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准确地预测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地区的旅客出行方式比例,以高速铁路旅客出行方式为研究对象,分析高速铁路旅客选择不同交通方式的影响因素,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高速铁路旅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以宜昌东站为例,结合高速铁路旅客出行调查数据,应用SPSSModeler软件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评估,并对高速铁路旅客选择不同出行方式的比例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全面地考虑高速铁路旅客出行选择的影响因素,对预测高速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地区旅客的出行方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客运专线对运输通道分担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运输通道客运运输方式分担率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根据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建立运输通道旅客运输方式合理分担率模型,并对模型的求解思路和方法进行解析,结合武广客运专线作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3.
以机场出发旅客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交通方式下旅客进出场出行成本对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机场进出场不同交通方式下交通工具选择的均衡配流模型,并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灵敏度分析方法.构建模型主要基于旅客的选择行为,能够定量反映不同交通工具出行费用与其流量分担率间的变化关系.算例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及其求解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结合铁路、公路、航空运输的特点,分析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地区客流现状及发展趋势,以及影响旅客交通方式选择的因素,进而构建交通方式选择评价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判实现模型求解,确定旅客交通方式的选择.以陕西地区为例,计算得到高速铁路的总评价值最高,为旅客出行和合理构建交通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深入研究旅客出行选择影响因素间的关系,依据非集计理论,以京沪高速客运通道旅客调研数据为基础,建立旅客出行方式选择的BinaryLogit模型,并采用决策树方法对BinaryLogit模型所得结果进行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年龄影响为非线性且区分度较低,收入、性别、出行人数、费用来源影响较大,其中收入为最主要影响因素,而且不同收入水平下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呈现出低收入独自公费女性、中等收入独自女性及较晚出行男性、高收入2人以内旅客更偏好民航。模型较好地描述了旅客出行选择影响因素,能够为高速铁路与民航设计符合不同类型旅客的客运产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弹性需求条件下旅客列车客流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铁路客运路网及列车开行方案,构造了列车运行网络,将旅客的出行方案转化为列车运行网络上的路径,并根据列车运行网络,计算网络中不同路径旅客的出行广义费用,结合铁路旅客运输的特点,提出路段拥挤费用的计算公式.根据运输方式客流分担的Logit模型,推导出铁路运输客运需求函数,分析客运需求函数的合理性.最后,建立弹性需求条件下旅客列车的客流分配模型,并给出模型的求解算法.  相似文献   

7.
沙河堡综合客运枢纽是以铁路新成都站为中心的大型交通枢纽,根据各种交通方式的功能定位和交通需求分析,确定各种交通方式的分担率,根据区域人口总量和出行强度,确定客运需求量,并进行交通设施规模测算.对换乘设施布局,以提高旅客换乘满意度和有效组织交通为宗旨,进行具体实施的规划.  相似文献   

8.
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空间布局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的研究对象和空间布局模式,在分析有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综合客运枢纽功能区空间布局的方法和思路,建立枢纽总体换乘成本最低的功能区空间布局优化模型,运用运筹学中的隐枚举法结合计算机编程求解,计算得出各种交通方式功能区的理论最优位置和旅客最小总换乘成本,并通过算例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客运营业利润是铁路客运的主要效益指标。该指标与旅客运输收入成正比,与客运支出成反比。通过对客运营业利润指标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指出制定列车开行方案要综合测算旅客需求、客流等对客票收入的影响,以及车辆配置、列车开行的运营支出,选择差额收益最大的方案。同时要大力开展客运营销,搞好客运服务,从而实现客运营业利润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高速铁路网大规模建设、客运产品逐步成熟的现状下,旅客出行的需求日渐丰富,客运产品差异化逐渐凸显,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产品已出现多品种、高需求的发展趋势。为打造客运产品多元化的价值链,取得更好的运营效益效果,设计动车组旅游产品已经是大势所趋。在旅客出行选择行为因素的基础上,利用旅客出行行为选择模型分析动车组旅游列车产品的分类及设计要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动车组旅游产品的关键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并确定指标权重,分析动车组旅游产品设计要素,为我国开行动车组旅游列车,打造旅游化的创新客运产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建立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的城际旅客运输方式分担率模型,预测城际间的各公共运输方式分担率。运用博弈论理论分析区域综合运输通道内高速铁路动车组和高速公路大巴间、高速铁路动车组和私人小汽车间的竞争合作关系,为铁路运输企业制定合理策略提供依据。以成渝综合运输通道内的成渝城际旅客运输为例,通过研究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问题,选择合理策略,以满足旅客需求和提高自身利润。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运输通道基本理论,结合各种运输方式在通道内的竞争关系,分析以旅客分担率进行运输方式竞争力评价的合理性,选取经济性、快速性、方便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指标,建立各种运输方式的效用函数和预测旅客分担率的多元Logit模型,计算和评价旅客分担率。以成渝运输通道为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为运输企业提高竞争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兴信息技术与交通的不断融合发展,需求响应型交通已成为未来交通发展的新模式,而柔性时刻表编制问题是决定这一新模式能否在高速铁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旅客预约条件下的需求响应型高速铁路柔性时刻表编制问题,提出完全柔性和部分柔性2种编制模式,构建同时考虑列车开行收益和旅客平均偏差时间的双层优化模型,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求解,以厦深高速铁路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柔性时刻表编制模型求解得出的时刻表能够较好地匹配旅客预约的出行时间,有效满足旅客预约需求,提高运营收益,对未来需求响应型高速铁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是破解基础设施建设“硬环境”和运营管理“软环境”不平衡发展问题,有效提升各运输方式协同运转能力、提高信息服务水平的重要切入点和关键。梳理各种交通方式围绕枢纽、站场的信息系统发展基础及现状,结合先进典型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建设发展调研,总结分析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建设发展模式及发展层次阶段,提出推进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建设发展的关键是建立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四个系统融合,并分析可供选择的总体架构方案,以期为我国综合客运枢纽信息系统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高速铁路客运服务应以旅客需求为导向,借助客运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完善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满足旅客多样化出行需求。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基础,针对高速铁路旅客需求和感知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运用灰色关联度-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进行评价。对成都东站、重庆西站,以及G2885和G2890次列车高速铁路旅客进行现场调研,基于调研数据,运用灰色关联度-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结果表明,高速铁路列车服务质量总体高于车站服务质量;相比于高速铁路客运服务的基本需求和物质需求,提升服务等级和注重精神尊重是提升高速铁路客运服务质量的努力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运收益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适合铁路客运的收益管理办法,建议我国铁路客运部门拓展既有的差别定价做法,采用嵌套型存量控制方法,将投标价格与差别定价结合运用。通过模拟市场需求进行算例分析,对收益管理模式下的铁路客运席位的利用率及其收益情况进行比较验证。  相似文献   

17.
新建西安至法门寺至机场城际铁路连通核心城市西安(咸阳)与次核心城市宝鸡市,对吸引西部地区有效客流、提升沿线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等方面具有较大影响。在阐述西法机城际铁路及客流构成基础上,设计西法机城际铁路列车开行方案,分析满足关中城际铁路网发展目标及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竞争的时间目标值。从工程投资分析、车站分布及运输组织匹配、与时间目标值的适应性及与关中城际网匹配性4个角度对160km/h,200km/h,250km/h 3个速度目标值方案进行探讨。结果表明,200km/h速度目标值可以满足城际铁路运输需求,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及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Transport Policy》2002,9(1):41-57
In this paper, we analyse the gap between present transport prices and efficient transport prices. Efficient transport prices are those prices that maximise economic welfare, including external costs (congestion, air pollution, accidents). The methodology is applied to six urban and interregional case studies using one common optimal pricing model. The case studies cover passenger as well as freight transport and cover all modes. We find that prices need to be raised most for peak urban passenger car transport and to a lesser extent for interregional road transport. Optimal pricing results for public transport are more mixed. We show that current external costs on congested roads are a bad guide for optimal taxes and tolls: the optimal toll tha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reaction of demand is often less than one third of the present marginal external cost.  相似文献   

19.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ransport is a growing issue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plan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speed rail station at the Madrid Barajas Airport in Spain is an example of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transportation modes, with expecte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We construct a model to assess modal choice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high-speed rail the number of people choosing air travel and the private car is reduced leading to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 reduction of close to 5 kg of CO2 per passenger, or 10% of all emissions on the corridor. Our results also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cost of using the private car is picked up by air transport rather than high-speed rail, leading to an increase in total emissions.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复杂系统的铁路客流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复杂系统的理论,从时间、空间、客流属性、运输价格和运输能力等方面,分析研究客流的影响因素,得到铁路客流影响因素集和参数集,为铁路客流预测和铁路旅客运输系统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