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移动阅读沉浸体验研究,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用户使用心理,从而促进移动阅读的健康发展,增强用户持续使用和分享行为.文章以技术接受模型和沉浸体验为理论基础,构建移动阅读沉浸体验对用户黏性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228份有效问卷,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SmartPLS)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证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涉入度显著正向影响沉浸体验,这些因素进一步通过沉浸体验显著影响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提升用户黏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刚  宋凯  余益飞 《图书馆杂志》2012,(9):53-57,66
阅读作为人们一种古老的获取信息与知识方式,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借助于各种终端的移动阅读日益成为一种流行的阅读方式。论文首先分析了移动阅读的概念、移动阅读时尚的概念及特点,然后通过移动阅读时尚的调查问卷来了解目前的移动阅读情况,在第一手数据的基础上对移动阅读现象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利用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阅读认知理论与阅读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阅读利用行为的框架。实证分析发现,当前的主要移动阅读方法是快速浏览,主要移动阅读内容是新闻、娱乐等轻阅读内容,移动阅读内容的主要加工形式是摘要、目录和综述,主要载体形式是文本+图和纯文本,主要出版形式是网页和图书;大部分用户阅读短篇内容更多;一半用户明确反对移动阅读内容中的广告;用户每次进行移动阅读的平均时长主要在30分钟以内,每天的平均时长主要在1小时以内;用户移动阅读的时间(地点)主要分布在交通途中、等候时、家中无聊时、睡觉前。基于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有针对性改进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探索大学生移动阅读的需求特征和发展态势,为深入研究移动阅读理论和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实践提供借鉴.通过编制用户移动阅读诉求调查问卷,对湖南三所高校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大学生移动阅读诉求的内容可分为个性、悦读、分享三重维度,研究证明移动阅读诉求的三重维度内部相关度高,用户需求强烈,图书馆以用户移动阅读诉求为中心开展移动服务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市民移动阅读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方法,选取3000名重庆市民阅读样本,在全面调查重庆市民移动阅读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计划行为理论的基本原理与思想,从用户感知价值角度构建市民移动阅读行为选择偏好性和持续使用性的理论模型与假设,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满意度、感知费用水平、感知易用性、感知娱乐性、知觉行为控制、感知有用性、行为态度七个维度对移动阅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开展移动阅读服务的相关机构提供战略决策的理论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社会人员和高校学生的阅读习惯、对于移动阅读的看法、付费意愿和期望,使用SPSS软件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处理分析,并结合我国移动阅读产业发展现状,对我国移动阅读产业的发展模式、内容整合与发行渠道、终端和价格政策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基于KANO模型对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需求进行定量分析与归类,识别移动阅读用户满意度改善的关键因素,提出移动阅读服务满意度提升的策略。[方法/过程] 围绕移动用户的阅读活动,从移动阅读内容、移动阅读服务、移动阅读系统以及移动阅读环境4个维度,设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调查问卷,以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判定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要素的分类归属及满意度提升优先序。[结果/结论] 将41项移动阅读服务需求要素划分为3项必备型需求要素、18项期望型需求要素、6项魅力型需求要素以及14项无差异型需求要素,结合满意度重要性矩阵分析,确定高校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改善的重点及满意度提升的优先序顺序,并提出高校图书馆完善移动阅读服务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现状的调研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研的方式,从手机移动阅读年限、阅读频率、阅读目的、阅读时间、读物类型、阅读方式与付费阅读等方面揭示了浙江省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现状。同时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证实性别、年级、学科和地区对大学生手机移动阅读行为现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万琴敏  王亮 《今传媒》2016,(11):29-31
本文基于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提出在全民阅读环境下移动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移动阅读兴起的同时仍然受到数字版权侵权的困扰.本文分析了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侵权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移动阅读版权生态链模型,分别从法律法规、政策、运营模式以及技术等层面,联系实际提出移动阅读环境下数字版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社交媒体环境中用户阅读推广行为进行研究,以技术接受度模型、沉浸理论和信息价值理论为基础构建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261份有效问卷,并使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数据.研究结果证明在社交媒体环境下进行阅读推广时产生的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显著正向影响用户进行阅读推广时的沉浸体验,但是不能产生显著的持续意愿.社交媒体信息系统使用习惯和信息质量正向影响读者的阅读的持续意愿,文章以此为基础提出提升用户阅读推广行为持续意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国民阅读调查和本课题对读者和馆员的调查结果入手,提出了图书馆提供移动阅读服务以及进行移动阅读服务推广的必要性,最后对如何推广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给出了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与阅读引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地区高校学生为对象,调查研究大学生移动阅读行为中存在的沉迷现象,发现高校学生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移动阅读沉迷问题,男生、文科生和年龄越小、学历越低的大学生更易于沉迷移动阅读。从读者自身和服务机构两方面分析高校学生移动阅读沉迷现象的成因,提出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移动阅读引导和加强移动阅读服务管理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和网络调查法,从手机报、手机杂志和手机小说等不同形式的手机阅读服务产品以及中国移动、盛大文学和3G门户等典型手机阅读服务机构着手,在了解国内手机阅读服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国内手机阅读服务的盈利模式进行调查分析。总结现行广告、用户付费等国内手机阅读服务盈利模式的优势与不足之处,并针对盈利模式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国内手机阅读服务利益分配和盈利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移动互联网用户阅读交流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交流与协作信息行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移动阅读交流行为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大部分移动阅读用户都会与别人交流阅读内容,26-30岁、本科学历的用户移动阅读交流的比例最高,收入越高的用户交流比例越高;即时通信工具和微博是当前移动阅读交流最受欢迎的公共平台,腾讯、新浪、中国移动、百度的阅读平台是最受欢迎的专门阅读社区;移动阅读用户交流最多的对象是自己的好友,其次是其他读者和作者;交流最多的内容是评论,其次是摘要,再次是阅读笔记、标签、批注等;使用最多的移动阅读交流方法是聊天讨论,其次是发表评论,再次是转发、发表日志心情、关注或收看收听、上传、推荐;移动阅读交流后最多的延伸行为是查询了解相关知识,其次是访问相关链接网站。基于调查分析结论,提出有针对性地改进移动阅读服务内容和方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光沉积-液相化学法调节电子流向,构建了直接Z型TiO2/Ag/Ag3PO(4 )(TAAPO)光催化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以及光致发光(PL)光谱仪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对其在可见光照射下催化降解环丙沙星(CI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水体pH为3.0,催化剂分散浓度为0.3 g/L,CIP的初始浓度为15 mg/L时,光催化降解体系能够取得最佳的去除效果.在该组条件下,光照120 min CIP的降解率约为99%,并且在经历4个循环后仍然保持了良好的降解效果.在光催化降解CIP的过程中,主要反应活性物种为超氧自由基(·O2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图书馆的阅读引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探讨了新媒体时代阅读推广中的3种阅读引导模式:OPAC2.0阅读引导模式、移动阅读引导模式和联合协作阅读引导模式。同时对阅读引导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引导应对读者选择性阅读心理开展研究,开展与新媒体阅读需求相适应的阅读引导方式,创新传统的阅读引导形式等举措。  相似文献   

17.
通过问卷调查江苏省6所高校在校大学生的电子阅读情况、使用电子阅读设备以及进行移动阅读情况,分析了大学生移动阅读的特点.结果表明:与纸本阅读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电子阅读.大学生在移动阅读内容、常用电子阅读设备、移动阅读目的与阅读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特征.提出了还书提醒、OPAC查询、手机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是大学生最需要的移动图书馆服务.  相似文献   

18.
王丙炎  张卫 《出版科学》2016,24(5):91-96
指出在以人为中心的设计中,用户体验尤为重要,是平台设计的重要内容。采用用户访谈、问卷调查方法对影响手机阅读平台用户体验的因子进行定量分析,再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终抽取7个影响因子,结合手机阅读特点进行定性分析后确定因子内容,以期对手机阅读平台的设计与评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