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更好开发利用低品位大鳞片石墨,针对内蒙古某低品位大鳞片石墨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在磨矿介质为棒磨、磨矿浓度60%、-0.15 mm 59.43%、浮选浓度23%、煤油105 g/t、2#油55 g/t、浮选时间3 min的粗选条件下,采用2段粗磨粗选、1段扫选、6段再磨7次精选、合格大鳞片石墨预先分级、中矿返回的闭路流程,获得固定碳为90.37%的+0.3 mm产品,固定碳含量为90.21%的-0.3+0.15 mm产品,+0.15 mm产品大鳞片综合保护率为74.36%。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某石墨矿属于晶质石墨矿石,原矿固定碳含量9.3%。通过对该地区鳞片石墨矿进行选矿实验研究,得出适宜的浮选条件为:粗选磨矿细度为-75μm 60%的条件下,煤油用量为52 g/t,2~#油用量为56 g/t。进行一段粗选两段扫选、粗精矿五段再磨六段精选,中矿循序返回的闭路实验流程,最终获得产率9.19%,固定碳品位94.08%,回收率94.82%的石墨精矿产品,为该地区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某石墨矿属于晶质石墨矿石,原矿固定碳含量9.3%。通过对该地区鳞片石墨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得出适宜的浮选条件为:粗选磨矿细度为-75μm含量60%的条件下,煤油用量为52g/t,2#油用量为56g/t。进行一段粗选两段扫选、粗精矿五段再磨六段精选,中矿循序返回的闭路试验流程,最终获得产率9.19%,固定碳品位94.08%,回收率94.82%的石墨精矿产品,为该地区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某片麻岩鳞片石墨矿石结构属于片麻岩型石墨矿,脉石矿物以石英、长石、白云母为主,金属矿物有少量的褐铁矿。原矿总固定碳含量为8.03%,通过酸浸-碱熔-酸洗分析得知:原矿中+0.15 mm大鳞片石墨的固定碳含量占总固定碳含量的37.58%。原矿经一次粗选一次扫选、粗精矿八次再磨八次精选的阶段磨浮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的精矿固定碳品位90.53%、精矿固定碳回收率94.07%。其中+0.15 mm精矿固定碳品位达到95.26%、固定碳回收率为17.67%,+0.15 mm大鳞片石墨的保护率为47.02%。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某低品位大鳞片石墨矿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合大鳞片石墨矿石性质,以保护石墨大鳞片为前提,着重对粗选和精选阶段的磨矿工艺进行了详细研究。在确定最佳磨矿工艺的基础上,采用一段棒磨粗磨、粗精矿一段球磨五段搅拌磨再磨、九次精选闭路流程,获得了固定碳含量为95%,回收率为96%,+0.30mm粒级产率为60%的石墨精矿。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某大鳞片石墨矿石固定碳含量为6.99%,+0.15 mm粒级石墨分布率为27.49%。为给该石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进行了选矿—提纯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通过6段磨矿、中1~中3合并返回粗磨、中4~中6隔段顺序返回、精3产品筛分提取+0.15 mm粒级产品的工艺流程,得到的+0.15 mm粒级产品固定碳含量为90.64%、回收率为16.73%,-0.15 mm粒级产品固定碳含量为95.44%、回收率为77.42%;采用碱酸法对+0.15 mm粒级产品进行提纯,在NaOH用量(以NaOH与石墨的质量比表示)为1.0、焙烧温度为800℃、焙烧时间为30 min条件下焙烧后,焙烧产品经80℃水浸1 h,1 mol/L盐酸60℃酸浸20 min,可以制备出固定碳含量为99.920%,作业回收率为94.37%的高纯石墨。试验结果可以为该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更好地保护某鳞片状石墨矿石中的大鳞片石墨,分别进行了传统的多段磨矿多段精选工艺试验和新工艺试验。结果表明,破碎至-2 mm的原矿采用直接粗浮石墨—石墨粗精矿砾磨后4次精选—粗选尾矿与精选1尾矿合并经强磁选、脱泥脱杂后再球磨—2次扫选—扫选1精矿与砾磨产品合并精选、其他中矿顺序返回流程处理,获得的石墨精矿固定碳品位和固定碳回收率分别为96.26%和95.32%,+0.15 mm的大鳞片石墨产率达55.36%,与传统工艺比较,新工艺最突出的优势是+0.15 mm的大鳞片石墨产率高出17.66个百分点,大大地提高了石墨精矿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萝北鳞片石墨浮选新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黑龙江萝北地区某细鳞片晶质石墨矿固定碳含量为13.27%,采用浮选工艺进行选别。结合工艺矿物学研究和粗选条件试验,采用阶段磨矿-阶段选别、分质分流流程,筛分获得+0.15mm大粒级高碳鳞片石墨精矿和-0.15mm粒级鳞片石墨,-0.15mm细粒级石墨经过再磨精选获得高碳石墨精矿。闭路试验获得的石墨精矿回收率为91.30%,固定碳含量为96.11%,石墨精矿中+0.15mm粒级石墨产率为16.08%。  相似文献   

9.
以黑龙江某细鳞片石墨矿为原矿,在矿石性质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磨矿细度、调整剂水玻璃用量、捕收剂煤油用量、起泡剂2~#油用量及再磨细度条件试验。在最佳条件试验基础上,进行开路试验和闭路试验。原矿固定碳含量(固定碳质量分数)为7.99%,经过"1次粗选,2次扫选,5次再磨,7次精选"的闭路浮选流程,最终精矿固定碳含量为94.01%,回收率为90.41%。  相似文献   

10.
某晶质石墨矿固定碳质量分数4.82%、硫质量分数2.67%,含硫矿物主要为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高岭石;石墨和脉石矿物嵌布关系密切,增加了浮选分离难度。以回收有用矿物和保护石墨鳞片为原则,进行浮选条件试验,确定采用优先浮选石墨、浮选石墨尾矿经活化后浮选硫铁矿的工艺路程。结果表明,矿石在磨矿细度-0.15 mm占35.48%,以氧化钙为硫铁矿抑制剂、煤油为石墨捕收剂的条件下,采用"一段粗磨粗选、二段扫选、五段再磨九段精选、三段预选分级"的闭路流程,获得固定碳质量分数为91.68%,回收率为93.47%的石墨精矿,其中+0.15 mm粒级产品产率为66.09%;浮选石墨尾矿在磨矿细度-0.075 mm占73.26%、硫酸铵为硫铁矿活化剂和丁黄药为硫铁矿捕收剂的条件下,经"一粗一扫二精"流程,获得硫质量分数为41.48%,回收率为75.43%的硫铁矿精矿,实现了矿石中有价元素的综合回收。  相似文献   

11.
甘肃某石墨矿属于鳞片石墨矿石,原矿固定碳含量较低,为4.48%,石墨鳞片较小。对该地区细鳞片石墨矿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得出适宜的粗选条件为:粗磨磨矿细度为-0.074mm占63.52%、浮选浓度为27%、煤油用量为640g/t、2#油用量为110g/t、生石灰用量为2500g/t(即矿浆pH=9),粗精矿采用五次再磨六次精选流程进行开路试验、闭路试验,最终获得石墨精矿固定碳含量为95.70%,回收率为71.78%的选别指标,为该地区石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某大理岩型石墨矿,其大鳞片石墨含量较高,可选性较好。为了高效利用该石墨矿资源,进行了石墨矿鳞片保护浮选工艺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粗磨磨矿细度为-0.075mm占45%的条件下,粗精矿四次再磨四次精选后筛分分级出+0.15mm精矿,-0.15mm产品经4次再磨5次精选后获得-0.15mm精矿。+0.15mm精矿产品固定碳含量91.39%,回收率27.37%,-0.15mm精矿产品固定碳含量94.06%,回收率63.57%,合计精矿总定碳回收率90.94%,该工艺流程可以有效保护大鳞片石墨。  相似文献   

13.
刘海营  余悦  刘伟鹏  钱志博  王金玲 《矿冶》2023,32(1):27-31+37
某天然鳞片石墨矿固定碳含量高,鳞片粒度大。为保护石墨大鳞片,进行了不同搅拌磨转速和再磨介质的开路试验,确定了选矿工艺流程和关键参数,最佳工艺参数下石墨精矿固定碳含量96.61%、固定碳回收率85.72%、精矿中+0.15 mm粒级产率62.76%。应用连续型XCF/KYF浮选机、GMJ立式搅拌磨,在1 t/d的中试线实现了选矿工艺的放大,并带矿连续运行,优化后中试试验的指标为:精矿固定碳含量96.84%、固定碳回收率80.53%、精矿中+0.15 mm粒级产率59.78%。研究为同类型大鳞片石墨选矿厂的工程化实施提供了借鉴和指导,有助于大鳞片石墨矿的系统性、科学化开发。  相似文献   

14.
针对四川省某细鳞片石墨矿,开展矿石性质研究,发现矿石中石墨含量为12.50%,其中+100目鳞片石墨仅占20.38%,石墨多呈条带状分布且层间夹杂有黑云母、石英等脉石矿物,不利于石墨单体解离与选矿富集。通过浮选磨矿细度、药剂用量、中矿处理及流程试验研究,确定原矿经过一段粗磨一段粗选、两段扫选、粗精矿经过七段再磨八段精选、中矿分批集中返回的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石墨精矿固定碳品位91.10%、回收率92.01%。研究结果为细鳞片石墨矿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采用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XRD)和浮选试验等技术手段,揭示朝鲜某石墨矿工艺矿物学特征,探明磨矿细度、浮选工艺流程和参数,筛选适宜捕收剂和起泡剂,并确定其用量。结果表明,石墨矿主要有用矿物为石墨、炭质及少量石英、方解石、绢云母、黄铁矿等,矿石呈钢灰色,细晶质鳞片变晶结构,致密块状构造,网脉状构造,为典型隐晶质石墨矿。粗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粒度为-0.074 mm含量79.10%、乳化煤油用量为2800 g/t、MIBC用量为180 g/t、浮选时间为5 min;较为合理的工艺流程:1次粗选、1次扫选,粗选精矿和扫选精矿混合再磨,然后经过5次精选,将精1、精2、精3和精4中矿混合再磨再选,再选精矿返回精1,获得固定碳含量87.40%、回收率93.11%的石墨精矿。  相似文献   

16.
高品位的大鳞片石墨价值高、应用范围广,是鳞片石墨选别工艺中追求的主要目标。应用试验室GJM型高效搅拌磨机(擦洗机),对国外某石墨矿物开展提高鳞片石墨精矿碳含量的试验研究,经过一次磨矿一次浮选流程使石墨固定碳含量从93.79%提高到97.69%,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147μm部分的固定碳含量均达到98%以上,试验矿物的+147μm累计产率由磨前的95.48%降低到75.23%左右,尽管牺牲了一定的大片率,但石墨精矿的价值大幅提升,通过石墨大片破坏系数公式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表明直径4 mm介质对大片石墨保护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对内蒙古某鳞片石墨进行层压粉碎—分质分选试验研究,实现精矿产品的多元化。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原矿采用高压辊磨机超细碎后进行"一粗一精一扫"浮选抛尾。粗精矿经分质分级得到粗粒低碳、中粒高碳和细粒中碳三种中间产品。粗粒低碳产品和中粒高碳产品采用搅拌磨机进行再磨再选;细粒中碳产品采用棒磨机进行再磨再选。在最优条件下闭路试验最终精矿指标为:正目高碳产品固定碳含量94.52%,正目中碳产品固定碳含量91.34%,负目高碳产品固定碳含量94.38%,负目中碳产品固定碳含量91.21%;精矿总回收率为88.18%,精矿正目回收率为49.41%。该技术创新性的将鳞片保护思路从粗精矿再磨精选阶段延伸至低品位原矿的破碎与粗磨阶段,首次将高压辊磨机用于石墨矿山,采用该技术可实现该地区晶质石墨矿的精矿产品多元化,最大限度的提高其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