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脓毒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胸腺肽α1联合乌司他丁(UTI)对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CNKI,1994年至2009年12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1978年至2009年12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至2009年12月)、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年至2009年12月)、PubMed( 1966年至2009年12月)、Cochrane临床试验数据库(2009年第3期)、荷兰医学文摘(EMbase,1974年至2009年12月)、科学引文索引(SCI,1974年至2009年12月),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胸腺肽α1联合UTI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筛选、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6推荐的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4.2.1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最终纳入5个研究共542例脓毒症患者,荟萃分析(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综合支持治疗相比,胸腺肽α1联合UTI可降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加权均数差值(WMD)=4.67,95%可信区间(95%CI)3.20~6.14]和Marshall评分(WMD=1.82,95%CI 0.61~3.03),减轻病情,降低28 d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63,95% CI0.47~0.85].结论 胸腺肽α1联合UTI的免疫调理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病情,促进恢复并最终降低病死率,改善脓毒症预后.但仍需进一步探讨胸腺肽α1和UTI的最佳剂量、疗程、应用时机,及其对免疫系统和炎症因子的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WIC)评分系统评价基础疾病对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ICU 406例危重病患者的临床信息,按照28 d治疗转归分为死亡组(104例)和存活组(302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计算入院时WIC评分和入院24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WIC评分、APACHEⅡ评分、严重脓毒症的比例及主要致病因素如肺部感染的比例均较高,多发伤的比例较低.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WIC评分、APACHEⅡ评分、肺部感染、多发伤、严重脓毒症与患者28 d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WIC评分[优势比(OR)=1.538,95%可信区间(95%CI)为1.265 ~ 1.869,P=0.000]、APACHEⅡ评分(OR=1.193,95%CI为1.137~1.252,P=0.000)、肺部感染(OR=0.546,95%CI为0.304~0.982,P=0.043)、严重脓毒症(OR=0.178,95%CI为0.098 ~ 0.323,P=0.000)与患者28 d预后独立相关.WIC评分、APACHEⅡ评分及二者合并后预测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依次为0.657 (0.592~ 0.722)、0.790(0.739 ~ 0.841)、0.821(0.772 ~ 0.869).结论 WIC评分系统可以较好地评价ICU危重患者的28 d预后.  相似文献   

3.
高明  周华  吴圣  许媛 《临床急诊杂志》2019,20(12):975-98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和万方生物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至2017年6月所有应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脓毒症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和队列研究。治疗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对照组采用除右美托咪定外其他镇静药物;无发表日期和语言限制;主要结局为病死率,包括ICU病死率以及28 d病死率,其他指标包括ICU住院时间、心动过缓发生率以及炎症指标变化情况。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4.0软件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纳入文献发表偏倚情况。结果:共纳入10项研究、713例患者,治疗组347例,对照组366例;2项RCT,8项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相对危险度(RR)=0.57,95%可信区间(95%CI)0.40~0.81,P=0.002],并降低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炎症指标水平[TNF-α:加权均数差(WMD)=-4.60,95%CI:-7.64~-1.55,P=0.003;IL-6:WMD=-122.12,95%CI:-236.5~-7.75,P=0.04]。但不能缩短ICU住院时间(WMD=-0.23,95%CI:-1.61~1.15,P=0.75),且发生心动过缓的概率更大(RR=2.74,95%CI:1.20~6.26,P=0.02),漏斗图显示各研究间病死率不存在发表偏倚。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改善炎症反应,但不能改善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比较围手术期严格血糖控制和正常血糖控制对心脏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Cochrane协作网制定的策略,并使用PubMed数据库进行英文检索,对符合检索条件的文献进行系统评价,文献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由2名评价员独立完成,使用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7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的文献、共2329例患者纳入荟萃分析(Meta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严格血糖控制能降低患者感染率[比值比(OR)=0.42,95%可信区间(95%CI)为(0.25,0.73),P=0.002]和病死率[OR=0.54,95%CI(0.34,0.87),P=0.01],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权均数差(WMD) =-2.68,95%CI(-4.99,-0.37),P=0.02]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治疗时间[WMD=-15.49,95%CI(-16.14,-14.83),P<0.000 01],使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率有所降低[OR=0.77,95%CI (0.60,1.00),P=0.05],但并不能减少心外膜起搏使用频率[OR=0.32,95%CI (0.09,1.05),P=0.06].结论 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能有助于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查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s weighted index of comorbidities,WIC)评价基础疾病对ICU肺部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征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的1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或者院内获得性肺炎(HAP)、基础疾病、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否严重脓毒症和28 d病死率;入院24h内计算WIC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脓毒症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epsis 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各评分对预后的判断.结果 在160例入组患者中,CAP患者76例(48.8%),HAP患者82例(51.2%),男性106例(66.3%),女性54例(33.7%),存活99例(61.9%),死亡61例(38.1%).年龄(62.4±17.3)岁.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的WIC分值、APACHEⅡ分值和SOFA评分较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OR=1.049,95% CI:1.011~1.088,P=0.011)、WIC评分(OR=1.725,95%CI:1.194~2.492,P=0.004)、APACHEⅡ评分(OR=1.175,95%CI:1.058 ~ 1.305,P=0.003)、SOFA评分(OR=1.277,95% CI:1.048~1.556,P=O.015)、是否ARDS(OR=0.081,95% CI:0.008 ~0.829,P=0.034)、是否严重脓毒症(OR=0.149,95% CI:0.232~0.622,P=0.004)与肺部感染患者28 d预后相关.WIC评分、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及三者合并后预测概率的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下面积(95%CI)依次为0.639(0.547~0.730)、0.782(0.709~0.856)、0.79 (0.714 ~0.866)、0.842 (0.777~0.907).结论 WIC评分系统可以较好的评价基础疾病对ICU肺部感染患者28 d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胸腺肽α1治疗脓毒症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胸腺肽a1对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并了解其对脓毒症预后的影响.方法 以"脓毒症OR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OR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AND"胸腺肽OR日达仙OR迈普欣"全面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2008年10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2008年10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2008年10月)、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1997-2008年10月),以"sepsis OR septicemia OR blood poisoning OR 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OR multiple organ failure OR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AND"thymosin*OR zadaxin OR thymalfasin"检索PubMed(1966-2008年10月)、Cochrane Library(2008年第3期)、EMBASE(1974-2008年10月)、SCI(1974-2008年10月),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关于胸腺肽治疗脓毒症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4.2.6推荐的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10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最终纳入5个研究(1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综合支持治疗比较,胸腺肽a1能明显上调CD4+T淋巴细胞水平[WMD=6.24,95%可信区间(95%CI)为1.12~11.36,P=0.023及CD4+/CD8+比值(WMD=0.14,95%CI为0.03~0.25,P=0.01),改善免疫抑制状态,同时能降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II(APACHE II)评分(WMD=3.82,95%CI为2.36~5.28,P<0.001)、减少机械通气时间(WMD=-4.17,95%CI为-7.00~-1.34,P=0.004)及缩短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WMD=-4.87,95%CI为-8.17~-1.60,P=0.004).结论 当前研究显示,胸腺肽a1能改善患者免疫抑制状态,调节脓毒症患者的免疫紊乱,减少机械通气时间,促进疾病恢复,缩短ICU治疗时间;目前还不能肯定胸腺肽a1在降低脓毒症病死率方面的作用,今后需要对胸腺肽a1的剂量、疗程、应用时机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 (1966~2012)、CENTRAL(2012年第3期)、CBM (1978~2012)、CNKI (1979~2012)、Wanfang Data (1998~2012)、VIP (1991~2012)等数据库,收集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个RCT,5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总有效率[RR=1.18,95%CI(1.06,1.32),P=0.003]、显效率[RR=1.57,95%CI(1.29,1.91),P<0.000 01]、治疗后血小板计数[MD=21.54,95% CI(13.85,29.23),P<0.000 01]方面,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组均优于单纯激素治疗组,且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组的复发率更低[RR=0.49,95%CI (0.34,0.69),P<0.000 1].结论 现有证据显示,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优于单纯激素组.但由于缺乏高质量RCT证据支持,上述结论仍待高质量RCT结果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系统评价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早期护理干预脑卒中后抑郁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8项RCT纳入研究.HAMD评分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Z=25.24,P<0.00001;WMD=-4.46,95% CI:4.81 ~4.12),观察组HAMD评分>18分的抑郁患者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Z =3.43,P=0.0006;OR=0.33,95% CI:0.17 ~0.62),观察组的BI指数高于对照组(Z=12.35,P<0.00001;WMD=13.39,95%CI:11.27~15.52).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评价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与单独应用α-干扰素治疗儿童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2012年第4期)、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2年12月,并辅以手工检索,收集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儿童乙肝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个RCT,各研究间基线均可比.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α-干扰素相比,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组儿童乙肝患儿血清HBV-DNA阴转率[OR=4.17,95%CI (2.22,7.83),P<0.000 01]和HBeAg阴转率[OR=5.22,95%CI (2.64,10.29),P<0.000 01]均明显提高.而在血清抗-HBe阳转率、不良反应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儿童乙肝患者应用α-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的治疗方案优于单用α-干扰素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左西孟旦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中的疗效,为其在脓毒症中的治疗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使用中文和英文数据库,检索左西孟旦治疗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的随机对照研究。设定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符合标准文献进行质量评定并进行数据提取。应用RevMan 5.3对相关研究的病死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 、肌钙蛋白I(TnI)、乳酸(Lac)、去甲肾上腺素用量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3项研究,491例患者,其中左西孟旦组251例,对照组240例。与对照组相比,左西孟旦组的病死率显著降低(RR=0.78,95%CI=0.63~0.96,P=0.02),CI(WMD=0.79, 95%CI=0.56~1.03, P<0.01)、LVEF(WMD=9.03%,95%CI=6.74%~11.31%,P<0.01)显著升高,TnI (WMD=-1.22,95%CI=-1.52~-0.77,P<0.01)、Lac(WMD=-1.41,95%CI=-1.56~-1.27,P<0.01)显著降低,两组去甲肾上腺素用量 (WMD=-0.01,95%CI=-0.03~0.01,P=0.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左西孟旦能显著降低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降低Lac及TnI的水平,增加CI及LVEF。Meta分析证据支持在严重脓毒症及脓毒症休克中应用左西孟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心钠肽(ANP)及尿肾损伤分子-1(KIM-1)在脓毒症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中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自2012-01~2012-09在我院ICU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在0、2、6、24、48 h采集血液及尿液标本,用ELISA法分别检测ANP和KIM-1.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在住院期间发生AKI,分为脓毒症AKI组、脓毒症非AKI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ICU住院期间28例患者发生AKI,AKI发生率46.67%.AKI组血ANP在2、6、24、48 h和尿KIM-1在6、24、48 h高于非AKI组(P <0.05);2 h血ANP和6h尿KIM-1与确诊AKI时24h血清肌酐(sCr)呈正相关(r=0.959,P=0.000;r =0.938,P=0.000).2h血ANP和6h尿KIM-1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5(95% CI 0.772~0.957)和0.923(95%CI 0.854~0.992).结论 血ANP和尿KIM-1较sCr更早出现升高,其水平变化可以反映肾损害的严重程度,可以预测脓毒症是否发生AKI.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衡量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以及Cochrane,收集公开发表的有关缺血后处理在AMI行PCI患者中心肌保护作用的相关文献,提取相关数据,并用RevMan5.1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14例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总计纳入744例,其中缺血后处理组385例,对照组359例,荟萃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缺血后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肌酸激酶(CK)[加权均数差(WMD)=-544.83 IU/L,95%可信区间(CI)-834.27 ~ 255.38 IU/L,P=0.000 2]、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WMD=-73.22 IU/L,95%CI-107.03 ~-39.4 IU/L,P<0.000 1)以及室壁运动计分(WMSI)(WMD=-0.31,95%Cl-0.49 ~-0.14,P=0.000 4)均有显著改善,而左室射血分数(EF)(WMD=2.81,95%CI 0.56 ~ 5.05,P=0.01)对照组高于实验组.结论: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的心肌起到了较好的保护作用,但对于射血分数的改善却并不满意,其临床效果还有待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肠内免疫营养(enteral immunonutrition,EIN)对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和术后住院天数的影响,为合理制定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方案提供高质量证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EMbase数据库,收集以英文发表的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EIN与一般治疗方案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1997年1月1日至2012年10月31日,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9个RCT,2 29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术前使用EIN不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91,95%CI (0.56,1.47),P =0.70];但术后和手术前后均使用EIN则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0.57,95%CI (0.39,0.82),P=0.002;OR=0.52,95%CI (0.35,0.76),P=0.000 9].此外,与标准肠内营养组比较的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术前、术后、手术前后均使用EIN,均能缩短术后住院天数[OR=-2.39,95%CI(-3.28,-1.49),P<0.000 01;OR=-2.42,95%CI(-4.07,-0.78),P=0.004;OR=-2.76,95%CI(-3.46,-2.06),P<0.000 01].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围手术期EIN可以减少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和缩短术后住院天数,但受纳入研究质量和数量限制,上述结论需更多高质量RCT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肾损伤国际指南(KDIGO)制定的急性肾损伤(AKI)诊断分期标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对脓毒症AKI患者的预后评估价值.方法 前瞻收集2012-03-01 ~2013-03-01期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DIGO标准对脓毒症患者进行AKI诊断和分期;根据患者入ICU第1个24h内的生理指标最差值进行APACHEⅡ和SOFA评分,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3项系统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共280例脓毒症患者,占同期ICU住院患者的41.7% (280/670),总体院内死亡率为29.8%.脓毒症肾损伤168例,占脓毒症患者的60%,其中1期76例,死亡率22.4%;2期48例,死亡率37.5%;3期44例,死亡率72.7%.脓毒症肾损伤患者的APACHEⅡ及SOFA评分均高于非AKI患者(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22分(OR =4.50),KDIGO分期1、2、3期(OR值分别为2.31、7.44、45.00)是脓毒症并AKI患者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结论 KDIGO诊断标准与APACHEⅡ、SOFA评分对脓毒症肾损伤患者整体预后都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音乐疗法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负性情绪干预效果、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维普、中国知网、万方数据、CBM、Web of Science、PubMed、 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CINAHL等9个中外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日起至2023年1月23日。两位研究人员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完成文献搜索、筛选、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估,最终使用RevMan5.4.1软件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 经过对纳入的1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评估(涉及900例患者),结果显示音乐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水平[SMD=-1.68,95%CI (-2.35,-1.00),P<0.000 01]和抑郁水平[SMD=-4.74,95%CI (-6.20,-3.29),P<0.000 01];音乐疗法可以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肠道功能[MD=-2.39,95%CI (-2.57,2.20),P<0.000 01]。结论 音乐疗法可以缓解IBD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患者的肠道功能和症状,对IBD患者治疗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联合大黄治疗对严重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UTI)联合大黄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 APACHEⅡ)≥25分]按随机原则分为3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UTI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UTI,联合组在对照组础上加用UTI联合大黄,每组20例.观察治疗5d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记录心排血量(CO)、APACHEⅡ评分、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结果 对照组、UTI组、联合组治疗后CO均明显升高,cTnI、NT-proBNP、TNF-α、IL-6、CRP、APACHEⅡ评分均明显降低,以联合组变化更显著[ CO (L/min):3.11±0.72比2.88±0.58、2.99±0.53,cTnI(μg/L):1.01±0.22比1.33±0.45、1.26±0.37,NT-proBNP (ng/L):987.4±327.5比1378.6±373.4、1102.8±371.5,TNF-α (ng/L):2.01 ±0.35比2.40±0.54、2.24±±0.41,IL-6 (ng/L):21.84±9.26比38.14±±10.22、35.54±11.55,CRP (mg/L):21.5±8.4比58.2±11.7、44.7±13.4,APACHEⅡ评分(分):19.90±± 11.56比28.87±14.66、24.62±± 10.45,均P<0.05],联合组住ICU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d:10.13±2.65比16.62±4.87,P<0.05).结论 UTI联合大黄治疗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损伤心肌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腺肽-α1对脓毒性休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其对病情转归的干预作用。方法将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治疗的42例脓毒性休克、且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在15~25分之间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同时排除近3个月使用过免疫制剂、激素及肿瘤、器官移植和伴有慢性疾病终末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1)和对照组(n=21),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皮下注射1.6 mg胸腺肽-α1,每日2次,持续1周。抽取全部患者治疗1、3和7 d时的静脉血,采用微量全血直标法分别检测T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并观察患者的体温、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28 d病死率及总住院费用。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后,CD3 、CD4 、NK细胞及CD4 /CD8 比值均明显上升(P均<0.01)。体温下降时间、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费用和28 d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胸腺肽-α1能提高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改善症状,缩短ICU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降低28 d病死率。细胞免疫功能是脓毒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ω-3脂肪酸对老年脓毒症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分析在脓毒症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46例脓毒症、患者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胸腺肽联合ω-3脂肪酸免疫调理疗法.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治疗5d后白细胞、PCT、CRP变化.结果 脓毒症治疗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ICU时间明显缩短、5d后白细胞、PCT、CRP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ω-3脂肪酸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脓毒症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系统评价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WanFang Data、VIP和CBM,收集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用二甲双胍比较治疗T2DM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2年11月,并追溯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7个RCT,2 9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较单用二甲双胍组能更有效地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WMD=-0.62%,95%CI(-0.76,-0.47),P<0.000 1]和空腹血糖水平[WMD=-0.7 mmol/L,95%CI(-1.03,-0.37),P<0.000 01],并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β细胞功能.但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较单用二甲双胍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血糖,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减轻体重作用相似,但两组在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和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和样本量限制,上述结论尚待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二聚体浓度能否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以及D-二聚体浓度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766例脓毒症患者,检测患者入院时的血中D-二聚体浓度(固相免疫层析法),并记录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和临床生理指标.以28 d为终点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和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系统Ⅱ(SAPSⅡ)评分;分析D-二聚体水平与28 d病死率的关系.结果 766例脓毒症患者28 d内共有233例死亡,死亡组血中D-二聚体浓度(μg/L)明显高于存活组[1220.0(789.0,1835.0)比323.0(158.0,642.0),P<0.01].D-二聚体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r1=0.643,r2=0.632,均P<0.01).D-二聚体水平预测28 d病死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0,95%可信区间(95%CI)为0.855~0.904,P<0.001,预测28 d病死率的最佳界值为663.5 μg/L.血中D-二聚体>663.5μg/L、APACHEⅡ评分>19.5分和SAPSⅡ评分>39.5分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值)分别为17.5、15.7、19.6,均P<0.001].D-二聚体< 250.0、250.0~663.5、>663.5 μg/L 3组间28 d病死率(1.4%、12.3%、64.2%)、APACHEⅡ评分[分:11(9,13)、13(11,16)、19(15,22)]、SAPSⅡ评分[分:24(18,29)、31(24,36)、40(33,49)]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D-二聚体水平是预测急诊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率的独立指标.其预测能力与APACHEⅡ评分和SAPSⅡ评分十分相近;检测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脓毒症患者的危险分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