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黄芪对脾虚证模型大鼠小肠粘膜葡萄糖吸收的影响,并研究其可能通过调控SGLT1/GLUT2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注射利血平方法建立脾虚症模型大鼠,用在体灌流技术观察黄芪对大鼠小肠粘膜的葡萄糖吸收影响并收集小肠粘膜,检测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1)和2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转运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及尿D-木糖排泄率明显降低(P<0.01),同时葡萄糖吸收量、SGLT1和GLUT2的蛋白及mRNA表达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相比,通过黄芪水煎液的干预治疗,各指标有得到明显的改善。结论:黄芪能够改善利血平致气虚的模型大鼠小肠对葡萄糖吸收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参皂甙健脾益气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参皂甙ig对正常动物胃液量、胃酸pH值无影响,对正常或脾虚动物胃肠蠕动无作用,但能消除“食醋”法脾虚动物脾虚症状,提高正常动物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脾虚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线粒体、内质网的数量,升高脾虚动物血清D木糖。结果提示,人参皂甙能提高消化、吸收功能,保护胃肠细胞,具有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大鼠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的代谢与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7种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中医温浊转运的内涵.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虚组、空白+AA-Ⅰ组、脾虚+AA-Ⅰ组.脾虚组及空白组分别做AA-Ⅰ药代动力学检测,并分别取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组织;空白+AA-Ⅰ组及脾虚+AA-Ⅰ组予AA-Ⅰ灌胃后5、60分钟两个时间点取上述组织,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织中oatp2b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与脾虚组AA-Ⅰ血药浓度出现明显差异(P<0.05).oatp2b1 mRNA表达:脾虚组中脾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空白+AA-Ⅰ组5分钟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织表达无差异,60分钟小肠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脾虚+AA-Ⅰ组5分钟时胃、肝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降低(P<0.05),60分钟时肾、大肠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升高(P<0.05).oatp2b1蛋白表达变化趋势同基因表达改变基本一致;oatp2b1蛋白分布:肝组织中肝血窦周边的肝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细胞膜染色阳性,胃组织中消化腺的胞质染色阳性,肾组织中肾小管包膜及胞浆染色阳性,小肠组织消化腺中胞质及包膜染色阳性,大肠组织胞膜染色阳性.结论:AA-Ⅰ代谢与肝、胃、肾、小肠、大肠组织oatp2b1表达相关,提示湿浊代谢以脾为枢纽,肝、胃、肾、大肠、小肠共同参与并发挥相应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4.
辨证论治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徐州市贾汪人民医院(221011)赵继林【关键词】腹泻婴幼儿辨证施治秋冬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多发病,病因以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其发病机理为病毒侵犯小肠粘膜,破坏绒毛上端1/2~1/3处带有刷状缘的上皮细胞,造成小肠转运和吸收葡萄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芪对脾虚证大鼠模型小肠黏膜葡萄糖吸收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皮下连续注射利血平注射液(0.5 mg·kg~(-1))14 d建立脾虚证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造模组,并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组(6.0 g·kg~(-1)),连续给药21 d。每日记录大鼠体质量;分别于造模结束和给药结束后收集大鼠尿液,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尿D-木糖排泄率;采用大鼠在体空肠灌流实验及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吸收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钠依赖葡萄糖转运蛋白(SGLT1)和2型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2)的蛋白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测定SGLT1/GLUT2的m 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造模组大鼠体质量及模型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葡萄糖吸收量、SGLT1/GLUT2蛋白相对表达量、SGLT1/GLUT2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葡萄糖吸收量、SGLT1/GLUT2蛋白相对表达量、SGLT1/GLUT2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黄芪能够改善利血平致脾虚证大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SGLT1/GLUT2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2017,(5)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对脾虚泄泻大鼠小肠黏膜修复及葡萄糖相关转运体表达的影响。方法:以"大黄+利血平+控制饮食"多因素法建立脾虚泄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补中益气汤低、中、高剂量组和脾虚泄泻模型组,采用HE染色观察大鼠小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并检测大鼠体质量、尿D-木糖排泄率及小肠葡萄糖吸收量,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体(SGLT1)、葡萄糖转运体2(GLUT2)、钠氢交换体3(NHE3)mRNA的表达。结果:脾虚泄泻大鼠小肠绒毛部分损伤,表面上皮缺失,补中益气汤可促进小肠黏膜的修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造模后大鼠尿D-木糖排泄率和葡萄糖吸收量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经补中益气汤治疗后尿D-木糖排泄率及葡萄糖吸收量升高。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中SGLT1、GLUT2、NHE3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予补中益气汤后SGLT1、GLUT2、NHE3 mRNA表达量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以高剂量组作用最佳(P0.05或P0.01)。结论:补中益气汤可促进脾虚泄泻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上调SGLT1、GLUT2、NHE3mRNA表达,从而促进葡萄糖及水、钠的吸收。  相似文献   

7.
崔志清  郭世铎  张惠茹  叶斌 《中草药》1995,26(12):643-644
利用翻转小鼠离体小肠囊的方法,观察炙甘草和甘草酸对葡萄糖-钠转运电位的影响,借以了解炙甘草和甘草酸对与糖-纳转运电位密切相关的Na+、K+-ATP酶的影响。结果100g/L炙甘草和2.5mmol/L甘草酸均可降低PD(P<0.01),推测炙甘草和甘草酸可对Na+、K+-ATP酶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大鼠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I,AA-I)的代谢与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7种组织中有机阴离子转运肽oatp2b1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关系探讨中医湿浊转运的内涵。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脾虚组、空白+AA-I组、脾虚+AA-I组。脾虚组及空白组分别做AAI药代动力学检测,并分别取肺、肝、脾、胃、肾、小肠、大肠组织;空白+AA-I组及脾虚+AA-I组予AA-I灌胃后5、60分钟两个时间点取上述组织,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各组织中oatp2b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空白组与脾虚组AA-I血药浓度出现明显差异(P0.05)。oatp2b1 mRNA表达:脾虚组中脾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空白+AA-I组5分钟时与空白组比较各组织表达无差异,60分钟小肠组织表达量较空白组降低(P0.05);脾虚+AA-I组5分钟时胃、肝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降低(P0.05),60分钟时肾、大肠组织表达量较脾虚组升高(P0.05)。oatp2b1蛋白表达变化趋势同基因表达改变基本一致;oatp2b1蛋白分布:肝组织中肝血窦周边的肝细胞及巨噬细胞的细胞膜染色阳性,胃组织中消化腺的胞质染色阳性,肾组织中肾小管包膜及胞浆染色阳性,小肠组织消化腺中胞质及包膜染色阳性,大肠组织胞膜染色阳性。结论:AA-I代谢与肝、胃、肾、小肠、大肠组织oatp2b1表达相关,提示湿浊代谢以脾为枢纽,肝、胃、肾、大肠、小肠共同参与并发挥相应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9.
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模型PepT1及其转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理中汤对脾阳虚模型大鼠小肠上皮肽转运载体蛋白1对二肽转运功能改变、肽转运载体PepT1及其mRNA表达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利血平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阳虚大鼠模型,以头孢氨苄做为PepT1的转运底物,通过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其血药浓度来反映脾阳虚大鼠小肠上皮细胞PepT1的吸收转运功能,RT-PCR:测定大鼠小肠黏膜PepT1 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小肠PeDT1蛋白表达情况,同时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小肠黏膜组织cAMP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cefalexin浓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经理中汤治疗后,大鼠cefalexin血药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模型组大鼠PeDT1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理中汤治疗组大鼠的PepT1蛋白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脾阳虚模型大鼠PepT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组明显下调(P<0.05),经理中汤治疗后,其下调趋势被逆转,与正常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模型组大鼠小肠黏膜cAMP浓度较之于正常组,明显降低,经过理中汤治疗恢复接近正常组水平.结论 脾阳虚模型大鼠小肠黏膜PepT1转运功能增强,蛋白表达上调,理中汤治疗可逆向调节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0.
对脾虚证的实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课题。本实验应用体内参入~3氢-胸腺嘧啶核苷(~3H-TdR)的放射自显影方法,就脾虚证动物十二指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动力变化进行了探讨,胃肠道中上皮细胞迅速恒定更新的概念早已确立。30年前Leblond在小肠隐窝中计算了分裂率,导致了细胞从隐窝移行出来、大约在二天左右沿着绒毛壁向上秽行到顶端的观点,并应用注入脱氧核糖核酸的前身物的放射自显影术,使之成为可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四君子汤的实验研究观察四君子汤对动物消化腺分泌、消化道运动和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结果:四君子汤对正常动物胃液量、胃酸pH值、胃肠蠕动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正常动物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脾虚动物胃主细胞内酶元颗粒的含量。增强脾虚动物胃肠蠕动功能,升高脾虚动物...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采用记录翻转小鼠离体小肠囊葡萄糖-钠转运电位的方法,观察大黄总甙、大黄素、番泻甙对在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大黄有效成分对葡萄糖-钠转运电位产生明显抑制作用。表明这些成分可阻止不全梗阻后小肠葡萄糖-钠的吸收,并伴随水的吸收减少,使肠腔容积增大,进而使肠蠕动增强,亦可产生通里攻下的作用。这一结果可为进一步阐明大黄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机理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脾止泻颗粒对脾虚泄泻小鼠微生态及对小肠和胸腺超微结构的作用。方法 :用 10 0 %大黄水浸液复制小鼠脾虚泄泻模型 ,观察健脾止泻颗粒对小鼠微生态的影响 ,通过电镜观察对受损小肠黏膜和胸腺的修复作用。结果 :健脾止泻颗粒对实验性脾虚泄泻小鼠的肠道菌群有调节作用 ,能使受损的小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结构明显改善 ,促进小鼠胸腺线粒体等细胞器的复制。结论 :健脾止泻颗粒可通过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 ,改善小肠吸收细胞微绒毛的结构和促进线粒体的复制而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状下大鼠oatp2a1基因表达来探讨Oatp2a1在湿浊转运中的作用。方法: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正常组(6只)、正常+AA大鼠模型组(6只)、脾虚大鼠模型组(10只)、脾虚+AA大鼠模型组(10只)。采用皮下注射利血平的方法造脾虚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给予相应组别大鼠马兜铃酸灌胃3天,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肝、肾、胃、小肠、大肠等组织中Oatp2a1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Oatp2a1在上述6种脏器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达。肝组织中,脾虚组大鼠模型Oatp2a1的表达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35,P<0.05);小肠组织中,脾虚组大鼠模型中Oatp2a1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04,P<0.01)。在给予马兜铃酸刺激下,小肠组织中,正常+AA组大鼠模型Oatp2a1的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32,P<0.05)。结论:Oatp2a1可能是机体参与湿浊运化的物质基础之一,在脾虚状态下大鼠小肠、肝组织中Oatp2a1的表达变化提示小肠、肝等脏器在脾虚状态下的湿浊转运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脾主运化湿浊的功能,可能不仅包括胃肠道的功能在内,而且也可能包括一部分肝脏的功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运脾温阳方及其拆方对脾虚大鼠小肠病理结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运脾温阳颗粒及其拆方对大黄致脾虚大鼠胃肠激素干预的研究。[方法]测定100%大黄煎液造成的脾虚泄泻大鼠脏器指数、小肠病理改变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大部分小肠黏膜中到重度绒毛变矮变小甚至消失,黏膜上皮中到重度大片坏死,上皮细胞消失,腺体破坏亦比较严重;运脾温阳方及其拆方对小肠病变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作用,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运脾温阳方及其拆方通过增加脾虚大鼠脏器指数、改善小肠病理结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菔厚双参胶囊对大黄致小鼠脾虚模型的影响。方法:连续灌胃大黄水煎液14d造成小鼠脾虚模型,观察实验小鼠体重、体温、低温游泳时间、小肠推进率。结果:菔厚双参胶囊对脾虚模型用药治疗后各剂量组动物的状态明显好转,其外观状态与空白对照组相似,菔厚双参胶囊2.10g·kg-1、1.05g·kg-1组能缓解大黄造成的小鼠体重下降,可明显提高脾虚模型小鼠体温;明显延长小鼠低温游泳时间,提示菔厚双参胶囊能够改善小鼠脾虚证脾虚模型体征,明显增强脾虚模型小鼠耐寒耐疲劳能力;能够显著降低小肠推进率。结论:结论:菔厚双参胶囊可改善小鼠的脾虚症状,具有健脾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四君子汤对脾虚大鼠空肠黏膜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以探究四君子汤对脾虚证益气健脾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精眯组(7.5 mg·kg-1)和四君子汤高、中、低剂量组(22.0,11.0,5.5 g·kg-1);除正常组外,ih利血平建立脾虚大鼠模型;通过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组别大鼠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并使用光学显微镜对大鼠空肠组织的病理切片进行观察,比较其黏膜损伤修复情况。结果:通过对不同组别的葡萄糖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app)的比较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显著降低,且空肠黏膜损伤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精眯组和给药组大鼠对葡萄糖的吸收明显增加,空肠黏膜损伤明显得到修复(P<0.05)。结论:四君子汤能促进脾虚大鼠小肠吸收葡萄糖功能的恢复,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修复脾虚大鼠的肠黏膜来增加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从而发挥益气健脾作用。  相似文献   

18.
四君子汤对消化、运动、吸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本实验着重观察四君子汤对动物消化腺分泌、消化道运动和小肠吸收功能的作用。结果:四君子汤对正常动物胃液量、胃酸pH值、胃肠蠕动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正常动物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脾虚动物胃主细胞内酶元颗粒的含量.增强脾虚动物胃肠蠕动功能,升高脾虚动物血清D-木糖,促进牌虚动物肠上皮细胞微绒毛生长。结果表明,四君子汤能提高动物消化、运动、吸收功能,具有健脾益气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的吸收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田蓟苷在Caco-2细胞模型的吸收特性.方法:体外培养的人小肠上皮细胞模型Caco-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田蓟苷含量,进行田蓟苷在小肠上皮细胞的摄取、跨膜转运及外排研究.探讨时间、pH、药物浓度及抑制剂维拉帕米、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根皮苷和乳糖对Caco-2细胞摄取田蓟苷的影响.结果:田蓟苷在Caco-2细胞中的摄取呈时间依赖性;在4~16 mg· L-1,摄取呈浓度依赖性,符合被动扩散过程;在pH 5.0~8.0,酸性条件下有利于药物吸收;加入维拉帕米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1.545±0.010)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加入叠氮化钠、2,4-二硝基酚以及根皮苷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分别为(0.994±0.003),(1.174±0.030),(L098:±0.021) mg·g-1,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加入乳糖后,田蓟苷的细胞摄取量为( 1.470±0.025) mg·g-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药物从basolateral(B,基底面)到apical(A,肠腔面)的渗透系数Papp大于A到B(1.10倍).结论:P-gp以及Na+依赖葡萄糖转运载体1(SGLT1)参与田蓟苷的转运过程;田蓟苷的吸收与乳糖酶根皮苷水解酶(LPH)无关;被动扩散和载体媒介转运共同参与田蓟苷细胞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20.
崔志清  伍孝先 《中草药》1993,24(12):635-636
采用记录翻转小肠和结肠囊葡萄糖转运电位的方法,来研究大承气汤及其主药大黄对葡萄糖和Na^+转运的影响,结果发现该方剂及其药大黄均能阻止糖和Na^+的吸收,从而为进一步解释中医“下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