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路径重组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中起到的作用.方法 将本院内科2011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传统健康教育路径组(对照组)及健康教育路径重组组(观察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7.77,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生活方式完全及部分改变为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3,P<0.05).观察组患者遵医嘱服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8,P<0.05).结论 健康教育路径重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显著,临床可使用.  相似文献   

2.
吴琼 《现代保健》2010,(13):61-62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适应证。方法92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瑞替普酶和尿激酶溶栓治疗。结果溶栓治疗后,尿激酶组冠脉再通31例,再通率为62.0%(31/50);瑞替普酶组冠脉再通34例,再通率为81.0%(34/42),两组再通率有统计学差异(χ^2=3.954,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55,P〉0.05)。结论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李素玲 《中国校医》2014,28(5):368-369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规范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间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住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6例为观察组,接受规范化护理程序护理,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死亡率(2.3%)、平均住院天数均(10.7±3.9)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63,t=10.774,P〈0.05)。结论规范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分析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发生静脉炎的原因,观察门诊健康教育干预对发生静脉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静脉留置针进行输液的老年患者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以预防静脉炎的发生,观察比较两组置管成功率、静脉炎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472,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7%,与对照组的10.6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714,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47,P<0.05).结论 在门诊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老年患者静脉留置针并发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我院从2012年4月到2013年9月共收治盆腔炎住院患者120例,根据患者的入院挂号编码,编码奇数者为观察组(n=60),编码偶数者为对照组(n=6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95% (57/60),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是66.7%(40/6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盆腔炎住院患者给予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盆腔炎知识的掌握度,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8例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合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以及临床有效率依次为81.82%、97.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55%、72.7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替罗非班是治疗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在眼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为在眼科系统化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012年4—5月收治的2130例眼科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头式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并发放各期健康教育卡,比较两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和健康教育满意度。结果实施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后,患者相关疾病知识(81.00%)、合理用药知识(84.00%)、自我护理知识(81.00%)和日常预防知识(79.00%),以及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卡,提高了眼科手术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和满意度,强化了眼科健康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南京市中医院2012年2—12月收治的160例心脑血管疾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的健康教育效果差异。结果临床护理路径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在健康心理(77.50%)、相关知识掌握(82.50%)、日常预防(71.25%)、自我管理(67.50%)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在遵医用药(88.75%)、饮食控制(86.25)%)、适量运动(83.75%)、自我监测(81.25%)方面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心脑血管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提高了护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将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并发症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时间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可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效果。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实施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救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结合绿色通道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抢救效果。  相似文献   

12.
何芳  何慧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65-156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急救组分布据点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院方式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我中心急救车送入医院)40例和对照组(家属直接送入医院)40例,通过对我中心院前急救组分布据点院前急救后预后情况跟踪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溶栓时间和抢救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陈文萍 《现代保健》2014,(29):83-85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护理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且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杨乙荣 《现代保健》2014,(17):102-10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促进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期间住院就治的90例符合WHO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指导临床护理的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平均卧床及住院时间、平均医疗费用、心功能分级、心律失常发生率、患者健康知识达标率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等。结果:循证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08±1.05)d、平均卧床时间为(2.98±0.76)d,平均住院费用为(5175.85±613.4)d,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12.22%)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知识达标率(95.56%)和患者满意度(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在给予循证护理后能够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缩短康复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重点研究和探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和比较对本院于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采用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尿激酶急诊静脉溶栓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再通率和溶栓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比对照组低,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80.00%,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冠脉再通率为73.33%,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溶栓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爱通立(阿替普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韦笑云 《现代保健》2013,(23):60-62
目的:比较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AMI患者更好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7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以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比较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SR)的影响因素。方法 77例首次发作AMI且未经静脉溶栓及其它再灌注治疗的老年患者,根据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分成自发再灌注组(TIMI≥2级)与无自发再灌注组(TIMI 0~1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对SR影响有意义的因素。结果①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自发再灌注率为41.6%。②梗死前心绞痛(OR=7.077,95%CI:1.810,27.669)、起病至开始治疗时间的长短(OR=0.124,95%CI:0.048,0.326)与SR的发生有关。结论未经静脉溶栓及其它再灌注治疗的老年AMI患者存在一定的自发再灌注率,梗死前心绞痛的发生,使SR的发生可能性增大;起病至开始治疗时间延长,使SR发生可能性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