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与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恒牙牙髓坏死的疗效。方法: 选择泉州第一医院口腔科门诊收治的75例年轻恒牙牙髓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2组,A组(30例)在显微镜下行血运重建术,B组(45例)行根尖诱导成形术。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患牙疼痛改善情况,观察2组治疗前、后患牙根管壁厚度、根管长度,计算治疗后的牙骨样沉积率。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根管长度相比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长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长度较治疗前显著延长,且根管长度显著大于B组(P<0.05)。B组治疗前、后的根管壁厚度无显著变化(P>0.05),A组治疗后6个月的根管壁厚度大于治疗前,且显著大于B组(P<0.05)。A组治疗后1个月、6个月的牙骨样沉积率显著高于B组(P<0.05)。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8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愈率为70.00%,显著高于B组的48.89%(P<0.05)。结论: 显微镜下血运重建术能有效促进牙根发育、延长根管、增加根管壁厚度,其治疗效果优于根尖诱导成形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青少年与成年人正畸治疗后上颌切牙牙根吸收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8月于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少年组(12~17岁,32例)与成人组(18~35岁,36例)。入组患者均接受全口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结束后戴Hawley保持器,随访1年。治疗前(T1)、治疗结束时(T2)、治疗后6个月(T3)、治疗后12个月(T4)拍摄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图像,经计算机测量各目标牙牙根体积。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组T2、T3、T4时间点两侧上颌中切牙、左右上侧切牙、左右下中切牙、左右下侧切牙牙根体积均显著低于T1时间点(P<0.05);2组T3、T4时间点各牙位牙根体积均部分增加,但与T2时间点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组△牙根体积T3-T2、△牙根体积T4-T3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青少年组△牙根体积T1-T2显著小于成人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牙根体积T1-T2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牙根体积T3-T2、△牙根体积T4-T3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结论:年龄是影响正畸治疗后牙根体积的重要因素,青少年安氏Ⅱ1类错畸形患者正畸治疗牙根吸收后的自行修复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头影测量分析,评价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矫治前牙反的疗效,以及对舌骨位置和气道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应用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和前方牵引器2种矫治方法矫治完成的前牙反病例各 30 例,应用 Winceph 9.0 软件及 AutoCAD 2016 软件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采用 SPSS 21.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种矫治器治疗后,SNA角显著增大(P<0.01)、ANS-PNS线距显著增加(P<0.05)、SN-MP角显著增大(P<0.05)。上前牙唇倾(P<0.01),下前牙舌倾(P<0.05),覆盖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2组UL-E显著增加(P<0.05),舌刺联合头帽颏兜组PLA显著增大(P<0.05)。舌骨位置H-C3距显著变小(P<0.05),H-S及H-Ar距均显著增大(P<0.01),舌骨向后下移位。气道宽度PNS-UPW距均显著增加(P<0.01),前方牵引组U-MPW距显著增大(P<0.01)。结论: 前方牵引器和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均能促进上颌骨发育,并使下颌骨顺时针旋转,有效地纠正前牙反。前方牵引器和舌刺联合头帽颏兜均会导致舌骨位置向后下移位。前方牵引器可使气道的鼻咽段、腭咽段宽度增加,但舌刺联合头帽颏兜仅使鼻咽段宽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牙髓血运重建术对慢性根尖周炎的趋化因子CCL21、干扰素γ诱导蛋白10(IP-10)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5月就诊于武汉市中医医院口腔科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2组,治疗前拍摄锥形束CT(CBCT)存档。实验组使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治疗,对照组以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4周检测趋化因子CCL21、IP-10水平,统计2组患者手术效果,治疗前、后患牙冠根比和根管壁厚度。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组患者在1~3周的治疗过程中,CCL21、IP-10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治疗4周后较之前下降;CCL21水平在治疗2周、3周和4周时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1周时无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IP-10水平在治疗1周、2周和3周时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4周时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成功率为90%,对照组50%,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术前患牙冠根比和根管壁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慢性根尖周炎采用牙髓血运重建术、根尖诱导成形术治疗,治疗前期可促进趋化因子CCL21、IP-10分泌,CCL21水平在治疗前期变化较大、IP-10则在后期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谢勤  林珊  林立  李多 《上海口腔医学》2022,31(3):290-294
目的: 探讨青少年正畸上颌切牙不同内收方式对牙槽骨形态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8年6月—2019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颌骨前突畸形82例患者的328颗上颌切牙,135颗切牙纳入倾斜内收组,193颗切牙纳入控根内收组。拍摄锥形束 CT(CBCT),测量患者上颌切牙内收情况及牙槽骨高度、厚度、骨密度变化。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倾斜内收组治疗后上颌切牙切缘至腭中垂面长度(IE-MP)、上颌切牙长轴与腭平面后下角(LAI-PP)变化值显著大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上颌切牙根尖至腭中垂面长度(RA-MP)变化值显著小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后L1、L2、L3、P1、T1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2、P3、T2、T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控根内收组治疗后L1、L2、L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1、P2、P3、T1、T2、T3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前、治疗后的L2、L3、P3、T3变化量显著高于控根内收组(P<0.05),倾斜内收组治疗前、治疗后的L1、P1、P2、T1、T2变化量显著低于控根内收组(P<0.05)。2组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上、下颌牙槽骨骨密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少年上颌切牙大范围内收时,倾斜内收组唇侧根尖区、腭侧牙槽嵴区及控根内收组腭侧牙根颈部均为牙槽骨吸收高风险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灌服蛇床子素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 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3组,高浓度(40 mg/kg)、低浓度(20 mg/kg)蛇床子素组和对照组。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分别灌服蛇床子素溶液和等量溶剂,加力7、14、21、28 d后分批处死,获取包含上颌磨牙的上颌骨,测量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分别采用H-E、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及对破骨细胞进行计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加力后7、14、21、28 d,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逐渐增大。加力第7天,低浓度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牙移动距离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高浓度组与低浓度组之间也有显著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可见,张力侧成骨细胞出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压力侧破骨细胞计数于加力第7天达到高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多,且有显著差异(P<0.05);加力第14天,3组均减少,实验组仍较对照组多,有显著差异(P<0.05),高、低浓度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1 d和28 d时继续减少,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灌服蛇床子素能加快正畸牙移动,在早期阶段增加牙周组织中破骨细胞数量,加快牙周组织改建,其作用受剂量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罗氏手术(Noordhoff)联合鼻-牙塑形(PNAM)正畸治疗唇腭裂(CLP)患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2014年7月—2019年1月漯河市中心医院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CLP患儿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联合组(PNAM正畸+Noordhoff手术,61例)与Noordhoff组(单纯Noordhoff手术,19例),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相同唇裂程度患儿相比,联合组患儿手术时间显著短于Noordhoff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Noordhoff组(P<0.05),2组不同唇裂患儿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2组手术相关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联合组61例患儿PNAM正畸治疗过程中,18例患儿软腭、上颌结节及患侧穹隆内衬黏膜处出现黏膜溃疡及出血,42例患儿双侧颊部皮肤防水胶布粘连处出现接触性皮疹。2组术后6个月患侧唇高、健侧唇长及患侧唇长均较同组初诊时显著增加(P<0.05),术后6个月患侧唇高、健侧唇长及患侧唇长均较同组初诊时显著增加(P<0.05),且联合组术后6个月患侧唇高、健侧唇长及患侧唇长均显大于Noordhoff组(P<0.05);2组手术前、后健侧唇高均无显著变化(P>0.05)。治疗后,联合组鼻部外形优良率显著高于Noordhoff组(P<0.05)。2组术后6个月BK横向距离、BK矢状线距离、矢状线长度及MG-矢状线均较同组初诊时显著下降(P<0.05),J-(F-G)均较同组初诊时显著上升(P<0.05),且联合组术后6个月BK横向距离、BK矢状线距离、矢状线长度及MG-矢状线均显著小于Noordhoff组(P<0.05),2组术后6个月J-(F-G)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Noordhoff术前应用PNAM正畸治疗能有效减轻手术难度,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改善CLP患儿鼻唇部形态,提高间隙关闭效果,但PNAM治疗期间并发症较多,建议在矫治过程中对患儿痛点、溃疡处进行充分润滑及打磨,减少防水胶布更换次数,以减轻患儿治疗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platelet-rich fibrin membrane,PRF)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0月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口腔科门诊诊治的93例(93颗牙)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6例、46颗牙)采用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对照组(47例、47颗牙)采用Bio-Oss植入骨缺损区,覆盖胶原膜治疗,术后1、3、6、12个月复查,比较2组手术成功率,治疗前、后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 pocket,PD)、附着丧失(loss of attachment,AL)、根分叉水平探入深度(depth of penetration of the root bifurcation,HPD)、根分叉区骨密度的差异。采用SPSS 25.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手术成功45颗(97.83%),对照组40颗(85.11%),2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2组治疗后PD、AL、HPD显著下降(P<0.05),MGVs值逐渐增高。实验组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MGV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MGV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时间点PD、AL、HP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GVs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4.35%∶6.38%, χ2=0.189,P>0.05)。结论 自体牙本质颗粒结合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治疗下颌第一磨牙根分叉病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矫治技术治疗牙周炎对患者上切牙区牙槽骨密度、高度及龈沟出血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2月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行正畸治疗的中度牙周炎患者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n=12)和对照组(n=11),实验组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唇侧固定矫治器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上切牙区牙槽骨骨高度和骨密度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后2组上切牙区腭侧牙槽嵴顶处(L1)骨密度降低,实验组下降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上切牙区解剖根尖点冠方1 mm处(L3)骨密度显著减低,但实验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2组上切牙区牙槽骨高度无显著变化(P>0.05)。实验组上切牙牙根吸收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上切牙压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探诊深度、龈沟出血指数均降低,且实验组变化量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治疗牙周炎,较常规唇侧固定矫正更有利于上切牙区牙槽骨骨密度恢复,且两者对骨高度影响相同,两者均为安全有效的正畸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3种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预备模拟弯曲根管的效果。方法: 选择115个单弯树脂模拟根管,采用随机图表法分为Reciproc组(A组,28个)、One file组(B组,29个)、Wave One组(C组,29个)和对照组(D组,29个)。按照说明书要求预备模拟根管,比较4组根管预备、树脂去除量、根管清理效果、中心定位能力及根管宽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组模块质量差和弯曲度差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根管预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根管预备时间最短(P<0.05)。4组根管口、根管口和弯曲起始点中点2处树脂去除量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根管壁碎屑评分及玷污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和D组相比,C组冠部、中部和尖部根管壁碎屑评分最低,冠部和中部根管壁玷污层评分最低(P<0.05)。4组在距离根尖孔5、6、7 mm处的中心定位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根管宽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eciproc、One file和Wave One往复旋转单支镍钛器械均可保持模拟根管的原始形态,与Reciproc和Wave One相比,One file根管成形能力及清理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在根管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赤峰学院附属医院收集的82颗离体牙,以随机数字表法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1颗。2组均行根管再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开髓,实验组在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下精准开髓。比较2组冠部修复体损伤情况,记录开髓操作时间,统计2组根管内充填物去除情况、牙体组织抗折性能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开髓孔面积与面总面积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开髓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根管预备时间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2组开髓与根管预备总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根管内充填物去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破坏载荷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数字化定位导板用于根管再治疗,可实现精准微创开髓,减少冠部修复体损伤,保留更多牙体组织,提高去除根管充填物效率及牙体组织的抗折性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附加不同超声冲洗液对根管壁牙本质显微硬度的影响。方法收集60颗离体单根管上颌前牙,随机分为6组,A组为对照组,B组应用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至F3,C组预备后附加3%过氧化氢溶液超声冲洗1 min,D组预备后附加口泰漱口液超声冲洗1 min,E组预备后附加17%EDTA溶液超声冲洗1 min,F组预备后附加蒸馏水超声冲洗1 min。将每个牙根平均横截为根上、根中和根尖 3 段,再纵向劈开,用显微硬度仪分别测量各组根管壁显微硬度。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根管各处的显微硬度分别为(52.66±1.64)HV、(52.08±1.53)HV和(51.47±2.53)HV,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的根尖1/3显微硬度均低于根颈和根中1/3,差异显著(P<0.05)。在根颈1/3和根中1/3,E组显微硬度分别为(44.65±1.33)HV和(42.55±1.12)HV,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在根尖1/3,E组显微硬度为(37.82±1.60)HV,下降最为显著,其次为C组,显微硬度为(44.14±1.73)HV。B组、D和F组之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机用镍钛ProTaper根管预备至F3可使根尖1/3显微硬度下降。17%EDTA溶液超声冲洗1 min可使根管各部显微硬度下降, 3%过氧化氢可使根尖1/3显微硬度下降,口泰漱口液和蒸馏水对根管各部牙本质显微硬度值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不同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诊间急症(interappointment emergencies,IAE)发生率和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8年8月—2021年8月因牙髓炎或根尖周炎需要做根管治疗的恒磨牙96颗,随机分为2组(n=48)颗,MT组使用 Mtwo机用镍钛锉改良 Mtwo根管预备法,同步组使用改良 Mtwo预备技术加同步根管长度测量根管预备法。根管预备完成后拍摄根尖片,根管内封入氢氧化钙,复诊时行常规热牙胶根管充填。采用 SPSS 22.0 软件包分析IAE的发生情况及术后充填效果。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第3 天、1周,2组IA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第1、2 天,同步组IAE发生率显著低于MT组(P<0.05),同步组根管充填的合格率显著高于MT组(P<0.05)。结论: 同步法能减少根管预备过程中根尖区的机械刺激,严格控制根管的工作长度,维持根尖区屏障,从而降低IAE发生率并有效提高根管充填合格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牙周治疗在牙周-牙髓联合病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109例牙周-牙髓病变患者(120颗患牙),所有患牙均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分为A、B 2组。A组为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根管治疗完成2周后行牙周基础治疗;6周后仍有5 mm以上牙周袋且探诊后出血者,进行翻瓣术治疗。B组为非牙周治疗组(60颗患牙),单纯行根管治疗和龈上洁治术。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观察2组患者牙周探诊深度(PD)、牙槽骨吸收程度、牙松动度(TM)等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966±1.877)mm、(5.133±1.935)mm,牙周探诊深度减轻,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前、术后2年PD分别为(5.533±1.856)mm、( 6.167±1.927)mm,牙周探诊深度显著增加。2组术前TM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年,A组TM显著低于B组(P<0.05)。X线表现,A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无显著变化(P>0.05);B组术后2年,牙槽骨吸收较术前显著减轻(P<0.05)。结论 根管治疗结合牙周治疗用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及对侧同名活髓牙根吸收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查找研究根管治疗牙经正畸治疗后牙根吸收情况的相关文献。应用Meta分析比较正畸治疗对根管治疗牙及对侧同名活髓牙根吸收的影响。结果    纳入了10篇相关文献。Meta分析结果发现,正畸治疗患者根管治疗牙根吸收情况与对侧同名活髓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男性正畸治疗患者中,根管治疗牙牙根吸收量小于对侧同名活髓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女性正畸治疗患者两侧牙根吸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正畸治疗方式(拔牙矫治与非拔牙矫治)和牙位(前牙与后牙)对正畸治疗患者根管治疗牙及对侧同名活髓牙根吸收的影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正畸治疗过程中移动根管治疗后的牙齿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