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组合夹具是一种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很高的工艺装备,是夹具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对Pro/E在组合夹具设计及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Pro/E软件实现组合夹具模型的建立;然后运用Pro/MECHANICA有限元分析模块采模拟夹具在实际加工过程中的变形,由于Pro/MECHANICA与Pro/E设计模块的无缝集成,从而省略了简化和修补模型的操作,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夹具的设计水平.因此,基于Pro/E进行组合夹具设计及结构分析,可及时发现设计中存在的缺陷,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和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
轮毂是需要大批量生产的特殊中空类零件,为了提高工件生产效率,设计了一种专用夹具,可以对工件实现可靠的夹紧定位。通过 Pro/ E 软件对专用夹具和工件进行三维建模、Pro/ Mechanica 有限元分析,计算工件由于切削力产生的位移变形,证明了轮毂加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从Pro/EMX插件中直接调用的标准模架系统零件(套板和支承板等),使用与Pro/E无缝集成的软件Pro/Mechanica对这些标准零件进行了有限元分析,以验证其应力和位移变化均在允许的范围之内,确保所调用的标准零件能够满足模具的使用要求。Pro/Mechanica软件分析简单实用,且使模具的设计与分析紧密结合,提高了模具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4.
Pro/Mechanica的有限元分析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一平底锅使用过程中的极端情况,利用Pro/Mechanica对其进行有限元热模拟及热应力模拟;根据模拟结果,得出在该情况下使用者的安全性及锅的失效情况,进而给出锅的使用要求及建议.Pro/Mechanica与Pro/E无缝集成.符合CAD/CAE/CAM一体化的现代设计理念:Mechanica的有限元分析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基于Pro/Mechanica的结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Pro/Mechanica,并针对结构优化设计给出了具体设计步骤。以一扳手为例,在Mechanica模块下对其结构进行了灵敏度分析,通过灵敏度分析确定结构的重要设计参数,并以质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完成了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利用Pro/Mechanica可以将设计和分析结合起来,实现智能设计,从而为解决其他复杂结构的优化分析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Pro/E在计算机辅助组合夹具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机械制造》2002,40(12):40-42
主要讨论了Pro/E软件在计算机辅助组合夹具设计中的应用,通过介绍组合夹具标准件图形库的建立方法以及组合夹具设计的主要步骤,说明将Pro/E软件应用到组合夹具设计后,将大大提高组合夹具的设计质量和装配效率,使组合夹具设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基于Pro/E 4.0的直齿圆柱齿轮的建模过程和参数化的实现。运用Pro/Mechanism、Pro/Mechanica模块完成了动态模拟、干涉检验及有限元分析。满足了设计要求,提高了效率,符合现代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8.
Pro/ENGINEER系统的特点是实体造型、单一数据库、基于特征的造型、参数化设计等代表当今世界CAD/CAM机械设计自动化应用软件最先进的技术,甚至现在已经在CAE方面也有它独特的特点.本文介绍了通过Pro/ENGINEER建立二级齿轮减速器传动系统参数化实体模型的方法和步骤,并在"Mechanism"模块中进行机构运动仿真和在"Mechanica"模块中进行结构分析,最后再将模型导入Adams进行动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余谧 《机械制造》2010,48(6):60-62
运用Pro/Mechanica有限元分析模块,结合Pro/E强大的参数化功能和Pro/Mechanica高效的灵敏度分析方法,对可转位数控车刀进行可行性优化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数控刀具的开发效率,对生产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于Pro/Mechanica提高分析精确度的方法。建立了模型绝对精度及零件建模顺序的设置方法,从源头上提高模型建模精度。同时,在网格创建时,引进了常用细分网格的控制项,对奇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消除方法。从而提高Pro/Mechanica分析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基于遗传算法的夹具布局和夹紧力同步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夹具设计是机械加工中一个重要步骤。夹具优化旨在得到最合理的夹具布局和夹紧力。为了弥补分步优化夹具布局和夹紧力以及应用传统优化算法而存在的不足,本文提出了应用遗传算法同步优化夹具布局和夹紧力的方法。使用该方法进行夹具优化的算例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设计优于经验设计,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夹具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胡奋恩  黄雄 《电子机械工程》2019,35(3):43-46,51
夹具是将振动台的激励力不失真地传递给受试设备的传力构件,在以前大多数有关夹具设计及模态分析的论文中,把夹具与基础的连接简化为刚性连接,再通过有限元分析给出了夹具的前几阶模态,但在实际使用时,夹具的实测共振频率与主模态理论值有较大的偏差。文中以某海用电子设备的振动试验夹具为例,证明了该夹具的计算模态与实测模态确实存在较大差别,根据夹具的实际使用情况,建立了相应的力学模型,通过分析说明了实际使用时夹具与振动台面的螺栓连接的非刚性连接特性,提出了在中大型海用设备夹具设计时,夹具与振动台面连接刚度的简易分析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夹具布局和夹紧力大小影响切削变形的大小和分布.基于遗传算法和有限元方法,提出一种夹具布局和夹紧力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同步优化夹具布局和夹紧力大小以及施加变夹紧力相结合,首先以加工变形最小化和变形分布最均匀为目标同步优化夹具布局和夹紧力大小,然后在优化后的夹具布局的基础上求解使得加工变形最小的变夹紧力大小.使用该方法进行底座薄壁零件的夹具优化设计,结果表明优化得到的设计优于经验设计和多目标优化方法,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加工过程中工件的变形,提高变形均匀度.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层实例库的组合夹具辅助装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系统的功能需求,提出了一种组合夹具智能辅助设计的装配模型,建立了基于装配特征的元件库、以典型路径形式存储的典型组件库和包含夹持面域关系信息的典型结构库所构成的多层夹具实例库。采用了分层匹配的方式检索夹具结构、组件和元件,以完成夹具结构的装配过程,提出了一种自顶向下分层匹配的组合夹具智能辅助装配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机床夹具设计》是机械制造专业一门重要课程,内容抽象,实践性很强,采用常规的讲学方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本文从企业实际出发,选用实际生产的实例制作出教学案例,案例包括机床夹具设计的一般过程,学生可以较系统地学习机床夹具设计的全过程,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6.
装配加工法在夹具制造工艺方面上明显有别于装配调整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夹具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导向结构或定位结构,安排在夹具组装后进行加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元件之间的累积误差,提高夹具制造精度。文章通过典型实例论述了装配加工法在夹具制造中的应用过程,并总结了应用这种工艺方法制造的夹具在图样设计方面的主要特点。大量的实际应用表明,装配加工法是保证夹具制造精度的最简便有效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7.
装配加工法在保证夹具制造精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配加工法在夹具制造工艺方面上明显有别于装配调整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夹具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对有位置精度要求的导向结构或定位结构,安排在夹具组装后进行加工,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各元件之间的累积误差,提高夹具制造精度。以典型实例为例,论述了装配加工法在夹具制造中的应用过程,并总结了应用这种工艺方法制造的夹具在图样设计的主要特点。大量的实际应用表明,装配加工法是保证夹具制造精度的最简便有效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汽车冲压件检具体几何特征和加工工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UGNX5.0软件对检具体进行数控加工编程,并给出了详细的加工参数及操作过程。实例表明利用先进的CAM软件实现复杂型面零件的加工编程,可有效保证零件加工质量,缩短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19.
结合被加工零件的结构及加工工艺特点,设计制造了一款专用铣床气动多功能夹具。为保证夹具具有良好的强度,运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夹具工件系统进行了平面铣削和钻孔过程受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装配件在钻削力和切削力作用下,产生的最大应力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且最大位移值在加工公差范围内。经样品试制、现场实验检验,使用专用夹具生产出来的产品,其工件尺寸和几何误差均满足精度要求,达到预期目标。因此,该夹具结构设计合理,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并行工程中基于Web的夹具设计评价工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并行工程中计算机辅助夹具设计的需求,论述了零件可装夹性评价和夹具综合评价的评价指标,针对评价指标具有较强模糊性,提出了多专家模糊语义表达评价值的评价方法。利用动态网页开发技术,开发基于Web的夹具评价工具,使分布在异地的多学科专家通过互联网对夹具设计进行实时协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