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后踝骨折2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33例胫骨中下1/3骨折伴后踝骨折,其中胫骨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后踝采用空心钉内固定18例(空心钉组)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15例(钢板组)。采用AOFAS评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33例获随访10~28个月,平均18.5个月。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踝关节功能按照AOFAS评分标准评定:空心钉组优9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钢板组优8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86.7%。两组AOFAS评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0.05)。结论胫骨中下1/3骨折常合并后踝骨折,后踝骨折采用空心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空心钉内固定损伤小,而钢板内固定更加切实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手术的疗效。方法对49例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术治疗,胫骨采用锁定钢板或自锁型髓内钉内固定,2例GustiloⅢA型开放胫骨干骨折清创后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外踝骨折采用加压螺钉或者腓骨远端钩状钢板固定,内踝和后踝骨折采用松质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结果本组以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优31例、良12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为87.8%。4例患者切口浅层感染,抗感染及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手术治疗胫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踝关节骨折疗效良好,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避免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发生机制、治疗方案、漏诊原因及应对方法。方法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56例,其中合并后踝骨折17例,包括术前漏诊后踝骨折8例,其中4例术中发现,另外4例术后复查CT发现。7例采用髓内钉固定,10例钢板固定;后踝骨折采用钢板固定10例,拉力螺钉固定4例,钢板及螺钉固定1例,另2例采用踝关节背伸位石膏固定;腓骨骨折均未作处理。治疗效果采用Olerud-Molander踝关节骨折疗效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病例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30.36%,漏诊率47.06%,其中螺旋形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39.5%,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32±4.6)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2例保守治疗患者术后复查踝关节正侧位片示关节面对位欠佳,对线良好,其余病例关节面均对位对线良好。疗效结果评价优良率88.2%。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病率高,特别对于螺旋形胫骨中下段骨折,需要高度警惕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建议常规行CT检查;后踝骨折应解剖复位、坚强固定,对于手术治疗本研究尚不能区别螺钉与钢板的固定效果;如发生漏诊,应及早处理,以免发生创伤性关节炎。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探讨其较为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踝关节骨折伴后踝骨折80例,通过筛选符合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1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双切口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11~24个月,平均18.7个月。临床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5周(11~17周)。依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评定,优8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88.2%。结论后外侧联合后内侧切口手术治疗HaraguchiⅡ型后踝骨折,能在直视下复位固定后踝骨折块,具有显露充分、内外兼顾、固定方便、安全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2):1067-1071
[目的]探讨胫骨髓内钉加空心螺钉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并比较标准髓内钉(S)与半伸直位髓内钉(SE)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科自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98例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的患者,经术前影像学检查合并后踝骨折而纳入本组研究共56例。其中35例采用标准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21例采用半伸直位髓内钉加空心螺钉固定。分别从失血量、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膝踝关节功能评分方面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56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5.6个月。两组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半伸直位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标准髓内钉组(P=0.000.05)。平均住院日、骨折愈合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P=0.17),膝踝关节功能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P=0.31)。后踝骨折均愈合并没有发生骨折移位。1例出现后踝空心螺钉退钉,1例出现迟发性皮肤软组织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痊愈。[结论]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发生率高,易漏诊,术前应常规行CT检查。髓内钉加空心螺钉治疗此类损伤可以收到满意的效果,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半伸直位髓内钉较标准髓内钉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病人使用胫前微创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后踝骨块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9月~2009年9月,采用胫前小切口空心拉力螺钉固定合并于胫骨中下段骨折的后踝骨折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3~ 48岁,平均36.2岁,合并腓骨下段骨折11例,上段骨折7例.根据Leeds提出的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时间为14 ~ 38个月,平均25.7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骨不连、感染断钉等情况.疗效根据Leeds提出的标准进行评定,优占73.9%,良占17.4%,差占8.7%,优良率91.3%.[结论]微创技术使用胫前空心拉力螺钉固定是治疗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三踝骨折内固定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对46例三踝骨折行切开复位、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固定外踝,后内踝用1~2枚空心拉力螺钉固定.[结果]随访12 ~24个月,平均14个月,无骨不连,畸形愈合,采用Baird-Jackson标准进行评定,优28例,良13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9.1%.[结论]腓骨远端解剖型锁定钢板联合空心螺钉治疗三踝骨折,适应证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良好,是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内固定治疗33例伴后踝骨折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踝关节骨折患者,其中后踝骨折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记录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踝关节活动度,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标准评价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48(20.5±2.1)个月。骨折均解剖复位,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骨折愈合时间7~12(11.2±1.1)周。未发生切口感染、骨不连及内固定物松动、退出等并发症。1例术后2个月X线片显示后踝移位>2 mm,于术后第11个月发生胫距关节炎。末次随访时,根据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优18例,良12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9%(30/33);踝关节背伸20°~30°(20.1°±1.8°),跖屈38°~49°(42.8°±4.2°)。结论 在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中,采用经后外侧入路由后向前3枚空心螺钉三角分布固定治疗累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的后踝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内倾型后踝骨折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治疗的75例资料完整的后踝骨折患者资料,筛选出后踝骨折线延伸至内踝的损伤(内倾型后踝骨折)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15~75岁,平均40.3岁;坠落伤6例,车祸伤4例,扭伤3例;均合并腓骨骨折;12例伴关节软骨面损伤。患者术前临床均表现为踝部及足背部肿胀、畸形、活动受限。正位X线片示骨折线呈冠状位走行,其中10例形成双边征。根据Haraguchi CT分型:Ⅰ型8例(61.6%,8/13),Ⅱ型3例(23%,3/13),Ⅲ型2例(15.4%,2/13)。采用后内侧入路切开,骨折复位后空心钉固定。术后随访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胫骨远端关节面移位<1 mm,踝穴增宽<1 mm,骨折达到或者近似解剖复位。13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12~20周,平均15.1周;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术后Baird-Jackson评分为93~100分,平均96.3分;其中优10例,良3例,优良率为100%(13/13)。末次随访,无一例患者出现感染、骨折再移位、骨不连、螺钉松动及断钉现象。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无需借助辅助工具即可行走。结论 大部分内倾型后踝骨折伴有关节软骨的损伤,这可能是旋转应力合并垂直应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需要早期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采用后内侧切口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隐匿性后踝骨折的发生原因、受伤机制和治疗方案。方法于2005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22例,其中有显性后踝骨折6例。采用胫骨髓内钉固定8例,胫骨下端前侧钢板1例,胫骨前外侧钢板13例;2例腓骨中段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固定,其余腓骨均未固定。结果术中有4例患者在应用前外侧钢板固定最远端时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并移位,1例采用胫骨髓内钉的患者术后1个月复查X线片发现隐匿性后踝骨折伴移位。结论术前没有CT、MRI检查能够确诊后踝骨折类型和大小时,胫骨下端前外侧钢板可作为首选的内固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策略和效果。方法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82例,双侧踝关节骨折时采用内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外踝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大于关节面1/4时,行前后加压螺钉固定;下胫腓关节损伤不稳者,行下胫腓关节固定术,对胫骨关节面粉碎者,固定大的骨折块,恢复胫骨长度和关节面解剖,必要时行植骨术。结果随访6~36月,平均12.6月。所有患者骨折均一期愈合,骨折愈合为12~19周,平均14.5周。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制定的踝关节评定标准,从疼痛程度(40分)、踝关节功能(50分)和骨折力线(10分)方面进行评定。本组优56例,良18例,优良率为90.2%。结论恰当的手术时机、骨折良好的复位和有效的固定、积极的术后锻炼可使大多数踝关节骨折患者获得满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空心钉置入方式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06—2016-06间收治的96例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患者。将接受由胫骨前向后踝置入空心钉的54例患者作为前置组,将接受由后踝向胫骨前方置入空心钉的42例患者作为后置组。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1)前置组切口延迟愈合1例,后置组2例。(2)2组置入内固定手术时间及置入、取出内固定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期间的踝关节功能AOFAS评分等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置组取出内固定手术时间短于后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空心钉置入方式治疗HaraguchiⅠ型后踝骨折,均有确切疗效,其中由胫骨前向后踝置入空心钉具有取出内固定时间短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伴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后外侧切口结合内侧切口入路,俯卧位,对32例AO分型中B3和C3型踝关节骨折伴脱位且后踝骨折块位于后外侧的患者采用T形钢板固定后踝骨折,术后8周开始功能煅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6~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疗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25例,良4例,可2例,差1例。结论 T形钢板内固定后踝骨折符合胫骨远端后侧解剖形态,同时可起到加压固定作用,使后踝骨折恢复生理骨性结构,术后可早期功能煅炼,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患者34例,采用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26例;旋前-外旋型损伤8例。CT检查显示27例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积大于25%,7例大于10%,骨折移位程度均大于2 mm。术后采用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患者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2.5个月。术后2周伤口一期愈合。复查X线检查,骨折对位满意,后踝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4例患者出现腓肠神经支配区麻木,2例患者术后半年完全恢复,1例有所好转,1例无明显改善。3例患者踝部疼痛明显,取出外踝钢板后症状消失。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优20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5.3%。结论:后外侧入路治疗后踝骨折便于骨折复位且固定牢靠,可同时处理腓骨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后踝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方法对21例伴有后踝骨折的踝关节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后踝固定采取空心螺钉或T形钛板螺钉,术后1周开始功能锻炼。结果随访6~36个月,按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踝关节骨折脱位中后踝骨折应手术治疗,根据复位情况采取空心螺钉或T形钛板螺钉固定,恢复骨性结构、内外侧副韧带的张力,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促进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急诊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三踝骨折患者急诊采用后外侧入路行后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或支撑钢板内固定、外踝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内侧入路行内踝骨折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均愈合,时间10~20周。无畸形愈合、螺钉松动、钢板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采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疗效:优1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22/23。结论后外侧联合内侧入路急诊内固定治疗三踝骨折,可较为轻松完成后踝—外踝—内踝骨折的复位和坚强固定,同时也可对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置阻挡钉在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4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预置阻挡钉技术,并进行髓内钉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术后记录胫骨正位X线片上冠状面力线(胫骨远端外侧角)、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肢踝关节背屈活动受限角度和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直接获得骨折端复位,未发生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畸形愈合、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术后基于X线片测得的胫骨远端外侧角平均89.3°±4.2°,膝关节VAS评分平均(1.4±0.5)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受限平均6.8°±1.7°;AOFAS踝-后足评分平均(92.3±5.8)分,优良率为91.7%。结论预置阻挡钉可有效协助骨折复位,恢复下肢力线,联合髓内钉及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0):1914-1916
[目的]探讨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漏诊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11月收治的11例胫骨下段骨折合并后踝骨折的诊治过程。[结果]9例于术前发现后踝骨折,2例于术中发现。经皮空心无头加压钉内固定后踝10例,1例经解剖钢板结合孔固定后踝,术后未发现骨折块明显移位。平均随访16.5个月,后踝骨折均获骨性愈合,1例胫骨骨折迟缓愈合。[结论]胫骨下段螺旋形骨折常合并隐匿的后踝骨折,单纯X线检查易漏诊,CT检查可明确诊断。后踝骨折无论是否移位,固定都是必须的,经皮空心无头加压钉固定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空心钉与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73例踝关节骨折波及后踝骨折患者依据后踝的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钢板组(34例,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和空心钉组(39例,采用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8~25个月。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空心钉组少(短)于钢板组(P 0. 05);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早期空心钉组3例出现水疱结痂,钢板组5例因肿胀出现切口浅表感染,3周后结痂均脱落后瘢痕愈合;随访时钢板组2例足趾屈曲畸形。末次随访时,踝关节背伸、跖屈、内翻、外翻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空心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后踝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空心钉固定治疗后踝骨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手术治疗46例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患者。患者俯卧位,采用踝关节后外、后内侧联合切口,首先复位并固定内踝后丘。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采用Baird-Jackson评定标准评价术后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21个月。40例切口一期愈合,6例切口周围出现水疱、结痂。无感染、骨折再移位、骨折不愈合等现象。骨折愈合时间为13~18周。末次随访按照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评价:优26例,良12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82.6%。结论患者俯卧位,采用后外、后内侧联合切口,首先复位并固定内踝后丘,并以此为复位纽带,是治疗Haraquchi Ⅱ型后踝骨折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