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CV、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在肝病诊断价值中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的4项参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应用ABBOTT公司生产的CD-1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81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 (1)肝硬化组、慢乙肝组、急性肝炎组MCV、RDW、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PDW、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MCV、RDW、MPV之间成正相关关系,PLT、PDW、PCT之间亦成正相关关系,MCV、RDW、MPV与PLT、PDW、PCT之间成负相关关系。结论 (1)MCV、RDW可以反映肝病病情的轻重和肝功能损害程度;(2)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的4项参数变化与病情的关系.方法应用ABBOTT公司生产的CD-16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181例肝病患者和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结果(1)肝硬化组、慢乙肝组、急性肝炎组MCV、RDW、M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PDW、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MCV、RDw、MPV之间成正相关关系,PLT、PDW、PCT之间亦成正相关关系,MCV、RDW、MPV与PLT、PDW、PCT之间成负相关关系.结论(1)MCV、RDW可以反映肝病病情的轻重和肝功能损害程度;(2)血小板4项参数测定为肝病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初步评价提供了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肝炎患者血小板4项参数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光电MEK一6318K型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对38例急性肝炎、47例慢性肝炎、47例肝硬化和13例健康人的血小板4项参数进行检测,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1)急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PDW3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肝炎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PDW3项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肝硬化患者与健康人比较,MPV、PCT2项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患者由于门静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其血小板数明显减少,MPV、PCT2项参数与健康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血小板数值的减小,血小板体积增大,PLT与MPV之间呈现非线性的负相关性,而PLT与PCT之间则存在正的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对于监测肝炎患者的病程发展及出血倾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YSMEX 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18例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的MCV、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两病例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MCV、PLT、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组,RDW、MPV值均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早期PLT、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PDW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CV、RDW及血小板4项指标的检测,对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及血小板相关参数测定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病情关系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NIHONKOHDEN-6138K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43例肝硬化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1)肝硬化患者MCV、RDW、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MCV、RDW之间呈正相关,PLT、MPV与PCT呈正相关,PLT、MPV与PDW呈负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MCV、RDW及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SysmexSF-3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43冽肝硬化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HCV)、红细胞庠积分布宽度(RDW)、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①肝硬化患者MCV、RDW、PDW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LT、MPV、PC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②MCV、RDW之间呈正相关,PLT、MPV与PCT呈正相关,PLT、MPV与PDW呈负相关。结论肝硬化患者MCV、RDW及血小板参数的测定,对初:步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采用MET-HC2022型血细胞仪对90例肝病患者血小板四项参数进行检测,发现肝病患者血小板(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压积(PCT)均显著降低(P<0.01)。提示血小板参数测定对肝病患者血小板数量和形态变化,病情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变化在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病情变化中的意义。方法应用SYSMEXKX21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218例肝炎后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以及100例健康者的MCV、RDW及血小板4项参数。结果两病例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积(PCT)值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MCV、PLT、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组,RDW、MPV值均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组(P<0.01);慢性肝炎早期PLT、PCT值均显著低于慢性重型肝炎中期,PDW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与肝脏损害程度呈正相关。结论MCV、RDW及血小板4项指标的检测,对重型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病情轻重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压积(PCT)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拜耳ADVIAl2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50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初诊期、骨髓象缓解期及40例正常人的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结果初诊AL患者PLT、MPV、PC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但PDW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初诊AL患者PLT、PDW、PCT均显著低于骨髓象缓解组(分别为P<0.001、P<0.05、P<0.001),但MPV与骨髓象缓解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骨髓象缓解组PLT、PDW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P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PCT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的测定对预示急性白血病病程进展以及反映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因凝血因子合成减少或缺乏引起出血。我们对本院传染科住院重症肝炎、肝硬化急性和慢性肝炎患者进行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BG)、血小板总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进行检测,探讨检测结果与肝病发展的相互关系和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脑梗死、尿毒症3种疾病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38例不同疾病患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4项参数测定,并与96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PC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MPV、PDW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肝硬化出血组PLT、MPV、PCT低于无出血组(P0.05),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而MPV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PDW无明显变化。脑梗死组治疗后MPV比治疗前降低(P0.05)。尿毒症组PLT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DW、MPV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CT变化不明显。结论血小板参数的联合监测对3种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化疗时血小板参数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液学分析仪检测43例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肺癌患者在化疗治疗前及每个化疗疗程结束后第二天(共4个疗程,各疗程间隔3周)的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并与199例健康成人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化疗前PLT、PCT和PDW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1)。MPV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化疗后不同阶段各参数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0.01),并随着疗程的增加各参数均逐渐下降。结论 晚期肺癌患者血小板数量增多、体积变小,化疗使血小板数量和体积明显降低;观察血小板参数的变化能间接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对临床能否进一步化疗有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梗塞患者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血小板5项参数对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108例脑梗塞住院患者和40例中老年体检者的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PCT)和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对血小板5项参数进行比较并作相关分析,同时对脑梗塞组中40例患者治疗前后的5项参数进行配对比较.结果脑梗塞组PLT减少、MPV和MAR增高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0.05).PDW、 PCT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对照组PLT与MPV为中度负相关(r =-0.55,P<0.01),脑梗塞组二者为低度负相关(r =-0.37,P<0.05).脑梗塞组治疗后MPV减小,有显著差异(P<0.05);PLT、PDW、PCT和MAR无显著差异.结论 MPV增大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指标,观察PLT、 MPV和 MAR的变化对脑梗塞的诊断和预防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血小板功能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了91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并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积分法)比较。结果:肝硬化组PLT、MPV、PCT较对照组无显著降低(P<0.01)或P<0.05),而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组PLT、MPV、PCT较无上消化道出血组均显著降低(P<0.01);肝功能A级组PLT、B级组PLT和MPV及C级组PLT、MPV、PCT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C级组PDW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B级组PLT、MPV较A级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C级组LT、MPV、PCT较B级组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血小板四项参数可间接反映血小板功能,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指导临床治疗及其预后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病患者有关血小板参数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203例病毒性肝炎患者与161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PL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 PV)和血小板压积(PC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肝炎患者与肝硬化患者PLT、MPV、PCT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PDW与正常对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LT、MPV、PCT及PDW四项指标的异常与肝脏受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提示各项检测的联合应用和动态观察,有助于临床医师对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的预后作出评估。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硬化诊疗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含量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检测57例肝硬化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并与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相比较。结果 (1)肝硬化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血小板(PLT)、血小板比容(PCT)显著下降,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增高;肝功能B、C级组与A级组比较,C级PLT、PCT下降显著,MPV、PDW显著升高。(2)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下降。结论肝硬化患者存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参数和凝血指标可以反映肝病患者的肝损伤程度,为临床对病情判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在缺血性眼病(IOP)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6例确诊为IOP的患者,包括非动脉炎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68例、视网膜动脉阻塞(RAO)27例和眼缺血综合征(IOS)21例。同时以年龄、性别与实验各组患者一比一配对,选取11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测定血小板总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容(PCT)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结果 NAION、RAO、IOS组MPV、PCT和PDW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LT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PV、PCT和PDW的异常率分别为73.3%、9.1%和34.2%。结论血小板参数中MPV、PDW、PCT,尤其是MPV的变化,对IOP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血小板四项参数的变化与肝硬化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硬化患者118例和正常对照者60例,采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比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结果 较健康对照组肝硬化患者PLT、PCT显著降低(P<0.01),MPV、PDW显著升高(P<0.01).肝硬化出血组较非出血组PLT、PCT降低而MPV 、PDW升高(P<0.05).结论 血小板参数可以间接反映血小板的功能变化,对评估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害程度,判断有无出血倾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使用XE-2100型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别测定健康对照、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比容(PCT)。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有血管病变组和冠心病组的PLT、MPV、PDW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无血管病变组血小板4项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在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糖尿病并发症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病患者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的变化在慢性肝病患者病情变化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北京普利生C2000-1血凝仪和法国ABX-MICROS-60血液分析仪,对126例慢性肝病患者与36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指标检测.结果 PT、APTT、FIB、PLT、PCT、MPV、PDW 7项指标中,慢性肝炎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仅PLT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值基本在正常范围,而PT、APTT、FIB、PCT、MPV、PD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重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延长,FIB、PLT、PCT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肝炎后肝硬化、慢性重症肝炎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PT、APTT明显延长,FIB、PLT、PCT显著减少,MPV、PDW增大均有差异(P<0.01,P<0.05),且异常程度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止凝血3项和血小板参数联合检测,可作为肝病患者肝功受损程度的评价指标之一,动态观察该项目,有助于了解慢性肝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出血倾向、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