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对猪慢性缺血心肌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10在香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进行。①取健康巴马小型猪17只,开胸后在左回旋支起始部放置Ameroid环。②将存活的16只巴马小型猪随机分成2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组9只,对照组7只。术后4周在C型臂X射线机的引导下心肌定位注射导管进入左心室,移植组猪于心肌缺血部位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将细胞总数为1.5×108的细胞悬液1.5mL进行15个点的注射,每个点注射0.10mL。对照组按照同样的方法注射相同数量的生理盐水。③移植后4周进行心脏超声检查,检测心脏功能。结果:17只猪中1只因肺部感染于术后21d死亡,其余16只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猪第1次手术后1月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均闭塞,左前降支通畅。②心脏M型超声检查显示移植组左室侧后壁运动较对照组明显增强,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移植组较对照组室壁明显增厚、运动度增强。移植组较对照组的心功能有明显改善。结论: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心肌移植可改善慢性缺血心肌的心功能,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背景:目前有研究表明,心肌内直接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使心肌梗死瘢痕区血管新生,改善缺血心肌血供。目的:观察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缺血心肌侧支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22只小型猪制备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4组:心肌内移植组造模后即刻在缺血心肌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心肌内对照组同样方法即刻心肌内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冠状动脉内移植组在造模后1周,左冠状动脉内注射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冠状动脉对照组在造模后1周,同样方法左冠状动脉内注射Hank’s平衡盐溶液。结果与结论: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后1周,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移植后4周,心肌内移植组与冠状动脉内移植组小血管密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高于各自对照组(P<0.01);左室舒张末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但明显低于各组对照组(P<0.01)。提示心肌内及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单个核细胞均有助于促进猪缺血心肌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形成。  相似文献   

3.
背景: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为重建受损心肌带来希望,但移植后的细胞分化以及细胞移植能否长期持久地改善心脏功能等问题均不明确.目的: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入犬梗死心肌后,在心肌组织的分布、分化情况以及对心功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7-07/2008-03在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完成.材料:成年杂种犬16只,随机分为细胞移植组10只、模型对照组6只.方法:细胞移植组于髂前上嵴或髂后上棘穿刺抽取骨髓,经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单个核细胞,行CM-Dil标记.两组犬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于心肌梗死后2 h,细胞移植组向心肌梗死区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1 mL(3×107~1×108个细胞),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心脏的迁移、分布及分化.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细胞移植后6周细胞移植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室舒张末压显著降低(P<0.01),心排出量明显升高(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室收缩末容积、左室舒张末容积均得到显著改善(P<0.01),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亦明显改善(P<0.05).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布于心肌梗死区及梗死周边区,并表达肌球蛋白重链、连接蛋白43.结论:自体骨鼬单个核细胞经冠状动脉移植后可分化为心肌样细胞,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兔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至缺血心肌后的修复重建能力,以及心功能的改善状况。 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安徽省干细胞研究和治疗中心完成。①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组。②两组兔均于左心耳下缘结扎前降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为结扎成功。③2周后于股骨处行骨髓穿刺取5mL骨髓,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将Dil标记的含2.5&;#215;10^7细胞数目的细胞悬液400αL注射至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心肌梗死模型组仅注射等量L—DMEM培养基。(函两组分别于造模前、细胞移植前及细胞移植后2,4周行多普勒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进行心功能评价。④细胞移植8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制备组织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镜下见有Dil标记阳性的细胞认为是存活的移植细胞。普通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计数毛细血管数量。 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心肌梗死模型组因造模死亡4只,6只兔完成整个实验过程。①不同时相点心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组造模前、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均基本相似(P〉0.05);移植后4周,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均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模型组[(69.1&;#177;5.3)%,(62.4&;#177;7.8)%;(34.3&;#177;8.4)%,(27.2&;#177;5.3)%;P均〈0.05]。②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存活情况:荧光显微镜下,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灶边缘有Dil标记的细胞存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il阳性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α—sarcomericactin。两组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但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模型组[(38.5&;#177;2.0)mm^-2.(21.4&;#177;3.9)mm^-2,P〈0.05]。 结论:兔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8周后存活于梗死心肌中,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毛细血管密度,但短期内未减轻心室重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兔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至缺血心肌后的修复重建能力,以及心功能的改善状况。方法:实验于2005-07/2006-04在安徽省干细胞研究和治疗中心完成。①选取清洁级健康雄性新西兰白兔2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心肌梗死模型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组。②两组兔均于左心耳下缘结扎前降支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心电图出现S-T段弓背样抬高为结扎成功。③2周后于股骨处行骨髓穿刺取5mL骨髓,分离纯化骨髓单个核细胞。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将Dil标记的含2.5×107细胞数目的细胞悬液400μL注射至心肌梗死周边区域,心肌梗死模型组仅注射等量L-DMEM培养基。③两组分别于造模前、细胞移植前及细胞移植后2,4周行多普勒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计算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进行心功能评价。④细胞移植8周后处死全部动物,制备组织冰冻切片,病理学检查移植细胞在梗死区的生长状况,镜下见有Dil标记阳性的细胞认为是存活的移植细胞。普通光学显微镜200倍视野下计数毛细血管数量。结果:骨髓单个核细胞组10只均进入结果分析;心肌梗死模型组因造模死亡4只,6只兔完成整个实验过程。①不同时相点心功能指标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两组造模前、细胞移植前、细胞移植后2周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均基本相似(P>0.05);移植后4周,骨髓单个核细胞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短缩率均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模型组犤(69.1±5.3)%,(62.4±7.8)%;(34.3±8.4)%,(27.2±5.3)%;P均<0.05犦。②骨髓单个核细胞在梗死心肌中的存活情况:荧光显微镜下,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梗死灶边缘有Dil标记的细胞存活,免疫组化结果显示Dil阳性细胞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α-sarcomericactin。两组均未见炎性细胞浸润,但骨髓单个核细胞组新生毛细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心肌梗死模型组犤(38.5±2.0)mm-2,(21.4±3.9)mm-2,P<0.05犦。结论:兔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8周后存活于梗死心肌中,并表达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移植后可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毛细血管密度,但短期内未减轻心室重构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背景:心脏干细胞移植后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轴表达及其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的:观察经心外膜注骨髓单个核细胞对心衰犬心脏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CXCR4轴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杂种犬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移植组和对照组,植入永久起搏器。右室快速起搏三四周后建立心衰模型。移植组犬经心外膜多点注射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结果与结论:快速起搏三四周后,各项超声参数及血流动力学参数较起搏前改变明显,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定量PCR检测细胞移植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RNA及CXCR4 mRNA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经心外膜注射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提高心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mRNA及CXCR4 mRNA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7.
背景:关于骨髓单个核细胞促使梗死心肌再生存在很大争议,早期研究均认为非常有效,甚至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但最近的文献却基本否认了这种说法,认为单个核细胞仅可以有限的促进血管生成。目的:比较体外培养的脂肪干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自体移植后对促进心肌细胞再生、血管新生及心肌梗死后心功能改善之间的差别。设计、时闻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于200401/2005-09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实验室与沈阳军区总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清洁级4月龄雄性新西兰白兔55只,10只用于骨髓单个核细胞标记追踪,剩余兔随机分为脂肪干细胞组、骨髓单个核细胞组、空白对照组,15只/组。方法:各组兔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同时取少量腹部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干细胞,抽取髂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单个核细胞,用于自体移植。3周后再次开胸,脂肪干细胞组、骨萌单个核细胞组分别于梗死心肌直接注射自体脂肪干细胞和骨髓单个核细胞,空白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继续培养5周,将专用于骨萌单个核细胞标记追踪的10只免行DAPI和BrdU标记,脂肪干细胞组的移植细胞行Brdu标记。主要观察指标:移植细胞标记情况。移植后心功能变化。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结果:脂肪干细胞组心肌梗死区可见大量移植细胞存在,可分化为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参与新血管形成;骨髓单个核细胞组DAPI及BrdU标记后均未于梗死心肌组织发现单个核细胞存在。细胞移植前3组动物心功能基本相似;细胞移植后5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脂肪干细胞组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压力曲线检测均显示心功能显著改善(P〈0.05),骨髓单个核细胞组仅等容收缩期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明显改善(P〈0.05)。脂肪干细胞组、骨萌单个核细胞组的血管密度均大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但前者于心肌梗死中心和边缘均可见大量血管,而后者仅在梗死区边缘血管密度增高。结论:脂肪干细胞移植可以促进心肌再生和新血管形成,进而改善心功能;而骨萌单个核细胞移植仅能促进血管新生,对心功能改善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通过冠脉内注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择1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利用Ficoll-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在对患者进行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基础上,将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导管注射到心肌梗死的相关动脉内。同时选择17例接受标准药物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做对照。结果:在4个月的随访中,通过对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和心肌核素显像检查比较得出:细胞移植组的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少。两组的射血分数和左室收缩末期和舒张末期容积均有提高,而细胞移植组提高更为显著。结论:经冠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在临床应用上是安全有效的,其机制可能是骨髓细胞介导的心肌再生和血管再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新生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心肌内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左室心肌运动的影响。方法:新生犬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分离纯化后直接注射进入成年犬前壁心梗区域,对照组注射无血清培养基,分别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2.5MHz)分别检查术前,术后2d,术后30d心脏左室各部位心运动速度的变化。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测射血分数,心输出量的变化。结果:术后2d两组均出现左室缺血区心肌运动速度下降,前壁增厚度率下降,左室其余各壁(室间隔除外)代偿性运动增强,二尖瓣侧壁运动显示左室收缩舒张功能降低无明显差别,心输出量,射血分数降低,术后30d,细胞移植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得以较好保持,左室运动改善,两组相比差别显著。结论:单个核细胞移植可以有效改善心肌梗死后左室心肌运动,有效维持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超声造影评价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于缺血心肌后缺血心肌细胞的修复重建能力,比较3种体外不同处理方式的MSCs自体移植治疗梗死后心脏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方法新西兰白兔40只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2周后分别将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组10只)、经5-aza诱导24 h的MSCs(诱导组10只)、新鲜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s组10只),1,1-二十八烷基-3,3,3,3-四甲基吲哚羰花青高氯酸盐(1,1-dioctadecyl-3,3,3,3-tetramethyl indocarbocyanine perchlorate,Dil)标记后用微量注射器注射于兔缺血心肌内,并以无血清培养基注射动物为对照组(正常对照组10只)。分别在造模前、后、细胞移植后2周、4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收缩、舒张末内径(LVESD、LVEDD),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短轴缩短率(FS),同时用心肌声学造影(MCE)评价缺血区的血流灌注。细胞移植后8周处死实验动物,病理学检测梗死区毛细血管生长状况。结果细胞移植术后8周,各细胞移植组毛细血管密度均较对照组增多,MCE见细胞移植后显著改善梗死区血流灌注。M型超声心动图检查,细胞移植后2周、4周均见MSCs组和诱导组LVEF、FS值比对照组升高(P0.05),而BMMNCs组仅在移植后4周明显改善(P0.05);LVESD、LVEDD细胞移植组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体外培养纯化后的MSCs、5-aza诱导24 h的MSCs以及BMMNs自体移植可改善左室收缩功能,增加毛细血管密度,改善局部血流灌注。  相似文献   

11.
The management of cardiac arrhythmias during cardiac surgery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Utility of cardiac troponin measurement after cardiac surgery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ostoperative cardiac failure due to myocardial necrosis remains a major complication in 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its diagnosis is still difficult. In fact, cardiac enzymes, electrocardiogram and echographic signs are often misleading. The prognostic valve of troponin I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or conventional value surgery has been evaluated in 500 adult patients. Postoperative troponin I concentrations after cardiac surgery represent an independent variable associated with mortality (in-hospital death) and morbidity (low cardiac output and acute renal failure).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研究心脏介入术(CIO)中并发急性心脏压塞(ACT)的抢救与护理。方法将64例患者实施CIO时并发ACT,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2组均实施ACT抢救措施,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另实施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实施综合护理。对比2组ACT发现率及抢救成功率,2组护理满意情况以及HDL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ACT发现率及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焦虑、抑郁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IO并发ACT患者,积极予以抢救措施及综合护理,可明显提升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率,降低HDL评分,减少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注射用复合辅酶(贝科能)对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心肌酶谱和心肌钙蛋白的变化,从而研究贝科能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30例心脏病人非心脏手术即全麻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的病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随机双盲分成A、B两组,分别静滴贝科能和生理盐水,然后常规诱导。监测心电图(ECG),心率(HR),血压(BP)。分别于入室后(T0),手术开始1h(T1),术后8h(T2),术后24h(T3)采集血液2.5ml,定量测定心肌钙蛋白T(cTnI),及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A组病人cTnI、CK及CK—MB在术后8h及术后24h结果与入室后结果对比均增高(P〈0.05)有显著差异。B组病人cTnI、CK及CK—MB在术后1h,术后8h及术后4h与入室后结果对比均增高(P〈0.05),有显著差异,其中cTnI在术后8h及24h的结果与入室后对比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A组病人对比,术后1 h、8 h及24 h的cTnI与A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CK及CK—MB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贝科能能减轻心肌损害,降低心脏病人术后心肌缺血以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率,在围术期应用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为提高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率。方法:总结20例心脏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处理经验。结果:胸内心脏挤压和中等剂量心脏兴奋剂有利于心脏手术中的心脏复苏;心肌出现粗颤即应尽早除颤,不宜片面追求较高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对复苏困难病例,依其不同情况,在常规复苏方法的基础上,可采用一些特殊复苏措施,包括消除导致复苏困难的原因、长时间心脏挤压和长时间体外循环辅助、采用外科手段等。结论:有多种因素影响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脏复苏,正确分析判断复苏困难的特殊原因,恰当地采用综合性措施(包括外科手段)进行复苏可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