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医用臭氧联合玻璃酸钠治疗骨性膝关节炎(KOA)的治疗用量。方法骨性膝关节炎患者48例,共80膝,随机分为四组,每组20膝。分别给予臭氧(A组20μg/ml、B组30μg/ml、C组40μg/ml)15 ml,每周1次,连续3周和玻璃酸钠行患膝关节腔内注射2 ml,每周一次,连续3周,对照组(D组)行玻璃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每次2 ml,每周一次,连续5周。观察A、B、C三组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关节活动度(ROM)、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臭氧治疗后第1周C组VAS评分低于A、B组(P<0.05);臭氧治疗后第3周C组Lysholm关节功能评分优于A、B组(P<0.05);治疗后C组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和跛行评分高于D组(P<0.05);总优良率C组高于D组(P<0.05)。结论 40μg/ml的臭氧联合玻璃酸钠可以缓解骨性膝关节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臭氧、玻璃酸钠以及二者联合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43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48例)、B组(48例)和C组(47例),分别以玻璃酸钠20mg、30μg/ml浓度的医用臭氧30ml和同剂量臭氧+同剂量玻璃酸钠作患膝关节腔注射,每周1次,5次为一疗程。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3d、30d、60d、90d膝关节VAS疼痛评分和膝关节功能Lysaholm评分。治疗后90d,比较膝关节Leguesne评分有效率。结果VAS评分:A组治疗后30、60、90d较术前明显改善,B、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术前明显改善;B组治疗后3、30d改善程度较A组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60、90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30、60、90d均较A、B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A、C组治疗后30、60、9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后30、60d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但治疗后90d时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90d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30、60、90d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Leguesne疗效评分有效率明显较A、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能减轻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而单用玻璃酸钠则疗效起效慢,但较单用臭氧稳定;二者联用不仅起效快、效果好,而且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3.
医用臭氧与关节封闭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臭氧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分组方法将136例病例分成A、B两组,各68例。A组为医用臭氧组,采用医用臭氧关节内注射;B组为封闭组。采用2%利多卡因加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关节内封闭治疗。结果 医用臭氧组:治愈28例,显效28例,好转12例。6个月、1年复发率分别为6%、17%。封闭组:治愈16例,显效25例,好转18例,无效9例,6个月、1年复发率分别为23%、42%。结论 医用臭氧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膝关节封闭组,且复发率低,臭氧治疗是治疗老年退行性膝关节炎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家犬膝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比较3种低浓度医用臭氧关节腔内注射对0A治疗的最适浓度。方法健康雄性犬40只,随机分为A组(空气组)、B组(10 ug/ml医用臭氧组)、C组(20 ug/ml医用臭氧组)、D组(30 ug/ml医用臭氧组),每组10只,左膝关节10只为N组(正常对照组)。采用Hulth制模,分别于造模前、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测定膝关节活动度,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关节液中TNF-α含量。结果8周后A组膝关节活动度显著降低,B、C、D组治疗结束后较造模成功时增加,但C组较B、D组活动度明显增加( P<0.05);4组右侧膝关节均出现关节软骨病理损害, A组最严重,C组软骨病变最轻;关节液中TNF-α含量C组比A、B、D组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μg/ml臭氧组能够减轻炎症反应,增强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TNF-α细胞因子表达,从而减轻退行性关节炎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关节镜手术与保守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症状性外侧盘状半月板(symptomatic discoid lateral meniscus,SDLM)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6年5月行关节镜手术或保守治疗的118例(154膝)中老年SDLM患者临床资料,其中76例(96膝)采用关节镜手术治疗(A组),42例(58膝)采用保守治疗(B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症状持续时间更长、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及膝关节机械性绞锁症状发生率更高、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Lysholm评分更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0~74个月,平均66.3个月;其中A、B组随访时间分别为(65.9±3.5)、(67.0±4.0)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5,P=0.109)。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和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VAS...  相似文献   

6.
艾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病例对照试验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研究艾灸与红外线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法,根据SAS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字表,将65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男17例,女18例;年龄45~75岁,平均(61.2±6.4)岁;病程9~43个月,平均(23.6±13.8)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19~28分,平均(24.3±3.3)分。对照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47~79岁,平均(62.5±9.3)岁;病程8~45个月,平均(24.6±16.6)个月;治疗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20~29分,平均(25.9±3.0)分。治疗组给予艾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红外线治疗,治疗随访4周,对比两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参照Lysholm临床疗效评分,治疗组平均为(87.5±5.6)分,对照组为(85.9±3.5)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关节屈伸度、关节稳定度与上下楼梯分值进行比较,疼痛与关节稳定度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红外线治疗相比,艾灸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可获得更好的关节功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改善关节稳定性,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高屈曲垫片与标准垫片全膝关节置换的早期疗效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采用高屈曲垫片与标准垫片的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08年7月采用GenesisⅡ型膝关节假体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203例216膝,随机分为高屈曲垫片组(A组,98例107膝)与标准垫片组(B组,105例109膝).术前两组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系统中的膝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周、6周、3个月、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以术后1年为观测终点,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的KSS膝评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1年A组随访91例98膝,B组94例96膝.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A组121.1°±6.9°,B组118.6°±8.1°;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度改善度A组17.1°±13.3°,B组16.1°±18.8°;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A组127.2°±7.1°,B组121.0°±7.8°;KSS膝评分A组(86.9±7.6)分,B组(87.5±6.8)分;KSS膝关节功能评分A组(91.2±8.7)分,B组(90.1±9.3)分.其中两组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A组4例,B组3例;切口脂肪液化A组3例,B组5例;术后粘连A组2例,B组3例.结论 应用GenesisⅡ型膝关节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时,选择高屈曲垫片者术后早期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范围大于选择标准垫片者,而在主动屈伸活动范围及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严重膝关节间隙狭窄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截骨及软组织松解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9年11月至2012年8月,15例膝关节病变伴严重膝关节间隙狭窄患者17膝行人工膝关节置换.男5例,女10例,平均年龄62.2岁(51~76岁).膝关节骨关节炎8例9膝,类风湿关节炎6例7膝,创伤性膝关节炎1例1膝.双膝2例,单膝13例.术前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5.5°±2.5°),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临床评分为(35.2±9.8)分,功能评分(39.3±9.5)分.股骨及胫骨首次截骨后根据关节间隙狭窄程度采取不同的软组织松解法以扩大关节间隙,并综合判断是否需再次增加截骨.结果 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3年,平均2.3年.术后KSS 临床评分为(83.7±6.8)分,功能评分(83.1±9.5)分,膝关节屈伸活动度为(105.5°±16.0°),无感染及侧副韧带损伤.结论 正确的软组织松解是膝关节间隙狭窄扩大的主要手段,直视下后关节囊软组织的有效松解可避免过量截骨并获得满意的换膝间隙.  相似文献   

9.
背景:透明质酸钠(sodium hyaluronate,SH)是目前治疗骨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之一,在缓解关节疼痛,保护软骨方面有积极作用,同时研究还发现应用SH4~5周可以缓解关节腔内粘连,起到预防关节强直的作用。临床石膏等外固定常需8周甚至更长时间,延长使用至8周是否可以减轻关节粘连和强直,增加关节活动度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比较家兔膝关节腔内注射SH4周和8周的关节粘连及强直情况。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成3组:A组为8周用药实验组(12只),右膝关节腔内注射SH(阿尔治,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提供)0.3ml,每周1次,共8周;B组为4周用药实验组(12只),用药及用量同A组,前4周用药,后4周未用药;C组为对照组,右膝关节腔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0.3ml,每周1次;共8周。3组术后均石膏外固定8周,8周后观察膝关节粘连程度、关节活动以及关节滑膜的胶原含量。结果:膝关节活动度,A组平均为70.28°±11.04°,B组平均61.34o±9.89o;C组平均为54.58°±11.23°,A、B两组和B、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关节囊粘连视觉评分,A组平均为(2.17±0.94)分,B组平均为(2.54±0.77)分;C组平均为(3.08±0.67)分,A、B两组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膝关节滑膜中平均胶原含量,A组平均为(39.04±4.18)μg/mg,B组(34.01±3.55)μg/mg;C组平均为(32.37±4.66)μg/mg,A、B两组和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兔膝关节石膏外固定后,关节腔内应用SH治疗4周和8周均可减轻兔膝关节粘连及强直,增加关节活动度。且8周效果明显优于4周。  相似文献   

10.
医用臭氧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医用臭氧对膝骨关节炎兔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2~2.8 kg,雌雄不拘,并以左膝关节作为对比,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建立右膝骨关节炎(OA)模型,分别于造模成功后第3天和第5天向右膝关节腔内注入空气(A组)、40μg/L(B组)和80 μg/L(C组)医用臭氧3 ml.造模成功后第7天处死动物,取两膝关节,光镜下观察关节软骨一般形态,甲苯胺蓝染色行Mankin评分;免疫组化法检测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表达水平;分别于造模成功时和处死前即刻测定兔两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与左膝关节比较,各组造模成功时右膝关节活动度降低,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软骨细胞MMP-1表达升高(P<0.05);B组和C组处死前即刻右膝关节活动度较造模成功时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软骨组织Mankin评分、软骨细胞MMp-1表达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上述指标升高(P<0.05).A组和C组软骨明显退变,程度重于B组.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40 μg/L医用臭氧3ml治疗兔膝骨关节炎的机制可能与下调软骨MMP-1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6月至2009年5月施行TKA并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48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29例,女119例;年龄39~89岁,平均71.2岁。按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分为4组:非肥胖组(BMI≤25.0 kg/m2)38例45膝,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0.0±8.2)岁;超重组(BMI 25.1~27.0 kg/m2)40例48膝,男1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2.6±7.4)岁;肥胖组(BMI 27.1~30.0 kg/m2)37例43膝,男7例,女30例,平均年龄(70.4±6.0)岁;病理性肥胖组(BMI〉30.0 kg/m2)33例39膝,男3例,女30例,平均年龄(71.7±6.4)岁。分别记录各组术前和随访时KSS评分,膝前痛及手术时髌骨软骨损坏情况。结果:各组患者术后KS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大幅提高,优良率97.1%。在膝评分方面,术前及术后各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前P=0.789,术后P=0.133);在膝功能评分中,肥胖组的术前功能评分最低,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0.036,术后P=0.225)。术后膝前痛发生率为9.7%(17/175),其中14膝为Ⅰ级,3膝为Ⅱ级。各组术后膝前痛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4,P=0.862)。发生膝前痛的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7.4±3.6)kg/m2,无膝前痛的患者平均体重指数(27.5±4.4)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61,P=0.951)。各组髌骨软骨损坏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7.070,P=0.314)。结论 :不同BMI患者膝关节评分和功能评分都有大幅提高,都能从TKA手术中获益,并且肥胖患者术后疗效可以与非肥胖患者一样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膝关节单髁置换的技术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本组行单髁置换的62例患者(85膝),单侧39膝,双侧23例(46膝);其中男8例10膝,女54例75膝。男:女为1:7.5;年龄44~78岁,平均63岁;内侧单髁置换79膝,外单髁置换6膝,所有患者均使用LINK单髁假体(WMdemar Link GmbH&Co),将术前及最后一次复查KSS评分分值及关节活动度对比,评定膝关节功能。术后定期拍x线平片评估假体位置及未置换间室退变情况。结果获得随访的患者62例85膝,平均随访时间65.8个月(48~99个月)。膝关节KSS评分:术前(58.22±20.07)分,术后最后一次随访(81.24±17.96)分(P〈0.01)。关节活动度:术前(126.73°±7.53°),术后最后一次随访(124.65°±8.65°)(P〉0.05)。术后首次与最后一次随访X线平片检查,未置换间室退变进展不明显。5例患者6膝分别在术后11—42个月出现胫骨部分假体松动,3膝做全膝翻修术。另2例(3膝)患者服用镇痛药,可行走及坚持日常活动,目前在随访中。结论单髁置换可以获得良好的关节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膝关节退变进展速度,但胫骨假体松动有较高的发病率,需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0年10月在本院行 TKA 治疗的25例(36膝)严重膝内翻伴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8例,平均70.5岁(55~80岁)。原发疾病为骨性关节炎2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术前术后均采用 HSS 膝关节评分系统评分,评价 TKA 的临床疗效。结果25例36膝均获得随访,平均术后随访6年(4~9年)。屈曲挛缩度由术前的(21±63)°减小到(1.1±2.3)°;内翻畸形由术前(35±4.8)°减小到(3±2.1)°;膝关节的活动度由术前(70.5±20.5)°增加到(115.1±5.3)°;膝评分平均为由(33.2±10.5)分提高到(90.7±8.5)分,功能评分平均为(35.5±14.2)分提高到(85.6±10.5)分,其中优21例(28膝),良2例(3膝),一般2例(3膝);优良率为86%。多数病例术后膝关节力线正常,2例残留5°~10°的内翻畸形。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膝内翻伴屈曲畸形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中喙锁、肩锁韧带的处理方法、并发症和疗效。方法:自2003年7月至2012年5月,对127例新鲜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采用锁骨与喙突间钢丝固定或锁骨钩状钢板固定术,根据术中是否修复喙锁、肩锁韧带分组。锁骨与喙突间钢丝固定组(A组)63例,修复喙锁、肩锁韧带,男39例,女24例;平均年龄(33.25±8.46)岁(17~59岁).锁骨钩状钢板固定组(B组)64例,不修复喙锁、肩锁韧带,男41例,女23例;平均年龄(34.10±7.19)岁(19~57岁).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方面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根据Karlsson标准,A组63例,优54例,良9例,差0例;手术时间平均(55.90±26.5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99.80±50.30) ml;1例术后第16周发现钢丝断裂但无肩锁关节再脱位,3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1例出现肩关节活动后疼痛,取出内置物后疼痛消失。B组64例,优52例,良12例,差0例;手术时间平均(49.50±23.1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7.30±46.41) ml;2例出现切口脂肪液化,2例出现肩关节活动后疼痛。全部患者4~9个月后取出内置钢丝或者锁骨钩状钢板,随访9~16个月,无肩锁关节再脱位。两组方法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和伤口脂肪液化、感染、肩部疼痛、内固定失效、肩锁关节再脱位等并发症发生率及疗效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新鲜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中采用锁骨与喙突间钢丝固定或锁骨钩状钢板固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疗效确切的方法。术中不修复喙锁、肩锁韧带,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医用臭氧与透明质酸钠治疗兔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建立兔膝骨性关节炎动物模型,探讨医用臭氧(O3)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家兔用伸直位固定左后肢膝关节制成兔膝骨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后测量各只兔膝关节活动度,并做磁共振检查。之后将家兔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骨性关节炎组),透明质酸钠组(SH组),臭氧(O3)组。O3组向左膝关节腔内注入10ml 35μg/ml的O3-O2混合气体;SH组向左膝关节腔内注射1%浓度的SH1ml,1次/周;对照组动物不做特殊处理。5周后再次做双膝关节活动度检查和MR检查,处死动物取膝关节股骨髁部位的关节软骨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关节软骨的一般形态、番红O染色行Mankin’s评分。结果关节活动度检查、磁共振检查与病理检查均显示解除制动后骨性关节炎继续发展,关节腔内注射O3或透明质酸钠均可延缓关节炎的发展,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用O3可减轻炎症,延缓软骨退化,改善关节活动功能,对骨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膝单髁置换术(UKA)和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膝单间室重度骨性关节炎(KOA)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本研究中因患膝单间室重度KOA接受单髁置换术的患者23例(23膝),同时期同术者施行的全膝关节置换术50例(56膝)。UKA组23位患者22名获得到了较为完整的临床随访,1例死亡。平均时间为28.6个月(4个月~7年),TKA组50位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为32.9个月(2个月~7年)。对手术前后HSS评分,疼痛缓解,术中出血量及术后3d血红蛋白下降量,关节屈曲大于90°时间及屈曲大于120°膝关节数进行比较。结果UKA组与TKA组均获得满意疗效,两组患者均无假体松动,无关节翻修等严重并发症,HSS评分UKA组术前(64±5.75)分,术后末次随访(86±7.85)分(t=11.53,P0.001);TKA组术前(61±6.53)分,术后末次随访(84±7.92)分(t=18.64,P0.001)。与TKA组比较,UKA组术中出血(t=12.47,P0.001)及术后3d天血红蛋白下降少(t=13.61,P0.001),疼痛缓解相似(2=0.007,P0.05),术后膝关节屈曲到90°时间短(t=3.97,P0.05),术后能屈曲到120°的比率高。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于膝单间室重度KOA患者的手术治疗,UKA的近中期疗效可与TKA相媲美,而且UKA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耐受性好,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三根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比较,寻找最佳的固定方式。方法:2008年7月至2009年5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3种不同固定方法治疗60例肱骨髁上骨折。方法1:通过冠突窝桡侧缘固定,共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13岁,平均(5.4±0.5)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均无神经及血管损伤;Gartland Ⅱ型13例,Gartland Ⅲ型7例。方法2:通过冠突窝尺侧缘固定,共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11岁,平均(6.1±0.4)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Gartland Ⅱ型11例,Gartland Ⅲ型9例;术前有尺神经损伤2例,均无血管损伤。方法3:通过冠突窝中间固定,共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3~14岁,平均(7.4±0.6)岁;均为闭合新鲜骨折,桡神经损伤2例,均无血管损伤;Gartland Ⅱ型7例,Gartland Ⅲ型13例。术后1年时,在X线片测量Carrying角及Baumann角,并观测此时的肘关节伸屈情况。按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肘关节功能进行评价,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结果:肘关节伸屈功能丢失情况:方法1为(14.04±3.25)°,方法2为(13.14±2.34)°,方法3为(9.25±2.56)°。Carrying角改变值:方法1为(7.64±1.78)°,方法2为(7.38±1.68)°,方法3为(5.27±1.13)°。Baumann角改变值:方法1为(28.55±3.23)°,方法2为(27.55±2.23)°,方法3为(21.45±1.73)°。Flynn临床功能评定结果:方法1优11例,良4例,差5例;方法2优12例,良3例,差5例;方法3优11例,良6例,差3例。方法3固定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两种方法。结论:克氏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也不同,通过冠突窝中间的治疗方法优于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人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本组研究接受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的高龄老年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58例(60膝),其中男18例(20膝),女40例(40膝);年龄75~82岁,平均77.6岁。采用HSS评分标准评估手术前后膝关节功能,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5~5.0年,平均3.5年。患者HSS平均评分由术前(38.00±8.12)分升高至术后最终随访时(90.00±7.94)分,术后优良率达92.9%。6例出现患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经抗凝及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5膝)切口愈合障碍。结论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治疗高龄老年膝关节炎短期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9.
唐晓波  董佩龙  王健 《中国骨伤》2014,27(4):274-277
目的:比较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髌骨截骨和髌骨置换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04年4月至2011年4月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52例(54膝),分为髌骨置换组和髌骨截骨组.髌骨置换组24例24膝,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53~78岁;髌骨截骨组28例30膝,男16例,女12例,年龄55~79岁.术后对其进行临床评价,包括膝关节评分(HSS评分系统),髌骨评分(Feller评分标准),膝关节活动度(ROM),患者满意度,髌骨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随访20~80个月,平均56个月.髌骨置换组HSS评分由术前38.4±8.2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91.2±8.6,Feller评分由13.6±6.2提高为25.2±4.2,膝前痛分数由3.9±3.2提高为11.2±3.7,ROM由(78±26)°提高为(108±18)°.髌骨截骨组HSS评分由术前39.5±8.4提高为末次随访时的91.0±8.5,Feller评分由13.4±6.5提高为25.6±4.0,膝前痛分数由3.7±3.1提高为11.3±3.6,ROM由(76±27)°提高为(110±19)°.术后满意度髌骨置换组91%,髌骨截骨组89%;髌骨相关并发症髌骨置换组16.7%,髌骨截骨组10.0%.两组术后HSS评分、Feller评分、膝前痛分数及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髌骨相关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髌骨截骨组低于髌骨置换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与髌骨截骨均能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减轻疼痛,髌骨相关并发症与髌骨的处理方式有关,但术后膝前痛及患者满意度与髌骨的处理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