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调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原因,查找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19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ICU发生的CRKP感染病例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9例,罹患率为6.82%(9/132),与2018年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流行曲线疑似"间歇传播";病例分布在两个病区但床位相对集中;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环境物表CRKP检出率为4.69%(3/64),分别从19床治疗车,6床床头柜和6床床周地面检出,纤支镜CRKP检出率为100.00%;9株患者检出的CRKP菌株和5株环境检出的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病区大清洁、规范纤支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纤支镜进行环氧乙烷灭菌等针对性措施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ICU内纤支镜清洗消毒不到位以及环境消毒不彻底是导致此次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查找原因,并采取针对性控制措施是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暴发原因, 为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21年6—7月某院神经内科ICU检出CRKP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 并采取控制措施, 评价防控效果。 结果 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7例, 罹患率为12.28%(7/57), 与2019、2020年同期罹患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 手标本CRKP检出率为6.67%(1/15), 为1名保洁员手; 环境物体表面CRKP检出率为5.45%(3/55), 分别为19床床头柜、19床输液泵、1号床手持电脑(PDA)。在采取集中隔离CRKP感染患者, 严格限制人员流动, 病区清洁与消毒, 加强手卫生监管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后, 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 结论 此次可判定为一起CRKP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推测CRKP感染患者未采取集中隔离措施、环境消毒不彻底及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此次暴发事件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感染暴发, 调查原因, 及时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是控制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耐药表型及临床分布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5年某医院住院患者临床分离的CRKP,分析标本来源分布及病原菌药敏同源性。结果949株非重复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CRKP 75株(7.90%)。2013—2015年CRKP的检出率分别为1.35%、7.77%、17.04%,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RKP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主要分布于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病科和急诊科。CRKP对阿米卡星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敏感率稍高,分别为57.33%、48.00%。CRKP社区获得性感染者22例,占29.33%;医院获得性感染者53例,占70.67%。75例CRKP感染患者死亡18例(24.00%)。耐药表型分析有同源性的CRKP分为5种克隆,主要在ICU、急诊病房和老年病科等科室传播流行。结论CRKP感染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临床应加强CRKP的监测,采取强化的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CRKP的播散和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某院神经外科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18年6月12日—7月2日该院神经外科11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控制CRKP感染。结果 11例CRKP感染患者中7例诊断为医院感染。对其中6株CRKP采用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检出A、B两种基因型,2例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A型基因,4例患者(包括3例医院感染患者)感染的CRKP菌株为B型基因。患者环境物体表面,以及部分医务人员手、咽拭子检出CRKP。结论该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CRKP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和医务人员的手导致感染的传播。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并采取手卫生、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以及隔离等措施是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idenes-resistant Klebisella pneumoniae,CRKP)的环境流行特点及菌株传播情况,追踪其传播途径。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6月-2017年10月4个重症监护室及病区的CRKP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次性棉拭子采集其周边环境物品如床单元、床旁仪器、医疗用品、医护人员衣服、手等标本送检鉴定,将其中的CRKP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同源性鉴定。结果在相关监护室及病区16例感染患者的周围环境中共采集微生物标本259份,分离鉴定出CRKP 39株,检出率为15.06%;CRKP分离物品以床单元10株占25.64%为主,其次为呼吸垫巾7株占17.95%;42株菌(含3株体液标本)PFGE结果显示,同源性80%的菌株占83.33%(35/42)。结论医院环境中CRKP有主要的流行类型,可能存在环境的传播,提示应加强对ICU等重点部门的消毒隔离工作,重视环境物品的消毒及医护人员无菌操作,切断医院感染环境传播途径,防止CRKP在医院内的播散。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情况,为CRKP的治疗及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分离的235株CRKP,分析历年检出率、标本来源、科室分布、并判断菌株的社区感染、定植、医院感染情况,耐药性与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频度的相关性。结果2015-2018年共分离肺炎克雷伯菌4 112株,其中耐碳青霉烯类菌株235株,各年检出率分别为2.94%、4.49%、5.45%、9.64%,呈逐年上升趋势(P0.001)。CRKP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与非呼吸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为泌尿道、血流感染,但呼吸道感染率逐年下降,而泌尿道、血流感染构成比逐年升高。CRKP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与非ICU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次科室为肝外科、呼吸科、肿瘤科。但ICU构成比逐年下降,普通科室构成比逐年上升。CRKP感染中医院感染占比最大,其次为社区感染,但医院感染构成比逐年下降,社区感染和定植比例逐年上升。CRKP对多种抗菌药物呈高耐药,仅对替加环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多黏菌素B、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妥布霉素耐药率70%。CRKP检出率与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频度呈正相关(P0.001)。结论 CRKP检出率逐年上升,不仅是在呼吸道、ICU病区及医院感染患者中,而且在非呼吸道、非ICU病区及社区感染患者中也上升明显,CRKP的升高与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使用频度相关,应加强相关方面的防控,治疗时需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7.
朱雯  梁艺  翁超 《上海预防医学》2023,35(2):126-131
【目的】对某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感染源和传播途径,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控制措施。【方法】对2021年12月23日—12月30日神经外科5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微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环境中的CRKP菌株,应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方法分析环境分离菌株,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进行干预。【结果】5例感染患者位于3个房间,均诊断为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其中3例患者标本检出的CRKP细菌药敏结果相同。通过环境卫生学监测,从3个房间的水龙头把手和水槽表面标本检出CRKP菌株。MLST分析结果显示,房间2和房间3的水龙头把手和水槽标本均为ST11型,房间1的环境标本为ST23型。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后,本次疑似暴发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本次医院感染暴发可能是由于CRKP感染患者的病原体污染环境以及医护、陪护家属等人员的手部传播。加强医护人员及陪护人员的宣教和管理,早期识别感染暴发,及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是预防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进行调查和控制,为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对2019年5月-6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ICU的6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并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结果共发生CRKP医院感染6例;其中5例的住院时间和床位存在重叠或相邻;6例患者的保洁人员为同一人;环境卫生学监测显示CRKP检出率为3.13%(2/64),分别从呼吸机和保洁人员手检出;患者检出的6株CRKP菌株和环境检出的2株CRKP菌株药敏结果基本一致。采取改进环境清洁消毒流程、严格执行手卫生、加强科室人员管理和全员医院感染防控培训及督导等针对性防控策略后,此次事件得到有效控制。结论神经外科ICU内环境清洁消毒不彻底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不到位是导致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主要原因。及时识别并调查原因,采取针对性防控策略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消化重症监护病房(ICU)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与控制,为临床多重耐药菌防控提供参考。方法对2018年1月21—31日某院消化ICU3例CRKP感染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按照环境生物学监测方法采集标本,查找环境中的CRKP,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患者与环境分离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3例患者痰及血标本均检出CRKP,均为男性,床位相邻,均位于同一间病房内,且由同一医生经管。病区2018年1月CRKP检出数及感染率较其他月份升高,且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7,P0.01)。共采集空气、物体表面等环境标本102份,仅其中1份(护理人员工作服)检出1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患者和环境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PFGE分型,结果显示共有A、B两种基因型,护理人员工作服、07床患者腹腔积液与血标本、08床血标本、09床痰与血标本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为A型,而07床痰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属于B型,09床腹腔积液标本检出的肺炎克雷伯菌未能分型。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后,3例患者未再检出CRKP,且病区内无新发病例。结论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执行不到位可能是此次CRKP传播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获得性复数菌血流感染(Nosocomial blood stream infection,NBS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发生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6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培养是否分离出复数菌分为复数菌血流感染组96例与非复数菌血流感染组552例,分析感染病原菌分布,对两组相关病史特点与实验室检查指标进行比较,归纳影响ICU患者复数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ICU医院获得性复数菌血流感染率为14.81%(96/648);共检出病菌753株,复数菌血流感染201株,非复数菌血流感染552株,复数菌NBSI分离出的真菌构成比较高(P<0.05),在革兰阳性菌中复数菌NBSI患者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较多(P<0.05),在革兰阴性菌中复数菌NBSI患者中分离的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与鲍氏不动杆菌占比较多(P<0.05);APACHEⅡ评分、侵入性诊疗、使用糖皮质激素、更换抗菌药物次数、糖化血红蛋白是ICU患者医院获得性复数菌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关注重症患者救治,减少不必要入住ICU时间与侵入性治疗,限制不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早期进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有效抗菌药物,减少盲目频繁更换抗菌药物是减少ICU医院获得性复数菌血流感染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污染现状,以及CRKP主要耐药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使用mSuper CARBA显色培养基对某院5个外科ICU中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公共区域物体表面、水槽池壁和排水孔等采样标本进行菌株分离,采用MALDI-TOF质谱仪对目标菌进行鉴定,采用双纸片协同法对CRKP进行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KPC和NDM耐药基因。结果 CRKP在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1/73)、公共区域物体表面(1/89)、护工的衣物(1/24)分离比例很低,但水槽排水孔(25/29)污染比例较高。碳青霉烯酶表型鉴定显示,5株产A类酶,11株产B类金属酶;PCR结果显示,2株携带KPC耐药基因,3株携带NDM耐药基因。结论 CRKP在ICU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定植率较低,而水槽排水孔污染率较高。耐药表型酶鉴定和PCR结果提示,严格执行环境清洁与消毒措施后,ICU内CRKP交叉传播的可能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环境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菌株的同源性,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7年9—12月某三甲医院ICU患者、环境中连续分离的CRKP菌株,进行耐药表型、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分子同源性分析。结果 共收集10株CRKP菌株,其中9株分离自5例患者的临床感染标本,1株分离自气压治疗仪面板。10株菌均携带产KPC酶基因;MLST分型均为ST11型;共有5种PFGE带型,其中5株带型完全一致,为流行菌株,1株菌株与流行菌株带型仅相差1条条带,其余4株菌带型相近,但与流行株带型差异较大。气压治疗仪面板分离的1株CRKP菌株与患者来源的4株CRKP菌株耐药表型、PFGE型别及ST型别完全一致,考虑为仪器共用造成的医院感染。分离自同一重症胰腺炎患者腹腔引流液、血标本的CRKP菌株PFGE带型完全一致,推测CRKP可能通过腹腔感染入血。结论 PFGE和MLST对明确医院感染细菌传播路径,个体细菌感染路径以及遗传变异有重要意义,有助于从切断感染途径方面入手指导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不同部位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的传播方式以及医院感染防控措施。方法 回顾性收集某院3例不同部位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医院感染防控措施和环境采样结果,并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例产气荚膜梭菌感染分别为盆腔气性坏疽、肝脓肿、血流感染,1例在在负压层流手术间和负压层流病房的回风口(栅栏+过滤网)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生长,余2例环境卫生学结果正常。结论 针对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患者需严格执行环境清洁消毒与隔离,气性坏疽患者感染部位产气荚膜梭菌可远距离播散、污染环境,推荐采用独立非层流的感染手术间,其他部位感染者可实施单间、同病种隔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新生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肠道定植与定植后继发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CRKP感染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0月入住某院新生儿病房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入院后48 h内进行CRKP首次筛查,此外在住院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RE)肛拭子主动筛查,并监测CRKP菌株感染情况。分析定植组、非定植组和感染组新生儿临床数据。对肠道定植菌及定植后继发感染新生儿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CRKP菌株进行碳青霉烯酶基因检测与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结果 共有1 438例新生儿进行了CRE主动筛查,174例新生儿CRKP阳性,CRKP定植率为12.1%。174例定植新生儿中有35例继发感染,发病率为20.1%。新生儿CRKP肠道定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剖宫产(OR=2.050,95%CI:1.200~3.504,P=0.009)、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OR=1.889,95%CI:1.086~3.288,P=0.024)、鼻胃管喂养(OR=2.317,95%CI:1.155~4.647,P=0.018);保...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一起疑似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环境卫生学检测相结合的方法调查2019年6月19日-7月10日某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后检出CRKP的患者,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例检出CRKP病例中,5例为医院感染(3例下呼吸道感染,1例菌血症,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1例为定植。共采集177份环境卫生学标本,2份标本(吊塔和洁地巾)检出CRKP,其余标本均未检出。采取控制措施后,至2019年7月底PICU未再出现类似新发病例。结论 此次疑似CRKP医院感染暴发可能通过PICU环境表面和医务人员手传播,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可有效控制CRKP的进一步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一起疑似轮状病毒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2021年3月26日—4月5日某三级医院发现的6例轮状病毒感染患儿进行调查和环境卫生学监测,分析其发生的主要环节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 2021年3月26日—4月5日入住儿内科>48 h的患者共59例,6例患者感染轮状病毒,罹患率为10.17%。6例患儿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1.61±1.21)岁;患儿入院时间集中在3月19—30日,均在入院第5~7天检出轮状病毒,6例患儿分别为同一责任护理组,且22、23、25床为同一病室。对6例患儿住院期间的环境物体表面、医护及患儿陪护人员的手进行轮状病毒筛查,共采样22份,结果阴性20份,弱阳性2份(床头柜和床栏),检出率9.09%。该事件共持续11 d,自4月5日采取控制措施后未发现相关病例。结论 此次事件是发生在儿内科的一起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过采取加强患者及陪护管理,固定医护治疗人员,加强病区环境清洁消毒,提升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正确性,重视保洁流程等多项措施,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