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并评价将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自2011年12月至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124例住院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循证护理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各为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实施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病人各心功能指标、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对健康知识的达标率以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心率失常发生率(66.13%)显著高于观察组(11.29%),两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健康知识达标率(70.97%)显著低于观察组(95.16%),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心功能分级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病人能够提高病人满意度,有利于病人的尽快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平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可达到较好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89-129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住院指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心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健康知识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缩短治疗周期,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收治的11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患者55例,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方式,患者5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心功能级别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心功能级别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差距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有效地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根据双盲法将74例患者分成两组,其中应用常规护理设作对照组,应用循证护理设作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实施循证护理可以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建议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干预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来我院就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20例、2016年12月30日到2017年12月30日),通过就诊顺序单双号分组(分2组)。分别进行基础性护理、循证护理,对比2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2±1.21)天、卧床时间为(2.41±0.54)天、护理满意度为100.00%,数据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干预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效果,可推广。  相似文献   

7.
姜鑫 《智慧健康》2022,(36):217-22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意义及对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摸球法随机将2017年9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行常规护理,研究组(51例)行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身心健康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身心健康状况评分及护理总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收的患有急性心梗后心律失常的患者一共有124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干预组给予循证临床护理干预,对其之间的关于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天数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当中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与传统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研究。方法:将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效果与治疗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抢救成功率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平均住院费用中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虎林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48例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复窦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复窦率为95.83%(23/24),对照组复窦率为66.67%(16/24),观察组的复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13,P0.01)。观察组满意率为100.00%(24/24),对照组满意率为87.50%(21/24),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372,P0.0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10.5±2.3)d,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16.8±3.2)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631,P0.01)。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提高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的复窦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1.
陈文萍 《现代保健》2014,(29):83-85
目的:分析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路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重症护理和基础护理合格情况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0%(8/4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20/40),且重症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路径这一较为新型的护理方法,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不仅能够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住院费用,而且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萍  陈芳芳 《现代保健》2014,(16):90-92
目的:探讨全程优质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全程优质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全程优质护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全程优质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性护理,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评价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86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5,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8,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及日均费用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5,t=6.13;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提高护理工作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4月在高唐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6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入院治疗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心律失常复发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心律失常复发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中预见性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应用效果明显,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心律失常复发率,提高患者护理总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整体护理对提高产科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9月在本院分娩的80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定时授课进行孕期健康宣教,产期进行整体护理,观察并比较产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率、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护理满意度、住院周期、SAS(Zung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5.0%(2/40),对照组的妊娠合并症发生率为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对孕期保健知识掌握率8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且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周期(4.15±0.9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72±1.30)d,且SAS和SDS评分分别为(45.35±1.66)分、(46.35±1.6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13±1.74)分和(47.18±1.9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可以缩短住院周期,改善SAS评分及SDS评分,明显提高产妇保健知识掌握率及对产科护理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史沛  茹凤娟  赵毅  王恒  李甫  杨红 《现代保健》2013,(22):94-9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安全性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0年7月-2012年7月在本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治疗组;随机原则选取同时期在本院进行内科药物保守治疗的4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经入院检查确诊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等一般情况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病死率以及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术后血管的再通率、院内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97.92%、4.17%、6.25%和66.67%、12.5%、25.00%,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5.2±3.5)d、(20.4±5.2)d,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比传统内科药物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更显著。术后血管再通率高,住院时间短,近期患者发生的心脏不良事件少,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不采用其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22%、0.00%,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7.78%、1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祝晓华 《现代保健》2014,(22):112-114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8月本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行常规骨科护理,而观察组再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并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疾病知识掌握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5±3.2)d、(10453.4±143.2)元、91.2%、3.8%;对照组分别为(21.2±3.0)d、(14325.9±141.1)元、76.2%、8.8%。观察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满意45例,一般32例,不满意3例,总满意率96.2%;对照组满意31例,一般40例,不满意9例,总满意率88.8%。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胡凌云 《现代保健》2014,(24):102-104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室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4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9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在本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手术室基础护理,观察组再给予综合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感染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2%,均低于对照组的10.0%、1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78.3%,高于对照组的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疾病及治疗知识掌握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分别为89.1%、(12.3±3.2)d、(13415.5±302.3)元;对照组分别为71.1%、(17.6±3.3)d、(17823.3±354.4)元。观察组疾病及治疗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预防手术室感染的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