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乳腺癌耐药蛋白(breast cancer resistance protein,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7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15例癌旁组织中HIF-1α和BCRP的表达水平。结果 HIF-1α和BCRP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3%和41.3%,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均为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者的表达均与肿瘤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P均〉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和BCRP的表达呈正相关(r=0.333,P〈0.004)。结论 HIF-1α和BCRP的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腺导管增生癌变过程中HIF-1α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增生癌变过程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的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IF-1α在乳腺正常组织及各组病变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乳腺导管原位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组织(P<0.0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导管原位癌,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密切相关。结论HIF-1α的表达强度在一定程度上与细胞的恶性倾向有关,HIF-1α参与了乳腺导管增生癌变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46.7%(28/60)、33.3%(2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8.3%(35/60)、62.8%(4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HIF-1α、Caspase-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在乳腺正常组织、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浸润性乳腺癌临床病理指标及肿瘤血管生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例正常乳腺组织、23例不典型增生、34例原位癌、80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中HIF-1α的表达,分析其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TNM分期、组织学分级、激素受体等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用CD34标记肿瘤新生血管,分析HIF-1α表达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HIF-1α在正常乳腺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在乳腺不典型增生组织、原位癌组织、浸润性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2/23)、47.1%(16/34)及73.8%(59/80),表达率依次增高,乳腺原位癌组织与不典型增生组织之间、乳腺浸润癌组织与原位癌组织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HIF-1α的表达在不同肿瘤直径、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分组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浸润性导管癌HIF-1α阳性组MVD值(11.74±4.398)明显高于HIF-1α表达阴性组(9.093±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性(r=0.633,P<0.05)。结论:HIF-1α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升高,其表达上调与乳腺癌新生血管生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uPA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7%,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uPA、HIF-1α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uPA、HIF-1α的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uPA蛋白可通过诱导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成为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HIF-1α与Caspase-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的表达,分析两者与乳腺癌发生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内癌、导管内乳头状瘤中,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41/60)、46.7%(28/60)、33.3%(20/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3%(29/60)、58.3%(35/60)、62.8%(47/6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者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HIF-1α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Caspase-3表达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P<0.05)。HIF-1α、Caspase-3在乳腺浸润性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5)。结论:HIF-1α、Caspase-3在乳腺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可作为判断乳腺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艳  李军红 《现代肿瘤医学》2020,(12):2067-2071
目的: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FOXM1、PLK1、HIF-1α以及EZH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检测FOXM1、PLK1、HIF-1α及EZH2蛋白在29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观察组)和290例癌旁乳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水平,对比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其相关性。结果:FOXM1、EZH2、PLK1和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31%、28.28%、44.48%和61.03%,均明显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31%、0%、3.45%和19.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临床分期显著相关,与年龄、肿瘤直径以及月经状态无关;四种蛋白两两呈正相关关系。ER阴性标本中PLK1、HIF-1α和EZH2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ER阳性标本;HER-2阳性标本中EZH2、FOXM1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HER-2阴性标本(P<0.05)。结论:FOXM1、PLK1、HIF-1α和EZH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显著表达,其表达水平的升高与癌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密切,其表达和相关性能为乳腺癌的病理及临床评估提供更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SIAH2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和10例乳腺癌旁正常组织中SIAH2和HIF-1α的表达;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2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20例乳腺纤维腺瘤中SIAH2和HIF-1α蛋白的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SIAH2及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和65%,癌旁正常组织中均未见表达。SIAH2和HIF-1α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310,P〈0.05)。两种蛋白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年龄无显著相关性。WesternBlot结果表明SIAH2和HIF-1α两种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乳腺纤维腺瘤中的表达(P均为0.00)。[结论]SIAH2及HIF-1α过表达在乳腺癌的发展及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uPA和HIF-1α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HIF-1α蛋白表达.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uP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7.7%,HIF-1α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7%,uPA、HIF-1α蛋白表达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98,P<0.01.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存在uPA、HIF-1α的高表达,且两者之间的表达强度具有相关性.uPA蛋白可通过诱导HIF-1α蛋白的表达上调,成为促进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NDRG-1及MMP-7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N-myc 下游调节基因(NDRG-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在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肾细胞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肾脏组织中NDRG-1、MMP-7表达情况。结果 NDRG-1在正常肾组织和肾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100%和5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G-1表达与肿瘤大小、肾静脉癌栓、肾门淋巴结转移、肾盂浸润、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有显著性差异,呈负相关(P<0.05)。MMP-7在肾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5.1%,在癌旁肾脏组织中几乎不表达。MMP-7表达与肾细胞癌包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并与病理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 0.05)。NDRG-1表达阴性和MMP-7表达阳性病例术后生存时间分别显著短于NDRG-1阳性和MMP-7阴性病例(P=0.001)。肾细胞癌组织中NDRG-1和 MMP-7表达无相关性(rs=-0.198,P=0.082)。结论NDRG-1表达降低和MMP-7升高与肾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生存时间密切相关,NDRG-1和MMP-7可作为早期预测肾细胞癌转移和判断恶性度及预后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食管鳞癌中VEGF165b、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165b和HIF-1α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4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VEGF165b和HIF-1α的表达。结果VEGF165b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3.3%和43.4%;VEGF165b阳性表达率与HIF-1α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关系(P=0.035)。HIF-1α阳性表达率与饮酒程度、分期、纵隔淋巴结转移及肿瘤的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结论VEGF165b和HIF-1α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和淋巴转移中起重要的作用,VEGF165b的表达与HIF-1α存在相关性,饮酒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VEGF165b可能成为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AIB-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8例乳腺癌组织、45例正常乳腺组织、45例良性乳腺病变组织中AIB-1表达情况,并结合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54.59%)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22.22%)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33.33%)(P=0.000)。AIB-1在乳腺癌组织学分级Ⅲ级组过表达率(63.39%)显著高于Ⅰ级组(18.18%)和Ⅱ级组(48.42%)(P=0.004)。AIB-1在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中的过表达率(73.47%)显著高于腋淋巴结转移≤3个组(49.11%)(P=0.003)。乳腺癌组织中,AIB-1过表达率在ER阳性组(59.26%)、阴性组(46.99%)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7),PR阳性组(59.48%)、阴性组(49.02%)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而HER-2阳性组的AIB-1过表达率(64.08%)显著高于阴性组(46.08%)(P=0.008)。结论乳腺癌中AIB-1过表达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提示可能预后不良。AIB-1是一个重要的预测他莫昔芬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COX-2、TGF-β1和HIF-1α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环氧化酶-2(COX-2)、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18例乳腺导管内癌(DCIS)和26例乳腺增生组织中COX-2、TGF-β1和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IDC中,COX-2、TGF-β1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5%、64.1%和57.8%,显著高于DCIS和乳腺增生组织(P〈0.05)。COX-2、TGF-β1、HIF-1α高表达与IDC患者肿瘤大小无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呈正相关(P〈0.05)。结论:COX-2、TGF-β1、HIF-1α高表达是乳腺癌侵袭转移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标志,三项联合检测可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指标以及有可能成为分子靶向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Ezrin、AKT2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石蜡切片中Ezrin、AKT2的表达。结果 (1)56例乳腺癌组织中Ezrin、AKT2的表达率分别为62.50%和76.79%,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Ezrin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临床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原发肿瘤大小、患者年龄大小、病理类型无关(P>0.05)。AKT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乳腺癌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病理类型、临床TNM分期以及患者年龄大小无关(P>0.05)。(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zrin与AKT2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Ezrin、AKT2高表达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有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组织LOX和HIF-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赖氨酰化酶(LOX)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并与乳腺癌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临床分期及HIF-1进行比较,探讨其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6例乳腺癌组织、56例正常乳腺组织及2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LOX和HIF-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相关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正常乳腺组织和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8.21%(27/56)、26.78%(15/56)和20.00%(4/20),乳腺癌与正常乳腺组织(P=0.019)、乳腺癌与乳腺良性病变组织(P=0.028)之间的LOX蛋白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正常乳腺组织与良性病变组织之间的LOX蛋白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9;LOX蛋白在不同临床分期(P=0.005)和淋巴结转移(P=0.042)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不同年龄和肿瘤大小患者的癌组织中LOX蛋白的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182和0.058。LOX蛋白与HIF-1α蛋白之间呈正相关,r=0.368,P=0.005。结论:LOX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乳腺癌临床分期越晚,肿瘤组织中LOX蛋白的表达率越高。伴淋巴结转移乳腺癌LOX蛋白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LOX蛋白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患者年龄无关。LOX蛋白与HIF-1α蛋白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组织中eIF4E蛋白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IF4E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eIF4E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67%(14/30)和88.89%(48/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者eIF4E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33/33),无淋巴结转移者其阳性表达率为71.43%(15/2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F4E蛋白的异常表达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的表达及其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及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和乳腺癌中HIF-1α、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普通乳腺增生组织中不表达;乳腺导管内原位癌中阳性率55%(11/20),浸润性乳腺癌中85%(51/60);HIF-1α在淋巴结、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中表达有显著差异。乳腺癌中PCNA阳性率75%(60/80),其中原位癌为65%(13/20),浸润癌为78.3%(47/60)。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PCNA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HIF-1α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与肿瘤细胞增殖、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及组织学分级相关,提示HIF-1α对乳腺癌的肿瘤细胞增殖、生长和侵袭转移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本研究探讨岩藻糖转移酶9(fucosyltransferase9,FUT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11例良性乳腺增生组织和114例乳腺癌组织(其中47例合并转移淋巴结,67例无转移淋巴结)中FUT9的表达。结果 FUT9在良性乳腺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1%(1/11),而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9%(82/114),在转移的淋巴灶中阳性表达率为100%(47/47)。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乳腺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腺癌组织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为80.9%(38/4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65.7%(4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FUT9的表达与TNM分期以及转移的淋巴结个数相关(P<0.05)。FUT9的表达与ER、PR、HER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FUT9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高;FUT9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转移的淋巴结个数以及TNM分期有关;FUT9可能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9.
ezrin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ezrin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导管内增生性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完整的8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和54例导管内增生性病变组织中ezrin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CD44v6、E-cadherin表达的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模型分析ezrin表达与乳腺导管浸润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乳腺正常导管上皮、普通型导管增生、不典型导管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的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16.7%、43.3%和64.8%.ezrin在乳腺不典型导管增生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乳腺普通型导管增生和正常导管上皮组织(P<0.05),而在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强阳性表达率亦明显高于不典型导管增生组织(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zrin强阳性表达率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状况、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CD44v6的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ezrin强阳性表达组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组(P<0.05).结论 ezrin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ezrin强阳性表达提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0.
Wang J  Wang L  Liu FF  Ma YJ  Fu L  Li WL  Gu F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6):447-451
目的 检测Robo1蛋白在不同乳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Robo1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脑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LSAB)法,对24例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71例未发生脑转移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2例乳腺导管内癌和23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Robo1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Robo1蛋白在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9.1%和45.3%,均明显低于其在纤维腺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87.0%,P<0.05).Robo1蛋白在有脑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2.5%,明显低于其在无脑转移的浸润性导管癌中的阳性表达率(56.3%,P<0.05).Robo1蛋白在>50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7.8%,明显高于其在≤50岁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34.0%,P<0.05).Robo1蛋白阴性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7.7%,明显低于阳性表达的患者(83.7%,P<0.05).Robo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状态、病理学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临床分期均无关(均P>0.05).结论 Robo1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脑转移呈负相关,与患者的发病年龄及预后呈正相关,可成为判断乳腺癌预后和脑转移的分子标志物.
Abstract:
Objective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Robo1 in different breast tumor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the breast cancer brain metastasis. Methods Labelled streptavidin-biotin (LSAB) staining was used to examine the Robo1 expression in specimens from 24 cases of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with brain metastasis, 71 cases of IDC without brain metastasis, 22 cases of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 and 23 cases of fibroadenoma. Results The expression pattern of Robo1 in DCIS (59.1%) and IDC (45.3%)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adenofibroma (87.0%, P<0.05). The expression of Robo1 in IDC with brain metastasis (12.5%)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IDC without brain metastasis (56.3%, P<0.05). The expression of Robo1 was much higher in more than 50 year-old-group (57.8%) than that in less than 50 year-old-group (34.0%) of IDC patients. The overall survival time in patients with the Robo1 negative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with positive expression (P<0.05). No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Robo1 expression and the tumor size, lymph node metastasis, pathologic stage, histological grade and clinical stage (P>0.05). Conclusions The Robo1 expression correlates negatively with IDC brain metastasis, and correlates positively with the age and prognosis of IDC patients. Robo1 may be applied as a marker in evaluation of the IDC prognosis and brain metast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