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酸丁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后对心肌酶谱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108例患者在丁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后分别测定术毕、术后24小时和术后一周心肌酶谱(包括GoTs、GoTm、HBD、CPK、LDH)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只有CPK在术毕和术后24小时增高(P<0·05和P<0.01),其余各项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丁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心肌细胞结构和心肌酶港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了23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和23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甘油三酯(TG)与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和载脂蛋白(Apos)AⅠ、B100、CⅡ、C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AP患者的TG(P<0.01)、LDL-C(P<0.05)和ApoB100(P<0.01)明显增高;与治疗前相比较,AP患者用大承气汤为基本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治疗后的TG、LDL-C和ApoB100未能降低(P>0.05)。提示AP患者存在脂质和Apos的异常,特点是高TG及LDL-C增高,ApoB100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
三种局麻药用于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地卡因(Ⅰ组)、丁哌卡因(Ⅱ、Ⅲ组)及利多卡因(Ⅳ组)用于5~12岁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进行临床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局麻药在阻滞作用开始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阻滞平面固定时间Ⅰ组与Ⅱ组长于Ⅲ组与Ⅳ组(P<0.05),阻滞平面消退时间Ⅰ组明显长于其它三组(P<0.01),而三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果提示地卡因、丁哌卡因适用于小儿蛛网膜下腔阻滞,利多卡因不宜选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后颅窝及上颈髓手术麻醉后坐位及空气栓塞时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23例择期手术病人以羟丁酸钠-芬太尼-硫喷妥钠诱导,七氟醚吸入维持,采用Swan-Ganz导管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结果 坐位前 RAP、SVRI增高(P<0. 05),HR、CI、SI、LVWI、LVSWI及 RVWI、RVSWI显著降低(P<0.05);坐起后及其后的30~60分钟CI、SI、RVWI、RVSWI进一步减低(P<0.01或P<0.01),SVRI继续增高(P<0.01);坐位60分钟后血液动力学各参数保持相对稳定;术毕改卧位后除SI及PVRI外,其余参数恢复至术前水平。本组9例病人出现空气栓塞,早期表现MPAP、PCWP显著增高(P<0.01),P_(ET)CO_2显著降低(P<0.01),而后PVRI、CI及LVWI、RVWI、RVSWI显著增加(P<0.01)。经早期抽气处理,10分钟后MPAP、PCWP及ETCO_2逐渐恢复至栓塞前水平,而 PVRI、CI、LVWI、RVWI、RVSWI变化持续较长时间。结论坐位手术麻醉过程血液动力学前60分钟波动较大,以后相对平稳;置入Swan-Ganz导管可早期发现及处理空气栓塞,提  相似文献   

5.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对69例急性阑尾炎患儿进行观察,其中发病6~12小时就诊者34例,发病12~24小时就诊者35例,术前采血1次。健康对照组35例,采血1次。分别检测G-CSF、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C反应蛋白(CRP)。结果显示:急性阑尾炎患儿G-CSF发病后6~12小时明显升高(P<0.01),12~24小时继续升高(P<0.001),WBC,ANC,CRP发病后6~12小时升高不明显(P>0.05),12~24小时明显升高(P<0.01)。结果提示:G-CSF能早期反映阑尾受到感染,是小儿急性阑尾炎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用RIA法测定了30例健康人、CRF24例非透析病人和14例血透病人的血浆ANP,PRA,ATⅡ,ALD水平。结果表明CRF病人ANP,PRA,ATⅡ,AL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其中高血压组ANp明显高于非高血压(P<0.05),血透后ANP明显下降(P<0.01),ANP和Scr,MAP呈正相关,ANP,ATⅡ均和A呈负相关,结合文献初步探讨了CRF时,ANP和PAS的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胆管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甲状腺激素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症急腹症患者机体内分泌激素的变化。方法对27例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A组)和2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SAP)(B组)患者围手术期甲状腺激素变化进行了观测,并与120例胆囊结石(C组)患者对照。结果术前A,B组T3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1)。A,B组术后T3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前及术后A组T3均显著低于B组(P<0.05,P<0.01)。2例死亡的ACST患者,术前T3均低于046nmol/L,术后仍低于085nmol/L。结论甲状腺激素变化可作为判断感染程度和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探讨氨甲苯酸和抑肽酶的止血疗效。方法将34例成人心脏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于体外循环(CPB)前、中、后给予氨甲苯酸共750mg;B组CPB中给予抑肽酶200万U;并设一对照组。结果氨甲苯酸使CPB中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明显缩短,追加肝素量较另两组显著增加(P<0.05),24小时胸液量较对照组减少23%(P>0.05)。抑肽酶使CPB中ACT略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对肝素用量无影响,24小时胸液减少35%(P<0.05)。两用药组术中术后库血用量均显著减少(P<0.01),术后胸液量相似(P>0.05)。结论氨甲苯酸止血疗效弱并缩短ACT及明显增加肝素用量,不如抑肽酶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9.
术后镇痛对老年人上腹部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32例 ASA Ⅱ~Ⅲ级择期行上腹部手术(UAS)的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16)和术后每6小时用 0. 125%丁听卡因十芬太尼0.025mg 10ml行硬膜外镇痛(PEA)组(n=16),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拔管时,术后4、8和24小时的呼吸频率(RR)、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和动脉血pHPaO2、PaCO2、NCO0-3、BE-B、O2Sat。结果表明:虽术后持续鼻导管吸氧,对照组仍出现严重的呼吸抑制和酸碱平衡紊乱,尤以术后8小时内,特别是4小时内最严重;而镇痛组则程度轻微且无明显缺氧、二氧化碳蓄积和酸碱平衡失调。可见用0.125%丁哌卡因十芬太尼0.025mg 10ml行PEA能改善老年患者的术后肺功能。但在PEA期间仍应继续进行呼吸监测,并常规给予吸氧至少8小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 0.75%罗哌卡因与 0.75%布比卡因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ASA-Ⅰ~Ⅱ级初产妇40例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随机、双盲分两组:R组(n=20)腰麻用药为0.75%罗哌卡因1.2~1.4ml(9-10.5mg)出组(n=20)腰麻用药为0.75%布比卡因,剂量同R组。术中两组麻醉效应不足时经硬膜外导管补充1.6%利多卡因。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状况,评估麻醉效应,并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最高阻滞平面及达到时间相似(P>0.05),但R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慢,维持时间短(P<0.05);下肢运动阻滞程度R组显著低于B组(P<0.01);术中R组有4例(20%)发生心动过缓,B组5例(25%)出现主观气促感;新生儿 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气值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0.75%罗哌卡因用于硬腰联合麻醉剖腹产手术安全有效,与0.75%布比卡因相比,下肢运动阻滞弱且恢复迅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离体大鼠心脏灌流及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期间的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进行了动态观察,结果提示:(1)ET灌流离体大鼠心脏时冠脉血流明显减少,心脏组织MDA生成,LDH漏出显著升高。同时灌流CGRP时冠脉血流显著增加,MDA生成和LDH漏出量显著降低。(2)CPB病人术前ET水平明显高于术中与术后(P<0.01)心脏复苏后,体内ET含量达到了最低水平。回ICU及术后24小时体内ET开始回升。(3)CPB期间CGRP无明显变化,术后24小时,体内CGRP含量明显较术前及术中升高(P<0.05)。文章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及临床意义进行了简要本文作者单位:100037海军总医院胸心外科、心脏内科讨论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梗阻性黄疸患者败血症的发生机理,研究了37例梗阻性黄疸(A组)和90例胆囊结石(B组)患者的胆道内压力、门静脉血流速度与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A组又分为急诊手术组(A1)、择期手术组(A2)、>60岁组(A3)和<60岁组(A4)4个亚组。结果显示:A及A1~4各组术前CD3+、CD4+、CD8+值均显著低于术后10天值(P<0.05或P<0.01),sIL-2R显著高于术后10天值(P<0.01)。A1组术前sIL-2R极显著高于A及A2~4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胆道内压力与IL-2、CD3+、CD4+及CD8+呈负相关,与sIL-2R呈正相关(P<0.01),门静脉血流速度与IL-2呈正相关(P<0.01)。由此表明梗阻性黄疸感染与宿主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上腹部手术后镇痛对儿茶酚胺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选择30例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采用N2一O2一安氟醚(GOE)吸入麻醉,其中镇痛两组术终采用0.25%丁哌卡因20ml行腹腔神经丛阻滞,术后硬膜外分别持续滴入0.125%丁哌卡因及0.00025%芬太尼生理盐水溶液,在术终及术后2、5、8小时分别采静脉血分离血浆,并同时用线性视觉模拟评分法作疼痛程度评定,标本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一电化学检测法分析血中儿茶酚胺浓度。结果镇痛两组疼痛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多巴胺血浆浓度在组间及组内比较均无差异(P>0.05),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血浆浓度术后2、5、8小时与术终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三组间比较术终无差异,而术后2、5、8小时镇痛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但镇痛两组间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上腹部手术后在腹腔神经丛阻滞下,行硬膜外术后镇痛既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又能有效地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引起儿茶酚胺的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的动力学改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直肠肛门瘘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对37 例肛瘘患者手术前后用直肠肛管测压法检测直肠肛门反射(RAR) 、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 、肛管最长收缩时间(ALCT)、直肠静息压(RRP)、肛管静息压(ARP)5 项技术指标。对肛瘘手术前后及其低位、高位手术前后、低位与高位术后进行比较,并与30名正常人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RAR 完全恢复并敏感率提高( P< 0-01) ,与正常人无差异( P> 0-05) ;AMCP与术前无差异( P> 0-05) ,比正常人明显降低( P< 0-01) ;ALCT 与术前无差异( P> 0-05) ,比正常人延长( P< 0-05) ;RRP术后降低( P<0-01),与正常人无差异( P> 0-05) ;ARP术后降低( P< 0-01),比正常人亦显著降低( P< 0-01)。结论 肛瘘疾病及肛管内外括约肌损伤的严重程度对肛门的闭紧功能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高位肛瘘可能引起部分患者的气体或液体失禁。  相似文献   

15.
观察犬心脏停跳复跳后全脑浅低温(34℃)对脑组织前列环素和血栓素 A2 含量的影响。结 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后常规治疗4小时,6-keto-PGF1a水平无明显变化,TXB2含量明显上升(P< 0. 01),TXB2/6-kteo-PGF1a(T/K)比值明显升高(P<0.01);浅低温治疗组与缺血再灌常规治疗组比较 6-keto-PGF1a水平仍无明显变化,而TXB2含量下降(P<0.05),T/K比值降低(P<0.05)。提示全脑浅 低温能抑制脑缺血再灌后花生四烯酸环氧酶途径代谢,调整脑内前列环素与血栓素A2的平衡,有利于 脑复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催乳素(PRL)、母乳量及婴儿体重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足月产妇,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剖宫产术。术毕随机等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行PCEA,注入0.2%布比卡因(2ml/h)持续72小时镇痛。对照组术毕拔出硬膜外导管。两组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PRL。结果:镇痛组VA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PRL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镇痛组术后PRL又显著高于对照级殖 组婴儿体重增加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睡眠好。两组宫缩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经卡因PCEA能促进PRL分泌,增加婴儿体重。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患者肾血流与内皮素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了解内皮素(ET)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糖尿患者不同阶段时肾血流的关系。方法肾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定为糖尿病肾血流正常组(A组)15例、糖尿病肾血流减少组(B组)15例,正常对照组18例。分别采血测定血浆ET-1和CGRP浓度。结果A组ET-1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B组ET-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二组ET-1水平与肾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max)、肾动脉血流量(Q)呈负相关(P<0.01),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P<0.05)。二组的CGRP水平均低于正常组(P均<0.01),但A与B组的CGRP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发现CGRP水平与Vmax、Q和UAER呈相关关系。结论ET-1在糖尿病不同阶段时对肾血流量的病理生理作用可能不同;糖尿病患者呈现低CGRP血症,但它对不同阶段的糖尿病肾血流的影响尚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于麻醉前、后采集静脉血,用火箭电泳法或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急性时相蛋白的浓度。选择患者24例,分为两组:全麻组为癌瘤和脊椎结核手术,硬膜外组为子宫切除和下肢手术。结果表明;两组CRP术后1、3、5天显著升高(P<0.01),术后7天恢复;两组a1-AT术后3、5、7天升高(P<0.05)。全麻组a1-AG和c1-INH术后3、5、7天升高、HP术后5天升高、PA术后3、5天下降(P<0.05),而硬膜外组上述各指标无变化;两组a2-MG、Fn、和TRF均无变化(P>0.05)。说明急性时相蛋白的变化与麻醉、手术、出血和感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中药复方抗癌方(KAF)对人结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HC8693 细胞株作为靶细胞,用MTT试验测定细胞毒作用,用TRAP半定量法测定端粒酶活性。结果 KAF对HC8693 的半数致死量(LD50) 为25-4% ;染毒后,端粒酶活性降低(5% KAF组:4676-7±478.1 ;10 % KAF组:3581-3±632 .4;空白对照组:6003.3 ±337.9。P<0-05 或P< 0-01) ,去除KAF24 小时后,端粒酶活性仍维持在较低水平(4495.0 ±423-9,P<0-05) 。结论 KAF能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对甲状腺激素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作者选择21例心脏直视手术病人,用放免法分别于术前、术中、术后2、24小时测定其血浆T3、T4、游离T3(FT3)、游离T4(FT4)、反T3(rT3)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含量。结果发现T4、FT4术中降低,术后2小时恢复正常(P<0.05)。T3、FT3呈下降趋势,术后24小时降至最低(P<0.01)。rT3进行性升高。TSH术中一过性升高。结论:甲状腺激素在CPB时变化为术中低T3、T4综合征,术后为低T3综合征。提示CPB后T3补充治疗有利于病人康复及某些术后难治性心功能不全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