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牛灵芝  张明  王渊 《现代肿瘤医学》2016,(16):2583-2586
目的:对比分析增强 T1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1- FLAIR)序列和磁化传递对比(MTC)两种序列对脑内微小转移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患有脑转移瘤的病人行常规扫描后采用 T1- FLAIR 和 T1 WI + MTC序列增强扫描,分别统计增强后 T1- FLAIR 和 T1 WI + MTC 序列显示转移瘤的数目、大小、位置等,并比较二者对微小转移瘤的显示能力及2种序列图像的病灶-背景的对比度/噪声(C/ Ns)值。结果:60例脑转移瘤中,共计235个病灶,增强后 MTC 序列显示了231个病灶,显示率为98.3%,T1- FLAIR 序列显示了227个病灶,显示率为96.6%。T1 WI + MTC 序列发现了 T1- FLAIR 序列不能显示的4个病灶,而 T1- FLAIR 序列证实了 T1 WI + MTC 序列误判的2个病灶。T1 WI + MTC 图像病灶-背景的 C/ Ns 值为29.85±6.43,T1- FLAIR图像病灶-背景的 C/ Ns 值为14.54±7.64,T1 WI + MTC 序列的 C/ Ns 值高于 T1- FLAIR 序列的 C/ Ns 值(t=7.05,P ﹤0.05)。结论:增强 T1 WI + MTC 序列和增强 T1- FLAIR 序列相互补充,二者结合能够最大程度满足微小转移瘤的显示和鉴别诊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附3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3例脊柱转移瘤作为研究对象,常规行T1WI、T2WI矢状位扫描,必要时行横断、冠状位扫描或增强扫描。结果:33例中,多椎体转移27例(81.8%),病灶大都呈跳跃式分布(25/27,92.5%),不累及椎间盘;单椎体转移6例(18.2%)。病变侵及椎体全部或部分受累,部分受累者多数边界清楚,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合并病理骨折14例,计27个椎体;椎体破坏伴附件破坏16例;伴椎体旁软组织肿块9例。注射Gd-DTPA后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低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背景与目的:微血管侵犯(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术后肿瘤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术前能否准确预测微血管侵犯会影响肿瘤治疗方案的选择,本研究旨在探讨肝脏MRI 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T2WI)图像纹理特征预测HCC MVI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0例病理证实为HCC的T2WI图像及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分析两组HCC患者的T2WI图像纹理特征,应用纹理分析方法测定均值、标准差、偏度、峰度、方差、能量、熵、自相关、惯量、逆差距和反差共11个纹理参数,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20例HCC患者中,男性186例,女性34例,年龄27~84岁,中位年龄54岁;病理证实MVI阳性者71例,阴性者149例。220例HCC患者中,T2WI上检出MVI阳性患者93例,阴性患者127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0.6%和66.4%。220例HCC患者T2WI图像纹理分析结果显示,MVI阳性组峰度、逆差距及自相关值均高于MVI阴性组,而惯量、熵值低于MVI阴性组,且这些纹理参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纹理特征参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峰度、熵、惯量、自相关和逆差距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621、0.318、0.355、0.698和0.677。T2WI、纹理特征和T2WI联合纹理特征判断MVI的AUC分别为0.635、0.719和0.782;纹理特征和T2WI联合纹理特征诊断MVI的灵敏度分别为74.6%和88.1%,特异度分别为70.5%和74.5%。结论:T2WI图像纹理参数对HCC患者MVI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且T2WI联合纹理特征诊断MVI的效能高于单独T2WI及图像纹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场磁共振成像 (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经临床病理证实的 33例脊柱转移瘤作为研究对象 ,常规行T1WI、T2 WI矢状位扫描 ,必要时行横断、冠状位扫描或增强扫描。结果 :33例中 ,多椎体转移 2 7例 ( 81 8% ) ,病灶大都呈跳跃式分布 ( 2 5/ 2 7,92 5% ) ,不累及椎间盘 ;单椎体转移 6例 ( 18 2 % )。病变侵及椎体全部或部分受累 ,部分受累者多数边界清楚 ,呈结节状或不规则形。在T1WI为低信号 ,T2 WI为高信号。合并病理骨折 14例 ,计 2 7个椎体 ;椎体破坏伴附件破坏 16例 ;伴椎体旁软组织肿块 9例。注射Gd DTPA后呈中等度增强或明显增强。结论 :低场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及MRI在脊椎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30例经临床证实的脊椎转移瘤患者的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脊椎转移瘤共发现81个椎体异常,48处椎管受累,31处椎旁软组织肿块,36处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检出33个椎体异常,CT检出51个椎体异常,MRI检出81个椎体异常。在X线平片和CT上,脊椎转移瘤大多数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66.7%,34/51),少数表现为成骨型(23.5%,12/51)和混合型(9.8%,5/51)骨质异常。MRI表现为T1WI低信号74.1%(60/81);T2WI表现为高信号61.7%(50/81);脂肪抑制T2WI表现为高信号86.4%(70/81)。结论:常规优质的X线平片能发现多数脊椎转移瘤并能做出正确诊断,CT能显示普通X线平片难以发现的早期轻微骨质破坏,敏感性高于X线平片。MRI则能较X平片、CT更早地发现脊椎转移瘤,成为诊断脊椎转移瘤最敏感和最特异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脊柱MRI成像在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7年10月至2010年4月经临床证实的19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行MRI成像,序列包括矢状位T1WI、T2WI扫描,在病变部位做横断位T2WI扫描.结果 19例脊柱转移瘤中累及单个椎体2例,多个椎体受累17例;受累椎体部位颈段1例,胸段13例,腰段7例,骶段1例;转移瘤骨质异常表现包括溶骨性破坏、成骨性改变、混合型改变等.结论 全脊柱MRI成像是脊柱转移瘤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王华  李嶔  应霁翀 《肿瘤学杂志》2015,21(12):999-1003
摘 要:[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和小肝细胞癌 (SHCC)在MRI平扫、增强扫描和 DWI参数上的差异。[方法] 选取SHCC 及FNH患者57例。分析 MRI 鉴别 SHCC 与 FNH 的平扫、增强扫描和 DWI、曲线下面积(AUC)等参数差异。[结果] 在T1WI表现上,FNH 等信号病灶12个(57.14%),SHCC低信号病灶37个(84.09%);在动态增强门静脉期 T1WI表现上,FNH 高信号病灶15个(71.43%),SHCC低信号病灶26个(59.09%),2组信号等级分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18、-5.723,P<0.05);在T2WI 和 DWI表现上,2组病灶均以高信号为主,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Z=-1.318、-1.431,P>0.05)。T1WI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698,特异性为81.4%,灵敏度为58.7%;多期动态增强门静脉T1WI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92,特异性和灵敏度分别为61.0%和100.0%。[结论] SHCC 与FNH的鉴别诊断中MRI 平扫T1WI 和多期动态增强门静脉期 T1WI的诊断价值较高,而DWI 和T2WI 对鉴别诊断能起到一定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8例经病理或临床随访确诊的肾上腺转移瘤及良性病变的患者行18F-FDG PET-CT检查,分别测量肾上腺病灶(共107个)的大小(短径)、CT值及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t检验、x 2检验及Pearson相关性检验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确定CT值及SUVmax区分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的最佳临界点.结果 107个病灶中,最终确诊73个为肾上腺转移瘤,34个为良性病变,肾上腺转移瘤与良性病变病灶的大小分别为(2.17± 1.14)cm、(1.76±1.00)cm(t=1.817,P=0.072);CT值分别为(29.65±10.29) Hu、(14.83±14.42) Hu(t=5.389,P=0.000);SUVmax分别为9.28±5.33、2.81±1.14(t=9.890,P=0.000).肾上腺转移瘤的大小、CT值与SUVmax均存在正相关性(r=0.620,P=0.000;r=0.561,P=0.000).肾上腺转移瘤左右侧分布比例为:左侧58.2%(32/55),右侧9.1%(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689,P=0.000).ROC曲线分析示,以SUVmax> 4.1且CT值>20 Hu作为诊断标准,则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 %(63/69)、94.7%(36/38)、92.5%(99/107)、96.9%(63/65)和85.7%(36/42).结论18F-FDG PET-CT对肾上腺转移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以SUVmax>4.1且CT值>20 HU作为诊断标准,可较好地诊断出肾上腺转移瘤和肾上腺良性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IVIM)双指数模型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肿瘤诊断及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76例脑肿瘤患者分别进行常规MRI扫描、IVIM多b值扫描,并对IVIM多b值扫描图像进行单/指数模型分析,比较两种模型脑肿瘤诊断和分级的效果。结果:32例良性肿瘤呈圆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信号,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不强化或均匀强化,44例恶性肿瘤呈圆形或不规则形,T1WI序列呈等或低杂信号,T2WI序列呈等或高混杂信号,34例占位效应明显,10例占位效应不明显,增强扫描时病灶均明显强化。良性肿瘤的ADC、ADCslow、ADCfast值均明显高于恶性肿瘤(P<0.05),ADCfast、F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和ADCslow组(P<0.05),单/双指数模型诊断良恶性脑肿瘤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级别胶质瘤的ADCslow、ADCfast和Ffast均显著高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ADCfast值ROC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ADC、ADCslow组和Ffast组(P<0.05),常规MRI序列和双指数模型对胶质瘤分级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体素内不相干运动磁共振成像是脑肿瘤诊断的有效补充技术,其双指数模型多b值DWI技术的ADCslow可用于脑肿瘤良恶性的诊断,其诊断效能与单指数模型的ADC值相当。另外,双指数模型的ADCfast值能够准确地进行胶质瘤分级,是区分高、低级别胶质瘤的敏感性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学位移水脂磁共振成像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PDFF)和同、反相位成像(OP/IP)对胸、腰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MBD)的诊断价值。方法所有MMBD患者均行脊柱矢状位T1WI、矢状位STIR、矢状位mDxion quant和矢状位mDxion FFE扫描。将正常椎体及良性病变椎体并为非MMBD病变组,MMBD病变椎体为MMBD病变组,分别测量PDFF值和OP/IP值;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两参数对MMBD的诊断效能,用Youden指数法计算OP/IP和PDFF的诊断临界值;利用Pearson检验分析两参数的相关性。结果MMBD病变组的PDFF明显低于非MMBD病变组,OP/IP明显高于非MMBD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FF和OP/IP的诊断界值分别为8.45%和0.66,PDFF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969)>OP/IP(0.922),两者的敏感度分别为96.64%和85.71%,特异性分别为96.35%和90.41%。两者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DFF与OP/IP呈中度负相关。结论PDFF和OP/IP对于MMBD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PDFF的诊断效能优于OP/IP。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风险基因,并构建由基因组成的列线图(nomogram)预测模型。 方法 从TCGA和GEO数据库下载基因测序数据,利用差异分析和LASSO回归方法筛选基因。利用赤池信息准则确定最优的nomogram模型,ROC曲线、校准曲线及拟合优度检验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 通过筛选得到11个有效预测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基因。由年龄、病理T分期、TH、CDH4、PNMA6A、TNNC1、KIR2DL4、STUM、SFTA2构成的nomogram模型具有最小的AIC值(440.4)。内部评估模型AUC值为0.800,外部验证AUC值为0.664,校准度及拟合优度均较佳。临床决策曲线分析法评估基于nomogram模型的风险判断可以带来临床获益。结论 共筛选出11个结肠癌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基因。构建的nomogram预测模型的一致性和区分度良好,可帮助评估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T2WI与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影像组学模型对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和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鉴别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PCa患者与64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原始MRI图像。使用ITK-SNAP软件手动勾画整个肿瘤(不包括囊变、出血、坏死及钙化)生成三维体积(VOI),采用FAE软件分别从T2WI与ADC图像提取高通量影像组学特征,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循环特征消除(RFE)方法进行特征选择,使用支持向量机(SVM)作为分类器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所有病例按7∶3分成训练集与验证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分析评估各个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诊断效能与校准能力,并使用Delong检验评价模型间的差异。结果:经过特征选择,分别使用12、15、11个图像特征构建基于T2WI/ADC/T2WI+ADC的影像组学预测模型。训练集中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0.92、0.96,验证集中T2WI/ADC/T2WI+ADC影像组学模型的AUC分别为0.85、0.89、0.91。Delong检验显示T2WI+ADC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诊断效能显著高于单个序列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联合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结论:基于T2WI+ADC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术前鉴别PCa和BPH。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术前寻找可早期用于准确评估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生物标志物极具临床应用价值。探讨MRI影像组学参数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建立和验证用于术前预测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影像组学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9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的子宫颈癌非淋巴结转移患者和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患者共20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过术前MRI检查。选用MRI图像分别为T2加权图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和T1增强图像(T1 contrast +,T1C+)。使用ITK-SNAP软件进行三维手动分割子宫颈癌肿瘤区域。通过开源的python包Pyradiomics和python编程平台jupyter notebook,经过10种图像类型体系和6种特征体系来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选取子宫颈癌患者202例,其中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10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的98例。T2WI序列和T1C+序列模型分别提取1 923个特征,T2WI联合T1C+序列提取3 846个特征。通过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经过机器学习模型验证影像组学标签。最后将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准确率、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作为评估影像组学标签的定量表现。结果:T2WI序列选取特征排序前14名的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训练集AUC=0.810,测试集AUC=0.773。对于T1C+序列选取了特征排序前16名的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训练集AUC=0.819,测试集AUC=0.781。在T2WI联合T1C+序列中选取了特征排序前16名的特征进行分类器训练,训练集AUC=0.841,测试集AUC=0.803。结论:T2WI联合T1C+序列影像组学模型对早期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GEP-NEN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经病理确诊为GEP-NENs的95例患者外周血细胞参数,分别计算NLR和PLR,并以97例慢性胃炎及10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进行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NLR、PLR检测的诊断价值,并找出其界值。分析NLR及PLR与GEP-NENs患者临床病理相关性。结果 (1)GEP-NENs组NLR(2.51±1.32)及PLR(148.26±72.99)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0.01)。(2)ROC曲线结果显示:NLR诊断GEP-NENs的曲线下面积为0.674,界值为2.24,敏感度为48%,特异性为86%;PLR诊断GEP-NENs的曲线下面积为0.671,界值为156.85,敏感度为41%,特异性为89%。(3)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NLR及PLR与GEP-NENs的病理分级无明显相关性(P>0.05)。依据NLR及PLR诊断GEP-NENs的界值,将GEP-NENs患者分为高值组及低值组,卡方检验显示NLR及PLR值与肿瘤临床病理参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外周血NLR和PLR值在GEP-NENs患者中明显升高,但诊断GEPNENs准确性及阳性率低,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疾病进展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杨锐  陈晓荣  赵年  闵朋 《现代肿瘤医学》2018,(14):2252-2255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I DWI)在肾细胞癌(RCC)脑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140例RCC患者,所有患者都给予常规MRI T1WI与T2WI序列诊断,同时给予DWI序列的ADC值测定与诊断价值判定。结果:所有患者的MRI图像均显示清晰,病理确诊为RCC脑转移40例,RCC 100例。39例RCC脑转移患者的T2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36例T1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8例RCC患者的T2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72例T1WI序列表现为高信号,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140例患者肾实质ADC值是(2.21±0.32)×10-3 mm2/s,同时,患者肾脏实性肿瘤ADC值是(1.54±0.37)×10-3 mm2/s,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8,P<0.05);RCC患者的ADC 值为(1.26±0.21)×10-3 mm2/s,RCC脑转移患者的ADC 值为(1.59±0.30)×10-3mm2/s,RCC脑转移的ADC 值明显高于RCC患者(P<0.05)。将阈值设定为1.355×10-3 mm2/s,通过DWI对RCC患者的脑转移进行诊断,得出其特异性为92.1%,敏感性为85.0%。结论:在诊断RCC患者的脑转移时,ADC值和DWI可以提供重要依据,两者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食管鳞癌脑转移6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癌脑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食管鳞癌脑转移瘤个数与T分期、N分期呈正相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9.65月;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2、N3分期是食管鳞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危险因素,N0、N1期患者出现脑转移的风险更低(P<0.05)。Log rank生存分析显示,脑转移瘤个数为1的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优于脑转移瘤个数为2和3的患者(P<0.05);N0+N1期患者预后好于N2和N3期的患者(P<0.05);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T3+T4、N3、是否做全脑放疗是影响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食管鳞癌脑转移瘤数量与T、N分期呈正相关。N分期越晚,脑转移风险越大。T、N分期越晚,食管鳞癌脑转移患者预后越差。全脑放疗可以获得更大的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于化学位移效应的磁共振同反相位成像(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病理分级进行手术前评估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9例经病理证实为HCC患者的术前MRI资料。处理Dixon同反相位成像及DWI序列图像,获得瘤内脂肪分数及最小ADC值。比较不同病理分化程度HCC瘤内实性成分脂肪分数和最小ADC值的差异;分析脂肪分数及最小ADC值与病理等级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确定不同病理分级HCC的脂肪分数、最小ADC值鉴别界值及其敏感度、特异度。  结果  共纳入109例患者,低分化组24例,中分化组69例,高分化组16例。各病理分化组的脂肪分数、最小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脂肪分数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性(r=0.566,P < 0.01)。脂肪分数预测低分化与中分化的界值为8.71%,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67.19%,ROC曲线下面积为0.738;脂肪分数预测中分化与高分化的界值为5.53%,敏感度为71.87%,特异度为75.00%,ROC曲线下面积为0.843。最小ADC值与病理分级呈负相关性(r=-0.674,P < 0.01)。最小ADC值预测低分化与中分化的界值为0.379×10-3 mm2/s,敏感度为79.17%,特异度为84.37%,ROC曲线下面积为0.890;预测中分化与高分化的界值为0.532×10-3 mm2/s,敏感度为89.06%,特异度为62.50%,ROC曲线下面积为0.812。  结论  3D-Dixon成像和DWI在肝癌诊断及预后影响因素评估方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脂肪分数和最小ADC值与HCC病理分级具有明显相关性,可作为无创性生物学指标评估肝细胞癌组织病理学因素。   相似文献   

18.
GD—DTPA、MRI增强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GD-DTPA在脑转移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经手术及临床证实的脑转移瘤患者,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9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脑单发转移瘤5例,多发转移瘤20例,幕上转移15例,幕下转移3例,兼有7例,3例合并脑膜转移。T1WI发现病灶35个,T2WI发现病灶45个,增强扫描发现病灶125个,增强扫描发现病灶是非增强的近2.8倍。结论:增强扫描MRI对脑转移瘤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增强扫描,尤其对肿瘤与水肿的区分、脑膜转移以及鉴别诊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Bcl-2、miR-451、Th17细胞在食管癌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复发的关系.方法 选取101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9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与各外周血指标水平之间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各外周血指标诊断价值,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各指标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外周血Bcl-2、m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