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再用Western blot检测GDF15的表达情况。 结果 测序结果证实GDF15 基因正确插入载体中。慢病毒转染293T细胞后,GDF15基因在蛋白质水平上表达显著增加。 结论 GDF15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有效增强GDF15基因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Bmal1与Wnt经典信号通路对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衰老是否具有协同或拮抗作用。方法: 分为转染组和空白对照组,转染组用Bmal1的慢病毒转染NIH-3T3细胞表达增强后,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免疫印迹等方法检测转染组和空白组β-catenin、TCF1表达量。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PCR鉴定,Bmal1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转染Bmal1表达增强后,β-catenin表达也显著增强(P<0.05),但与TCF1增强比例不同;而TCF1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mal1对Wnt 经典信号通路直接或间接调控小鼠 BMSCs 的增龄性改变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氧环境下诱导成骨细胞自噬对其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CoCl2制备细胞缺氧模型,蛋白质免疫印迹和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自噬标记蛋白LC3表达,透射电镜检测自噬小体;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自噬诱导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CoCl2处理后3h自噬体双膜形成蛋白LC3-II表达开始升高,在6h达到最高值,随后表达水平下降。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实验组LC3蛋白在细胞质中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透射电境观察结果显示,在实验组中有自噬小体形成。与对照组相比,CoCl2作用后细胞生长受抑制,12h达到峰值,随后抑制能力减弱(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G1期细胞增多,同时S期及G2期细胞减少。结论缺氧环境可激活成骨细胞自噬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环境下,过表达生物钟基因编码芳香烃受体核转运蛋白1(BMAL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成骨分化能力的影响,以及其在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构建自发性Ⅱ型糖尿病Goto-Kakizaki Wistar(GK)大鼠模型为实验组,以同期Wistar(WT)大鼠为对照.取两组BMSCs进行成骨诱导,采用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及定量法、茜素红染色检测不同组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与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BMAL1、ALP、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x-2)、骨钙蛋白(Ocn)mRNA表达量与蛋白表达水平.将GK组BMSCs根据慢病毒转染处理不同分为四组:慢病毒转染过表达BMAL1组、慢病毒转染空载对照组、未转染对照组、无细胞空白对照组,分别植入GK大鼠颅骨缺损区,在4、8周获取标本,使用Micro-CT扫描标本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 成骨诱导后,WT组ALP活性及矿化结节数目均多于GK组;qRT-PCR与Western blot显示,BMAL1mRNA及蛋白表达在两组中均有升高,但GK组升高程度弱于WT组(P<0.05),GK组成骨相关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低于WT组(P<0.05).8周时,慢病毒转染过表达BMAL1组骨缺损基本修复,慢病毒转染空载对照组及未转染对照组骨缺损修复不完全,无细胞空白对照组仅边缘区有修复.结论 Ⅱ型糖尿病环境下,BMSCs的成骨分化能力明显降低,过表达BMAL1可提高BMSCs骨缺损修复能力,为治疗Ⅱ糖尿病患者骨缺损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NDRG2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SACC-LM细胞增殖、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样本中NDRG2的表达,采用RNA干扰技术降低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LM中NDRG2基因的表达,利用CCK-8实验及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利用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变化,利用Western 免疫印迹实验检测侵袭标志蛋白以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NDRG2基因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P=0.017)。在降低NDRG2基因的表达后,SACC-LM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0.05),侵袭标志蛋白MMP2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04),上皮标志物E-Caherin表达量显著降低(P=0.0229),间充质标志物N-Cadherin表达量显著升高(P=0.0009)。结论:NDRG2基因在腺样囊性癌中低表达,降低NDRG2的表达可增强SACC-LM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抑制舌鳞癌细胞中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的表达,检测细胞凋亡与自噬的变化,探讨舌鳞癌耐药的机制。方法:以舌鳞癌细胞Cal27与舌鳞癌耐顺铂细胞Cal27/CDDP为研究对象。分别用PI3K/AKT抑制剂LY294002、mTOR抑制剂Rapamycin、p70S6K抑制剂LY2584702作用该通路各个环节。Western blot检测通路抑制剂作用后相关蛋白的变化。Cyto-ID荧光染色检测自噬体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加入抑制剂后舌鳞癌细胞Beclin1表达分别高于对照组,LC3II与LC3I以及Bax与Bcl-2的比值均升高,该通路的p-AKT、p-mTOR、p-p70S6K等蛋白均有下降(P<0.05)。流式结果显示加入抑制剂后的舌鳞癌细胞凋亡率分别较对照组升高(P<0.05)。Cyto-ID荧光染色后结果显示加入抑制剂后的舌鳞癌细胞自噬小体的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细胞显示加入抑制剂后的Cal27细胞发生凋亡与自噬的水平高于Cal27/CDDP(P<0.05)。结论:抑制PI3K/AKT/mTOR/p70S6K信号通路可诱导舌鳞癌细胞Cal27与舌鳞癌耐顺铂细胞Cal27/CDDP发生凋亡与自噬,激活的PI3K/AKT/mTOR/p70S6K通路抑制细胞凋亡与自噬是Cal27/CDDP细胞产生顺铂耐药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miR-181a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QRT-PCR检测miR-181a在一对不同侵袭、迁移能力细胞株中的表达水平。过表达或沉默miR-181a在SACC-LM和SACC-83细胞中的表达。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转染后细胞骨架的改变。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转染后侵袭、转移相关因子的表达。通过尾静脉注射miR-181a mimics和mimics NC细胞,建立裸鼠肺转移模型。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QRT-PCR结果显示,miR-181a在低侵袭、迁移能力SACC-83细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高侵袭、迁移能力的SACC-LM细胞。SACC-LM细胞转染miR-181a mimics后,细胞呈梭形,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下调;SACC-83细胞转染miR-181a LNA后,细胞变圆,体积变小,Slug、pERK1/2、ERK1/2表达水平升高。裸鼠肺转移模型miR-181a mimics组,细胞形成肺转移灶面积显著小于mimics NC组(P<0.05)。结论 miR-181a能抑制SACC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腺样囊性癌细胞与大鼠施万细胞共培养模型,探讨细胞间相互作用时BDNF、TrkB和E-cadherin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Transwell系统建立腺样囊性癌细胞与大鼠施万细胞共培养模型,共培养96 h后,观察肿瘤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以ELISA法检测各组培养液中BDNF含量,实时定量PCR(RT-PCR)、Western免疫印迹检测肿瘤细胞中BDNF、TrkB及E-cadherin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与施万细胞共培养的腺样囊性癌细胞发生长梭形及多角形改变,E-cadherin表达下调,TrkB表达上调,BDNF表达未见明显变化。与腺样囊性癌细胞系共培养的培养液中,施万细胞表达BDNF的量比单独培养的施万细胞显著增高;而对照组黏液表皮样癌细胞与施万细胞共培养时未发生类似改变。结论 :BDNF/TrkB信号通路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具体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人PERK基因的shRNA慢病毒载体,检测其对人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DPCs)PERK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针对人PERK基因的cDNA序列,设计并合成针对人PERK基因的shRNA表达序列,将其连接到载体hU6-MCS-CMV-EGFP中.测序正确后,将构建的目的载体和包装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72 h后收获并浓缩得到重组慢病毒颗粒.筛选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将病毒感染人牙髓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ERK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验证干扰效果.采用SPSS24.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构建LV-PERK-RNAi慢病毒载体,病毒滴度为3×108 TU/mL,最适MOI=30;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ERK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下降,在mRNA水平的表达抑制率约为63%.结论:成功构建PERK干扰慢病毒表达载体,为后续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地西他滨(decitabine)对体外培养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vstic carcinoma,SACC)细胞系细胞hMLHl的影响.探讨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应用于SACC治疗的可行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decitabine处理SACC细胞系SACC-83和SACC—LM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选取5Ixmol/L的decitabine处理细胞后,分别使用甲基化特异性PCR、蛋白免疫印迹法、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用药前、后hMLH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hMLHl蛋白表达和细胞周期、凋亡的变化。应用SPSSl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经decitabine处理后,SACC-83和SACC—LM细胞中hMLH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降低,hMLHl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升高1.582倍和1.977倍(P〈0.05)。用药后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S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2种细胞系细胞晚期凋亡比例显著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DeCitabine可通过改变hMLHl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上调蛋白表达;使SACC细胞阻滞于S期,Decitabine有可能作为SACC化疗药物或与顺铂联合使用,增强顺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甘丙肽(Galanin,GAL)和甘丙肽2型受体(GAL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将SACC细胞与小鼠背根神经节(DRG)共培养.qRT-PCR、Western Blot检测SACC细胞GALR2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Transwell检测GAL对SACC细胞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肽基脯氨酰顺反异构酶(简称Pin1)、β-连接素(β-catenin)和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中的表达,探讨其在SACC增殖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5例SACC中Pin1、β-catenin和cyclin D1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分别在SACC83、SACC-LM、ACC-2和ACC—M4种SACC细胞株中检测Pin1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 65例SACC中Pin1高表达的51例(78%),cyclin D1高表达的41例(63%),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P=0.02)。14例(22%)SACC出现β-catenin在胞质中累积,其中6例(9%)表现为明显的β-catenin的细胞核表达;其余51例SACC中β-catenin仅在细胞膜上表达,伴淋巴结转移或浸润的病例中大都出现了β-catenin在细胞膜上表达减弱或缺失(11/14)。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Pin1蛋白和mRNA在4种SACC细胞株中都呈现高表达。结论 研究结果提示Pin1的过度表达在SACC中常见,其过度表达和β-catenin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可能与SACC的细胞增殖及癌的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