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对比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与周围静脉留置针(PIV)在肿瘤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使用PICC和PIV各60例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研究.记录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留置时间及置管所致并发症.结果 PICC置管成功率为95.0%,PIV组为98.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PIV组为31.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CC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63±12)d,PIV组静脉治疗持续时间为(6±3)d,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ICC在肿瘤患者的化疗中置管安全,可长期保留,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置入PICC导管临床使用中引起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源感染的因素,提出了预防措施.主要的预防措施包括:重视手卫生,严格进行皮肤消毒,合理选择导管的型号、穿刺部位及敷料,按时更换给药设备、输液接头和静脉输注液体,由经过培训的护理人员进行置管和维护等.认为经过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通过规范PICC置管和维护过程中各环节的护理行为,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及无菌技术,能够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延长PICC导管留置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应用中心静脉置管进行全胃肠外营养(TPN)的有效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给药护理、导管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认为积极有效的预防和护理干预,可有效保证TPN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的微创胸的临床应用价值82例.方法:应用腔闭式引流术 "益心达"中心静脉穿刺包为材料,以B超定位点为穿刺点,麻醉显效后,用中心静脉穿刺针负压进针,确认在胸腔内,置入导引钢丝,在钢丝引导下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接输液袋引流胸腔积液.结果:82例全部一次性置管成功,无切口感染,68例因胸腔积液减少调整引流管位置先后继续引流.结论:该方法微创、安全、快捷、经济、操作简单、效果肯定、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分析115例采用中心静脉导管治疗的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具体护理措施.结果:有2例在局麻时发生胸膜反应,加强沟通心理辅导,经重新置管时先给予安定5 mg肌注镇静后置管成功,其余113例患者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时间为2 天~18天,平均8.55 d.引流液化验结果均符合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置管后疼痛16例,均可自行缓解.4例出现导管脱落,予重新置管.7例导管堵塞,1例穿刺处渗液,5例穿刺处发红,1例穿刺伤口周围有少量皮下气肿,2例引流时出现头晕、心悸等.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结核性胸膜炎.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损伤,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由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送管体直达上腔静脉中1/3处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术,因其操作简单、安全,无须局麻,留置时间长,避免了经传统的插入途径(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置管可能出现的气胸、血胸、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为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可靠的无痛性治疗途径,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期间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破坏和刺激,保证化疗过程顺利地完成.方法: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结果:应用PICC导管43例,插管成功率100%,留置时间10~112天,平均置管时间为106.5天.结论:PICC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治疗途径,可减轻患者的痛苦,保证肿瘤患者化疗的顺利完,保护外周静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应用中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住院患者的昏迷,需要长期补液及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长期静点尼莫地平防止血管痉挛类药物的患者应用静脉留置针观察其不良反应,总结护理体会及经验.结果:对我科522例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成功率90%以上,本组病例输液3-20 d,平均时间为14 d.静脉留置时间4-18 d,平均静脉留置时间12 d.出现导管脱落8例,导管堵塞30例,静脉炎9例.均经采取积极措施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静脉留置针便于危重患者的抢救,既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操作造成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PICC并发导管堵塞的原因,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7例导管堵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ICC导管堵塞37例,其中部分阻塞31例,完全阻塞6例,给予处理后34例再通,3例拔除PICC导管.结论:加强患者置管期间导管的维护及健康教育,并及时发现和处理,能有效降低PICC导管堵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总结21例行颈外PICC置管的肿瘤病人的护理,包括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及堵管的护理.认为对于肘部无血管穿刺条件要求置入PICC的病人,选择从颈外静脉穿刺,成功率较高,是病人顺利完成全程化疗及晚期癌症病人长期静脉营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总结了PICC置管在神经外科的应用及护理措施.对325例采取PICC置管术的患者进行分析,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置管后的护理.认为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中配合可提高置管成功率,而对穿刺点、导管的精心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利于诊疗工作的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改进浅静脉穿刺留置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行浅静脉留置输液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及实验组(86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浅静脉穿刺、固定、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浅静脉留置穿刺护理方法.比较2纽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患者对静脉留置接受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穿刺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15),且实验组患者对留置针接受程度更高(p=0.0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通过改进浅静脉穿刺置管护理方法,降低了穿刺留置时的疼痛感,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浅静脉留置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200例肿瘤患者实施PICC置管的过程及护理经验,包括置管维护等.200例PICC置管肿瘤患者在术后7d之后的置管维护及护理过程中,15例发生感染,2例发生导管堵塞,2例发生静脉炎.认为PICC置管的护理是肿瘤患者术后最主要的问题,应当注重PICC的维护,以延长PICC使用寿命,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静脉留置针可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动脉及静脉抽血等,适用于长期输液,年老体弱,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1].静脉留置针导管由于外套管所使用的材料柔韧性好,所以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少液体外渗,输注速度较快等优点,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普遍受到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ICC在老年血液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科收治的52例老年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PICC组和对照组各26例,比较两组静脉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以及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PICC组患者静脉留置时间高于对照组,而静脉穿刺次数、静脉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PICC 在老年血液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减少了反复穿刺的痛苦,化疗药物外渗的后顾之忧及药物对外周血管的损害,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值得对此类特殊人群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总结分析了影响肿瘤患者PICC置管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影响PlCC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包括:患者因素包括心理因素、静脉因素;护士因素包括穿刺者心理素质、穿刺技术水平、合理地选择血管及环境因素等.相应的对策有;消除患者方面的不利于置管的因素、提高护士的置管水平、适合的环境.认为护士应减少导致PICC置管失败的相关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才是提高PICC置管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18例肿瘤患者原位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包括预置导丝法和导丝置入原导管法.认为采取预置导丝法或导丝置入原导管法比传统的置换股静脉导管的方法成功率高,更加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肿瘤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行PICC置管化疗的肿瘤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发生脱落1例,对照组3例.结论:随着医学护理模式的改变,在肿瘤PICC置管的患者中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锁骨下静脉与股静脉穿刺插管术在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结果 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对48例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及82例股静脉穿刺插管的插管时间、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等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股静脉穿刺插管术操作较简单,穿刺成功率高,插管时间短,并发症少.结论 相对比较而言,股静脉穿刺插管在抢救急、危、重症病人时不失为更理想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20.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性材料制成,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作为一项较新的护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1].留置针的使用,其优点是减轻患者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血管,减少液体外渗,同时保证合理用药的时间,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且能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便于抢救[2].在护理中,其留置时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留置时间过长,可使患者发生局部并发症的危险性增加;过短则增加患者的花费及多次穿刺带来的痛苦.为此本文从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并发症及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