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李立祥  熊奇如 《陕西肿瘤医学》2007,15(12):1869-1872
肝癌是全球第五位常见肿瘤,死亡率位于第三位,每年新诊断病例1万多例。我国肝癌的死亡率每年为34.7/105人,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虽然肝脏外科技术和诊断水平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随访发现多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死于肿瘤复发转移,5年复发率32.5%~61.5%,无瘤生存率16%~38.6%。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病人疗效和获得长生存的关键之一,也是当前肝癌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部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PHC,下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已上升至恶性肿瘤的第2位。目前手术切除是根治肝癌的最主要治疗方法,但肝癌术后的高复发率及转移的特性,使肝癌手术后远期疗效不理想。术后高复发率已成为肝癌病人的主要死因。因此,研究肝癌术后复发的机理及其手术治疗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本文就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α干扰素抑制肝癌转移复发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肝癌占全世界癌症死亡的第三位,是我国癌症死因的第二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肝癌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在某些临床中心,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年生存率可达40%以上(本所治疗的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小肝癌切除术者中约为60%,大肝癌切除术者约为30%)。但术后5年复发率高达60%以上(小肝癌也达40%~50%)。转移复发已成为进一步提高远期疗效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4.
肝癌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是世界第三癌症。全世界每年约40万人死于肝癌。肝癌手术切除后,生存率约40%左右,但仍然有一半左右的病人手术后出现转移复发。如何早期发现,早期预测可能出现的早期转移复发,并且给予及时的预防与治疗,对于肝癌病人至关重要。DLC-1基因是一个与肝癌发生,转移乃至复发关系密切的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DR1基因的表达与肝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DDR1基因在20例术后早期复发肝癌、20例非术后早期复发肝癌和10例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DDR1基因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肝组织(60.0%VS20.0%,P<0.05),DDR1基因在术后早期复发肝癌组的表达高于非术后早期复发肝癌组(80.0%VS 40.0%,P<10.05),DDR1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乙肝表面抗原、Edmonson 分级无关(P>0.05).结论 DDR1基因与肝癌的术后早期复发密切相关,DDR1基因高表达有可能促进了肝癌的早期复发和侵袭转移,可以作为肝癌判断预后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肝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是制约肝癌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肝癌术后复发转移是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本研究旨在探讨肝癌手术中应用氩气刀处理残肝断面对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29例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0-01-01-2013-01-31不能根治性切除肝癌手术患者,分氩气刀组和传统电刀组,对两组患者术后肿瘤局部复发时间和总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氩气刀组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年和2年复发率分别为24.3%、37.8%、69.3%、82.1%和90.8%,传统电刀组分别为30.8%、58.3%、78.4%、89.1%和96.7%,两组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6±1.7)和(4±1.3)个月.传统电刀组局部复发率明显高于氩气刀组,复发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705,P=0.001.氩气刀组患者术后6个月、1年、2年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1.6%、60.4%、23.3%和10.1%,传统电刀组分别为80.1%、45.8%、12.5%和7.1%,两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6±5.2)和(10±6.5)个月,氩气刀组总生存率明显高于传统电刀组,中住生存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746,P=0.003.结论 肝癌术中应用氩气刀处理残肝断面可杀灭创面残留肿瘤细胞,减少肿瘤复发,在降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总生存率以及延长生存时间等方面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寻找肝癌转移标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HCC术后转移复发率相当高,使临床上建筑能反映肝癌细胞早期转移的标记成为迫切。本文就肝癌转移标记的研究状况及目前有希望成为肝癌转移标记的AFP-mRNA的研究结果,临床参考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癌术后 1年内和 1年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对 10 7例可根治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将术后复发病人分为 1年内和 1年后复发组 ,研究两组病人有关临床病理指标 ,分析肝癌术后近、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肝癌术后近、远期复发的影响因素不同 ,1年内复发的影响因素为初诊时有症状、肿瘤 >5cm、有子瘤和小血管癌栓。本文所研究指标对 1年后复发均无显著影响。术后 1年内复发的病人预后比 1年后复发者差。结论 肝癌术后早期复发和晚期复发的临床病理因素不同。早期发现肝癌 ,预防肝癌术后 1年内复发 ,是提高肝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小肝癌切除术后复发的监测及复发病灶再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82例手术切除的小肝癌进行了分析,探讨小肝癌术后复发的规律、监测方法和复发病灶再次治疗的价值。结果提示,本组术后1~5年累计复发率分别为30.5%、42.7%、45.1%、50.0%和51.2%。其中,术后3年内为复发的高发期,术后3年内复发人数占总复发人数的86.1%。首次手术采用根治性切除可以降低复发率。术后定期复查有利于发现亚临床复发病灶,为再次治疗提供有利条件。本组43例复发病例中,再次肝切除18例,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术4例,B超引导下无水酒精注射1例。复发病灶的再治疗可明显提高术后生存率。其中,复发病灶的再切除是提高小肝癌术后生存率的最主要途径,可使术后生存率提高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272例胃癌切除手术病人.分别就其年龄、TNM临床病理分期、手术方式、是否接受化疗及组织病理类型与1、3、5年复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早期胃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为0;而Ⅳ期胃癌术后5年的复发率则高达92%;第Ⅲ期胃癌的130例病人中,20例行根治术后的5年复发率为65%,而110例姑息性切除术后的5年复发率为78.7%;57例接受了化疗,其术后5年复发率为5796,而7例未接受化疗的复发转移率为85.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所以,积极进行胃癌的根治性手术和辅助化疗,是预防或降低胃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60年5月至1994年4月,我院共收治153例子宫肉瘤。治疗后65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复发转移率42.5%平均复发转移时间12.9个月,中位时间7个月。76.9%的病人在2年内复发,单纯局部复发23例(354%),单纯远处转移28例(43.1%),局部加远处转移14例(21.5%)。本文分析了复发转移特点及复发有关因素。手术是子宫肉瘤主要治疗手段,术后输以放疗可降低盆腔复发率,尤其是内膜间质肉瘤,而术后加化疗未能降低远处转移率。复发转移与病理类型无关,与病变范围有一定关系。复发后积极治疗对延长病人生命有明显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立祥  熊奇如 《现代肿瘤医学》2007,15(12):1869-1872
肝癌是全球第五位常见肿瘤,死亡率位于第三位,每年新诊断病例1万多例[1]。我国肝癌的死亡率每年为34.7/105人,是癌症导致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虽然肝脏外科技术和诊断水平取得很大进展,但长期随访发现多数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仍死于肿瘤复发转移,5年复发率32.5%~61.5%,无瘤生存率16%~38.6%[2,3]。复发转移已成为影响病人疗效和获得长生存的关键之一,也是当前肝癌研究的重点。本文就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部分相关因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复发转移的机制及其特点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复发有两种来源[4]:一是肝内播散,肿瘤局部浸润,侵犯肝内微血管,再…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与原发性肝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春良  焦辉  杜正阳  李忠 《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9):1101-1104
目的:分析TGF-B1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癌旁组织、术后血清中表达特征与术后复发转移。生存率及手术方式的相关关系,探索PHC预后的量化评估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31例手术治疗的PHC不同组织学类型和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癌及癌旁组织、术后血清中TGF-β1表达水平.选择同期4例继发性肝癌(secondary hepatic carcinoma,SHC)手术病例对照,对其表达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PHC和SHC癌及癌旁组织、术后血清TGF-β1,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不同组织学类型的PHC表达不均衡.癌旁组织、术后血清TGF-β1表达随肝癌分型与分期越差而增强;胆管细胞癌高于肝细胞肝癌;肿瘤复发转移者高于无转移者;规则性肝切除高于局限性肝切除。结论:TGF-β1在癌旁组织和术后血清的表达程度与PHC的组织学分型暨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提示高恶性肝癌由于早期的浸润性生长方式刺激或激活肝脏间质组织或细胞合成分泌TGF-β1致使其过表达。术后血清中TGF-β1的表达与手术方式相关,显示规则性肝切除对肝脏损伤程度与范围大,肝细胞和问质组织及细胞的再生活跃,TGF-β1的合成旺盛。TGF-β1在术后血清中持续过表达可能是导致PHC复发转移和术后免疫功能缺陷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影响肝癌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患者肝移植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临床和病理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6年6月期间施行的781例以肝细胞癌行首次肝移植患者术后的无瘤生存情况,应用单因素分析和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各项临床及病理指标对肿瘤复发转移的影响。结果:移植术后6个月、1、2、3年的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6.85%、74.87%、63.36%和56.67%。术后肝癌复发或转移后1年生存率为26.27%。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术后肝癌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肿瘤最大直径、数目、双叶分布、血管侵犯和术前甲胎蛋白.研究发现。存在肉眼癌栓的患者术后HCC复发转移的风险是无癌栓患者的9倍,存在镜下微血管侵犯的患者复发转移风险可达5倍。结论:严格筛选肝癌肝移植的适应证可以有效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下称肝癌)术后复发率极高。根除性切除后五年复发率高达61.5%,小肝癌的五年复发率达43.5%。复发率之高,足以引起临床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其复发原因比较复杂。本文主要对25例≤2cm微小肝癌的复发与病理因素的关系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6.
胃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研究发现,由于胃癌手术时多已存在微转移灶,故胃癌病人行根治术后,仍有25~30%的患者术后出现复发。目前,许多学者正在寻找一些客观生物指标,用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胃癌的侵袭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术后复发情况,以判断患者生存时间。但是,至今尚未找到令人满意的用于监测其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肝细胞癌(下称肝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的外科治疗近几十年来已有长足进步,手术切除的5年生存率已由10%上升到40%左右,然而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仍只有16%~27.4%。肿瘤术后复发和转移仍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主要障碍。目前认为肝癌术后复发与肿瘤、宿主及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近年来预测肝癌复发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进展较快。本文就目前影响肝癌术后复发临床病理学因素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的预后因素和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直肠癌治疗失败的模式、预后因素及放疗对复发的影响。[方法]对327例直肠癌手术后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为61.5%,Ⅰ期的5年生存率达87.5%,Ⅲ期降为45.3%。327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中,无复发转移190例,复发和/或转移共137例,其中局部区域复发57例,远处转移107例,既有复发又有转移的病人为27例,复发的主要部位是骶前和髂内.转移的主要部位是肺和肝。根治术后放疗和未放疗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2%和24.6%.[结论]分期、病理等因素是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19.
殷涛  刘明明  金若天 《癌症进展》2018,16(8):994-997,1010
目的 探讨肝癌切除术时机的选择对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腹腔转移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肝癌切除手术时机的选择不同将患者分为急诊手术组(n=28)和二期手术组(n=40).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肝癌复发或腹腔转移情况及预后情况;并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复发或腹腔转移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急诊手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组,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二期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诊手术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明显高于二期手术组(78.5%vs 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复发率、腹腔转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P水平(RR=2.05)、肿瘤直径(RR=2.46)是影响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或腹腔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行急诊手术治疗患者的短期预后优于行二期手术治疗的患者,二期肝切除手术治疗不会增加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及腹腔转移率.AFP水平和肿瘤直径是原发性肝癌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术后复发或腹腔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背景与目的:乳腺痛术后局部复发率为5%-20%,合并高危因素者可达34%-40%,其中以胸壁复发最为常见。本文探讨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的相关因素,寻找预防和降低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而无远处转移的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占同期全部乳腺癌病例的5.1%,其中23例(59.0%)在手术后2年内复发。T1~T4复发率分别为1.6%、1.9%、9.7%和37.2%,腋窝淋巴结(-)与腋窝淋巴结(+)患者的胸壁复发率分别为1.3%、7.6%,腋窝淋巴结转移≥4个者复发率高达13.4%,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3.8%、8.7%。明显低于未予相应治疗者。结论: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原发灶分期晚、未予恰当辅助治疗者易出现胸壁复发。对乳腺癌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规范化治疗,新辅助化疗、术后放疗是预防胸壁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