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研究近红外光谱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S-PLS)快速测定白酒中的乙醇含量的可行性,应用NIRS-PLS所建的模型相关系数达到0.99991,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0181,通过交互验证得出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0.00296,预测参差平方和(PRESS)为0.00016.用模型对预测集和白酒样品进行预测,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0258,结果表明NIRS-PLS可用于白酒生产中的在线质量监控和白酒市场的快速质量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前处理方法对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定白酒中铅含量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酸化稀释法、蒸干乙醇酸化稀释法和微波消解法分别对3份白酒样品及质控白酒样品进行前处理,使用10μg/L铋溶液作为在线内标,使用ICP-MS得到标准工作曲线后,测定白酒中的铅含量,并进行回收率实验。结果标准物质和加标回收率情况表明直接酸化稀释法处理的白酒样品铅平均含量偏低一些,但与其他2种方法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3种前处理方法对质控样品测定结果都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直接酸化稀释法存在一定的基体影响,蒸干乙醇酸化稀释法和微波消解法稳定性更好。结论蒸干乙醇酸化稀释法简化了白酒样品的前处理过程,减少了硝酸的用量,结果可靠,可在今后的检测工作中进行使用。  相似文献   

3.
职润  张娜  王迪  郭伟良  孟庆繁 《酿酒》2006,33(5):42-44
根据近红外光谱的振动吸收强度与有机分子官能团含量的线性关系,用偏最小二乘法对白酒的近红外光谱和其中的乙醇浓度建立相关模型。为了优化模型,我们对白酒的近红外光谱进行一阶导数处理,选择最佳的波长范围和最适的因子数。然后用所建的模型对预测集和白酒样品进行预测,所得结果令人满意。有望成为白酒快捷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市场售卖的55°红星二锅头以及42°榆树王为实验样品,利用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对白酒样品中的乙醇含量进行检测与分析,根据近红外短波光谱特征建立回归方程,从而对真实样品中的乙醇含量进行预报。同时主成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n取值为3的情况下:经二阶导数差谱处理的全光谱主成分分析(PCR)结果与实际值更为接近,提示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应用于白酒样品检测具有方便快捷、准确性高、非破坏性的优势,可运用于质量检测与控制环节中。  相似文献   

5.
基于偏最小二乘(PLS)法白酒中乙醇含量的近红外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近红外光谱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对白酒中乙醇含量进行快速准确检测。研究了标准溶液的近红外吸收光谱和一阶导数光谱,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校正模型,选择了最佳主成分数,并对实际酒样中乙醇进行预测,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乙醇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醇生产过程中乙醇浓度的在线检测对乙醇的质量与安全控制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对乙醇生物传感器、乙醇在线检测技术及其在发酵工业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7.
新产原酒等级的准确评判是白酒分级储存的重要依据,也是白酒质量控制中至关重要一环。针对目前新产原酒等级评定依靠品酒师感官品评结合化学检测繁琐费时的缺点,采用z NoseTM电子鼻对3个等级新产原酒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分析,从等级判定和总酸、总酯含量预测2方面对新产原酒品质预测方法进行研究。在等级判定中,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费舍尔判别分析。结果表明,费舍尔判别分析效果优于主成分分析,判别正确率为85. 11%。在酸酯含量预测中,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对变量进行提取,并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对总酸、总酯指标含量进行预测,预测集模型拟合决定系数R2分别为0. 8361、0. 8522。实验表明z NoseTM电子鼻在新产原酒等级鉴别与酸酯含量预测方面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联合研发便携式近红外检测仪检测白酒基酒中甲醇含量的可行性。方法分别用比色皿、液体探头取样检测白酒基酒中甲醇的含量,借助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白酒中甲醇含量的预测模型,并与实验室VECTOR33型近红外光谱仪所建模型的预测能力进行比较。结果校正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819、0.838、0.886,校正标准差分别为:16.13、15.78、14.60mg/L,验证集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814、0.820、0.844,预测标准差分别为:19.99、19.25、20.44 mg/L,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8.94%、8.32%、9.34%。结论研发的便携式近红外检测仪与实验室仪器的检测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用来检测白酒基酒中甲醇含量。  相似文献   

9.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在白酒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对白酒中的乙醇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对一系列浓度乙醇溶液的近红外短波光谱特征建立回归方程 ,从而对白酒真实样品的乙醇含量进行预报。采用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与主成分回归分析方法 ,结果表明 ,当n =3时 ,二阶导数差谱的全光谱CR检测结果最接近真实值 (SEP=0 .34% ) ,此方法具备方便、快捷、准确与非破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酒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文化之一,并且是白酒生产和消费大国,白酒的质量涉及到无数普通老百姓的人身安全,而甲醇含量是白酒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文章就甲醇含量化验检测的技术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对几种基本方法进行比较,为甲醇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短波近红外光谱-偏最小二乘法测定白酒中乙醇含量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偏最小二乘法(NIRS-PLS)建立白酒中乙醇含量定量分析数学模型。所建校正模型相关系数(Corr.Coeff.)达到0.99986,校正集均方根误差(RMSEC)为0.00225,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0.00137,模型通过交互验证检验,得出PLS因子数为4时预测残差平方和(PRESS)和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最小。用所建模型测定样品与气相色谱分析结果相对误差不大于0.81%。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性、稳定性好、精密度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测量一系列标准酒精溶液的燃烧热后,建立标准酒精溶液酒精度与燃烧热的关系模型,再利用所得到的关系模型计算出所对应的饮用酒的酒精度。此法准确、简便、实用,可用于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3.
酒精度作为葡萄酒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对葡萄酒的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实验以葡萄酒作为研究对象,引入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葡萄酒的酒精度进行间接、无损的检测研究。实验中对比分析了不同红外光谱预处理方法以及建模方法在建立葡萄酒酒精度预测模型时的优劣,发现采用多元散色校正和标准归一化的去噪效果最优,然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的模型最优,预测相关系数(R)达0.942,标正标准差(RMSEC)、预测标准差(RMSEP)、相对分析误差(RPD)分别为0.154、0.149、2.96。最终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发现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能够快速且较准确的对葡萄酒酒精度进行在线预测,为葡萄酒的酿造过程实时监测酒精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超声波法对蚂蚁有效成分进行提取,研究了蚂蚁提取液中微量元素的含量,以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蚂蚁提取液中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钙、锌、锰、铁、铜、硒等),对羟自由基的清除率随量增加可达100%。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黄酒中杂醇油含量分析及其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醇油是引起黄酒上头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黄酒的品质。该研究建立了外标法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清爽型黄酒中杂醇油的方法。结果表明方法准确可靠,线性范围为0~1 000 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均大于96%,相关系数大于0.998 8,相对标准偏差为1.09%~1.72%。利用该法检测了市场上常见的10种黄酒,结果表明,杂醇油含量最高为528.4 mg/L,最低为152.8 mg/L。杂醇油含量按类型呈现干型<半干型≈半甜型<甜型的特征,初步探明不同工艺会导致黄酒中杂醇油含量的差异。最后通过与其它酒种的比较证实杂醇油是影响黄酒品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啤酒酿造中腐败细菌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岩  张丽苹 《酿酒》2000,(6):68-72
通过对较快有效的检测方法的比较以及模拟染菌实验对啤酒酿造炽的腐败菌进行总结。建立了快速有效的腐败细菌培养与检测的方法,尤其是改进了厌氧菌的检测方法,研究中还发现污染细菌后的发酵过程中的PH下降迅速,降糖加快,最终得到的啤酒中双乙酰、乙醛、异戊醇、异丁醇和总酸偏高,而正丙醇,丁酸乙酯含量偏低。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糟坊头酒坊古窖池酿酒微生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明代白酒酿造的微生物及工艺特性,对明代白酒酿造作坊遗址糟坊头酒坊古窖池的微生物区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遗址中微生物种类和数量均较丰富,有多株菌在在现代白酒生产的物料中均有发现,且这些菌株具有与酿酒相关的生化性能,属于酿酒微生物。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摘酒酒精度,稳定基酒质量,达到分段摘酒的目的,该研究以酒精水溶液密度、温度、酒精体积分数关系为映射,利用最 小二乘法建立了基酒密度、酒精度和温度的最优模型,以音叉密度计监测基酒密度,通过模型转换为酒精度后,对比实测酒精度与 预测酒精度之间的差异,并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分段摘酒装置。 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预测平均差、平均相对误差分别在 1.36~2.84、2.2%~6.5%,无显著波动性差异,稳定性良好。 该模型配合分段摘酒装置,为白酒工业提供了一种摘酒技术手段,有利于 提升摘酒品质与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