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目的 对比分析Ozurdex与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就诊于我院,并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RVO-ME患者44例44眼,22例患者选择Ozurdex治疗(Ozurdex组),22例患者选择康柏西普治疗(康柏西普组),所有患者均进行玻璃体内注药。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眼前段及眼底情况等变化,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 Ozurdex组和康柏西普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CVA及CMT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zurdex组和康柏西普组治疗后不同时间点BCVA及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Ozurdex组患者玻璃体内注射次数为(2.09±0.68)次,康柏西普组为(5.14±1.2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眼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不良反应。结论 Ozurdex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均可有效改善RVO-ME患者视功能及降低CMT,但Ozurdex疗效持续时间较长,注射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不同时机的视网膜激光光凝辅助康柏西普治疗对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眼科收治的101例(101眼)CRVO继发ME患者,按治疗情况分药物组(康柏西普治疗)、联合组A(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病程<3个月)、联合组B(康柏西普联合激光光凝治疗,病程≥3个月),3组患者均按每月1次的频率接受3次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3次后接受按需治疗;联合组A、联合组B则在每次药物注射3 d后接受激光光凝治疗;比较3组患者康柏西普注射次数、视力、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视网膜出血吸收情况、无灌注区消退及新生血管情况。结果 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康柏西普平均注射次数均显著低于药物组,但联合组A与联合组B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视力变化均优于药物组(均为P<0.001),且联合组A患者视力提高比例优于联合组B(P=0.027);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的CMT均显著高于药物组(均为P<0.05),但联合组A与联合组B患者间各时间点CMT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联合组A、联合组B患者出血吸收情况及基于无灌区和新生血管情况的疗效等级均优于药物组(均为P<0.001),且联合组A患者的出血吸收情况及疗效等级均优于联合组B(均为P<0.05)。结论 CRVO继发ME患者早期开展激光光凝治疗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改善,出血吸收、无灌注区消退效果更佳,在抑制新生血管形成上优势更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我院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患者31例31眼;随访 7.9~12.8 (9.53±1.20)个月。对比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及黄斑中心凹厚度(macular thickness,MT)的变化,记录与药物和治疗方式相关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BCVA为(0.72±0.37)LogMAR,末次复查BCVA提高至(0.46±0.38)LogMAR,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P<0.001)。12例患者视力得到了提高,19例患者视力维持稳定。注药前CMT为(461.16±146.20)μm,MT为(571.58±242.27)μm;末次复查CMT下降为(264.68±90.41)μm,MT下降为(272.29±188.54)μm,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MT:t=6.24,P<0.001;MT:t=5.42,P<0.001)。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和眼内炎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 长期疗效。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纳入2016年1月31日至2017年1月30日期间在解放军第 971医院眼科确诊为RVO继发ME患者81例(81眼),所有患者随访截止日期为2019年7月31日。本次治疗终点设定为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稳定后半年未见ME复发。对符合标准的81眼行 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其中48例(48眼)完成治疗终点。随访时间最长达到30个月。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纳入研究的81眼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15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 66眼,且患者多合并基础性疾病。48 眼完成治疗终点,于治疗后1周及1、2、3、6、9、12、15、18、21、24、30个月分别进行检查。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为0.3±0.2,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激光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 前;治疗后CMT与治疗前CMT[(607±158)μm]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5)。48眼随 诊时间(15.4±5.3)个月,注药次数(4.4±1.3)次。48眼开始激光治疗距离第1次玻璃体注药时间为 (4.3±3.5)个月。激光光凝开始时间≤3个月组完成治疗的时间为(12.8±1.3)个月,玻璃体腔注药 次数为(4.3±0.8)次;激光光凝开始时间>3个月组完成治疗时间为(18.0±6.6)个月,玻璃体腔注药 次数为(5.4±1.5)次。2组间完成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P=0.04);2组玻璃体腔注药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P=0.04)。结论:玻璃体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激光在治疗 RVO引起ME方面效果显著,对于需要激光治疗的患者应尽早进行激光治疗,以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和注药次数,保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5.
黄斑水肿(macular edema, ME)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目前,BRVO继发ME的治疗主要包括黄斑格栅样激光光凝和玻璃体内注射激素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激素类药物主要包括曲安奈德和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包括雷珠单抗、贝伐单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玻璃体切割术是BRVO继发ME一种有前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相关黄斑水肿(ME)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BRVO相关ME的102例(102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组(治疗期间接受任何一种抗VEGF药物),B组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组(不分先后顺序,治疗期间使用两种药物)。每月随访,共随访6个月及以上,末次注射后,连续3次随访均无视网膜下液,黄斑中心区厚度(CMT)变化≤50 μm,且 CMT≤250 μm为观察终点。比较两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治疗前及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CMT。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均能有效改善BCVA及降低CMT,A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4.59±2.83)次,B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为(3.02±1.62)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治疗前后,A组患者BCVA(logMAR)从0.77±0.47提高到0.48±0.44(P=0.00),B组患者BCVA从0.73±0.45提高到0.42±0.35(P=0.00),A组患者CMT从(403.02±147.70)μm降低到(230.17±21.82)μm(P=0.00),B组患者CMT从(393.96±94.61)μm降低到(236.87±22.98)μm(P=0.00),但观察终点两组患者BCVA和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B组患者中玻璃体内注射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后1个月内出现眼压升高至≥25 mmHg(1 kP=7.5 mmHg)的概率为14.6%,但局部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均能控制。结论 单纯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和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治疗BRVO相关ME均能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且观察期内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的患者玻璃体内注药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 RVO)并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视网膜静脉阻塞并黄斑水肿患者27例27眼,其中中央静脉阻塞( CRVO )8例8眼,分支静脉阻塞( BRVO )19例19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适时眼底激光光凝治疗,观察患眼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 BCVA )和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 CRT)的转归情况。结果:患者27例27眼治疗前平均BCVA (最小分辨角对数视力 LogMAR )和 CRT 为0.8822±0.5601和713.8±224.8μm,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5963±0.4481和376.7±185.5μm。其中8例 CRVO 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4.75次,平均随访时间为13mo,治疗前平均 LogMAR 视力为0.9802±0.6663,接受3次注药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7082±0.4629和0.8517±0.5895,治疗后视力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835.1±289.3μm,3次治疗后和末次随访时分别为306.8±117.7、487.5±201.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9例BRVO患者平均注射次数为2.2,随访时间为9mo,治疗前平均LogMAR视力为0.8124±0.4529,在接受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0.4789 ± 0.2792、0.4888± 0.3163,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平均CRT治疗前为662.7±176.6μm,1次注药治疗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为283.8±129.3、330.6±161.4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够减轻RVO并黄斑水肿患者视网膜水肿程度,提高患眼视力,对BRVO并黄斑水肿的患者疗效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单次注射疗效最长可维持1a。  相似文献   

8.
背景 黄斑水肿是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是激光疗法和抗新生血管药物的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是人源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抗体,临床上常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其在治疗CRVO继发性黄斑水肿方面疗效的研究较少. 目的 比较康柏西普和曲安奈德(TA)玻璃体腔注射对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3年8月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诊断为CRVO继发黄斑水肿者60例60眼,按照就诊日期分为康柏西普组和TA组,每组30例30眼,2个组患者人口基线特征接近.2个组患眼分别行0.05 ml康柏西普或0.05 ml(0.05 mg)TA玻璃体腔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复查.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注射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OCT检查的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次要指标包括注射前后眼压变化和眼部并发症. 结果 康柏西普组和TA组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BCVA均明显优于注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注射后1个月TA组注射眼平均BCVA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柏西普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CMT值分别为(572.00±100.01)、(325.12±91.55)、(280.00±92.37)、(258.65±88.65)、(300.00±87.64)μm,TA组分别为(570.00±102.21)、(345.12±89.31)、(290.00±80.27)、(309.65±84.13)和(303.00±90.59)μm,2个组患眼注射后CMT值较注射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3个月康柏西普组患眼CMT值下降更明显,与T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A组患眼注射前及注射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眼压值分别为(15.20±3.52)、(21.20±3.80)、(26.40±4.00)、(23.60±3.73)和(21.50±3.27)mmHg(1 mmHg =0.133 kPa),注射后各时间点眼压值均明显高于注射前,且TA组注射后各时间点患眼眼压均明显高于康柏西普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康柏西普组注射前后患眼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TA及康柏西普治疗CRVO所致黄斑水肿有效,可减轻视网膜水肿并改善视力.与TA相比,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无眼压升高的风险,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3种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方法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0例(60眼)BRVO并发ME患者随机分为A、B、C组,A组20例接受视网膜光凝治疗,B组20例接受1次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及视网膜光凝治疗,C组20例每月1次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从治疗开始到复诊结束共6个月。比较3组患者治疗6个月时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黄斑中心凹区视网膜厚度(CMT),观察3组所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在治疗6个月时,A、B、C 3组的平均BCVA分别是:0.24±0.12,0.31±0.12,0.42±0.11;平均CMT分别是:(366.13±157.55),(280.02±100.02),(199.35±50.86)μm,3组与各自治疗前及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3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3种治疗BRVO合并ME的方法均是安全、有效的,其中康柏西普注射液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射较其他2种方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对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和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黄斑水肿患者的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年8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眼科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44例63眼记为DME组,另选取采用同样方法进行治疗的继发于RVO的黄斑水肿患者40例40眼记为RVO组。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小数)检查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德国海德堡公司OCT仪进行OCT检查,自动测量患者黄斑中心凹1 mm视网膜厚度并以此作为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者玻璃体内均一次性注射0.05 mL康柏西普(成都康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对比分析DME组和RVO组患眼基线特征及康柏西普治疗后7 d疗效差异。结果 DME组患眼基线CMT为(484.94±152.89)μm, RVO组为(582.33±241.57)μm, RVO组基线CMT高于DM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E组患眼基线BCVA为0.31±0.20,RVO组为0.29±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后7 d, DM...  相似文献   

11.
朱玮  孟逸芳 《眼科新进展》2022,(11):868-873
目的 探索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相关生物标志物与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纳入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20年1月至7月因RVO入院的患者作为RVO组,从临床中心的体检部门随机选取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外周游离DNA(cfDNA)、髓过氧化物酶(MPO)-DNA和瓜氨酸化组蛋白H3 (H3Cit)三种NETs相关标志物的水平,以及炎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和凝血功能指标[血浆样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从而分析NETs与RVO的关系及潜在机制。利用相关性分析探索外周血NETs相关标志物与RVO分型、病程及远期黄斑水肿(ME)发生、炎症水平以及血栓形成的相关性,并进一步分析具有不同水平NETs相关生物标志物的RVO患者中的炎症反应程度和血栓形成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最终纳入了RVO组77例(77眼)患者及对照组受试者48例(48眼)。在RVO组患者外周血中,cfDNA、MPO-DNA和H3Cit三种NETs生物标志物均较对照组增加(均为P<0.05)。cfDNA、MPO-DNA和H3Cit诊断RVO的AUC分别为0.859、0.871和0.928(均为P<0.001)。将RVO分为CRVO和BRVO两个亚组进行对比,结果显示,CRVO 组患者的cfDNA和MPO-DNA浓度均显著高于BRVO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NETs相关标志物与炎症、血栓形成均呈显著线性相关,与RVO病程及远期ME发病无关。结论 NETs与RVO亚型(CRVO及BRVO)、炎症和血栓形成有关,NTEs相关标志物对RVO有潜在的诊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单眼发病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并发黄斑水肿(ME)的患者双眼的视盘区放射状毛细血管密度(radial peripapillary capillary vessel density,RPCVD)和视盘旁神经纤维层(peripapillary retinal nerve fibre layer,PPRNFL)厚度以及患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后两者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单眼BRVO-ME并进行抗VEGF治疗的30例患者。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评估RPCVD和PPRNFL。比较治疗前BRVO组、对侧健眼组、对照组(无眼部疾病的30名健康者左眼)的RPCVD和PPRNFL厚度以及BRVO组治疗前后RPCVD和PPRNFL厚度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BRVO组的全图像RPCVD[(46.52±3.91)%]、视盘内RPCVD[(45.19±3.29)%]及视盘周围RPCVD[(47.92±1.89)% ]均低于对侧健眼组[(48.90±2.50)%、(47.40±3.41)%、(49.30±1.50)%]和对照组[(50.32±1.39)%、(49.49±1.57)%、(51.17±1.62)%](均为P<0.05);治疗前对侧健眼组的全图像、视盘内及视盘周围的RPCVD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治疗前BRVO组PPRNFL厚度[(120.40±10.60)μm]均高于对侧健眼组[(113.40±7.38)μm]及对照组[(114.43±8.17)μm](均为P<0.05),对侧健眼组与对照组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BRVO组治疗后全图像RPCVD[(48.27±1.98)%]、视盘内RPCVD[(46.92±2.94)%]及视盘周围RPCVD[(49.18±1.14)%]均较治疗前增加(均为P<0.05),治疗前后的PPRNFL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但出现下降的趋势。结论 OCTA提供了BRVO视盘血管变化的定量信息。单眼发病的BRVO患者双眼视盘区的微血管密度减少。抗VEGF治疗后,改善了视盘区的微循环,但对PPRNFL无明显有意义的改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深层光学相干断层成像(enhanced depth imaging-OCT,EDI-OCT)技术观察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确诊的42例(44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在无菌条件下接受康柏西普(0.5 mg,0.05 mL)玻璃体内注射1次,分别于注药前及注药后1周、4周、12周记录最佳矫正视力;同时采用EDI-OCT测量不同时间点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结果 CSC患眼治疗后1周、4周、12周BCVA分别为0.57±0.23、0.62±0.23、0.59±0.71,均较治疗前的0.43±1.11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周、4周、12周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分别为(308.17±16.52)μm、(286.54±37.52)μm、(274.58±41.38)μm,均较治疗前的(346.31±59.43)μm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康柏西普治疗葡萄膜大脑炎 (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VKH综合征患者11例(18眼),在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行康柏西普(0.05 mL)玻璃体内注射,同一患者的左右眼注射时间间隔7~14 d,于治疗后1 d、3 d和14 d观察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及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的变化。结果 VKH综合征患眼治疗前BCVA为0.13±0.21,治疗后1 d、3 d、14 d BCVA分别为0.17±0.22、0.21±0.37、0.29±0.51;治疗后1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 d、14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前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为(566.71±39.28)μm;治疗后1 d、3 d、14 d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分别为(499.13±26.48)μm、(276.54±87.42)μm、(244.08±61.28)μm,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常规皮质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行康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治疗VKH综合征安全有效,可迅速促进视网膜下液吸收、降低黄斑中心凹脉络膜厚度,短期内可迅速改善视功能。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电图明视负向反应在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患者视网膜电图(ERG)明视负向反应(PhNR)的变化特点.方法 对间接检眼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确诊的RVO患者30例30只患眼以及对侧健康眼进行视力、视野、闪光ERG(FERG)检查,同时选取与其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人25例50只眼作为正常组进行FERG检查.所有检查均按常规方法进行.RVO患者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14例14只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患者16例16只眼.根据其病史及FFA检查结果,将其按病程时间划分为小于1个月、1~3个月、大于3个月组;另外再根据RVO分型标准及具体检查结果,将RVO患者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对比分析RVO患眼与对侧健康眼以及正常眼PhNR振幅变化及ERG其他参数指标,包括振荡电位(Ops),视锥细胞反应(Cone-a、Cone-b),视杆细胞反应(Rod-b),暗适应眼的最大反应(Max-a、Max-b),30 Hz闪烁光反应(30 Hz)的差异以及PhNR振幅变化与RVO疾病缺血类型、病程的关系.结果 PhNR振幅在CRVO患眼为(28.20±5.80)μV,BRVO患眼为(36.96±4.71)μV,对侧健眼为(61.25±3.93)μV,正常眼为(59.33±16.92)μV.CRVO组与对侧健眼、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9,9.80;P<0.001),BRVO组与对侧健眼、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69,9.75;P<0.001).CRVO组中缺血型PhNR值为(22.77±5.73)μV,非缺血型为(36.63±12.91)μV,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4,P<0.01);BRVO组缺血型PhNR值为(32.39±13.22)μV,非缺血型为(46.73±10.43)μV,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2,P<0.05);病程小于1个月组CRVO与BRVO分别为(24.58±4.60)、(27.94±15.73)μV,1~3个月组分别为(50.39±13.80)、(58.69±12.43)μV,大于3个月组为(25.40±19.94)、(34.48±16.72)μV,CRVO中1~3个月组与大于3个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30,P<0.01).结论 RVO患眼的PhNR振幅较对侧健康眼以及正常对照眼明显降低,缺血型较非缺血型降低,随病程变化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10/2016-05我院门诊确诊的9例9眼慢性CSC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0.5mg/0.05mL康柏西普治疗(其中6眼1mo后再次给予相同剂量的玻璃体腔注射).注射后第1、2、6mo随访观察,观察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OCT、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fundus fluoresceine angiography,FFA)、脉络膜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结果:患者9例9眼中,7眼对康柏西普有明显应答,2眼患者无应答.玻璃体腔注药前9眼患者CMT平均值为373.12±72.43μm,康柏西普治疗后1、2、6mo时CMT分别为332.05±67.13、282.24±62.30、225.56±71.08μm,与治疗前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9眼患者治疗前SFCT厚度为422.11±64.82μm,无应答患者治疗前脉络膜厚度低于平均值,分别为353、65μm.9眼患者治疗后1、2、6mo的SFCT分别为391.45±75.24、365.53±63.07、355.40±66.65μm,治疗前与治疗后1mo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与治疗后2、6mo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前平均视力为0.53±0.32,注射后平均视力为0.65±0.20,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CSC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以有效促进视网膜下液的吸收,降低CMT.玻璃体腔注药后6mo内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可能是患者是否应答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眼底血管性疾病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w AMD)10例(11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RVO)4例(4只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4例(6只眼),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慢性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例(1只眼),分别对其行玻璃体腔康柏西普(0.05 ml)注射治疗。随访时间为注射后1 d、2周、1个月、3个月,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距黄斑中心凹1 mm直径范围内黄斑厚度值、眼压及不良反应。结果注射3个月后,w AMD组、RVO组及DR组的最佳矫正视力较注射前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眼最佳矫正视力由治疗前0.2恢复到0.4,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1只眼,由治疗前0.3恢复到1.0,视力均明显提高。w AMD组:治疗前后黄斑部厚度差值(112.9±128.8)μm,RVO组:治疗前后黄斑病厚度差值(403.0±213.0)μm,DR组:治疗前后黄斑病厚差值(110.0±102.1)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对眼底血管性疾病治疗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继发黄斑水肿的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患者脉络膜厚度的变化及雷珠单抗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接受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C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54例(54只眼)。其中,男性30例(30只眼),女24例(24只眼);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5.27±12.03)岁。全部患眼均采用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方案为前3个月,每个月注射一次,3个月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按需注射。全部患者均随访6个月。检测并记录患眼治疗前后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检测并记录患眼及对侧眼治疗前后的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FCT)。CFT和SFCT的检查结果经检验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患眼治疗前后CFT的比较、患眼治疗前后SFCT的比较、治疗前患眼与对侧眼SFCT的比较及治疗后患眼与对侧眼SFCT的比较,均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 结果治疗前,患眼的CFT为(653.37±235.46)μm;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及6个月时,患眼的CFT分别为(342.36±136.54)μm、(265.31±94.87)μm、(253.01±181.26)μm、(313.54±102.43)μm、(251.12±98.34)μm及(226.13±70.18)μm,与治疗前比较患眼的CFT均变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397,11.233,9.901,9.725,11.584,12.778;P<0.05)。治疗前,患眼和对侧眼的SFCT分别为(323.27±52.24)μm和(253.26±70.13)μm;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及6个月时患眼的SFCT分别为(261.32±80.17)μm、(243.16±65.23)μm、(249.26±59.32)μm、(251.21±72.28)μm、(263.52±63.74)μm及(256.53±72.19)μm;对侧眼的SFCT分别为(251.34±43.26)μm、(254.27±44.16)μm、(252.64±48.27)μm、(251.67±32.89)μm、(252.45±52.36)μm及(253.79±42.57)μm。患眼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及6个月时的SFCT均较治疗前变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 4.758,7.044,6.881,5.938,5.328,5.504;P<0.05)。治疗前患眼的SFCT较对侧眼厚,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3,P<0.05)。治疗后,患眼与对侧眼SFCT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805,-1.036,-0.325,-0.043,1.134,0.240;P>0.05)。说明治疗前患眼脉络膜水肿增厚,经治疗患眼脉络膜水肿消退恢复至对侧眼的厚度。 结论继发黄斑水肿的CRVO患者脉络膜也出现水肿;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在减轻黄斑视网膜水肿的同时亦可减轻脉络膜水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