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探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方法测定柴油中多环芳烃过程中,部分样品与标准中的典型谱图差异较大的情况及色谱柱失效问题。通过加入萘作为标记物来辅助划分单环和双环的切割点,并定期对色谱柱进行活化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对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单环、双环和多环芳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以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 H/T 0806—2008《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示差折光检测器液相色谱法》作为车用柴油中多环芳烃含量测定的仲裁方法,但在使用该方法检测某些样品的过程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包括符合标准要求的不同色谱柱分离顺序不一致、色谱柱系统稳定性差以及单环和双环芳烃交叉严重导致定量困难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法测定柴油中单环芳烃、双环芳烃、三环及以上芳烃含量,通过反冲洗技术,采用氨基色谱柱,以正庚烷为流动相,对柱温、流动相流速、进样量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柱温35℃,流动相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条件下分析柴油芳烃,相对标准偏差(RSD)在1.2%~4.7%,加标回收率在90.9%~108.4%之间,满足色谱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SH/T 0806—2008和SH/T 0606—2005方法,对比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HPLC)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测定柴油中芳烃含量的分析结果、加标回收率及掺兑测定的准确性,讨论两种方法分析结果的差异性和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对8个国VI车用柴油样品的芳烃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均具有较好的掺兑准确性,但由于柴油分子组成的复杂性,存在大量与模型化合物结构不同的化合物,HPLC法的加标回收率会受到示差折光检测器响应特性差异的影响而产生偏差,也使得由HPLC法得到的多环芳烃和总芳烃含量存在一定的偏差。  相似文献   

5.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柴油中的芳烃含量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采用近红外光谱测定柴油中芳烃含量的方法。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分离、移动丝氢火焰检测器检测获得柴油中芳烃的基础数据。在5000~10000cm-1波长范围内,应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仪,交互检验偏最小二乘方法对使用的光谱范围进行优化。所得校正模型对训练集样品预测的平均偏差为023%,对未知样品将近红外预测结果与HPLC的测定结果比较,平均偏差为027%。作为一种快速分析技术,近红外光谱测定柴油中的芳烃含量是简便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喷气燃料中芳烃含量测定的准确性、精密度和分析速率,解决荧光指示剂吸附法面临的荧光指示剂供应问题,提出采用气相色谱(GC)快速测定喷气燃料中芳烃总量的方法。通过制备芳烃可逆性吸脱附材料,并将其用于气相色谱柱固定相,实现了喷气燃料中饱和烃与芳烃的气相色谱分离。该气相色谱法的芳烃测定结果与芳烃配制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9999,加标回收率100%±5%,定量结果准确,重复性标准偏差为0.21%,重复性良好。为确定该气相色谱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测定了加氢裂化和直馏两种工艺来源的喷气燃料样品,讨论了喷气燃料饱和烃和芳烃相对密度对喷气燃料中芳烃质量分数和体积分数换算结果的影响,并与GB/T 11132—2008荧光指示剂吸附法(FIA法)和NB/SH/T 0939—2016示差折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采用核磁共振(NMR)分析方法对加氢裂化和直馏两种工艺来源的喷气燃料样品中可能存在的烯烃进行了鉴别,结果表明,加氢裂化和直馏两种工艺来源的喷气燃料样品中烯烃最大质量分数不超过1%,不会对芳烃含量的测定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不经馏分切割、直接测定宽馏分混合油样中柴油馏分的饱和烃和芳烃含量的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方法。应用中型FCC装置反应产物确立了适用于宽馏分混合油样的固相萃取条件、色谱分离条件以及谱图处理方法,并采用经典柱分离法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由于该方法不受样品量少的限制,可以用于测定微反液体产物中柴油馏分饱和烃和芳烃含量。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柴油中芳烃含量的几种分析方法,指出其标准分析方法有经典柱色谱法、荧光指示剂吸附法、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分别采用荧光指示剂吸附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类型柴油样品进行了实际分析,并考察了其准确性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规范,对柴油中芳烃含量,特别是多环芳烃含量的限制越来越严格,有必要对柴油芳烃含量的测定方法进行研究。对SH/T 0806-2008《中间馏分芳烃含量的测定 示差折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EN 12916—2006《石油产品-中间馏分芳烃含量测定法-示差折光检测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SH/T0606—2005《中间馏分烃类组成测定法(质谱法)》标准的重复性及其测定结果的一致性进行了比较,发现SH/T 0806—2008和EN 12916~2006标准的重复性优于SH/T 0606—2005标准的重复性,同时在分析时间、仪器价格等方面也有优势。建议在测定柴油芳烃含量时,选用SH/T 0806—2008和EN 12916—2006标准。  相似文献   

10.
响应因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族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柴油烃族组成,氰基柱作固定相,正庚烷为流动相,辅以反冲技术将样品分离成饱和烃、单环芳烃、双环芳烃和多环芳烃及胶质等组分,用示差折光检测器进行检测,气质联用仪分析得到的样品分析结果作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饱和烃、芳烃和胶质分析进行定量校正的依据,考察了不同的标样测得的响应因子对定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不同组成的油样选用不同类型的标样测得的响应因子进行定量时,结果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通量反应装置,在温度300~360 ℃、压力4.4~7.4 MPa、体积空速0.75~12 h-1、氢油体积比200~800的条件下,使用不同柴油原料对NiMo/Al2O3,CoMo/Al2O3,NiMoW/Al2O3共3种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采用基于Keras的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适用于3种不同催化剂的柴油超深度加氢精制模型,实现了柴油产物中硫质量分数(WS)、氮质量分数(WN)、单环芳烃质量分数(WMA)和多环芳烃质量分数(WPA)的预测。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和泛化能力,对WS和WN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对WMA和WPA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在3%和6%以内。使用所建模型同时对3种催化剂适用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在满足国Ⅵ柴油质量标准对WS及WPA的要求下,确定了不同催化剂适用的工艺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芳烃抽提工艺,需要使用1.0~3.5 MPa的高温(180~240 ℃)蒸汽,存在能耗高和高温导致溶剂性能加速恶化的弊端。采用常压低温液-液萃取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脱除多环芳烃试验,对萃取脱芳烃 (萃取溶剂为环丁砜,A 剂)、芳烃回收(回收溶剂为B剂)、反萃取(反萃取溶剂为C剂)和溶剂再生等操作单元进行操作条件评选,结果表明:在评选出的最佳萃取脱芳烃条件(A剂/催化裂化柴油体积比1.5、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5 min、相分离时间5 min)和芳烃回收条件[B剂/(A剂+芳烃)体积比0.2、萃取温度50 ℃、萃取时间4 min、相分离时间3 min]下,混合芳烃产品收率29.29%,混合芳烃质量分数为93.71%;在最佳反萃取条件[C剂/(A剂+B剂)体积比0.2、反萃取温度40 ℃、反萃取时间3 min、相分离时间3 min]和78 ℃减压蒸馏条件下,对溶剂进行再生,再生溶剂与新鲜溶剂的萃取效果基本保持不变。最后提出了催化裂化柴油液-液萃取脱芳烃的原则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3.
寻求符合催化裂化柴油(LCO)资源禀赋的高附加值转化技术是化解柴油产能过剩、拓宽轻质芳烃等高附加值产物来源的重要途径。重点介绍了基于不同技术路线的LCO转化工艺,详细阐述了原料性质、分子筛类型和操作条件等因素对加氢LCO催化转化生产高附加值产物性能的影响。同时指出:LCO转化技术在多产轻质芳烃方面还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对LCO进行加氢处理-催化裂化的加工路线可充分发挥催化裂化反应体系的诸多优势;目前,对加氢LCO催化裂化转化规律的认识仍局限于全馏分的LCO,要加深对加氢LCO窄馏分、组分油以及关键模型化合物催化裂化反应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The need for cleaner fuels has resulted in a continuing worldwide trend to reduce diesel sulfur and aromatics. There are many approaches to reducing sulfur and aromatics in diesel. Most of them have a common drawback of high cost because of adopting two stages of hydrotreating and using noble-metal catalyst, especially for reducing aromatics. The attempt to resolve this issue has led to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the Single Stage Hydrotreating (SSHT) process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Processing (RIPP), SINOPEC.The SSHT process is a single-stage hydrotreating technology for producing low sulfur and low aromatics diesel. The process uses one or two non-noble-metal catalysts system and operates at moderate pressure. When revamping an existing unit to meet low aromatics diesel specification, the only thing to do is to add a reactor or replace the existing reactor. In pilot plant tests, the SSHT technology has successfully treated SRGO (Straight Run Gas Oil), LCO (Light Cycle Oil) or the blend of them. It is shown that by using the SSHT process diesel with sulfur of 30 ppm and aromatics of 15 m% can be produced from Middle-East SRGO and diesel with aromatics content of 25 m% can be produced from cracked feed, such as FCC-LCO. High diesel yield and cetane number gain (from cracked feed stocks) give the SSHT technology a performance advantage compared to conventional hydrocracking and hydrotreating processes.The lower investment and operating cost is another advantage. The first commercial application of the SSHT technology has been in operation since September 2001.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催化裂化柴油族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文勤 《石油商技》2003,21(3):40-42
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可取代经典柱色谱法对催化裂化柴油进行烃族组成分析,可将样品分离成饱和烃、轻芳烃、中芳烃、重芳烃和胶质5个组分,而且具有快速、自动化程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催化裂化汽油中芳烃含量随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将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馏分的芳烃含量和行业标准方法SH/T0693分析结果进行关联。在实验室小型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考察了裂化产物汽油馏分中芳烃含量随反应条件及催化剂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剂油比提高转化率时,苯含量增加较小;反应温度提高,汽油馏分中的苯含量显著提高;在催化剂中添加丙烯助剂时,在增产丙烯的同时,汽油中苯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7.
介绍我国轻柴油产品的烃组成分布情况 ,讨论了其烃组成的特点 ,指出了降低轻柴油产品芳烃含量的三个途径 :①降低催化裂化柴油的终馏点 ;②减少催化裂化柴油的调合比例 ;③对轻柴油进行深度加氢精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